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ǐng
年級字:景(P2)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從「日」,從「京」聲。本義是日光、光景。
視覺上看到的: 全景、景觀、景色、景像。
視覺加上判斷: 景緻、美景。
天然:
- 季節和時候特色: 秋景、晚景、夜景。
- 地理: 風景、山景、海景、湖景。
- 時間: 光景。
人為:
- 社會或工作: 家景、背景、情景、前景、景象、景況、景氣。
- 電影和拍攝藝術: 外景、內景、實景、舞台背景、佈景、換景、第一幕第二景。
- 內心的態度: 心景。
- 尊重、敬佩: 景仰、景慕。
地方名字: 景德鎮。
姓氏: 戰國時楚國有景差。
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四時之景不同。」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
fēng jǐng
qíng jǐng
年級字:情(P2) 景(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局面,
形勢,
情況,
情形,
情狀,
境況指一個地方、 場所、 或事情的狀況、情況與景象, 並帶著一種個人的感受或感想 。
指一個地方、 場所、 或事情的狀況、情況與景象, 並帶著一種個人的感受或感想 。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詞采》:「文章頭緒之最繁者,莫填詞若矣。予謂總其大綱,則不出情景二字。景書所睹,情發欲言。」
繆荃蓀 《<宋元詞四十家>序》:「或麗若金膏,或清如水碧,或冷如磵雪,或奇若巖云,萬戶千門,五光十色,出機杼於眾製,融情景於一家。」
《紅樓夢》第十八回:「母女姊妹,不免敘些久別的情景,及家務私情。」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一章:「雖然事情過去了幾年,那幅情景仍然歷歷在目。」
pén jǐng
年級字:盆(P2) 景(P2)
詞性:名詞
用植物或水、石等,經藝術加工,種植或佈置於盆中,使之成為自然景物縮影的一種陳設品
jǐng hěn
chǎng jǐng
quán jǐng
年級字:全(P2) 景(P2)
詞性:名詞
全部景色;電影攝影機攝取人像全身或一百八十度視角範圍內景物的一種畫面,富有立體感和真實感。
bèi jǐng
年級字:背(P1) 景(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佈景,
配景,
靠山歷史或相關資料。
1. 圖畫、攝影裡襯托主體事物的景象。
2. 舞台上或電影裡的佈景。
3. 對人物、事件起作用的歷史情況或現實環境。
4. 指靠山及支持者。
nèi jǐng
měi jǐng
qián jǐng
年級字:前(P1) 景(P2)
詞性:名詞
前程,
遠景1.將要出現的景象和情形2.景像中繪得最近並位於看畫人面前的那部分
hǎo jǐng
jǐng guān
年級字:景(P2) 觀(P2)
詞性:名詞
1.指某地區或某種類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創造的景色。
2.泛指自然景色,景象。現代園林發展的一種形式。
jǐng diǎn
jǐng wù
chù jǐng
jǐng xiàng
Wáng jǐng
年級字:王(P1) 景(P2)
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年)前生,約漢章帝建元和中卒於廬江(治今安徽廬江西南)。東漢時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議修黃河,乃引見景,應答稱制,賜《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及衣帛錢物。是年夏,發卒數十萬,遣景與王吳修渠築堤。自滎陽東至千乘海口,凡千餘里。明年夏,堤成,從此無復潰漏之患。景由是知名。三遷為侍御史,時加賞賜。後為廬江太守,百姓不知牛耕,乃率吏民共理蕪廢,用犁耕田。由是境內豐給。卒於官。景作有《金人論》,頌洛邑之美,以阻遷都。又集各書所載卜筮堪與日相之屬,適於事用者,作《大衍玄基》。
guāng jǐng
年級字:光(P1) 景(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風景、風光、景致景象、情景、景况。
光 : 風光、觀光。
景 : 風景、景色。
容貌。
經濟情況。
元.李文蔚《圯橋進履》第二折:「自離了師父,可早五日光景也。」
《晉書.卷一○一.劉元海載記》:「左手把一物,大如半雞子,光景非常。」
南朝梁.蕭子範〈春望古意〉詩:「光景斜漢宮,橫梁照采虹。春情寄柳色,鳥語出梅中。」
《韓詩外傳》卷三:「孔子賢乎,英傑而聖德備,弟子被光景而德彰。」
《宋書.卷二七.符瑞志上》:「望公七年,乃今見光景于斯。」
《楚辭.屈原.九章.悲回風》:「借光景以往來兮,施黃棘之枉策。」
唐.李白〈相逢行〉:「願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光景不待人,須臾髮成絲。」
《後漢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傳.西南夷傳》:「青蛉縣禺同山有碧雞金馬,光景時時出見。」
cǐ jǐng
hǎi jǐng
jǐng qū
jǐng yǎng
年級字:景(P2) 仰(P4)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愛戴、敬慕、仰慕鄙視、輕視欣賞和尊敬有才華、有成就的人。
「景」風景、景免,欣賞的含意。
「仰」仰望,面向上,尊敬、敬仰。
欣賞和尊敬有才華、有成就的人。
《後漢書.卷三九.劉般傳》:「今愷景仰前修,有伯夷之節,宜蒙矜宥,全其先功,以增聖朝尚德之美。」
jiē jǐng
jǐng qì
年級字:景(P2) 氣(P1)
詞性:名詞
1.經濟繁榮、興旺
2.景象;景緻
例:眼前呈現一片蕭殺的景氣
qí jǐng
年級字:奇(P2) 景(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奇」奇怪,新奇。
「景」風光景色,情景。
非正常的景免、情景。
bù jǐng
年級字:布(P1) 景(P2)
詞性:名詞
背景,
配景1.舞台或攝影場上所佈置的景物2.繪畫時按畫幅大小在畫面上安排景物
wài jǐng
年級字:外(P1) 景(P2)
詞性:名詞
內景1. 電影拍攝上指攝影棚外的景物
該影片的外景將在亞利桑那州拍攝2. 戲劇上指舞台上室外的佈景
jǐng sè
jǐngshēng
年級字:景(P2) 生(P1)
詞性:形容詞
觸景生情: 受到眼前景物的觸動,引起聯想,產生某種感情。
yuǎn jǐng
yè jǐng
jǐng zhì
tú jǐng
Jǐng kūn
xuě jǐng
年級字:雪(P1) 景(P2)
詞性:名詞
下雪時或雪後的自然景色。
例:宋黃裳《蝶戀花》詞:“鷺點前汀供雪景,花乘流水傳春信。”《西遊記》第四八回:“雪景自然幽靜。一則遊賞,二來與師父寬懷。” 鬱達夫《出奔》:“ 錢時英盡是默默地含著微笑,在看兩岸斜陽里的雲景。”
年級字:雲(P1) 合(P1) 景(P2) 從(P1)
漢·賈誼《過秦論》: “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年級字:雲(P1) 集(P3) 景(P2) 從(P1)
語出漢·賈誼《過秦論》:“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年級字:好(P1) 景(P2) 不(P1) 常(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好景不長世事都有變化的週期。
「好景」美好的時光、順景、景況。
「不常」常見、常態。
美好、順利的時光不會期常在。
唐·王勃《滕王閣序》:「勝地不常,盛筵難再。」
宋·晁補之《梁州令疊韻》:「好景難常在,過眼韶華如箭。」
年級字:大(P1) 煞(P5) 風(P1) 景(P2)
唐·李商隱《雜纂》把“花間喝道”、“月下把火”等列爲“殺風景”的事情。
年級字:雲(P1) 集(P3) 景(P2) 附(P2)
汪東《正明夷〈法國革命史論〉》:“中國若革命必行蜂起之策,一省倡儀,各方響應,雲集景附,勢必大強於法。”
年級字:良(P1) 時(P1) 美(P1) 景(P2)
唐·楊炯《送幷州旻上人詩序》:“良時美景,始雲蒸而電激;臨水登山,忽風流而雨散。”
年級字:遁(P0) 陰(P2) 匿(P5) 景(P2)
年級字:政(P3) 治(P2) 背(P1) 景(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管治權力的經歷資料。
「政治」政府,政黨,集團或個人在國家和社會事務方面的「政策和管治」的活動,包括設立和修定對外、對內的政策,提升管治效率。目的是達到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背景」發展的歷史資料。
年級字:觸(P6) 景(P2) 生(P1) 情(P2)
元·無名氏《閨怨》曲:“風,吹滅殘燈,不由的見景生情,傷心。”
年級字:景(P2) 星(P1) 鳳(P4) 皇(P3)
傳說太平之世才能見到景星和鳳凰。後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傑出的人才。
唐韓愈《與少室李拾遺書》:“朝廷之士,引頸東望,若景星鳳皇之始見也,爭先睹之爲快。”
年級字:即(P1) 景(P2) 生(P1) 情(P2)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部·詞采第二》:“善詠物者,妙在即景生情。”
年級字:追(P1) 風(P1) 躡(P0) 景(P2)
《抱朴子·內篇序》:“奮翅則能凌厲玄霄,騁足則能追風躡景。”
年級字:滅(P3) 景(P2) 追(P1) 風(P1)
看不見影子,追得上風。形容馬跑得極快。景,同“影”。
《說郛》卷六四引唐·無名氏《灌畦暇語》:“今馬之能走者,忌必隨其餘步哉?顧所以滅景追風者有不在,是故也。”
年級字:急(P1) 景(P2) 流(P1) 年(P1)
年級字:見(P1) 景(P2) 生(P1) 情(P2)
看到眼前的景物,喚起某種感慨。亦指看到眼前的景物,想起應對的辦法,即隨機應變。
元·宮大用《七裏灘》第四折:“不由我見景生情,睹物傷懷。”
年級字:觸(P6) 景(P2) 傷(P2) 懷(P3)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夜來皓魄當空,澄波萬里,上下一碧,燦若獨自無聊,觸景傷懷,遂爾口占一曲。”
年級字:文(P1) 化(P1) 背(P1) 景(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信念、哲學、文學、藝術、建築、教育、信仰、習俗、科學特色的綜合統稱。
「文化」的關鍵含義是一種修養代表。在一段時期內一個地方、民族、或是一個國家的信念、哲學、文學、藝術、建築、教育、信仰、習俗、科學特色的綜合統稱。
例如:
1. 他是一位很有文化的君子[有修養的人]。
2. 中國的水墨晝是世界繪畫藝術中最有特色的文化。
「背景」對人物、事件起作用的歷史情況或現實環境。
指一個人對認識文化的修養程度。
年級字:應(P2) 時(P1) 對(P1) 景(P2)
清·曾樸《孽海花》第八回:“應時對景,我們各賀一杯,你再說飛觴吧。”
年級字:景(P2) 星(P1) 麟(P6) 鳳(P4)
《元史·同恕傳》:“自京還,家居三年,縉紳望之若景星麟鳳,鄉里稱爲先生而不姓。”
年級字:良(P1) 辰(P2) 媚(P4) 景(P2)
元·侯克中《醉花陰》套曲:“你縱寶馬,跳金鞍,玩玉京,迷戀着良辰媚景。”
年級字:遊(P2) 山(P1) 玩(P1) 景(P2)
年級字:寓(P3) 情(P2) 於(P2) 景(P2)
詞性:形容詞
1. 在景色的描寫中寄託情感。
2. 寓情於景屬於表現手法。是記敘中的抒情的一種。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彙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3. 作者的喜怒哀樂同寫景狀物結合在一起,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表現作者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抒發到景物裡,去觀察和描寫客觀的自然景物,並自覺或不自覺的把這種客觀感情溶鑄到客觀景物的描寫之中,以客觀之景來寄託感情。
年級字:景(P2) 星(P1) 慶(P2) 雲(P1)
明方孝孺《御書贊》:“惟天不言,以象示人,錫羨垂光,景星慶雲。”
年級字:撫(P5) 景(P2) 傷(P2) 情(P2)
元·鄭德輝《王粲登樓》第三折:“登高望遠,人人懷故國之悲撫景傷情,處處灑窮途之泣。”
年級字:好(P1) 景(P2) 不(P1) 長(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世事都有變化的週期。
「好景」美好的時光、順景、景況。
「不長」長期、長久、長遠。
美好、順利的時光不會長久。
年級字:良(P1) 宵(P2) 好(P1) 景(P2)
明·無名氏《認金梳》第三折:“我與你捧瑤殤酒滿傾,今日個堪賞玩在公廳,休辜負良宵好景。”
年級字:對(P1) 景(P2) 傷(P2) 情(P2)
對景:對着眼前的景物。看見眼前熟悉的景物,因而聯想到一些人和事,引起傷感。
元·無名氏《集賢賓·逍遙樂》散曲:“我從來眼硬,不由人對景傷情一哭一個放聲。”
年級字:殘(P5) 年(P1) 暮(P5) 景(P2)
清·無名氏《說唐》第十回:“秦母見叔寶又要出門,眼中流淚道:“我兒,我殘年暮景,喜和是相逢,怕的是別離。””
年級字:繫(P3) 風(P1) 捕(P2) 景(P2)
①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②比喻不露形跡。亦作“繫風捕影”。
年級字:高(P1) 山(P1) 景(P2) 行(P1)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爲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年級字:長(P1) 繩(P2) 繫(P3) 景(P2)
《周書·蕭大圜傳》:“嗟乎!人生若浮雲朝露,寧俟長繩繫景,實不願之。”
年級字:春(P1) 和(P1) 景(P2) 明(P1)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年級字:桑(P4) 末(P3) 景(P2)
夕陽的餘輝照在桑榆樹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時光。同“桑榆暮景”。
年級字:對(P1) 景(P2) 掛(P2) 畫(P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一回:“他們諸位姐姐過謙,都不肯猜,我卻打着了,是‘集賢賓’,這才叫對景掛畫哩。”
年級字:風(P1) 景(P2) 不(P1) 殊(P3)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晉書·王導傳》:“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
年級字:大(P1) 殺(P4) 風(P1) 景(P2)
意思是損害景物,破壞人的興致。今泛稱敗人興致爲大殺風景。
唐·李商隱《雜纂》把“花間喝道”、“月下把火”等列爲“殺風景”的事情。
年級字:桑(P4) 暮(P5) 景(P2)
夕陽的餘輝照在桑榆樹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時光。
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
年級字:事(P1) 過(P1) 景(P2) 遷(P5)
年級字:景(P2) 升(P1) 豚(P5) 犬(P1)
景升,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字。表與其子琦琮皆碌碌無爲。故世人用“景升豚犬”謙稱自己的子女。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結枸》:“向憂伯道之憂,今且五其男,二其女,孕而未誕,誕而侍孕者,尚不一其人,雖盡屬景升豚犬,然得此以慰桑榆,不憂窮民之無告矣!”
年級字:美(P1) 景(P2) 良(P1) 辰(P2)
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
年級字:餐(P3) 霞(P3) 飲(P2) 景(P2)
南朝·樑·陶弘景《冥通記》卷一:“夫作道士,皆須知長生之要。爾既未能餐霞飲景,克己求真,徒在世上,無益於體。”
年級字:睹(P5) 景(P2) 傷(P2) 情(P2)
明·湯顯祖《還魂記·驚夢》:“今日杜麗娘有些饒幸也。偶到後花園中,百花開遍,睹景傷情,沒興而歸。”
年級字:追(P1) 風(P1) 攝(P4) 景(P2)
晉·葛洪《抱朴子·內篇序》:“假令奮翅則能凌厲玄霄,騁足則能追風躡景。”
年級字:良(P1) 辰(P2) 美(P1) 景(P2)
詞性:形容詞
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
年級字:景(P2) 星(P1) 鳳(P4) 凰(P4)
傳說太平之世才能見到景星和鳳凰。後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傑出的人才。同“景星鳳皇”。
年級字:良(P1) 宵(P2) 美(P1) 景(P2)
年級字:借(P1) 景(P2) 生(P1) 情(P2)
年級字:暮(P5) 景(P2) 桑(P4)
夕陽斜照在桑樹和榆樹頂端,一派黃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時光。桑榆,古人以爲是日所入處。
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南朝·樑·蕭統《文選·劉鑠〈擬古二首〉》:“願垂薄暮景,照妾桑榆時。”
年級字:急(P1) 景(P2) 凋(P5) 年(P1)
景:通“影”,光陰;凋:凋零。形容光陰迅速,一年將盡。也指年終的時候。
南朝·宋·鮑照《舞鶴賦》:“去帝鄉之岑寂,歸人寰之喧卑。歲崢嶸而愁暮,心惆悵而哀離。於是窮陰殺節,急景凋年,涼沙振野,箕風動天。”
年級字:觸(P6) 景(P2) 傷(P2) 心(P1)
《吳歌甲集·茅舍蕭蕭傍竹籬》:“茅舍蕭蕭傍竹籬,西風慘淡雨霏霏,其時黃菊花初放,觸景傷心最慘悽。”
年級字:暮(P5) 景(P2) 殘(P5) 光(P1)
年級字:看(P1) 景(P2) 生(P1) 情(P2)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74回:“非是燕青敢說口,臨機應變,看景生情,不倒的輸與他那呆漢。”
年級字:響(P2) 和(P1) 景(P2) 從(P1)
年級字:景(P2) 色(P1) 怡(P4) 人(P1)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觸(P6) 景(P2) 傷(P2) 情(P2)
被眼前的景物所觸動而引起傷感。看到眼前的景物而引起傷感之情。傷:悲哀。觸;觸動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一路上鳥啼花落,觸景傷情。”
年級字:顧(P3) 景(P2) 慚(P4) 形(P2)
看着身影,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指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稱號等而感到慚愧。景,同“影”
三國·魏·曹植《封二子爲公謝恩章》:“天時運幸,得生貴門。遇以親戚,少荷光寵。竊位列侯,榮曜當世。顧景慚形,流汗反側。”
年級字:情(P2) 景(P2) 交(P1) 融(P3)
指文藝作品中環境的描寫、氣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髮結合得很緊密。
年級字:吞(P3) 符(P2) 翕(P0) 景(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