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o
年級字:昭(P2)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從「日」, 從「召」。
明亮、光明。
光線。
使明白:昭雪。
明顯的:昭然、昭顯、天理昭昭。
顯揚: 昭大信於天下。
古代祖先宗廟的排列次序:始祖廟居中,左為昭,右為穆。
【姓氏】戰國時代的楚國: 昭奚恤。
《說文》:「昭,日明也。从日召聲。」
《左傳.僖公五年》:「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詩經.大雅.抑》:「昊天孔昭,我生靡樂。」
《呂氏春秋.審分覽.任數》:「目之見也藉於昭,心之知也藉於理。」
《左傳.定公四年》:「以昭周公之明德。」
《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zhāo jūn
年級字:昭(P2) 君(P2)
詞性:名詞
昭君本名王昭君,是漢匈歷史中“昭君出塞”這一歷史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她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zhāo shì
zhāo xuě
年級字:昭(P2) 雪(P1)
詞性:動詞
平反,
申雪,
翻案,
雪冤含冤洗雪冤屈,推翻誣陷不實之辭,恢復名譽
例:平反昭雪
昭雪之。 --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Zhāo hé
年級字:昭(P2) 和(P1)
詞性:名詞
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
zhāo wén
年級字:昭(P2) 文(P1)
顯揚文采。語出《左傳·桓公二年》:“火、龍、黼、黻、昭其文也
Xiao Zhao
年級字:小(P1) 昭(P2)
小昭,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女主角之一,是金庸最喜愛的角色之一。本名“韓昭”,紫衫龍王黛綺絲和韓千葉之女。奉母之命扮作醜陋容貌混入光明頂,盜取乾坤大挪移心法。張無忌在楊不悔面前對她的維護,使得小昭心生感激,愛上張無忌,並無怨無悔地甘為他的婢女,隨侍張無忌左右。後小昭為救母親黛綺絲,成為明教波斯總教教主,終生聖潔。小昭聰明堅強,善解人意,形貌秀美絕倫,性格溫柔和順,精通五行八卦之術。平時隱藏上乘武功,遇到危機時,能挺身而出,有大將之風。在綠柳山莊外表現出了優秀的領導才能,為她日後統領波斯明教做鋪墊。
年級字:文(P1) 昭(P2) 武(P2) 穆(P6)
古代宗法制度,宗廟位次,始祖廟居中,以下父子遞爲昭穆,左爲昭,右爲穆。祭祀時,子孫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禮。周文王於周爲穆,文王之子武王則爲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爲穆。
年級字:昭(P2) 德(P4) 塞(P3) 違(P6)
《左傳·恆公二年》:“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孔穎達疏:“昭德,謂昭明善德,使德益彰聞也;塞違,謂閉塞違邪,使違命止息也。”
年級字:昭(P2) 然(P2) 若(P3) 揭(P3)
昭然:明顯、顯著的樣子;揭:原意爲高舉,現也指揭開。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年級字:劣(P5) 跡(P2) 昭(P2) 著(P2)
毛澤東《唯心歷史觀的破產》:“對於國民黨的舊工作人員,只要有一技之長而不是反動有據或劣跡昭著的分子一概予以維持,不要裁減。”
年級字:跌(P2) 昭(P2) 彰(P6)
跌宕:放縱不拘;昭彰:昭著,明顯。指氣勢放縱不拘,文意顯明。
南朝·樑·蕭統《<陶淵明集>序》:“其文章不羣,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超衆類。”
年級字:鄭(P4) 昭(P2) 宋(P3) 聾(P3)
《左傳·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於齊,曰:‘無假道於宋。’亦使公子馮聘於晉,不假道於鄭。申舟以孟諸之役惡宋,曰:‘鄭昭宋聾,晉使不害,我則必死。’王曰:‘殺女,我伐之。’見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殺之。”
年級字:惡(P3) 跡(P2) 昭(P2) 着(P2)
昭著:顯着,明顯。惡劣的事蹟十分明顯,人所共見。形容罪行嚴重。
年級字:罪(P4) 惡(P3) 昭(P2) 彰(P6)
年級字:耳(P1) 目(P1) 昭(P2) 彰(P6)
昭彰:十分明顯,人所共見。衆人已聽到和看到,十分明顯。形容被衆人瞭解得清清楚楚,無法藏匿。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十七回:“說刑部審問過,見耳目昭彰,料難隱瞞十分爲過學士不安,只得會同禮臣復奏一本。”
年級字:燕(P2) 昭(P2) 好(P1) 馬(P1)
《舊唐書·薛登傳》:“燕昭好馬,則駿馬來庭;葉公好龍,則真龍入室。”
年級字:天(P1) 理(P2) 昭(P2) 彰(P6)
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三折:“這一個天理昭昭,誰想到有今朝。”
年級字:明(P1) 昭(P2) 昏(P3) 蒙(P3)
昭:明白;蒙:愚昧無知。聰明而通曉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唐·韓愈《獨孤申叔哀辭》:“衆萬之生,誰非天邪?明昭昏蒙,誰使然邪?”
年級字:金(P1) 昭(P2) 玉(P1) 粹(P6)
年級字:罪(P4) 惡(P3) 昭(P2) 著(P2)
年級字:昭(P2) 如(P2) 日(P1) 星(P1)
昭:明顯。像太陽和星星那樣明顯。形容豐功偉業,人所共見。亦作“昭如日月”。
年級字:惡(P3) 跡(P2) 昭(P2) 著(P2)
昭著:顯著,明顯。惡劣的事蹟十分明顯,人所共見。形容罪行嚴重。
宋·鄭剛中《北山文集·答潼川路於提刑》:“但先列罪人之詞,而繼之以今來勘狀,則惡跡昭著。”
年級字:彰(P6) 明(P1) 昭(P2) 著(P2)
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回:“這個名目,叫做‘賣瘋’,卻是揹着人在外面暗做的,沒有彰明昭著在自己家裏做的。”
年級字:眾(P3) 目(P1) 昭(P2) 彰(P6)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在你家裡搜出人腿來,眾目昭彰,一傳出去,不到得輕放過了你。”
年級字:臭(P3) 名(P2) 昭(P2) 彰(P6)
年級字:昭(P2) 聾(P3) 發(P1)
使耳聾的人也能夠聽到。比喻用語言文字等給人以極大的啓發,即使糊塗麻木的人也會清醒過來。
年級字:劣(P5) 跡(P2) 昭(P2) 着(P2)
年級字:彰(P6) 明(P1) 昭(P2) 着(P2)
年級字:燕(P2) 昭(P2) 市(P2) 駿(P0)
指戰國時郭隗以古代君王懸賞千金買千里馬爲喻,勸說燕昭王真心求賢的事。
唐·高適《同鮮於洛陽於畢員外宅觀畫馬歌》:“家僮愕視欲先鞭,櫪馬驚嘶還屢顧。始知物妙皆可憐,燕昭市駿豈徒然。”
年級字:衆(P3) 目(P1) 昭(P2) 彰(P6)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在你家裏搜出人腿來,衆目昭彰,一傳出去,不到得輕放過了你。”
年級字:天(P1) 理(P2) 昭(P2) 昭(P2)
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吾與回也章》:“伊川有天理昭彰語。”
年級字:昭(P2) 昭(P2) 在(P1) 目(P1)
唐·裴度《寄李翱書》:“賈誼之文,化成之文也,鋪陳帝王之道,昭昭在目。”
年級字:臭(P3) 名(P2) 昭(P2) 著(P2)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他們是賀衷寒系統的人,在前方打狗吃,臭名昭著。”
年級字:司(P1) 馬(P1) 昭(P2) 之(P2) 心(P1)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傳》:“高貴鄉公卒”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yǐ qí hūn hūn shǐ rén zhāo zhāo
年級字:以(P1) 其(P2) 昏(P3) 昏(P3) ,(P1) 使(P2) 人(P1) 昭(P2) 昭(P2)
昏昏:模糊,糊塗;昭昭:明白。指自己還糊里糊塗,卻要去教別人明白事理。
《孟子·盡心下》:“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sī mǎ zhāo zhī xīn lù rén jiē zhī
年級字:司(P1) 馬(P1) 昭(P2) 之(P2) 心(P1) ,(P1) 路(P1) 人(P1) 皆(P3) 知(P1)
三國成語《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傳》斐鬆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