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不(P1) 追(P1) 既(P2) 往(P1)
清·林則徐《諭各國商人呈繳煙土稿》:“聞該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諭,已來者盡數呈繳,未來者斷絕不來,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
年級字:既(P2) 往(P1) 不(P1) 咎(P6)
原指已經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怪了。現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備。
《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逐事不諫,既往不咎。”
年級字:一(P1) 如(P2) 既(P2) 往(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沒有變化。
「一如」就像。
「既往」過去的。
保持不變,完全象從前一樣。
語出《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年級字:東(P1) 曦(P6) 既(P2) 駕(P3)
曦:曦和,神話中駕日車的神。指太陽已經在東方升起。比喻驅散黑暗,光明已見。同“東曦既上”。
年級字:既(P2) 成(P1) 事(P1) 實(P1)
既成:已成。已經造成的事實。常指用武力或某種手段強行造成的局面。
唐·杜甫《雨不絕》詩:“鳴雨既過漸細微,映空搖揚如絲飛。”
年級字:不(P1) 咎(P6) 既(P2) 往(P1)
《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年級字:既(P2) 得(P1) 利(P2) 益(P2)
年級字:一(P1) 反(P1) 既(P2) 往(P1)
年級字:既(P2) 來(P1) 之(P2) 則(P3) 安(P1) 之(P2)
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後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裏安下必來。
《論語·季氏》:“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年級字:既(P2) 風(P1) 趣(P3) ,(P1) 又(P1) 幽(P4) 默(P3)
詞性:形容詞
複句: 既....又 ....
幽默 : 言行滑稽有趣並有深入的含意。
風趣 : 風雅而引人注意和感到開心。
yī yán jì chū sì mǎ nán zhuī
年級字:一(P1) 言(P1) 既(P2) 出(P1) ,(P1) 駟(P0) 馬(P1) 難(P2) 追(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成語指説話或承認要算數,不能反悔。
一言: 一句説話。
既出: 既,已經,已經出來了。
駟馬: 由四匹馬拉動的馬車,又快又夠力。
難追: 難以追上。
指一句承諾發出了,就是用四匹馬拉動的馬車也不能追回來。
指説話要算數,就不能再收回。
《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有番悔之理?」
年級字:一(P1) 言(P1) 既(P2) 出(P1) ,(P1) 驷(P0) 馬(P1) 難(P2) 追(P1)
話已說出口,就是四匹馬拉的車也無法追回。形容說話要算數,說出就不能收回。
jì yǒu jīn rì hé bì dāng chū
年級字:既(P2) 有(P1) 今(P1) 日(P1) ,(P1) 何(P1) 必(P2) 當(P2) 初(P2)
《五燈會元·天衣懷禪師法嗣·惠林宗本禪師》:“曰:‘中下之流,如何領會?’師曰:‘伏屍萬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