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年級字:是(P1)
詞性:介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金文從「早」,「止」聲。金文從「正」,不偏斜。
肯定詞、對的、正確。
肯定的表示,解釋或分類:他是總經理。
加重語氣,肯定、實在的意思:「正是下雨。」
對,合理,與「非」相對:是非、實事求是。
認為對: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
表示適合,對的:來的是時候。
表示應承或同意(單説一個「是」字):「是,我就去。」
表示存在,有:滿身是汗。
普遍都一樣: 凡是、比比皆是。
【代詞】 表示此、這: 此是、這是。
【代詞】這,此:是日、是可忍, 孰不可忍。
【助詞】 放在賓語之前, 把行為對象提前表示只這樣做:惟你是問、惟利是圖。
【姓氏】 唐代:是光。
《說文》是,直也。
《論語.學而》:「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
《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
《書經.禹貢》:「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
《管子.心術下》:「心安是國安也;心治是國治也。」
zhǐ shì
huò shì
shì wǒ
Jǐn shì
shà shì
Shì zhōng
Shì bī
shì chóng
Shì bān
shì gòng
年級字:是(P1) 貢(P3)
詞性:助詞
獻東西給上級,古代臣下或屬國把物品進獻給帝王:進貢,貢品,貢獻,納貢。
nǎi shì
shì fèi
zhèng shì
年級字:正(P1) 是(P1)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恰是、就是贊同的、就是這個、恰好是這個時間的意思。
正是夏天的溫暖暘光的季節。
「正」正確、吻合的、匹配的: 正中下懷。
「是」是的 - 對的、肯定的、同意的; 這兒的: 這是。
就是這個、恰好是這個時間的意思。
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詩:「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shì chǔn
年級字:是(P1) 蠢(P5)
詞性:助詞
是:表示應承或同意。
蠢:愚笨,笨拙。同意是愚笨,笨拙。
shì gù
shì péi
shì shéi
Yòu shì
年級字:又(P1) 是(P1)
詞性:形容詞,副詞
也是、並且。
他是一位執業的會計師,又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律師。
「又」【副詞】指多個一種行動或形態同時發生或存在。
也是、並且的意思。
shì miáo
fán shì
年級字:凡(P3) 是(P1)
詞性:副詞
指在一個範圍內的人和物。
例子: 凡是他不認識的事物,他都細心搜集資料,為工作會議做好全面的準備。
shì yōu
年級字:是(P1) 幽(P4)
詞性:助詞
1.形容地方很僻靜又光線暗:幽谷,幽靜,幽暗。
2.迷信的人指陰間:幽靈,幽魂。
què shì
年級字:確(P2) 是(P1)
含同意的表達。
「確」明確、確認、確定。
「是」認同。
含同意的表達。
yīn shì
shì kūn
年級字:是(P1) 昆(P4)
詞性:助詞
昆:
1.子孫,後嗣。
2.兄弟,昆仲。
3.昆蟲(蟲類的統稱)。 1.是子孫,兄弟。
2.是昆蟲。
yú shì
年級字:於(P2) 是(P1)
詞性:連詞
因此因此、因而。
承上啟下的連詞。
例子: 因為約定的時間已經過了很久,很多觀眾也等得不耐煩,於是我唯有先開始了第一項表演。
Shì mó
年級字:是(P1) 魔(P5)
詞性:名詞
《是魔》是連載於起點中文網的一部小說,作者是持劍爭雄。
Yù shì
shìgè
shì tān
qí shì
shì dǒng
Shì xīn
zhè shì
年級字:這(P1) 是(P1)
詞性:代詞
常見詞組那是指定的意思。
例如: 這是一個解釋。這是一位女士。
yě shì
hái shì
年級字:還(P1) 是(P1)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仍舊,
仍是,
仍然,
依舊,
依然,
如故,
照舊,
照樣表示行為、動作或狀態保持不變,或不因上文所說的情況而改變,儘管發生了以前的事或以前考慮過,仍要,仍然,照樣,提議是否這樣之意,提議是否這樣之意,另一方面。
shì cuī
年級字:是(P1) 催(P3)
詞性:助詞
催:
1.催促,使趕快行動。
2.使事物的產生、發展變化加快,催化,催生。
shì kuā
shèn shì
年級字:甚(P4) 是(P1)
詞性:助詞
常見詞組極對、非常、正確。
甚: 甚至、甚至。
是: 是的。
非常。
極對、非常正確。
《老殘遊記》第一八回:「老哥所見甚是,但是兄弟今晚須將全案看過一遍。」
zhēn shì
tā shì
年級字:它(P1) 是(P1)
詞性:代詞
常用合併語。它就是 ⋯⋯什麼⋯⋯
例如: 它是黃色的。它是會跑的小動物。
shì qī
jiù shì
年級字:就(P1) 是(P1)
詞性:副詞,連詞,助詞
便是,
即是不是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表示架設的讓步,下半句常用「也」呼應。
réng shì
年級字:仍(P3) 是(P1)
詞性:副詞
還是(1) 依然還是,儘管發生了以前的事或以前考慮過還是要
如:雖然已過了十年,他仍是重要的人物
(2) 形式、條件、狀況、數量繼續不變
如:這個條約五十年仍是有效
shì hèn
jí shì
shì pàn
年級字:是(P1) 叛(P3)
詞性:助詞
叛:違背自己所屬方面的利益投到敵對方面去,背叛。這是背叛。
shì zhū
gài shì
gèng shì
shí shì
kě shì
年級字:可(P1) 是(P1)
不過,
但是,
然則,
然而1. 猶言可與。
2. 豈是。
3. 是否。
4. 卻是。
5. 還是。
6. 真是;實在是。
7. 但是。
shì yǐ
shì qīng
Shì qiàn
年級字:是(P1) 欠(P1)
詞性:助詞
欠:
1.短少,不夠。
2.借別人的財物沒有還或應當給人的事物還沒有給:拖欠。
Shì nóng
jì shì
Shì wéi
shì yǎ
Shì xiōng
yào shì
Shì qíng
bú shì
年級字:不(P1) 是(P1)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表示否定的意思。
xū shì
年級字:須(P4) 是(P1)
詞性:名詞
1. 必須;定要。強調某種情況。
《宣和遺事》後集:“須是忍耐強行,勿思佗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我本為葬父,故此賣身,須是完葬事過,才好去得。” 洪深《電影戲劇表演術》第六章:“表演須有目的:須是使得觀眾在看了表演之後,對於人生,有一個充分的認識。”2. 本是。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我須是讀書人凌雲豪氣,偏遇這潑虔婆全無顧忌。”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折:“你本是趙盾家堂上賓,我須是屠岸賈門下人。” 明高明《琵琶記·糟糠自厭》:“爹媽休疑,奴須是你孩兒的糟糠妻室。”
3. 總是;終是。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折:“雖然俺心下有,我須是臉兒羞。”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第五來歡郎雖是未成人,[歡]俺呵,打甚麼不緊,[旦]須是崔家後代孫。”
Shì shāo
shì fǒu
er shì
年級字:而(P1) 是(P1)
詞性:連詞
文言文常用組合詞彙。
主要含義 : 即是或但是的意思。
shì de
年級字:是(P1) 的(P1)
詞性:助詞
常用口語是: 正確、對的、同意。
的: 助語詞。
肯定。
nà shì
年級字:那(P1) 是(P1)
詞性:代詞
代較遠的人或事物的指示詞。如:那是他靠關係進來的,要不然總經理才不用他。
xiàng shì
年級字:像(P1) 是(P1)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與某種人或事物相似。
Shì xián
shì nuó
quán shì
shì qiān
Shì zéi
zǒng shì
年級字:總(P2) 是(P1)
詞性:副詞
老是偶爾1.總歸是;全都是
2.縱然是;即使是。總,通“ 縱
shì fēi
年級字:是(P1) 非(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謠傳1. 對的和錯的;正確與錯誤。
2. 指辨別是非。
3. 褒貶;評論。
4. 指是非的標準。
5. 糾紛;口舌。
6. 指錯事。
shì bō
dōu shì
Shì yóu
bié shì
Shì fěn
Shì zhēn
年級字:是(P1) 針(P2)
詞性:助詞
1.縫織衣物引線用的一種細長的工具。
2.細長像針的東西。
lì shì
tā shì
年級字:她(P1) 是(P1)
詞性:代詞
常見詞組指定那位女仕的意思。
例如: 她是一位女士。
shì bù
dàn shì
Shì láo
Shì fú
Shì tú
年級字:是(P1) 徒(P3)
詞性:形容詞
1.白白地, 空。
2.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
shì yíng
Cái shì
年級字:才(P1) 是(P1)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確認,肯定一個人物或物件。
行在我們前面的女士才是陳老師。
他才是跑得最快的小明。
Shì wēi
yú shì
shì cāi
年級字:是(P1) 猜(P2)
詞性:動詞
試猜。是,用同“ 試 ”。
例: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二折:“夫人,你是猜波!”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一折:“我是猜咱。”
yī shì
yì shì
Shì méi
年級字:是(P1) 煤(P3)
詞性:副詞
煤:
1.古代的植物壓埋在地底下,在不透空氣或空氣不足的條件下,受到地下的高溫和高壓年久變質而形成的黑色或黑褐色礦物。
2.煙氣凝結的黑灰,為製墨的主要原料。
Èr shì
年級字:公(P1) 是(P1) 公(P1) 非(P2)
唐·劉禹錫《天論上》:“人能勝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則是爲公是,非爲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賞,違之必罰。”
年級字:招(P2) 是(P1) 生(P1) 非(P2)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他也有不平,有反抗,有戰鬥,而往往不過是將敗落家族的婦姑勃谿,叔嫂鬥法的手段,移到文壇上。嘁嘁嚓嚓,招是生非,搬弄口舌,決不在大處着眼。”
年級字:明(P1) 辨(P5) 是(P1) 非(P2)
詞性:動詞,形容詞
常見詞組明: 明智、英明、精明。
辨: 分辨、辨別。
是: 對的事、正確的事。
非: 非法、不對的事、不正確的事。
精準地分辨對和錯的分別。
年級字:惟(P0) 利(P2) 是(P1) 營(P4)
《金史·阿離方傳》:“卿宗室舊人,乃縱肆敗法,惟利是營,朕甚惡之。”
年級字:唯(P4) 鄰(P3) 是(P1) 卜(P1)
年級字:無(P2) 間(P1) 是(P1) 非(P2)
年級字:人(P1) 我(P1) 是(P1) 非(P2)
是非:爭執,糾紛。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利害關係和糾紛。
元·馬致遠《黃粱夢》第四折:“一夢中十八年,見了酒色財氣,人我是非,貪嗔癡愛,風霜雨雪。”
年級字:面(P1) 是(P1) 背(P1) 非(P2)
年級字:莫(P2) 衷(P6) 一(P1) 是(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不能決定哪個是對的。形容意見分歧,沒有一致的看法。
清·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諸將或言固守待援,或言決一死戰,或言到臨安求救。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年級字:播(P2) 弄(P2) 是(P1) 非(P2)
《兩晉演義》八回:“疑她播弄是非,所以處心積慮,徐圖報復。”
年級字:唯(P4) 利(P2) 是(P1) 求(P2)
以利爲着眼點。指一心只顧謀取利益。同“唯利是視”。
年級字:惟(P0) 命(P3) 是(P1) 從(P1)
年級字:作(P2) 如(P2) 是(P1) 觀(P2)
如是:如此,這樣;觀:看,看法。抱這樣的看法。泛指對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金剛經》:“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年級字:觸(P6) 目(P1) 皆(P3) 是(P1)
唐·朱敬則《五等論》:“故魏太祖曰:‘若使無孤,天下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明竊號議者觸目皆是。”
年級字:大(P1) 是(P1) 大(P1) 非(P2)
徐遲《歌德巴赫猜想》:“一頁一頁的歷史寫出來了,大是大非,終於有了無私的公論。”
年級字:自(P1) 以(P1) 爲(P2) 是(P1)
《荀子·榮辱》:“凡鬥者必自以爲是,而以人爲非也。”《孟子·盡心下》:“衆皆悅之,自以爲是。”
年級字:不(P1) 一(P1) 而(P1) 是(P1)
足:充足,足夠。指同類的事物不只一個而是很多,無法列舉齊全
《公羊傳·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則何以不氏?許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年級字:見(P1) 風(P1) 是(P1) 雨(P1)
年級字:積(P3) 非(P2) 成(P1) 是(P1)
積:長期所形成的。長期所形成的謬誤,反被認爲是正確的。
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原善序》:“治經之士,莫能綜貫,習所見聞,積非成是,餘言恐未足以振茲墜緒也。”
年級字:物(P1) 是(P1) 人(P1) 非(P2)
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可是人已不是原來的人了。多用於表達事過境遷。因而懷念故人。
宋·李清照《武陵春》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年級字:俯(P5) 拾(P2) 即(P1) 是(P1)
俯:低頭,彎腰;即:就。只要低下頭來撿取,到處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唐·司空圖《詩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
年級字:是(P1) 古(P1) 非(P2) 今(P1)
是:認爲對;非:認爲不對,不以爲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認現代的。
《史記·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漢書·元帝紀》:“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年級字:自(P1) 行(P1) 其(P2) 是(P1)
周恩來《政府工作報告(一九五四年)》:“他們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是,不尊重上級的統一領導,不注意遵守請示報告制度。”
年級字:如(P2) 是(P1) 我(P1) 聞(P2)
如是:指佛經經文內容如此;我聞:阿難自稱我聞之於佛。佛教傳說,後爲佛經開卷語。
《佛地經論》一:“如是我聞者,謂總顯己聞,傳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聞如是。”
年級字:說(P1) 是(P1) 道(P1) 非(P2)
年級字:說(P1) 是(P1) 談(P2) 非(P2)
年級字:改(P2) 是(P1) 成(P1) 非(P2)
是:正確的,對的;非:錯誤的。把正確的改成錯誤的。指顛倒是非。
元·嶽伯川《鐵柺李》第三折:“俺請受了人幾文錢改是成非,似這般所爲,磣可可的話取民心髓。”
年級字:今(P1) 是(P1) 昨(P2) 非(P2)
晉·陶潛《歸去來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年級字:今(P1) 是(P1) 昔(P1) 非(P2)
現在是對的,過去是錯的。指認識過去的錯誤。同“今是昨非”。
明·王世貞《觚不觚錄》:“若其今是昔非,不觚而觚者,百固不能二三也。”
年級字:是(P1) 非(P2) 之(P2) 心(P1)
年級字:惟(P0) 利(P2) 是(P1) 逐(P4)
朱自清《歷史在戰鬥中》:“這利己主義到了‘惟利是逐’的地步,卻是非空虛到極點不可。”
年級字:惹(P3) 是(P1) 生(P1) 非(P2)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安分守己,並不惹是生非。”
年級字:從(P1) 惡(P3) 是(P1) 崩(P2)
《國語·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是崩。’”
年級字:頭(P1) 頭(P1) 是(P1) 道(P1)
本爲佛家語,指道無所不在。後多形容說話做事很有條理。
《續傳燈錄·慧力洞源禪師》:“方知頭頭皆是道,法法本圓成。”
年級字:搬(P3) 弄(P2) 是(P1) 非(P2)
搬弄:挑拔。把別人的話傳來傳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後亂加議論,引起糾紛。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許多事非。”
年級字:是(P1) 非(P2) 得(P1) 失(P2)
年級字:唯(P4) 力(P1) 是(P1) 視(P1)
唯:助詞。是:指示代詞,復指前置賓語。“唯……是……”是古漢語的一種格式,有強調語意的作用。指在任務重、困難多的情況下,能否達到目的,主要就看自己的力
年級字:是(P1) 非(P2) 顛(P4) 倒(P2)
是:對;非:錯。把錯的說成對的,對的說成錯的。把是非弄顛倒了。
唐·韓愈《施先生墓銘》:“古聖人言,其旨密微,箋註紛羅,顛倒是非。”
年級字:是(P1) 是(P1) 非(P2) 非(P2)
詞性:形容詞
疊詞太多意見、爭議和對立的局面。
把對的認為是對的,把錯的認為是錯的。比喻是非、好壞分得非常清楚。
民主流傳多用於形容太多意見和爭議。
《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年級字:言(P1) 是(P1) 人(P1) 非(P2)
明·李贄《史綱評要·宋紀·太祖》:“徐鉉、張洎言是人非。”
年級字:惟(P0) 利(P2) 是(P1) 命(P3)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9回:“那婆子本是愚頑之輩,兼之年近昏眊,惟利是命,一概情面不管。”
年級字:貌(P2) 是(P1) 情(P2) 非(P2)
年級字:唯(P4) 命(P3) 是(P1) 聽(P1)
《左傳·昭公十二年》:“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聽。”
年級字:是(P1) 非(P2) 分(P2) 明(P1)
東漢·班固《漢書·劉向傳》:“故賢聖之君,博觀始終,窮極事情,而是非分明。”
年級字:回(P1) 頭(P1) 是(P1) 岸(P2)
佛家語,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轉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彼岸”,獲得超度。後比喻做壞事的人,只要決心悔改,就有出路。
元·無名氏《度翠柳》第一折:“世俗人沒來由,爭長競短,你死我活。有呵吃些個,有呵穿些個。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年級字:惟(P0) 利(P2) 是(P1) 求(P2)
《通典·食貨五》:“工部尚書蘇孝慈等以爲所在官司因循往昔,皆以公廨錢物出舉興生,惟利是求,煩擾百姓。”
年級字:隨(P3) 聲(P1) 是(P1) 非(P2)
別人說是,自己也說是;別人說不是,自己也說不是。指毫無主見,一味盲從。
年級字:所(P2) 在(P1) 皆(P3) 是(P1)
宋·蘇軾《石鐘山記》:“石之鏗然有聲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鍾名何哉?”
年級字:獨(P4) 行(P1) 其(P2) 是(P1)
是:對的。不考慮別人的意見,只照自己認爲對的去做。
《孟子·滕文公下》:“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年級字:師(P1) 心(P1) 自(P1) 是(P1)
師心:以心爲師,這裏指只相信自己;自是:按自己的主觀意圖行事。形容自以爲是,不肯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座,謬誤差失者多矣。”
年級字:共(P1) 商(P2) 國(P1) 是(P1)
國是:國事;國家的大政方針。共同商量國家的政策和方針。
年級字:誰(P1) 是(P1) 誰(P1) 非(P2)
元·李致遠《還牢末》第一折:“誰與你挑脣料嘴,辨別個誰是誰非。”
年級字:是(P1) 非(P2) 之(P2) 地(P1)
年級字:招(P2) 是(P1) 攬(P6) 非(P2)
清·錢彩《說岳全傳》:“忽聽得有人叫道:‘嶽相公在那裏?’牛皋聽得,便喊道:‘在這裏!’嶽大爺道:‘你又在此招是攬非了。’”
年級字:沒(P1) 衷(P6) 一(P1) 是(P1)
郭沫若《盲腸炎·一個偉大的教訓》:“就我見聞所及,論者的意見仍屬沒衷一是。”
年級字:比(P1) 肩(P3) 皆(P3) 是(P1)
《舊唐書·元行衝傳》:“然雅達通博,不代而生;浮學守株,比肩皆是。”
年級字:渾(P4) 身(P1) 是(P1) 膽(P3)
《三國志·蜀志·趙雲傳》裴松之注引《雲別傳》:“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年級字:是(P1) 非(P2) 口(P1) 舌(P2)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傢俬》:“若是爲田地上壞了手足親情,到不如窮漢赤光光沒得承受,反爲乾淨,省了許多是非口舌。”
年級字:混(P5) 淆(P5) 是(P1) 非(P2)
清·陶曾佑《論文學之勢力及其關係》:“錮蔽見聞,淆混是非。”
年級字:說(P1) 是(P1) 弄(P2) 非(P2)
年級字:途(P3) 途(P3) 是(P1) 道(P1)
聶紺弩《<女權論辯>題記一》:“女人的幸福是看他的丈夫怎樣,應該先努力安排一個家等等,這樣或者那樣,說得途途是道。”
年級字:獨(P4) 是(P1) 獨(P4) 非(P2)
《舊唐書·忠義傳上·王義方》:“天子置三公,九卿……本欲水火相濟,鹽梅相成,然後庶績鹹熙,風雨交泰,亦不可獨是獨非,皆由聖旨。”
年級字:論(P2) 列(P2) 是(P1) 非(P2)
《漢書·司馬遷傳》:“仍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
年級字:惟(P0) 力(P1) 是(P1) 視(P1)
年級字:質(P4) 非(P2) 文(P1) 是(P1)
漢·揚雄《法言·吾子》:“其文是也,其質非也……羊質而虎皮,見草而說,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矣。”
年級字:閒(P3) 非(P2) 閒(P3) 是(P1)
年級字:自(P1) 以(P1) 為(P2) 是(P1)
《荀子·榮辱》:“凡鬥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孟子·盡心下》:“眾皆悅之,自以為是。”
年級字:招(P2) 是(P1) 搬(P3) 非(P2)
魯迅《墳·論雷峯塔的倒掉》:“和尚本應該只管自己唸經……他偏要放下經卷,橫來招是搬非,大約是懷着嫉妒罷。”
年級字:似(P3) 是(P1) 而(P1) 非(P2)
似:象;是:對;非:不對。好象是對的,實際上不對。
《莊子·山木》:“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孟子·盡心下》:“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苗也。’”
年級字:唯(P4) 利(P2) 是(P1) 視(P1)
以利爲着眼點。指一心只顧謀取利益。亦作“唯利是求”。亦作“唯利是圖”。
年級字:講(P3) 是(P1) 說(P1) 非(P2)
元·柯丹邱《荊釵記·受釵》:“這財禮雖是輕微,你爲何講是說非?”
年級字:一(P1) 無(P2) 是(P1) 處(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指一個人的能力不足,經常出現錯誤。
明·張岱《與胡季望》:「是猶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錯,烹飪燔炙,一無是處。明眼觀之,只發一粲。」
年級字:口(P1) 是(P1) 心(P1) 非(P2)
《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異辭。”漢·桓譚《新論·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雖寸斷支解,而道猶不出也。”
年級字:顛(P4) 倒(P2) 是(P1) 非(P2)
是:對;非:錯。把錯的說成對的,對的說成錯的。把是非弄顛倒了。
唐·韓愈《施先生墓銘》:“古聖人言,其旨密微,箋註紛羅,顛倒是非。”
年級字:招(P2) 是(P1) 惹(P3) 非(P2)
《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你許多時不行這條路,如今去端門看燈,從張員外門前經過,又是招是惹非。”
年級字:習(P1) 非(P2) 成(P1) 是(P1)
漢·揚雄《法言·學行》:“一鬨之市政,必立之平;一卷之書,必立之師,習乎習,以習非之勝是,況習是之勝非乎?”
年級字:俯(P5) 拾(P2) 皆(P3) 是(P1)
唐·司空圖《詩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
年級字:唯(P4) 利(P2) 是(P1) 圖(P2)
唯:只有;圖:圖謀,追求。只要有利可圖,什麼事都幹。
《左傳·成公十三年》:“餘雖與晉出入,餘唯利是視。”
年級字:不(P1) 寧(P4) 唯(P4) 是(P1)
寧:請助詞,無義;唯:只是;是:這樣。不只是這樣。即不僅如此。
年級字:貌(P2) 是(P1) 心(P1) 非(P2)
表面做的與心裏想的完全兩樣。比喻表裏不一。同“貌是情非”。
年級字:口(P1) 是(P1) 心(P1) 苗(P1)
猶言爲心聲。言語是思想的反映,從一個人的話裏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元·白樸《梧桐雨》第四折:“氤氳篆煙嫋,昏慘剌銀燈照。玉漏迢迢,纔是初更報。暗覷清霄,盼夢裏他來到。卻不道口是心苗,不住的頻頻叫。”
年級字:惟(P0) 命(P3) 是(P1) 聽(P1)
年級字:非(P2) 昔(P1) 是(P1) 今(P1)
昔:過去。今:現在。認爲過去是錯誤的,現在是正確的。
《宣和書譜·隸書敘論》:“秦並六國一統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是今。”
年級字:吞(P3) 舟(P2) 是(P1) 漏(P3)
年級字:百(P1) 無(P2) 一(P1) 是(P1)
幹一百件事,也沒有做對一件。形容全都做錯了,一無是處。
宋·袁採《袁氏世範》:“至於百無一是,且朝夕以此相臨,極爲難處。”
年級字:是(P1) 非(P2) 黑(P1) 白(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需要小心辨別、判斷。
「是非」對與錯。
「黑白」好與壞。
兩個詞組含相反意思的字,比喻充滿了不明確,需要小心辨別、判斷。
年級字:古(P1) 是(P1) 今(P1) 非(P2)
元·馬致遠《青衫淚》:“一個待詠月嘲風,一個待飛觴走斝,談些古是今非,下學上達。”
年級字:閒(P3) 是(P1) 閒(P3) 非(P2)
年級字:討(P2) 是(P1) 尋(P3) 非(P2)
年級字:豈(P5) 有(P1) 是(P1) 理(P2)
哪有這個道理。指別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極其荒謬。同“豈有此理”。
年級字:唯(P4) 命(P3) 是(P1) 從(P1)
《左傳·昭公十二年》:“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將唯命是從,豈其愛鼎?”
年級字:百(P1) 無(P2) 是(P1) 處(P2)
宋·辛棄疾《浣溪沙·漫興作》詞:“一似舊時春意思,百無是處老形骸,也曾頭上帶花來。”
年級字:馬(P1) 首(P1) 是(P1) 瞻(P0)
《左傳·襄公十四年》:“雞鳴而駕,塞井夷竈,唯餘馬首是瞻。”
年級字:各(P1) 行(P1) 其(P2) 是(P1)
行:做,辦;是:對的。按照各自認爲對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清·吳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我之求死,你之求生,是各行其是。”
年級字:惟(P0) 利(P2) 是(P1) 趨(P4)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二回:“若以罪之大小而論,那宰牛的原算罪魁,但此輩無非市井庸愚,只知惟利是趨,豈知善惡果報之道。”
年級字:不(P1) 是(P1) 味(P2) 兒(P1)
1.味道不正 。2.不對頭,不正常 。3.心裏感到不好受。
年級字:比(P1) 比(P1) 皆(P3) 是(P1)
《戰國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斷死於前者,比是也。”宋·包拯《請救濟江淮饑民疏》:“年亢旱,民食艱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年級字:實(P1) 事(P1) 求(P2) 是(P1)
指從實際對象出發,探求事物的內部聯繫及其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事物的本質。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辦事。
《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年級字:面(P1) 是(P1) 心(P1) 非(P2)
年級字:惹(P3) 是(P1) 招(P2) 非(P2)
《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孩兒,你許多時不行這條路,如今去端門看燈,從張員外門前過,又去惹是招非。”
年級字:亦(P2) 復(P4) 如(P2) 是(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劉琨善能招延,而拙於撫御,一日雖有數千人歸投,其逃散而去,亦復如此。所以卒無所建。”
年級字:惟(P0) 利(P2) 是(P1) 視(P1)
《晉書·溫嶠傳》:“蘇峻小子,惟利是視,殘酷驕猜,權相假合。”
年級字:人(P1) 非(P2) 物(P1) 是(P1)
清·洪昇《長生殿·寄情》:“蓬萊院月悴花憔,昭陽殿人非物是。”
年級字:惟(P0) 利(P2) 是(P1) 圖(P2)
晉·葛洪《抱朴子·勤求》:“由於誇誑,內抱貪濁,惟利是圖。”
年級字:寸(P1) 陰(P2) 是(P1) 惜(P2)
南朝·樑·周興嗣《千文字》:“尺壁非寶,寸陰是競。”
年級字:是(P1) 非(P2) 曲(P2) 直(P1)
元·無名氏《硃砂擔》第三的:“我奉着玉帝天符非輕慢,將是非曲直分明看。”
年級字:一(P1) 身(P1) 都(P1) 是(P1) 膽(P3)
《三國志·蜀志·趙雲傳》裴松之注引《雲別傳》:“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年級字:月(P1) 是(P1) 故(P1) 鄉(P2) 明(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借月亮表示思鄉的情懷。
月: 月亮。
故鄉: 故里、家鄉,出生、成長的地方。
明: 光明。
作者描述在戰爭時期,身處塞外所感受到的淒涼和孤單,借月亮的光度表示思鄉的情懷。
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年級字:本(P2) 是(P1) 同(P1) 根(P1) 生(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原文出自於晉代曹植的《七步詩》,以植物不同的部份比喻人類的兄弟姊妹。
諷刺人性的殘酷和醜惡的一面,不會珍惜同胞骨肉的親情,互相仇恨、殘害、迫害和鬥爭。原文的尾句「相煎何太急?」提出這種行為應該要三思才正確的含意。
本是: 本來、原本。正是。
同根生: 在同一樹根生長出來的。
原文指萁和豆是源於同一豆莖的根生長出來的。
tīng jiàn fēng jiù shì yǔ
年級字:聽(P1) 見(P1) 風(P1) 就(P1) 是(P1) 雨(P1)
剛聽到一點兒風聲,就當要下雨了。形容聽到一點風聲就竭力附和渲染。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五回:“他們做都老爺的,聽見風就是雨,皇上原許他風聞奏事,說錯了又沒有不是的。”
dīng shì dīng mǎo shì mǎo
年級字:丁(P1) 是(P1) 丁(P1) 卯(P6+) 是(P1) 卯(P6+)
某個釘子一定要安在相應的鉚處,不能有差錯。形容對事認真,毫不含糊。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三回:“我看你利害,明兒有了事,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別抱怨。”
年級字:是(P1) 非(P2) 自(P1) 有(P1) 公(P1) 論(P2)
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扞庾公呴又問:‘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問:‘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論。’”
年級字:橋(P2) 是(P1) 橋(P2) 路(P1) 是(P1) 路(P1)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應該嚴格區分開來。同“橋歸橋,路歸路”。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七:“就是蕭隊長也得說個理。我姓韓的橋是橋,路是路,一清二白的,怕誰來歪我不成,倒要問問老趙哥?”
dīng shì dīng mǎo shì mǎo
年級字:釘(P3) 是(P1) 釘(P3) 是(P1)
某個釘子一定要安在相應的鉚處,不能有差錯。形容對事認真,毫不含糊。
年級字:一(P1) 是(P1) 一(P1) 二(P1) 是(P1) 二(P1)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80回:“遂把那楊騰蛟怎樣寫親供,劉二怎樣勒掯,小人等不依他,又恐怕被他連累,一是一,二是二的都說了。”
年級字:老(P1) 而(P1) 不(P1) 死(P3) 是(P1) 爲(P2) 賊(P3)
《論語·憲問》:“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爲賊。”
tiǎo dé lán lǐ biàn shì cài
年級字:挑(P3) 得(P1) 籃(P3) 里(P1) 便(P2) 是(P1) 菜(P1)
jiě líng hái shì xì líng rén
年級字:解(P2) 鈴(P2) 還(P1) 是(P1) 繫(P3) 鈴(P2) 人(P1)
比喻由誰引起的麻煩,仍由誰去解決。同“解鈴還須繫鈴人”。
dīng shì dīng, mǎo shì mǎo
年級字:丁(P1) 是(P1) 丁(P1) ,(P1) 卯(P6+) 是(P1) 卯(P6+)
詞性:形容詞
成語黑白分明形容對事認真,毫不含糊。
丁是丁: 天干的第四位,排列次序的等第。
卯是卯: 地支的第四位,時辰名。
雖然丁、卯都是排次第四,但有天干和地支的分別,完全不同。
形容對事認真,毫不含糊。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三回:「我看你利害,明兒有了事,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別抱怨。」
bù shì yuān jiā bù jù tóu
年級字:不(P1) 是(P1) 冤(P5) 家(P1) 不(P1) 聚(P3) 頭(P1)
冤家:仇人;聚頭:聚會。不世前世結下的冤孽,今世就不會聚在一起。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二折:“你每做的來不周,結下了父兄仇,抵多少不是冤家不聚頭,今日在殺場上面爭馳驟。”
tiǎo dé lán lǐ biàn shì cài
年級字:挑(P3) 得(P1) 籃(P3) 裏(P1) 便(P2) 是(P1) 菜(P1)
年級字:是(P1) 可(P1) 忍(P1) 孰(P0) 不(P1) 可(P1) 忍(P1)
是:這個;孰:那個。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麼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絕不能容忍。
《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shì fēi zhī wèi duō kāi kǒu
年級字:是(P1) 非(P2) 只(P1) 爲(P2) 多(P1) 開(P1) 口(P1)
fó shì jīn zhuāng rén shì yī zhuāng
年級字:佛(P3) 是(P1) 金(P1) 裝(P1) ,(P1) 人(P1) 是(P1) 衣(P1) 裝(P1)
意爲佛像的光彩要靠塗金,人樣的俊俏要靠衣飾。比喻人內裏不足,要靠外表。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一卷:“常言道:佛是金裝,人是衣裝。”
kǔ hǎi wú biān huí tóu shì àn
年級字:苦(P1) 海(P1) 無(P2) 邊(P1) ,(P1) 回(P1) 頭(P1) 是(P1) 岸(P2)
佛教語。意指塵世如同苦海,無邊無際,只有悟道,才能獲得超脫。亦以比喻罪惡雖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五十九:“知得心放,此心便在這裏,更何用求?適見道人題壁雲:‘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說得極好。”
ěr wén shì xū yǎn guān wéi shí
年級字:耳(P1) 聞(P2) 是(P1) 虛(P4) ,(P1) 眼(P1) 觀(P2) 爲(P2) 實(P1)
親自聽到的還不足爲信,只有親眼看到的纔是真實可靠的。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九回:“‘耳聞是虛,眼觀爲實’,叔叔此時,且不要過於取笑侄女,請再去一訪,……那時再來取笑侄女,卻也不遲。”
shuō yī shì yī shuō èr shì èr
年級字:說(P1) 一(P1) 是(P1) 一(P1) ,(P1) 說(P1) 二(P1) 是(P1) 二(P1)
清·張春帆《宦海》第四回:“這個時候的邵孝廉,就是個小小的制臺一般,說一是一,說二是二,莊制軍沒有一回駁過他的。”
fó shì jīn zhuāng rén shì yī zhuāng
年級字:佛(P3) 是(P1) 金(P1) 妝(P4) ,(P1) 人(P1) 是(P1) 衣(P1) 妝(P4)
指佛靠金子裝點,人靠衣飾打扮。比喻人內裏不足,要靠外表。
陳若曦《求田問舍》:“佛是金妝,人是衣妝,房子要招徠顧客,據說非要一番粉飾不可。”
lái shì shì fēi rén qù shì shì fēi zhě
年級字:來(P1) 是(P1) 是(P1) 非(P2) 人(P1) ,(P1) 去(P1) 是(P1) 是(P1) 非(P2) 者(P1)
猶言解鈴還是繫鈴人。指誰惹起的是非,還得由誰來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