huì zǔ
huì wěi
huì tán
huì zhòng
年級字:會(P1) 眾(P3)
詞性:代詞
「眾」泛指人多,大眾。
「會」一個團體、組織。
指一個團體、組織的成員。
bài huì
年級字:拜(P2) 會(P1)
詞性:動詞
拜見,
拜訪,
拜謁1.拜訪會見--今多用於外交上的正式訪問2.進行社交性看望
huì bàn
年級字:會(P1) 辦(P2)
詞性:名詞
1. 會同辦理。
清 林則徐 《患病請假調治片》:“因先奉諭旨,於卸事後仍暫留 西寧 會辦番務,臣凜遵之下,自不敢赴他處就醫。”2. 清 末新設的官署或辦事機構,常設會辦、襄辦、幫辦等職,一般是總辦的副職。
《冷眼觀》第十三回:“所有同城司道府縣文武各局所的總會辦,都在院上官廳裡坐著未散。” 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五編第二章第五節:“1885年, 清政府成立海軍衙門,管理一切與海防有關事宜,派醇親王奕譞為總理大臣,以李鴻章等為會辦,實權操在李鴻章手中。”
lǐng huì
年級字:領(P2) 會(P1)
詞性:形容詞
了解,
會意,
體會,
意會,
懂得,
明白,
理會,
理解,
知道,
領悟,
融會領會指領悟了事物中蘊涵的道理並對其深有體會。領會是建立在對某一特定事物進行深入思考與悉心體悟的基礎之上的。真正的領會,歸根到底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受,而非盲目的逢迎。
táng huì
Huì kuī
sī huì
Huì lā
年級字:會(P1) 拉(P1)
詞性:助詞
1.能牽,扯,拽。
2.能帶領轉移。
3.能牽引樂器(拉小提琴)。
xué huì
年級字:學(P1) 會(P1)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1. 學過之後也懂得了, 常用於一個學習主題。例如: 我學會了打籃球。
2. 由研究某一學科或某個學術領域的人組成的學術團體。如語言學會、物理學會等。
běn kuài
年級字:本(P2) 會(P1)
詞性:代詞
本社「本」這個。「本人」我的意思。
「會」會社,組織。
指我的會。
Huì bào
年級字:會(P1) 報(P2)
詞性:動詞
各有關部門或方面綜合各種材料提出報告並進行討論的會議。
shèng huì
huì lǐ
年級字:會(P1) 理(P2)
詞性:動詞
明理。
例:明 樊鵬 《何大復先生行狀》:“博物洽聞,會理守約。究其所造,可謂渾然成矣。”
wǎn huì
huì yóu
huì táng
年級字:會(P1) 堂(P2)
禮堂1. 聚會、集會的廳堂。
2. 希臘文synagoge的意譯。原指一般聚會的場所,後成為猶太教的地方組織機構和舉行宗教活動場所的名稱。亦泛指教徒集會的廳堂。
huì pài
huìsuǒ
年級字:會(P1) 所(P2)
詞性:名詞
聚會或見面的場所,多設有室內運動場、健身室和飲食用餐地方。有分私人和公共機構擁有,一般是私人住它的公用會所,方便住客健身和聚會。
gōng huì
年級字:工(P1) 會(P1)
詞性:名詞
工人階級的群眾性組織。在馬列主義政黨領導下的工會是黨聯繫工人群眾的紐帶。以維護工人群眾權益、教育組織工人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為其主要職責
yù huì
bó huì
huì dǎng
yùn huì
年級字:運(P3) 會(P1)
詞性:名詞
時運際會;時勢。
三國魏阮籍《清思賦》:“託精靈之運會兮,浮日月之餘暉。” 唐王昌齡《代扶風主人答》詩:“少年與運會,何事發悲端。” 清魏源《道中雜言》詩之三:“豈非運會間,盈虧各有時。” 魯迅《偽自由書·天上地下》:“應了這運會而生的,是上海小學生的買飛機,和北平小學生的挖地洞。”
huān huì
年級字:歡(P1) 會(P1)
詞性:名詞
1.歡樂的聚會。
例:三國魏曹植《閨情》詩:“歡會難再逢,芝蘭不重榮。” 唐白居易《除夕寄弟妹》詩:“早晚重歡會,羈離各長成。” 寧調元《次韻答哲夫》:“歡會縱多客易散,舊遊回憶更堪傷。”
2.特指男女相會尋歡。
例:《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這 吳氏 正待與知觀歡會,吃那一驚也不小,同丫鬟兩個抖擻了一團。”
3.懽會:愉快地聚會。
例: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阿英》:“一女曰:'前宵一夢大惡,今猶汗悸。'下座者搖手曰:'莫道莫道!今宵姊妹懽會,言之嚇人不快。'”
Huì shā
shěng huì
年級字:省(P2) 會(P1)
詞性:名詞
省城省會,或稱省治、治所、清代稱為省城,為省行政中心(政府駐地)。中國的省會為國家一級行政區——一般為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交通中心,正式文件中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的行政中心並不稱作省會。自治區的行政駐地通常稱首府,在要求不嚴格的情況下有時也被稱為省會;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不稱省會,直接稱為政府所在地、駐地或治所。
kāi huì
年級字:開(P1) 會(P1)
詞性:動詞
休會,
散會,
閉會召集若干人議事, 多人聚集於一定處所議事, 舉行會議或集會, 有會議或集會, 參加會議或集會。
Lǎn huì
hái huì
Huì chōu
Huì zhāo
年級字:會(P1) 招(P2)
詞性:助詞
1.能够打手勢叫人來。
2.能應接:招待。
3.能引來:招惹,招引。
4.能够承認自己的罪行:招供。
Zhǔn huì
huì diū
年級字:會(P1) 丟(P1)
詞性:動詞
會丟失/丟棄/丟掉/丟臉/丟人/丟人現眼
例:停電過後,我會丟掉冰箱裡的冰淇淋。
Huì jì
huì miàn
huì xuǎn
Huì rě
huì sòng
Huì piàn
huì xún
yuē huì
zhì huì
jiào huì
年級字:教(P1) 會(P1)
詞性:名詞
教會(Church),基督教的基本組織,被認為是全體活著的和死去的基督徒的總體。“教會”一詞,源於希臘文εκκλησία,意為“聚會”,在古代希臘化國家中主要指城邦公民的立法性議事聚會。《舊約聖經》七十子希臘文字用以指崇拜雅赫維的以色列民族集體。在《新約聖經》中,指信仰耶穌基督的團體。後世所說“教會”,含義較廣,既可指基督教各派的整個組織,如基督教會、天主教會、東正教會等,也可指某一國家、某一地區或某一教堂全體基督徒的組織,如英國教會、耶路撒冷教會、某某教堂的教會等。
Huì nòng
shì huì
年級字:事(P1) 會(P1)
1. 機遇;時機
2. 指事情的變化
3. 事情或問題的關鍵
1. Jīyù; shíjī.
“Sānguózhì·shǔzhì·xiān zhǔ chuán”“biǎo bùnéng yòng” péisōngzhī zhù yǐn “hàn jìn chūnqiū”:“Jīntiān xià fēnliè, rì xún gāngē, shì huì zhī lái, qǐ yǒu zhōngjí hū? Ruò néng yīng zhī yú hòuzhě, zé cǐ wèi zú wéi hèn yě.” Sòng wéntiānxiáng “gànzhōu” shī:“Jiāngshān bù gǎi rénxīn zài, yǔzhòu fāng lái shì huìzhǎng.”
2. Zhǐ shìqíng de biànhuà.
Yuán liú xūn “yǐnjū tōng yì·jīng shǐ yī”:“Cáo shì fùzǐ fāng móu cuàn hàn, bùzhī sīmǎyì fùzǐ yǐ zài qí cè, gài shì huì zhī wújí rúcǐ.”
3. Shìqíng huò wèntí de guānjiàn
huì yǎn
huì fù
shī huì
huì sàn
huì tì
huì er
huì tí
Huì lìng
quán huì
huì liú
huì shì
shāng huì
fǒu huì
Huì yuán
huì yuán
wǔ huì
huì yù
huì jiàn
huì hé
xié huì
年級字:協(P3) 會(P1)
詞性:名詞
目的在於加快實現成員共同關心的某一目標的組織, 會合。
wěi huì
fēng huì
Hú huì
年級字:胡(P1) 會(P1)
詞性:名詞
胡會,女,漢族,1987年6月出生,籍貫湖南慈利,大學學歷,2011年8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洪家關白族鄉南岔村黨支部副書記(大學生村官)。
huì pī
fù huì
dōu huì
Zhōng huì
Bānhuì
年級字:班(P2) 會(P1)
詞性:名詞
班會是學校集體活動中最主要的組織活動之一。在班主任領導和指導下或者是同學自發的,以班級為單位,圍繞一個或幾個主題組織的對全班同學開展教育的活動。
dāi huì
yàn huì
huì yì
lǐ huì
年級字:李(P2) 會(P1)
詞性:名詞
古代風俗,婦女於立夏日取李汁和酒飲之,稱為“李會”。
huì táo
yì huì
jù huì
xīe huì
huì zài
dēng huì
huì zhuī
年級字:會(P1) 追(P1)
詞性:助詞
1.能趕,緊跟著。追逐,追逼,追隨。
2.能回溯過去,補做過去的事。追溯,追悼,追加。
yī huǐ
年級字:一(P1) 會(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一段短暫的時間。
一: 數詞、 單一,表示不多的。
會: 會合、會見、 會議、聚會。
一段短的時間、片刻。
時間。
《三國演義》第四二回:「適來公子尚在懷中啼哭,此一會不見動靜,多是不能保也。」
huì mǎi
jī huì
年級字:機(P2) 會(P1)
詞性:名詞
時機,
機緣,
機遇1. 時機。
2. 關鍵,要害。
3. 猶機關,圈套。
Huì ān
年級字:會(P1) 安(P1)
詞性:名詞
會安(HoiAn):位於越南中部,距峴港30公里處海邊,原為佔婆國的對外貿易港口,古稱“大佔海口”。早在17世紀,它便與馬六甲成為東南亞最重要的商埠,也是越南最早的華埠。
huì sā
jí huì
kuài jì
年級字:會(P1) 計(P2)
詞性:名詞
司帳,
管帳監督和管理財務的工作, 包括填製記賬憑證, 處理帳務, 編制財務報表等。擔任會計工作的人員。
yōu huì
年級字:幽(P4) 會(P1)
詞性:名詞
冥悟。
南朝 梁武帝 《上雲樂·方丈曲》:“金書發幽會,碧簡吐玄門。”在幽勝處聚會。
唐 白居易 《酬王十八李大見招遊山》詩:“自憐幽會心期阻,復愧嘉招書信頻。”
指相愛男女的私會。
唐元稹《鶯鶯傳》:“幽會未終,驚魂已斷。”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香玉》:“藉此與風流士長作幽會,亦佳。”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結局:“這個念頭,自從五月之夜不愉快的幽會中從她腦裡萌起以後,她就再用鐵鑷子也夾不出去了。”
zuò huì
tǐ huì
Dāi huì
guó huì
年級字:國(P1) 會(P1)
1. 猶國計。指國家財政收支的各種會計事務。
2. 指某些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也叫議會。
huì zhěn
年級字:會(P1) 診(P3)
詞性:動詞
指幾個醫生共同診斷疑難病症。現也常用來比喻幾個方面共同研究解決生產、工作上出現的疑難問題。
jiāng huì
shì huì
huì duì
Fāng huì
年級字:方(P1) 會(P1)
詞性:名詞
宋慶曆年間,方會禪師於袁州(今江西萍鄉)楊岐山普通寺大舉臨濟、雲門兩家宗風,接化學人,門庭繁茂,蔚成一派。慧洪在《禪林僧寶傳》卷中言:“楊岐天縱神悟,善入遊戲三昧,喜勘驗衲子,有古尊宿之風。”方會繼承了臨濟宗正宗禪法,又綜合了雲門等派的禪風特色,且兼得馬祖道一的大機、大用,故文政在為方會語錄作序曰:“當時謂(懷)海得其(道一)大機, (希)運得其(道一)大用,兼而得者獨會師歟!”佛教史家稱揚他的禪法“宗風如龍”。正是這種宗風,使得楊岐派在後世大為盛行,甚至有一統天下禪風之氣象,其影響深傳日本,著名的“瘋佛祖”一休和尚是楊岐派弟子,楊岐宗至今為日本佛教大宗之一,信徒過百萬以上
zài huì
年級字:再(P1) 會(P1)
詞性:動詞,動詞
再見再見、重相見。為臨別時的客套語。例:畢業典禮結束後,同學們依依不捨的互道珍重再會。
huì jià
年級字:會(P1) 嫁(P3)
詞性:助詞
1.(女子)能結婚,出嫁。
2.都會把禍害、怨恨推到別人身上。嫁禍。
Qiě huì
huì guǎn
年級字:會(P1) 館(P2)
詞性:名詞
旅居異地的同鄉人共同設立的館舍,主要以館址的房屋供同鄉、同業聚會或寄居。
shè huì
年級字:社(P2) 會(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共同利益而互相聯繫起來的人群,指社團。
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構成的整體,泛指由於共同利益而互相聯繫起來的人群,指社團。
dà huì
nǎ huì
jiǔ huì
年級字:酒(P4) 會(P1)
詞性:名詞
是一種經濟簡便與輕鬆活潑的招待形式。它起源於歐美,一直被沿用至今,並在人們社交活動管道中佔有重要地位,常為社會團體或個人舉行紀念和慶祝生日,或聯絡和增進感情而用。
huì shāo
huì chǎng
huì kǎo
年級字:會(P1) 考(P3)
詞性:名詞,動詞
常見詞組統一命題考試。
香港中學會考的簡稱。香港中學會考(Hong Kong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 HKCEE),也習慣稱為CE,是每年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主辦的公開考試之一。大部份考生是完成五年香港中學課程的中學五年級學生,亦有自修生報考。2011年香港中學會考為最後一屆。
Huì zāo
huì shì
年級字:會(P1) 試(P3)
詞性:名詞
中國古代隋煬帝選拔人才,設進士科,通過「殿試」合格者稱為「進士」。
在未考取「進士」之前,相傳「貢士」是先由學校推薦優秀平民,到京師應試,稱為「會試」,合格後可擔任官員的制度。
這是中國科舉制度,一直延續至清朝。
bú huì
miào huì
年級字:廟(P3) 會(P1)
詞性:名詞
亦稱廟市。中國的市集形式之一,設在寺廟裡邊或附近,在節日或規定的日子舉行
huì wàng
huì zhàn
年級字:會(P1) 戰(P4)
詞性:動詞
1.兩軍各集結強大主力,以一決勝負的戰役
2.集中有關力量,突擊完成某項任務
例:會戰海河工地
huì wù
年級字:會(P1) 誤(P5)
詞性:助詞
會:
可能,能夠。
誤:
1.不正確,錯誤,失誤,誤差,誤會。
2.耽擱,耽誤。可能有錯誤,耽誤,誤會。
yíng huì
年級字:迎(P2) 會(P1)
詞性:名詞,動詞
1.見“ 迎神賽會 ”。
2.迎接會合。
例:《蕩寇志》第九九回:“ 盧俊義 便命二人帶一千人馬,隨同 楊志 等,沿途迎會 宋江 。”
lǐ huì
nóng huì
年級字:農(P2) 會(P1)
詞性:名詞
農民協會,中國民主革命時期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群眾組織,以貧雇農為核心。
wù huì
jiù huì
Huì dào
年級字:會(P1) 倒(P2)
詞性:副詞
倒:
1.豎立的東西躺下來,摔倒。
2.把容器反轉或傾斜使裡面的東西出來。1.會摔倒,令趟下來。
2.可倒出(水,茶)。
huì qī
shén huì
yì huì
年級字:意(P1) 會(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領會用心去感悟、思考便能領悟和明白相關的意思和應用範圍。
「意」心思: 心意、意思、意思、如意、詞不達意、詩情畫意。
「會」領悟、明白: 體會、會錯意、心領神會。
《易經.繫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宋.陳亮〈念奴嬌.危樓還望〉詞:「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
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五.演習部.教白》:「此中微渺,但可意會,不可言傳。」
huì cháng
bàn huì
háng huì
年級字:行(P1) 會(P1)
詞性:名詞
1. 會同發布
2. 猶聚會,集會
3. 一種手工業的同業團體,由同一行業的工人組成,訂有行規,調解會內糾紛,對外辦交涉
bǐ huì
年級字:筆(P1) 會(P1)
詞性:名詞
PenClub的漢語譯名。國際性著作家團體,1921年在 倫敦 成立。該會的 中國 分會,1929年在 上海 成立,由 蔡元培 任理事長。
魯迅 《南腔北調集·看蕭和“看蕭的人們”記》:“兩點光景,筆會(PenClub)有歡迎。”
年級字:附(P2) 會(P1) 穿(P1) 鑿(P6)
宋·陳善《捫蝨新話·歐陽公信經廢傳》:“此豈可以私意附會穿鑿而爲之哉。”
年級字:心(P1) 領(P2) 意(P1) 會(P1)
年級字:遭(P3) 逢(P4) 際(P3) 會(P1)
《周書·文帝紀上》:“侯莫陳悅本實庸才,遭逢際會,遂叨任委。”
年級字:以(P1) 文(P1) 會(P1) 友(P1)
年級字:牽(P3) 合(P1) 附(P2) 會(P1)
猶言牽強附會。把本來沒有某種意義的事物硬說成有某種意義。也指把不相關聯的事物牽拉在一起,混爲一談。
年級字:社(P2) 會(P1) 賢(P4) 達(P1)
年級字:後(P1) 會(P1) 無(P2) 期(P2)
北朝·魏衒之《洛陽伽藍記·大統寺》:“老翁送元寶出,雲:‘後會難期。’以爲悽恨,別甚殷勤。”
年級字:鵝(P3) 湖(P2) 之(P2) 會(P1)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鵝湖寺舉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學辯論會。由呂祖謙邀集,意圖調和朱熹和陸九淵兩派爭執。實質上是朱的客觀唯心主義和陸的主觀唯心主義的一場爭論。它是中國哲學史上一次堪稱典範的學術討論會,首開書院會講之先河。
年級字:道(P1) 頭(P1) 會(P1) 尾(P1)
說個開頭就知道結果。形容思維敏捷、悟性好。同“道頭知尾”。
《五燈會元·芭蕉清禪師法嗣·承天辭確禪師》:“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道頭會尾,舉意知心。’”
年級字:千(P1) 載(P3) 一(P1) 會(P1)
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千載一會,論說無疑。”
年級字:遭(P3) 際(P3) 時(P1) 會(P1)
陳夔龍《夢蕉亭雜記》卷一:“厥後遭際時會,擢授京尹。”
年級字:牽(P3) 強(P2) 附(P2) 會(P1)
把本來沒有某種意義的事物硬說成有某種意義。也指把不相關聯的事物牽拉在一起,混爲一談。
魯迅《墳·人之歷史》:“揣古希臘哲人,似不無微知此意者,而厥後則牽強附會之說大行。”
年級字:星(P1) 離(P2) 月(P1) 會(P1)
年級字:遭(P3) 逢(P4) 會(P1) 遇(P2)
漢·王充《論衡·偶會》:“非二龍使厲王發孽、褒姒令幽王愚惑也,遭逢會遇,自相得也。”
年級字:切(P2) 理(P2) 會(P1) 心(P1)
年級字:迎(P2) 神(P1) 賽(P2) 會(P1)
舊俗把神像擡出廟來遊行,並舉行祭會,以求消災賜福。
元·杜仁杰《耍孩兒·莊家不識構闌》套曲:“擡頭覷是個鐘樓模樣,往下覷卻是人旋窩。見幾個婦女向臺兒上坐,又不是迎神賽社,不住的擂鼓篩鑼。”
年級字:興(P2) 會(P1) 淋(P3) 漓(P5)
興會:興致;淋漓:酣暢,充盛。形容興致很高,精神舒暢。
陳毅《湖海詩社開徵引》:“今我在戎行,曷言藝文事?慷慨每難免,興會淋漓至。”
年級字:會(P1) 者(P1) 不(P1) 忙(P2)
年級字:默(P3) 契(P5) 神(P1) 會(P1)
年級字:不(P1) 期(P2) 而(P1) 會(P1)
年級字:文(P1) 山(P1) 會(P1) 海(P1)
年級字:融(P3) 會(P1) 貫(P1) 通(P3)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貫穿前後。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朱子全書·學三》:“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
年級字:貫(P1) 穿(P1) 融(P3) 會(P1)
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同“貫通融會”。
清·戴名世《方舟傳》;“年十四五,盡通六經諸史及百家之書,貫穿融會,發揮爲義理之文,窮微闡幽,務明其所以然之故。”
年級字:一(P1) 緣(P4) 一(P1) 會(P1)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吳山道:‘拜問娘子青春?’小婦人道:‘與官人一緣一會,奴家也是二十四歲。’”
年級字:貞(P5) 元(P1) 會(P1) 合(P1)
元鷗陽玄《魏國文正公許先生神道碑》:“論許先生之爲臣,而推世祖之爲君,則見我元國家之初,當貞元會合之氣運,故善言先生,必以道統爲先,而後及功業。
年級字:適(P3) 逢(P4) 其(P2) 會(P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一回:“戾死樹木,也是適逢其會。”
年級字:深(P2) 文(P1) 傅(P0) 會(P1)
年級字:點(P1) 頭(P1) 會(P1) 意(P1)
《水滸傳》第七二回:“柴進喚燕青,附耳低言:‘你與我如此如此。’燕青是個點頭會意的人,不必細問,火急下樓。”
年級字:心(P1) 領(P2) 神(P1) 會(P1)
領、會:領悟,理解。指對方沒有明說,心裏已經領會。
明·吳海《送傅德謙還臨川序》:“讀書有得,冥然感於中,心領神會,端坐若失。”
年級字:際(P3) 會(P1) 風(P1) 雲(P1)
年級字:亨(P0) 嘉(P4) 之(P2) 會(P1)
亨嘉:美好的事物聚會在一起。比喻優秀人物濟濟一堂。
年級字:穿(P1) 鑿(P6) 附(P2) 會(P1)
穿鑿:把講不通的硬要講通;附會:把不相干的事拉在一起。把講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進行解釋。
宋·洪邁《容齋續筆·義理之說無窮》卷二:“用是知好奇者欲穿鑿附會固各有說雲。”
年級字:文(P1) 期(P2) 酒(P4) 會(P1)
宋·柳永《玉蝴蝶》:“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
年級字:能(P1) 寫(P1) 會(P1) 算(P2)
年級字:淹(P3) 會(P1) 貫(P1) 通(P3)
猶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明·高啓《〈史要類鈔〉序》:“遂使義理之微不備,事變之實不詳,無以淹會貫通,明其同異而辨其得失矣。”
年級字:誇(P3) 強(P2) 道(P1) 會(P1)
會:能。誇耀自己能力強、本事大。亦作“誇強說會”。
年級字:會(P1) 道(P1) 能(P1) 說(P1)
明·無名氏《漁樵閒話》第二折:“但熟甜瓜軟處偏捏,蠟槍頭會道能說。”
年級字:逢(P4) 機(P2) 遘(P0) 會(P1)
明·王世貞《綱鑑會纂·宋紀》:“謀取者,逢機遘會,陽施陰設,而人莫覺,宋主祖是也。”
年級字:牽(P3) 合(P1) 傅(P0) 會(P1)
把本來沒有某種意義的事物硬說成有某種意義。也指把不相關聯的事物牽拉在一起,混爲一談。同“牽合附會”。
年級字:遭(P3) 逢(P4) 時(P1) 會(P1)
鄭振鐸《論武俠小說》:“於是,國字號的東西,又蜂然的遭逢時會,一時並起。”
年級字:遭(P3) 遇(P2) 際(P3) 會(P1)
晉·陳壽《三國志·魏書·文帝紀》:“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際會,幸承先王餘業,恩未被四海,澤未及天下,雖傾倉竭府以振魏國百姓,猶寒者未盡暖,飢者未盡飽。”
年級字:會(P1) 少(P1) 離(P2) 多(P1)
宋·辛棄疾《蝶戀花·送祐之弟》詞:“會少離多看兩鬢,萬縷千絲,何況新來病。”
年級字:會(P1) 家(P1) 不(P1) 忙(P2)
行家對自己熟悉的事,應付裕如,不會慌亂。同“會者不忙”。
年級字:無(P2) 遮(P4) 大(P1) 會(P1)
無遮:沒有遮攔,指不分貴賤、僧俗、智愚、善惡,平等看待。佛家語,原指佈施僧俗的大會。後也用作其它的泛稱。
《梁書·武帝本紀》:“輿駕幸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
年級字:切(P2) 身(P1) 體(P2) 會(P1)
年級字:貫(P1) 通(P3) 融(P3) 會(P1)
猶言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學,講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寢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貫通融會,美在其中,不勞外索。”
年級字:能(P1) 說(P1) 會(P1) 道(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四回:“仗着他的模樣兒比別人標緻些,又長了一張巧嘴,天天打扮的象個西施樣子,在人跟前能說慣道,抓尖要強。”
年級字:深(P2) 文(P1) 附(P2) 會(P1)
牽強而苛細地援引法律條文陷人以罪。同“深文傅會”。
年級字:牽(P3) 引(P2) 附(P2) 會(P1)
猶言牽強附會。把本來沒有某種意義的事物硬說成有某種意義。也指把不相關聯的事物牽拉在一起,混爲一談。
年級字:神(P1) 會(P1) 心(P1) 融(P3)
猶言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年級字:頭(P1) 會(P1) 箕(P6+) 賦(P6)
按人數徵稅,用畚箕裝取所徵的穀物。指賦稅苛刻繁重。同“頭會箕斂”。
《淮南子·氾論訓》:“頭會箕賦,輸於少府。”高誘注:“頭會,隨民口數,人責其稅;箕賦,似箕然斂民財,多取意也。”
年級字:殊(P3) 塗(P5) 同(P1) 會(P1)
年級字:後(P1) 會(P1) 有(P1) 期(P2)
期:時間。以後有見面的時候(用在分別時安慰對方)。
元·喬夢符《揚州夢》第三折:“小官公事忙,後會也有期。”
年級字:融(P3) 會(P1) 通(P3)
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宋·葉適《司農卿湖廣總領詹公墓誌銘》:“已而遍觀諸書,博求百家,融會通浹,天文、地理、象數、異書,無不該極。”
年級字:風(P1) 雲(P1) 際(P3) 會(P1)
風雲:比喻難得的機會;際會: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機會。
《周易·乾·文言》:“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萬物睹。”漢·王充《論衡·偶會》:“良輔超拔於際會。”
年級字:會(P1) 逢(P4) 其(P2) 適(P3)
會:恰巧,適逢;適:往。原指恰巧走到那兒了。轉指正巧碰上了那件事。
隋·王通《文中子·周公》:“子謂仲長子光曰:‘山林可居乎?’曰:‘會逢其適也,焉知其可?’”
年級字:遭(P3) 遇(P2) 運(P3) 會(P1)
《後漢書·公孫述傳》:“隗囂遭遇運會,割有雍州,兵強士附,威加山東。”
年級字:聚(P3) 精(P2) 會(P1) 神(P1)
會:集中。原指君臣協力,集思廣益。後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彰。”
年級字:單(P2) 刀(P1) 赴(P5) 會(P1)
單刀:一把刀,指一個人。原指蜀將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東吳宴會。後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有讚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赴會。”
年級字:能(P1) 會(P1) 算(P2)
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在礦井裏》:“大家都說老鼠能掐會算,老鼠算到有災難,早就逃走了。”
年級字:兵(P3) 車(P1) 之(P2) 會(P1)
春秋時齊桓公爭霸,屢次與諸侯會盟,其中在魯僖公年間的四次,齊國帶有軍隊,你爲“兵車之會”。
《公羊傳·僖公二十一年》:“請君以兵車之會往宋。”
年級字:風(P1) 塵(P2) 之(P2) 會(P1)
東漢·班固《答賓戲》:“彼皆躡風塵之會,履顛沛之勢。”
年級字:衣(P1) 裳(P2) 之(P2) 會(P1)
與“兵車之會”相對而言,指春秋時代諸國之間和好的會議。
《穀梁傳·莊公二十七年》:“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
年級字:頭(P1) 會(P1) 箕(P6+) 斂(P0)
頭會:按人頭徵稅;箕斂:用畚箕裝取所徵的穀物。形容賦稅繁重苛刻。
《淮南子·氾論訓》:“頭會箕賦,輸於少府。”《史記·張耳陳餘列傳》:“頭會箕斂,以供軍費。”
年級字:一(P1) 時(P1) 半(P1) 會(P1) 兒(P1)
年級字:人(P1) 大(P1) 常(P1) 委(P3) 會(P1)
詞性:名詞
中國人大常委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構,行使國家立法權。
xiāng gǎng Xiānggǎng jìn huì dàxué
年級字:香(P1) 港(P3) 浸(P3) 會(P1) 大(P1) 學(P1)
詞性:名詞
建設名香港政府資助大學。
chuán dào qiáo mén zì huì zhí
年級字:船(P2) 到(P1) 橋(P2) 門(P1) 自(P1) 會(P1) 直(P1)
茅盾《賽會》:“算了罷!船到橋門自會直!忘八纔去趕他媽媽的夜市!”
Xiàn zhǔ huì pǔ rén xiǎoxué
年級字:獻(P3) 主(P1) 會(P1) 溥(P0) 仁(P3) 小(P1) 學(P1)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
建設名小學
zhǐ kě yì huì bù kě yán chuán
年級字:只(P1) 可(P1) 意(P1) 會(P1) ,(P1) 不(P1) 可(P1) 言(P1) 傳(P2)
只能用心去揣摩體會,沒法用話具體地表達出來。指道理奧妙,難以說明。有時也指情況微妙,不便說明。
Xiānggǎng chūděng jiàoyù yánjiū xuéhuì
年級字:香(P1) 港(P3) 初(P2) 等(P2) 教(P1) 育(P2) 研(P3) 究(P2) 學(P1) 會(P1)
詞性:名詞
成立於一九九三年,是一個專注香港基礎教育研究和發展的專業組織。
cǐ chǔ bù liú rén huì yǒu liú rén chǔ
年級字:此(P2) 處(P2) 不(P1) 留(P2) 人(P1) ,(P1) 會(P1) 有(P1) 留(P2) 人(P1) 處(P2)
《通俗編》卷十三引《平陳錄》:“張貴妃權寵,沈後經半年不得御。陳主當御沈後處,暫入即還,謂後曰:‘何不見留?’贈以詩曰:‘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處不留人,會有留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