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馮(P0) 唐(P2) 易(P2) 老(P1)
漢朝馮唐身歷三朝,到武帝時,舉爲賢良,但年事已高不能爲官。感慨生不逢時或表示年壽老邁。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嗟乎!時運不齊,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年級字:更(P1) 弦(P4) 易(P2) 轍(P0)
《明史·潘塤傳》:“今春秋已盛,更弦易轍,此其時也。”
年級字:平(P1) 心(P1) 易(P2) 氣(P1)
年級字:改(P2) 途(P3) 易(P2) 轍(P0)
改變行車軌道,另走一條路。比喻改變方向、目標或做法。同“改轍易途”。
清·朱之瑜《端亭記》:“勉吾子改途易轍而合同乎世俗,則告朋友不信,將如何而可?”
年級字:改(P2) 柯(P1) 易(P2) 葉(P1)
《禮記·禮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
年級字:彩(P1) 雲(P1) 易(P2) 散(P2)
唐·白居易《簡簡吟》:“蘇家小女名簡簡,芙蓉花腮柳葉眼,……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年級字:易(P2) 子(P1) 析(P4) 骸(P0)
漢·應劭《風俗通·皇霸·五伯》:“易子析骸,厥禍亦巨。”
年級字:不(P1) 易(P2) 一(P1) 字(P1)
宋·歐陽修《新唐書·文藝傳上》:“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爲‘腹稿’。”
年級字:深(P2) 耕(P2) 易(P2) 耨(P0)
易耨:勤於除草。深耕細做,及時除草。比喻精心耕種。
《孟子·梁惠王上》:“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年級字:移(P2) 天(P1) 易(P2) 日(P1)
年級字:易(P2) 子(P1) 而(P1) 食(P1)
子:指兒女。原指春秋時宋國被圍,城內糧盡,百姓交換子女以當食物。後形容災民極其悲慘的生活。
《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年級字:變(P2) 故(P1) 易(P2) 常(P1)
《逸周書·史記》:“好變故易常者亡,昔陽氏之君,自伐而好變,事無故業,官無定位,民運於下,陽氏以亡。”
年級字:變(P2) 古(P1) 易(P2) 常(P1)
《韓非子·南面》:“不知治者,必曰:‘無變古,毋易常。’”
年級字:棄(P4) 易(P2) 求(P2) 難(P2)
年級字:萬(P2) 世(P1) 不(P1) 易(P2)
年級字:易(P2) 缺(P3)
嶢嶢:高直的樣子;缺:損壞。比喻剛直不阿的人不容於世。
《後漢書·黃瓊傳》:“常聞語曰:‘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年級字:好(P1) 不(P1) 容(P2) 易(P2)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變(P2) 色(P1) 易(P2) 容(P2)
變、易:改變。色、容:臉色、表情。形容驚惶失措的神情。
《戰國策·秦策·範睢說秦王》:“是日見範睢,見者無不變色易容。”
年級字:平(P1) 易(P2) 近(P2) 人(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和藹可親平: 平靜、平常心。
易: 容易、簡易。
近: 接近、靠近。
人: 人物、人性。
對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形容文字淺顯,容易瞭解。
唐.白居易〈策林一.十二政化速成由不變禮不易俗〉:「故周公嘆曰:『夫平易近人,人必歸之。魯後代其北面事齊矣!』」
《四庫總目提要.卷四.經部.易類四.周易參義》:「其詮釋經義,平易近人,言理而不涉虛無,言象而不涉附會。」
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三.韓昌黎詩》:「凡昌黎與東野聯句,必字字爭勝,不肯稍讓;與他人聯句,則平易近人。」
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六.陸放翁詩》:「此古體之工力,更深於近體也。或者以其平易近人,疑其少鍊。」
清.龔自珍〈雜詩〉一四首之一四:「欲為平易近人詩,下筆清深不自持。洗盡狂名消盡想,本無一字是吾師。」
年級字:三(P1) 寫(P1) 易(P2) 字(P1)
晉·葛洪《抱朴子·遐覽》:“故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
年級字:鐵(P3) 板(P2) 不(P1) 易(P2)
易:變易,更改。像鐵板那樣不能改變。形容不變的,不可更改的。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五回:“所謂‘臧穀亡羊’,其亡必多。這是鐵板不易的話。”
年級字:改(P2) 柯(P1) 易(P2) 節(P1)
李盤《與李仲休》:“凡立身行己,利物濟人,皆吾本分內事,即使磨蠍終身,必不改柯易節。”
年級字:來(P1) 之(P2) 不(P1) 易(P2)
來之:使之來。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財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
明·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年級字:改(P2) 張(P2) 易(P2) 調(P4)
《晉書·琅邪悼王煥傳》:“正是匡矯末俗,改張易調之時,而猶當竭已罷之人,營無益之事,殫已困之財,修無用之費,此固臣之所不敢安也。”
年級字:始(P2) 終(P2) 不(P1) 易(P2)
《周書·蘇湛傳》:“臣自惟言辭不如伍被遠矣,然始終不易,竊謂過之。”
年級字:變(P2) 俗(P2) 易(P2) 教(P1)
年級字:易(P2) 如(P2) 拾(P2)
語出《漢書·夏侯勝傳》:“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以先生之才,怕不進取功名易如拾芥。”
年級字:以(P1) 羊(P1) 易(P2) 牛(P1)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年級字:冰(P1) 山(P1) 易(P2) 倒(P2)
冰山遇到太陽就消溶,容易倒塌。比喻不能長久依賴的靠山。
《蝴蝶媒》第十三回:“那越公雖待我不薄,奈他年壽無多,冰山易倒,未可久留。”
年級字:易(P2) 俗(P2) 移(P2) 風(P1)
年級字:不(P1) 易(P2) 之(P2) 典(P2)
宋·顏延之《赭白馬賦》:“教敬不易之典,訓人必書之舉。”
年級字:改(P2) 弦(P4) 易(P2) 張(P2)
《三國志·吳志·孫休傳論》:“休以舊愛宿恩,任用興布,不能拔進良才,改弦易張,雖志善好學,何益救知己乎?”
年級字:易(P2) 口(P1) 以(P1) 食(P1)
《新唐書·逆臣傳上·安慶緒》:“城中棧而處,糧盡,易口以食。”
年級字:移(P2) 風(P1) 易(P2) 尚(P2)
明·劉基《〈蘇平仲文集〉序》:“移風易尚之機,實肇於此。”
年級字:改(P2) 轍(P0) 易(P2) 途(P3)
改變行車軌道,另走一條路。比喻改變方向、目標或做法。
宋·楊夔《復宮闕後上執政書》:“前車已覆,後車豈可躡而行之,固當改轍易途,以取其不傾不蹶。”
年級字:易(P2) 如(P2) 破(P2) 竹(P1)
明·陶宗儀《輟耕錄·檄》:“厥角稽首,迎我前矛。後實先聲,易如破竹。”
年級字:運(P3) 移(P2) 時(P1) 易(P2)
《明史·金國鳳曹變蛟傳贊》:“金國鳳之善守,曹變蛟之力戰,均無愧良將材,然而運移時易,難於建功而易於挫敗。”
年級字:易(P2) 子(P1) 而(P1) 教(P1)
年級字:通(P3) 工(P1) 易(P2) 事(P1)
分工合作,互通有無,拿多餘的換沒有的。同“通功易事”。
年級字:易(P2) 於(P2) 拾(P2) 遺(P3)
年級字:衆(P3) 擎(P6) 易(P2) 舉(P2)
擎:往上託。許多人一齊用力,容易把東西舉起來。比喻大家同心協力就容易把事情辦成。
明·張岱《募修嶽鄂王祠姆疏》:“蓋衆擎易舉,獨力難支。”
年級字:避(P4) 難(P2) 趨(P4) 易(P2)
年級字:一(P1) 成(P1) 不(P1) 易(P2)
《明史·歷志一》:“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力有限……惟合古今人之心思,踵事增修,庶幾符合。故不能爲一成不易之法也。”
年級字:百(P1) 世(P1) 不(P1) 易(P2)
《漢書·鄒陽傳》:“積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時而用;棄義背理,不知其惡,有時而亡。臣願大王孰計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年級字:易(P2) 如(P2) 翻(P2) 掌(P3)
比喻事情及容易辦成,不必費很大力氣。同“易如反掌”。
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三折:“某領大勢雄兵,軍行策應,擒拿王彥章易如翻掌。”
年級字:名(P2) 貿(P5) 實(P1) 易(P2)
年級字:改(P2) 操(P2) 易(P2) 節(P1)
《三國志·吳志·黃蓋傳》:“自春訖夏,寇亂盡平,諸幽邃巴、醴、由、誕邑侯君長,皆改操易節,奉禮請見,郡境遂清。”
年級字:出(P1) 陳(P2) 易(P2) 新(P1)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查交代》:“倉谷與庫銀並重,今年有常平捐谷,照地畝勸輸谷,各有款項。且每年出陳易新,或糶或貸,俱秋收時還倉。”
年級字:革(P2) 風(P1) 易(P2) 俗(P2)
年級字:賢(P4) 賢(P4) 易(P2) 色(P1)
本指對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後多指尊重賢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語出《論語·學而》:“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年級字:冠(P5) 履(P6) 倒(P2) 易(P2)
年級字:改(P2) 曲(P2) 易(P2) 調(P4)
《三國志·魏志·蔣濟傳》:“臣竊亮陛下潛神默思,公聽並觀,若事有未盡於理而物有未周於用,將改曲易調,遠與黃唐角功,近昭武文之跡,豈近習而已哉!”
年級字:平(P1) 原(P1) 易(P2) 野(P2)
年級字:東(P1) 西(P1) 易(P2) 面(P1)
漢·賈誼《新書·審微》:“事之適亂,如地形之惑人也,機漸而往,俄而東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見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繆千里也。”
年級字:易(P2) 於(P2) 反(P1) 手(P1)
晉·楊泉《物理論》:“夫清忠之士,乃千人之表,萬人之英。得其人則事易於反手;不得其人,則難於拔筋。”
年級字:改(P2) 轅(P0) 易(P2) 轍(P0)
轅:車轅;轍:車走過的痕跡,借指道路。改變車轅的方向,走新的路。比喻改變原來的態度和做法。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張秦》:“其初改轅易轍,如枯弦敝軫,雖成聲而跌宕不滿人耳;少焉遂使師曠忘味,鍾期改容也。”
年級字:難(P2) 進(P1) 易(P2) 退(P2)
年級字:以(P1) 暴(P4) 易(P2) 暴(P4)
以:用;易:改變,更換;暴:殘暴。用殘暴勢力代替殘暴勢力。指統治者換了,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
《史記·伯夷列傳》:“登彼西山兮,採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年級字:變(P2) 古(P1) 易(P2) 俗(P2)
《楚辭·九辯》:“變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舉肥。”
年級字:易(P2) 同(P1) 反(P1) 掌(P3)
比喻事情及容易辦成,不必費很大力氣。同“易如反掌”。
《北史·王軌傳》:“此州控帶淮南,鄰接強寇,欲爲身計,易同反掌。”
年級字:時(P1) 移(P2) 世(P1) 易(P2)
年級字:渴(P3) 者(P1) 易(P2) 飲(P2)
口渴的人喝什麼都覺得甘甜。舊時比喻久經苛政而最知對德政感恩。
年級字:強(P2) 得(P1) 易(P2) 貧(P3)
年級字:行(P1) 易(P2) 知(P1) 難(P2)
行:實施;知:知曉。實行容易,但通曉其道理卻很困難。
孫中山《民權主義》第二講:“天下的事情,的確是行易知難。”
年級字:析(P4) 骸(P0) 易(P2) 子(P1)
拆屍骨爲炊,交換孩子而食。形容糧盡援絕的極端困境。參見“析骸以爨”。
《後漢書·來歙傳》:“昔宋執楚使,遂有析骸易子之禍。”
年級字:變(P2) 心(P1) 易(P2) 慮(P4)
《荀子·儒效》:“四海之內,莫不變心易慮以化順之。”
年級字:知(P1) 易(P2) 行(P1) 難(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認知一件事情的道理容易,做起來卻較難。
認知一件事情的道理容易,做起來卻較難。
做事不要輕言,只知道表面或輕視別人做起的成果,自己需要認真多、多聽、多研究才能成功。
語本《尚書·説命中》:“説拜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漢.孔安國.傳:「言知之易,行之難。」
年級字:改(P2) 容(P2) 易(P2) 貌(P2)
改、易:改變;容、貌:神色、相貌。變了神色或模樣。
《莊子·德充符》:“‘吾與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嘗知吾兀者也。今子與我遊於形骸之內,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不亦過乎?’子產蹴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
年級字:改(P2) 姓(P3) 易(P2) 代(P2)
《宋書·符瑞志上》:“歲星入太微,內有兵亂,人主以弱。三者,漢改姓易代之異也。”
年級字:輕(P2) 而(P1) 易(P2) 舉(P2)
《詩·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輕而易舉,然人莫能舉也。”
年級字:易(P2) 如(P2) 反(P1) 掌(P3)
《孟子·公孫丑上》:“以齊王,由反手也。”又,“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漢·枚乘《上書諫吳王》:“必若所欲爲,危於累卵,難於上天;變所欲爲,易如反掌,安於泰山。”
年級字:至(P1) 當(P2) 不(P1) 易(P2)
至:極;當:恰當;易:改變。形容極爲恰當,不能改變。
明·李贄《焚書·讀史·孔明爲後主寫申韓管子六韜》:“故汲長孺謂其內多欲而外施仁義,而論六家要指者,又以‘博而寡要,勞而少功’八字概之,可謂至當不易之定論。”
年級字:一(P1) 定(P1) 不(P1) 易(P2)
易:改變。原指一定下來就不變更,後形容事理正確,不可改變。
《淮南子·主術訓》:“今夫權衡規矩,一定而不易,不爲秦楚變節,不爲胡越改容。”
年級字:器(P2) 小(P1) 易(P2) 盈(P4)
盈:滿。器物小,容易滿。原指酒量小。後比喻器量狹小,容易自滿。
漢·吳質《在元城與魏太子箋》:“小器易盈,先取沈頓。”
年級字:時(P1) 移(P2) 俗(P2) 易(P2)
《淮南子·齊俗訓》:“時移則俗易。”漢·劉向《說苑·雜言》:“今夫世異則事變,事變則時移,時移則俗易。”
年級字:移(P2) 風(P1) 易(P2) 俗(P2)
《荀子·樂論》:“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年級字:改(P2) 弦(P4) 易(P2) 轍(P0)
琴換弦,車改道。比喻改變原來的方向、計劃、辦法等。
宋·王楙《野客叢書·張杜皆有後》:“使其子孫改弦易轍,務從寬厚,亦足以蓋其父之愆。”
年級字:改(P2) 節(P1) 易(P2) 操(P2)
改變原來的操行和志向。多指喪失應當堅守的節操;也指去惡爲善。同“改操易節”。
明·歸有光《上王都御史書》:“故以爲人之賢不肖有定,而古之知人者,決於一見,而終其身不易。彼有改節易操者,必其始非本性,有矯而爲之者。”
年級字:變(P2) 風(P1) 易(P2) 俗(P2)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向使秦緩其刑罰,薄賦倒斂……變風易俗,化於海內,則世世必安矣。”
年級字:慢(P2) 易(P2) 生(P1) 憂(P3)
慢:疏慢;易:輕易;憂:憂愁。疏慢輕易必然壞事,因而產生憂愁。
《管子·內業》:“思索生知,慢易生憂,暴傲生怨,憂鬱生疾。”
年級字:易(P2) 地(P1) 而(P1) 處(P2)
唐·劉知幾《通史·雜說上》:“若使(司)馬遷易地而處 ,撰成《漢書》,將恐多言費辭,有逾班氏。”
年級字:小(P1) 器(P2) 易(P2) 盈(P4)
盈:滿。器物小,容易滿。原指酒量小。後比喻器量狹小,容易自滿。
漢·吳質《在元城與魏太子箋》:“小器易盈,先取沈頓。”
年級字:變(P2) 名(P2) 易(P2) 姓(P3)
《史記·貨殖列傳》:“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
年級字:一(P1) 字(P1) 不(P1) 易(P2)
文字精醇,一個字也不能更改。也用於指抄襲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別人的文章。
《新唐書·文藝傳中·孫逖》:“開元間,蘇頲、齊澣、蘇晉、賈曾、韓休、許景先及狄典詔誥,爲代言最;而逖尤精密,張九齡視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
年級字:通(P3) 功(P1) 易(P2) 事(P1)
《孟子·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羨補不足,則農有餘粟,女有餘布。”
年級字:不(P1) 可(P1) 移(P2) 易(P2)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十四:“有所定,則知其理之確然如是,一定則不可移易,任是千動萬動,也動搖他不得。”
年級字:臨(P3) 敵(P3) 易(P2) 將(P3)
《隋書·李德林傳》:“且臨敵代將,自古所難,樂毅所以辭燕,趙括以之敗趙。”
年級字:平(P1) 易(P2) 近(P2) 民(P1)
對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淺顯,容易瞭解。同“平易近人”。
年級字:改(P2) 名(P2) 易(P2) 姓(P3)
改換原來的姓名。多指爲了隱瞞原來的身分。同“改名換姓”。
明·餘繼登《典故紀聞》卷十三:“其後往往私創庵院,濫將無籍之徒收充,亦有逃軍囚匠改名易姓,削髮頂冠,人莫之識。”
年級字:革(P2) 圖(P2) 易(P2) 慮(P4)
《後漢書·袁紹傳》:“若乃天啓尊心,革圖易慮,則我將軍匍匐悲號於將軍股掌之上。”
年級字:避(P4) 難(P2) 就(P1) 易(P2)
就:湊近,靠近。躲開難的,去找容易的做。也指做事情先從容易的做起。
《元史·文宗本紀》四:“大都總管劉原仁稱疾,久不視事,及遷同知儲政院事,即就職,僥倖巧宦避難就易。”
年級字:顯(P4) 而(P1) 易(P2) 見(P1)
清·李漁《閒情偶寄·結構第一》:“此顯而易見之事,從無一人辯之。”
年級字:來(P1) 處(P2) 不(P1) 易(P2)
明·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年級字:革(P2) 心(P1) 易(P2) 行(P1)
漢·賈誼《新書·先醒》:“於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田改豐)餕,晝學道而夕講之。”
年級字:移(P2) 易(P2) 遷(P5) 變(P2)
明·張居正《答中溪李尊師論禪》:“意生分段之身,剎那移易遷變,人烏得而知之。”
年級字:悲(P3) 歌(P1) 易(P2) 水(P1)
年級字:公(P1) 平(P1) 交(P1) 易(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68回:“公平交易,又不化他,又不搶他,何罪之有!”
年級字:交(P1) 能(P1) 易(P2) 作(P2)
年級字:馬(P1) 鹿(P2) 易(P2) 形(P2)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文苑傳上·崔琦》:“不能結納貞良,以救禍敗,反覆欲鉗塞士口,杜蔽主聽,將欲使玄黃改色,馬鹿易形乎?”
年級字:安(P1) 危(P3) 相(P1) 易(P2)
《莊子·則陽》:“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解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實之可紀,精微之可志也。”
年級字:時(P1) 易(P2) 世(P1) 變(P2)
晉·魯褒《錢神論》:“當今之急,何用清談?時易世變,古今異俗。”
年級字:易(P2) 轍(P0) 改(P2) 弦(P4)
變更車道,改換琴絃。比喻改變方向、計劃、做法或態度。
清·王韜《〈火器略說〉後跋》:“若一旦易轍改弦,以其材力聰明置之於有用之地,安見其必遜於西人也哉?”
年級字:改(P2) 弦(P4) 易(P2) 調(P4)
《隋書·樑彥光傳》:“請復爲相州,改弦易調,庶有以變其風俗,上答隆恩。”
年級字:拔(P4) 趙(P0) 易(P2) 漢(P4)
年級字:談(P2) 何(P1) 容(P2) 易(P2)
原指臣下向君主進言很不容易。後指事情做起來並不象說的那樣簡單。
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於戲!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漢書·東方朔傳》:“於戲!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
年級字:拔(P4) 幟(P3) 易(P2) 幟(P3)
《史記·淮陰候列傳》:“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年級字:易(P2) 於(P2) 反(P1) 掌(P3)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必若所欲爲,危於累卵,難於上天;變所欲爲,易於反掌,安於泰山。”唐·馮用之《機論上》:“一得一失,易於反掌,一興一亡,疾如旋踵,爲國家者可不務乎?”
年級字:時(P1) 移(P2) 勢(P3) 易(P2)
清·杭世駿《質疑·諸史》:“時移勢易,踵事增華,亦不得獨罪商君矣。”
年級字:不(P1) 易(P2) 之(P2) 論(P2)
易:改變。不可更改的言論。形容論斷或意見非常正確。
宋·惠洪《冷齋夜話》卷一○:“成週三代之際,聖人多生儒中,兩漢以下聖人多生佛中,此不易之論也。”
年級字:流(P1) 光(P1) 易(P2) 逝(P5)
宋·宋祁《浪淘沙近》:“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覺韶光換。”
年級字:化(P1) 民(P1) 易(P2) 俗(P2)
年級字:居(P2) 大(P1) 不(P1) 易(P2)
本爲唐代詩人顧況以白居易的名字開玩笑。後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維持。
唐·張固《幽閒鼓吹》:“白尚書應舉,初至京,以詩謁著作顧況,顧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
年級字:眾(P3) 擎(P6) 易(P2) 舉(P2)
擎:往上托。許多人一齊用力,容易把東西舉起來。比喻大家同心協力就容易把事情辦成。
明·張岱《募修岳鄂王祠姆疏》:“蓋眾擎易舉,獨力難支。”
年級字:聯(P3) 合(P1) 交(P1) 易(P2) 所(P2)
詞性:名詞
指香港聯合交易所,經營和服務在香港公開上市的企業,提供股票買賣交易的平台。
年級字:拔(P4) 趙(P0) 幟(P3) 易(P2) 漢(P4) 幟(P3)
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載,“信(韓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趙軍進擊不能勝,欲回營,見營中盡是漢軍赤幟,大驚,“以爲漢皆已得趙王將矣”,於是潰不成軍,終於
年級字:長(P1) 安(P1) 居(P2) 大(P1) 不(P1) 易(P2)
本爲唐代詩人顧況以白居易的名字開玩笑。後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維持。
唐·張固《幽閒鼓吹》:“白尚書應舉,初至京,以詩謁著作顧況,顧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
jiāng shān yì gǎi běn xìng nán yí
年級字:江(P2) 山(P1) 易(P2) 改(P2) ,(P1) 本(P2) 性(P3) 難(P2) 移(P2)
人的本性的改變,比江山的變遷還要難。形容人的本性難以改變。
míng qiāng yì duǒ àn jiàn nán fáng
年級字:明(P1) 槍(P2) 易(P2) 躲(P1) ,(P1) 暗(P2) 箭(P2) 難(P2) 防(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元·無名氏《獨角牛》:“孩兒也,一了說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dān zé yì zhé zhòng zé nán cuī
年級字:單(P2) 則(P3) 易(P2) 折(P2) ,(P1) 衆(P3) 則(P3) 難(P2) 摧(P4)
《北史·吐谷渾傳》:“單則易折,衆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也。”
qiān jūn yì dé yī jiàng nán qiú
年級字:千(P1) 軍(P2) 易(P2) 得(P1) ,(P1) 一(P1) 將(P3) 難(P2) 求(P2)
shān hé yì gǎi běn xìng nán yí
年級字:山(P1) 河(P1) 易(P2) 改(P2) ,(P1) 本(P2) 性(P3) 難(P2) 移(P2)
jiāng shān yì gǎi bǐng xìng nán yí
年級字:江(P2) 山(P1) 易(P2) 改(P2) ,(P1) 稟(P0) 性(P3) 難(P2) 移(P2)
人的本性的改變,比江山的變遷還要難。形容人的本性難以改變。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五卷:“看官有所不知。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jiāng shān yì gǎi bǐng xìng nán yí
年級字:江(P2) 山(P1) 易(P2) 改(P2) ,(P1) 秉(P5) 性(P3) 難(P2) 移(P2)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十五:“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jī zhě yì wéi shí kě zhě yì wéi yǐn
年級字:飢(P3) 者(P1) 易(P2) 爲(P2) 食(P1) ,(P1) 渴(P3) 者(P1) 易(P2) 爲(P2) 飲(P2)
飢餓的人什麼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麼飲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滿足。
míng qiāng róng yì duǒ àn jiàn zuì nán fáng
年級字:明(P1) 槍(P2) 容(P2) 易(P2) 躲(P1) ,(P1) 暗(P2) 箭(P2) 最(P2) 難(P2) 防(P3)
指公開攻擊容易對付,暗地陷害劫難於防備。同“明槍好躲,暗箭難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