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希(P2) 旨(P2) 承(P4) 顏(P2)
《孔叢子·抗志》:“希旨容媚,則君親之。”《漢書· 不疑傳》:“聞暴公子威名久矣,今乃承顏接辭。”
年級字:甘(P2) 旨(P2) 肥(P2) 濃(P3)
南朝·樑·沈約《述僧中食論》:“擾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則勢利榮名,二則妖妍靡曼,三則甘旨肥濃。”
年級字:辭(P5) 微(P2) 旨(P2) 遠(P1)
辭:文詞,言詞。微:隱蔽,精深。旨:意思,目的。言詞隱微而表達的意思很深遠。
《梁書·劉之遴傳》:“省所撰《春秋》義,比事論書,辭微旨遠。”
年級字:潘(P4) 文(P1) 樂(P2) 旨(P2)
《晉書·樂廣傳》:“廣善清言而不長於筆,將讓尹,請潘岳爲表。嶽曰:‘當得君意。’廣乃作二百句語,述己之志。嶽因取次比,便成名筆。時人鹹雲:‘若廣不假嶽之筆,嶽不取廣之旨,無以成斯美也。’”
年級字:三(P1) 旨(P2) 相(P1) 公(P1)
《宋史·王圭傳》:“以其上殿進呈,曰取聖旨;上可否訖,雲領聖旨;退諭稟事者,曰已得聖旨也。”
年級字:元(P1) 經(P1) 祕(P3) 旨(P2)
清·袁枚《續新齊諧·雁巖仙女》:“所說言語,都是元經祕旨,不能記憶。”
年級字:望(P2) 風(P1) 承(P4) 旨(P2)
年級字:先(P2) 意(P1) 希(P2) 旨(P2)
指孝子不等父母開口就能順父母的心意去做。後指揣摸人意,諂媚逢迎。同“先意承志”。
年級字:無(P2) 關(P2) 宏(P4) 旨(P2)
宏:大;旨:意義,目的。和主要意思沒有關係。指意義不大或關係不大。
章炳麟《答夢庵》:“《大乘緣起說》者,無過考證之文,不關宏旨。”
年級字:言(P1) 近(P2) 旨(P2) 遠(P1)
年級字:望(P2) 風(P1) 希(P2) 旨(P2)
《三國志·魏書·杜畿傳》:“近司隸校尉孔羨闢大將軍狂悖之弟,而有司嘿爾,望風希旨,甚於受屬。”
年級字:言(P1) 約(P2) 旨(P2) 遠(P1)
《太平御覽》卷六一七引晉·郭澄之《郭子》:“言各有隔而不通處,張忽遙於末坐判之,言約旨遠,便足以暢彼我之懷。”
年級字:先(P2) 意(P1) 承(P4) 旨(P2)
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從意旨。原指不等父母開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後指揣摸上級意圖,極力奉承。
《韓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禮記·祭義》:“君子之所爲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