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年級字:智(P3)
詞性:名詞,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愚甲骨文從「箭」,從「口」。表示對熟識的事如箭一樣放出,説話「一矢中的」,知道、懂得的本意。
後加上「冊」,表示大人把知識刻在簡冊上,傳授給小孩之意(參沈培),懂得運用知識才表示有智慧。
古同「知」、「疾」通。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姓氏: 如宋代有智浹。
能運用知識,具深度思考能力:智者、明智、智慧、智力、智商、智謀、智能、機智、智勇雙全、足智多謀、不智之舉、大智若愚、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孟子.公孫丑上》:「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jī zhì
lǐ zhì
zhì zhě
ruò zhì
年級字:弱(P3) 智(P3)
詞性:名詞,形容詞
Lǐ zhì
年級字:李(P2) 智(P3)
李智,中國內地男演員,中央戲劇學院2002級表演系畢業。因飾演電視劇版《風聲》中貫穿全劇一角的沈耀輝而備受關注,代表作有《靠山》、《現場鐵證》、《黃炎培》、《風聲傳奇》、《一路上有你》、《致命較量》等。
Zhìlì
年級字:智(P3) 利(P2)
智利共和國(西班牙語:位於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脈西麓。東同阿根廷為鄰,北與秘魯、玻利維亞接壤,西臨太平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是世界上地形最狹長的國家,國土面積756626平方公里。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在南美洲與阿根廷及巴西並列為ABC強國。智利擁有非常豐富的礦產資源、森林資源和漁業資源。智利是世界上銅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又是世界上產銅和出口銅最多的國家,享有“銅礦王國”之美譽。境內的阿塔卡馬沙漠是世界旱極。此外,它還是世界上唯一生產硝石的國家。智利在新聞自由、人類發展指數、民主發展等方面也獲得了很高的排名。智利教育高度發達
zhì huì
年級字:智(P3) 慧(P3)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機靈,
聰慧,
聰明愚拙,
愚昧,
愚蠢,
癡呆具有豐富知識,領悟力強,有深度思考能力的運用。
《孟子.公孫丑上》:「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維摩詰所說經.卷中》:「雖行七覺分,而分別佛之智慧。」也稱為「般若」。
zhì dì
年級字:智(P3) 地(P1)
詞性:名詞
1.智士聚積之處。
例:北魏 溫子昇 《為廣陽王淵讓吏部尚書表》:“抑揚智地,用捨時流,實當年之準的,乃一世之權衡。”
2.佛教指實證真理的境界。
例:唐劉禹錫《唐故衡嶽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我行覺路,徑入智地。” 唐劉禹錫《送僧元暠南游》詩序:“深入智地,靜通還源,客塵觀盡,妙氣來宅。”
shén zhì
zhì shāng
zhì lì
年級字:智(P3) 力(P1)
詞性:名詞
才智,
才能,
才幹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
cái zhì
hé zhì
xīn zhì
dà zhì
Měi zhì
年級字:美(P1) 智(P3)
詞性:形容詞
美:
1.好,善,漂亮。
2.稱讚,以為好。
智:
1.聰明,見識。
2.智慧。美麗和智慧。
zhì néng
年級字:智(P3) 能(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指人的智慧和行動能力。
指人的智慧和行動能力。
科技使用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I)。
zhì wèn
míng zhì
年級字:明(P1) 智(P3)
詞性:形容詞
理智,
聰明愚蠢觀察敏銳而判斷正確;領悟恰當中肯之點和重要之點的能力
明智的態度
明智之舉
年級字:大(P1) 智(P3) 慧(P3)
詞性:名詞
互聯網常用語21世紀開始人類發展科技的能力可以把知識轉載數碼系統,結合成人工智能 -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這段歷程泛稱「大智慧」的年代。
「智」能運用知識,具深度思考能力:智者、明智、智慧、智力、智商、智謀、智能、機智、智勇雙全、足智多謀、不智之舉、大智若愚、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慧」有教養和學習領悟力高: 智慧、聰慧、秀外慧中。
21世紀開始人類發展科技的能力可以把知識轉載數碼系統,結合成人工智能 -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這段歷程泛稱「大智慧」的年代。
年級字:矜(P6+) 智(P3) 負(P3) 能(P1)
宋·陸九淵《與包顯道書》:“此理苟明,則矜智負能之人,皆將失其窟宅。”
年級字:計(P2) 窮(P3) 智(P3) 極(P2)
明·李東陽《冰玉齋記》:“及其計窮智極,幾微倉卒之際,蓋有赬面泚顙,而不能自己者。”
年級字:灰(P2) 身(P1) 滅(P3) 智(P3)
佛教語。指斷除一切身心煩惱,爲小乘阿羅漢果的境界。
年級字:大(P1) 智(P3) 大(P1) 勇(P2)
年級字:智(P3) 窮(P3) 才(P1) 盡(P3)
年級字:全(P2) 能(P1) 全(P2) 智(P3)
年級字:聰(P3) 明(P1) 睿(P4) 智(P3)
年級字:人(P1) 貧(P3) 智(P3) 短(P2)
指人一到無路可走的時候,思想遲鈍,辦法也就不多了。同“人窮智短”。
《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常言道‘人貧智短’,他恁地貧困,如何怪得他失張失智?”
年級字:大(P1) 智(P3) 如(P2) 愚(P3)
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啓》:“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年級字:三(P1) 智(P3) 五(P1) 猜(P2)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老孃也不消得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個十分。”
年級字:舞(P3) 文(P1) 飾(P3) 智(P3)
年級字:智(P3) 勇(P2) 兼(P3) 全(P2)
明·張鳳翼《紅拂記·奸宄覬覦》:“我一向頗有窺西京之意,叵耐楊素那老兒威名甚重,智勇兼全,故此掩甲收兵,未遂所願。”
年級字:智(P3) 勇(P2) 雙(P2) 全(P2)
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韜,智勇雙全 。”
年級字:智(P3) 均(P3) 力(P1) 敵(P3)
《三國志·魏書·王朗傳》:“假使權親與蜀賊相持,搏戰曠日,智均力敵,兵不速決,當須軍興以成其勢者,然後宜選持重之將,承寇賊之要,相時而後動,擇地而後行,一舉更無餘事。”
年級字:智(P3) 圓(P1) 行(P1) 方(P1)
圓:圓滿,周全;方:端正,不苟且。知識要廣博周備,行事要方正不苟。
《淮南子·主術訓》:“凡人之論,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員而行欲方,能欲多而而事欲鮮。”
年級字:矜(P6+) 愚(P3) 飾(P3) 智(P3)
年級字:智(P3) 盡(P3) 能(P1) 索(P3)
《史記·貨殖列傳》:“此有知盡能索耳,終不餘力而讓財矣。”
年級字:竭(P6) 智(P3) 盡(P3) 力(P1)
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四》:“臣雖盡力竭智,死不復見於王矣。”
年級字:襲(P5) 人(P1) 故(P1) 智(P3)
襲:因襲,套用。智:指計算。套用別人使用過的計策。
年級字:智(P3) 小(P1) 謀(P4) 大(P1)
《晉書·庾亮傳論》:“智小謀大,昧經邦之遠圖;才高識寡,闕安國之長算。”《周書·李弼傳》:“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義可宗。侯英陳公智小謀大,豈能自保。”
年級字:竭(P6) 忠(P2) 盡(P3) 智(P3)
《屈原列傳》:“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
年級字:見(P1) 智(P3) 見(P1) 仁(P3)
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周易·繫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年級字:智(P3) 昏(P3) 菽(P6+) 麥(P2)
南朝·樑·劉孝標《辯命論》:“朝秀晨終,龜鶴千歲,年之殊也。聞言如響,智昏菽麥,神之辨也。”
年級字:利(P2) 令(P2) 智(P3) 昏(P3)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鄙諺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趙勝)負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餘萬衆,邯鄲幾亡。”
年級字:人(P1) 急(P1) 智(P3) 生(P1)
元·施惠《幽閨記·文武同盟》:“粉牆這等高峻,如何跳得過?自古道人急計生,不免攀住這杏花梢,跳將過去。”
年級字:殫(P0) 智(P3) 竭(P6) 力(P1)
年級字:情(P2) 急(P1) 智(P3) 生(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二回:“湯升情急智生,忽然想出一條主意。”
年級字:聰(P3) 明(P1) 智(P3) 能(P1)
明·周楫《西湖二集·灑雪堂巧結良緣》:“不覺魏鵬漸漸長大……聰明智能,熟於經史。
年級字:棄(P4) 智(P3) 遺(P3) 身(P1)
年級字:智(P3) 周(P2) 萬(P2) 物(P1)
年級字:使(P2) 智(P3) 使(P2) 勇(P2)
《新唐書·侯君集傳》:“軍法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是以前聖使人,必收所長而棄所短。”
年級字:足(P1) 智(P3) 多(P1) 謀(P4)
足:充實,足夠;智:聰明、智慧;謀:計謀。富有智慧,善於謀劃。形容人善於料事和用計。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謀,可與共事。”
年級字:豪(P5) 取(P2) 智(P3) 籠(P3)
宋·陳亮《金元卿墓誌銘》:“及其爲家也,以儉勤自將,銖積寸累,迄用有成,而豪取智籠之術一切置不用,故無怨惡於人。”
年級字:灰(P2) 身(P1) 智(P3)
佛教語。指斷除一切身心煩惱,爲小乘阿羅漢果的境界。同“灰身滅智”。
年級字:用(P1) 智(P3) 鋪(P3) 謀(P4)
年級字:失(P2) 張(P2) 失(P2) 智(P3)
年級字:智(P3) 藏(P2) 在(P1)
《書·召誥》:“厥終智藏瘝在。”周秉鈞易解:“紂政不善,賢者藏匿,病民者在位。”
年級字:才(P1) 薄(P4) 智(P3) 淺(P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八回:“某才薄智淺,不稱其職。”
年級字:智(P3) 慧(P3) 之(P2) 神(P1)
詞性:名詞
人名,
人名God of Wisdom - Athena代表最高聰明智慧。
「智慧」具有豐富知識,領悟力強,有深度思考能力的運用。
Athena 雅典娜 是古希臘文化中代表了聰明和智慧的女神 - God of knowledge, Wisdom, or Intelligence。
年級字:研(P3) 精(P2) 畢(P3) 智(P3)
明·唐順之《〈右編〉序》:“經國之士,研精畢智,所以因勢而曲爲之慮者,雖不可爲典要,而亦未嘗無典要也。”
年級字:識(P2) 明(P1) 智(P3) 審(P3)
年級字:飾(P3) 智(P3) 矜(P6+) 愚(P3)
年級字:急(P1) 中(P1) 生(P1) 智(P3)
唐·白居易《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長,過蒙見窘,然敵則氣作,急則生智。”
年級字:聰(P3) 明(P1) 才(P1) 智(P3)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如有聰明才智,識達古今,正當輔佐君子,助其不足”
年級字:挈(P0) 瓶(P2) 之(P2) 智(P3)
挈瓶:汲水用的容量小的瓶子。比喻淺薄的知識或智謀。亦作“智類挈瓶”、“挈瓶之知”。
年級字:計(P2) 窮(P3) 智(P3) 短(P2)
計:計謀;窮:盡;智:智謀;短:缺少。計策用完了,才智也不夠用了。形容已經想不出什麼辦法了。
元·無名氏《百花亭》:“我爲那賀家姐姐,煩惱的小生計窮智短了。”
年級字:全(P2) 智(P3) 全(P2) 能(P1)
年級字:人(P1) 窮(P3) 智(P3) 短(P2)
窮:困厄;短:短小。指人一到無路可走的時候,思想遲鈍,辦法也就不多了。
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下引陳無己詩:“人窮令智短。”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人貧智短,馬瘦毛長。”
年級字:孫(P2) 龐(P4) 鬥(P2) 智(P3)
孫:孫臏;龐:龐涓。孫臏、龐涓各以智謀爭鬥。比喻昔日友人今爲仇敵,各逞計謀生死搏鬥。也比喻雙方用計較量高下。
年級字:竭(P6) 智(P3) 盡(P3) 忠(P2)
戰國楚·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智盡忠。”
年級字:上(P1) 智(P3) 下(P1) 愚(P3)
智:聰明;愚:笨。最聰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認爲他們都是先天決定,不可改變。
年級字:絕(P4) 聖(P4) 棄(P4) 智(P3)
聖、智:智慧,聰明。棄絕聰明才智,返歸天真純樸。這是古代老、莊的無爲而治的思想。
《老子》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綠色通巧棄利,盜賊無有。”
年級字:運(P3) 智(P3) 鋪(P3) 謀(P4)
明·無名氏《臨潼鬥寶》頭折:“未知那小將軍,怎生排兵佈陣,運智鋪謀,有何計策,保某赴會去也。”
年級字:人(P1) 工(P1) 智(P3) 能(P1)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解決困難的模式。
「智能」- 指人的智慧和行動能力。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I) - 利用科技累積人類的工作和解決困難的模式,加入高速重組和分析,協助人類處理更複雜和困難的工作。
年級字:智(P3) 小(P1) 言(P1) 大(P1)
《舊唐書·江夏王道宗傳》:“君集智小言大,舉止不倫,以臣觀之,必爲戎首。”
年級字:停(P1) 留(P2) 長(P1) 智(P3)
年級字:大(P1) 智(P3) 若(P3) 愚(P3)
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啓》:“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年級字:極(P2) 智(P3) 窮(P3) 思(P2)
清·侯方域《豫省試策四》:“聖人所極智窮思而以爲無奇者,乃就十數肉食之人而詢焉,採焉……則亦徒見其勞民傷財而已矣。”
年級字:予(P2) 智(P3) 予(P2) 雄(P1)
范文瀾 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三節:“他是一個極驕貪的人,以爲自己所做的事都是對的,自己所得的物都是不夠的,因之,予智予雄,任性妄爲。”
年級字:見(P1) 仁(P3) 見(P1) 智(P3)
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周易·繫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年級字:聰(P3) 明(P1) 智(P3) 慧(P3)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智慧」具有豐富知識,領悟力強,有深度思考能力的運用。
明·周楫《西湖二集·灑雪堂巧結良緣》:“不覺魏鵬漸漸長大……聰明智慧,熟於經史。”
年級字:吃(P1) 一(P1) 塹(P0) 長(P1) 一(P1) 智(P3)
塹:壕溝,比喻困難、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長一分見識。
明·王陽明《與薛尚謙書》:“經一蹶者長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爲後日之得。”
年級字:謠(P5) 言(P1) 止(P1) 於(P2) 智(P3) 者(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流言止於智者虛假的話,傳到有智慧的人便不會繼續再傳出去。
謠: 謠傳,虛假的話。
言: 言論。
止: 停止。
於: 於此。
智: 智慧。
者: 人士。
年級字:流(P1) 言(P1) 止(P1) 於(P2) 智(P3) 者(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謠言止於智者沒有根據的話,傳到有智慧的人便不會繼續再傳出去。
流: 流傳,沒有根據的話。
言: 言論。
止: 停止。
於: 於此。
智: 智慧。
者: 人士。
年級字:經(P1) 一(P1) 事(P1) 長(P1) 一(P1) 智(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經一事,
長一智《新編五代史平話·漢史》:「『人有常言:遭一蹶者得一便,經一事者長一智。』」
jīng yī shì, zhǎng yī zhì
年級字:經(P1) 一(P1) 事(P1) ,(P1) 長(P1) 一(P1) 智(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經一事者長一智《新編五代史平話·漢史》:「『人有常言:遭一蹶者得一便,經一事者長一智。』」
yī rén bù dí zhòng rén zhì
zhì zhě jiàn zhì rén zhě jiàn rén
年級字:智(P3) 者(P1) 見(P1) 智(P3) ,(P1) 仁(P3) 者(P1) 見(P1) 仁(P3)
語出《易·繫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zhì zhě qiān lǜ huò yǒu yī shī
年級字:智(P3) 者(P1) 千(P1) 慮(P4) ,(P1) 或(P1) 有(P1) 一(P1) 失(P2)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多字熟語智者千慮,
必有一失風險是潛在的。
「智者」有知識和思考的人。
「千慮」比喻對遇到的問題多次的慮。
「或有」可能有。
「一失」一次失誤。
不管多聰明的人,經過多次的考慮後,也會出現個別錯誤的機會。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zhì zhě qiān lǜ bì yǒu yī shī
年級字:智(P3) 者(P1) 千(P1) 慮(P4) ,(P1) 必(P2) 有(P1) 一(P1) 失(P2)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多字熟語,
成語愚者千慮,
必有一得,
智者千慮,
或有一失風險是潛在的。
「智者」有知識和思考的人。
「千慮」比喻對遇到的問題多次的慮。
「必有」必定。
「一失」一次失誤。
不管多聰明的人,經過多次的考慮後,也會出現個別錯誤的機會。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bù jīng yī shì bù zhǎng yī zhì
年級字:不(P1) 經(P1) 一(P1) 事(P1) ,(P1) 不(P1) 長(P1) 一(P1) 智(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經一事,
長一智智:智慧,見識。不經歷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長對那件事情的見識。
宋·悟明禪師《聯燈會要·道本禪師》:「老趙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爲戲論,雖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長一智。」
rén zhě jiàn rén zhì zhě jiàn zhì
年級字:仁(P3) 者(P1) 見(P1) 仁(P3) ,(P1) 智(P3) 者(P1) 見(P1) 智(P3)
仁者見它說是仁,智者見它說是智。比喻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周易·繫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