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ǒng zú
年級字:種(P1) 族(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在同一地方的出生的民族在體質形態上都具有某些共同遺傳特徵。
出生在世界不同地方的人類,在同一地方的出生的體質形態上都具有某些共同遺傳特徵。
zú yì
年級字:族(P2) 裔(P5)
詞性:代詞
「族」 同宗族的人;同家族的人。
「裔」後裔,下一代。
指同一宗族的下一代。
zú qún
年級字:族(P2) 群(P6)
詞性:形容詞
族群是指人類歷史以來區分我族及“他者”的分類方式之一。
wài zú
年級字:外(P1) 族(P2)
詞性:名詞
異族1.本家族以外的人。
2.本國以外的人;外國人。
3.我國歷史上指本民族以外的民族。
mín zú
年級字:民(P1) 族(P2)
詞性:名詞
指歷史上形成的、處於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各種人的共同體。
guì zú
年級字:貴(P3) 族(P2)
詞性:名詞
平民,
庶民1.權貴的家族。多指帝王的內外親族,或中央或地方的大豪族。也叫華族。
2.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以及現代君主國家統治階級的上層,有特殊權位或世襲權位。
zú zhǎng
年級字:族(P2) 長(P1)
詞性:名詞
宗子族民一個宗族中行輩、地位最尊的人。族民們為了自身或共同的利益,一般都推舉族內德高望重的男姓長者為族長。族長具有很大的宗法權力,宗族內部的管理和各項事務的主持一般都由族長擔綱。小如家庭糾紛、婚喪喜慶;大如祭祖、祠廟管理等事務都要主持。
Zú lǐ
年級字:族(P2) 裡(P3)
詞性:介詞
1.親屬裏,泛指同姓之親。
2.聚居而有血統關係的人群裏。
tóng zú
年級字:同(P1) 族(P2)
詞性:名詞
本家,
同宗,
同胞異族同一血緣親族內,亦指同族的人;同一種類;週期表上同一族中各元素之間的關係(如鹵族元素)。
jiā zú
hàn zú
zú rén
shìzú
zàng zú
年級字:藏(P2) 族(P2)
詞性:名詞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人口四百五十九萬多。分佈在 西藏自治區 和 青海 、 四川 、 甘肅 、 雲南 等省的部分地區。自稱“博”或“博日”。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使用藏文。主要從事農業或畜牧業。多信喇嘛教。
huí zú
年級字:回(P1) 族(P2)
詞性:名詞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寧夏、甘肅、河南、河北、青海、山東、雲南、安徽、新疆和遼寧。
年級字:支(P1) 分(P2) 族(P2) 解(P2)
把肢體與關節一一分開。族,骨節交錯盤結之處。比喻剖析義理,詳盡中肯。同“支分節解”。
清·劉大櫆《烏程閔君墓誌銘》:“又善於誘掖,其言批豁暢朗,支分族解,騃童鈍夫聞之,鹹如夢寐驚覺。”
年級字:名(P2) 門(P1) 世(P1) 族(P2)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一○三回:“即如家嫂,是名門世族,他本族家進士一大堆,他偏是異樣的難講。”
年級字:簪(P0) 纓(P6+) 世(P1) 族(P2)
簪和纓,古時達官貴人的冠飾,用來把冠固着在頭上。舊時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唐·杜甫《八哀詩·贈左僕射鄭國公嚴公武》:“空餘老賓客,身上愧簪纓。”
年級字:毀(P3) 宗(P2) 夷(P3) 族(P2)
晉·陸機《謝平原內史表》:“方臣所荷未足爲泰,豈臣蒙垢含吝所宜忝,竊非臣毀宗夷族所能上報。”
年級字:非(P2) 我(P1) 族(P2) 類(P3)
《左傳·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年級字:中(P1) 華(P2) 民(P1) 族(P2)
詞性:名詞
中華: 中國,華人。
中華民族: 經過幾千年血緣、文化、思想等的融合,中國約可分為十五系、五十多族,而以漢族為主幹。
年級字:折(P2) 而(P1) 族(P2) 之(P2)
yī zǐ wù dào jiǔ zú shēng tiān
年級字:一(P1) 子(P1) 悟(P4) 道(P1) ,(P1) 九(P1) 族(P2) 生(P1) 天(P1)
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個做官的,天生下這等道貌,是個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