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án,xuɑ̀n
年級字:旋(P3)
詞性:副詞
文言文字詞甲金文從「止」從「㫃」。字象人足隨旌旗指麾而轉動。
在一個範圍內持續轉動: 旋轉、回旋、盤旋、天旋地轉。
氣流急速向上捲起地上的物品: 旋風。
返回、回來: 凱旋、凱旋而歸。
在附近或身邊來往: 周旋、
音樂的曲調: 旋律。
不久、即時:旋即、旋踵。
頭頂上呈漩渦狀的髪根部位:髮旋。
《說文》:「旋,周旋,旌旗之指麾也。从㫃从疋。疋,足也。」
唐.白居易〈長恨歌〉:「天旋日轉迴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唐.李商隱〈行次西郊作一百韻〉:「玉輦望南斗,未知何日旋。」
宋.汪藻〈己酉亂後寄常州使君姪〉詩:「草草官軍渡,悠悠敵騎旋。」
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及城陷,賊縛巡等數十人坐,且將戮,巡起旋。」
唐.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詩:「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
宋.蘇軾〈浣溪沙.旋抹紅妝看使君〉詞:「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挨踏破蒨羅裙。」
宋.晁補之〈八六子.喜秋晴〉詞:「醉休醒,醒來舊愁旋生。」
唐.章碣〈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詩:「旋看歌舞旋傳杯。」
唐.杜荀鶴〈山中寡婦〉詩:「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元.喬吉〈滿庭芳.活魚旋打〉曲:「活魚旋打,沽些村酒,問那人家。」
kǎi xuán
lǐ xuán
xuán wō
zhōu xuán
年級字:週(P2) 旋(P3)
詞性:名詞
爭持,
對峙,
應付1.打交道;應酬2.亦作“ 週還 ”。運轉
3.謂輾轉相追逐
fēi xuán
年級字:飛(P1) 旋(P3)
詞性:動詞
飛舞迴旋。
例:《人民文學》1979年第6期:“黑黑的髮辮在飛旋,鮮豔的衣裙在飄舞。” 艾青《太陽》詩:“從遠古的墓塋,從黑暗的年代,從人類死亡之流的那邊,震驚沉睡的山脈,若火輪飛旋於山丘之上,太陽向我滾來。”
xuàn fēng
tiān xuán
wò xuán
年級字:斡(P0) 旋(P3)
詞性:動詞
排解,
調停,
調處,
調解挑撥調解紛爭。
斡: 斡動、迴斡。
旋: 在一個範圍內持續轉動: 旋轉、回旋。
通過重複的調解工作,排除一些誤會,挽回互相的關係。
《三國演義》第三七回:「將軍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補綴乾坤,恐不易為,徒費心力耳。」
《宋史.卷四○一.辛棄疾傳》:「經度費鉅萬計,棄疾善斡旋,事皆立辦。」
xuán zhuǎn
xuán jí
huí xuán
luó xuán
年級字:螺(P5) 旋(P3)
詞性:形容詞
1.像螺螄殼紋理的曲線形
例:螺旋式發展
2.一種斜面型的簡單機械,由一個帶有螺旋槽的實心圓柱和一個有相應溝槽的相同尺寸的空心圓筒組成,外加力在其中沿槽的螺旋路線作用,而阻力沿圓柱的軸線作用
xuán ér
pán xuán
年級字:盤(P2) 旋(P3)
詞性:動詞
迴旋1.指儀節中遵照一定程式的迴旋進退2.形容手舞足蹈
3.指大致呈圓形地運動,也可指迂迴繞圈兒
xuán lǜ
年級字:旋(P3) 律(P5)
韻律,
音律單個音符或樂音的節奏上的編排和有含義的連續,彼此間有明確的關係並形成美學上的整體
年級字:禍(P4) 不(P1) 旋(P3) 踵(P0)
《北史·袁翻傳》:“若違忤要勢,禍不旋踵,雖以清白自守,猶不免請謁之累。”
年級字:規(P4) 旋(P3) 矩(P4) 折(P2)
漢·蔡邕《隸勢》:“或長邪角趣,或規旋矩折,修短相副,異體同勢。”
年級字:旋(P3) 得(P1) 旋(P3) 失(P2)
年級字:亡(P2) 不(P1) 旋(P3) 踵(P0)
年級字:僅(P4) 容(P2) 旋(P3) 馬(P1)
《宋史·李沆傳》:“治第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
年級字:爆(P4) 旋(P3) 陀(P5) 螺(P5)
詞性:名詞
「陀螺」是中國一種傳統的手動遊戲,適合 2-4個小朋友玩耍,主要倚賴它在平面上的旋轉耐力、穩定力、甚至與其他陀螺撞擊後能否持續旋轉的動力和持久力。它的外型體積不大,上端是一個平的,而下半是一個圓錐體,底部終端渾圓、尖和堅硬。小朋友可借用這個遊戲學習物理的知識,例如: 牛頓的第二運動定律,F=ma ( F : Force 凈力, m : mass 質量, a : Acceleration 加速度。
「爆旋」形容與周邊物品撞擊後仍然帶有火爆式的旋轉動力。
年級字:計(P2) 不(P1) 旋(P3)
《新唐書·孫伏伽傳》:“陛下舉晉陽,天下響應,計不旋跬,大業以成。”
年級字:機(P2) 不(P1) 旋(P3) 踵(P0)
年級字:旋(P3) 乾(P1) 轉(P2) 坤(P6)
扭轉天地。比喻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極大。
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陛下即位以來,躬親聽斷,旋乾轉坤。”
年級字:疾(P2) 如(P2) 旋(P3) 踵(P0)
旋踵:轉動腳跟。快得就像轉動一下腳跟。形容變化很快。
唐·馮用之《機論上》:“一得一失,易於反掌,一興一亡,疾如旋踵,爲國家者可不務乎?”
年級字:死(P3) 不(P1) 旋(P3) 踵(P0)
旋踵:旋轉足跟,即後退。比喻不畏艱險,堅決向前。亦比喻極短時間內即死去。
《戰國策·中山策》:“當此之時,秦中士卒,以軍中爲家,將帥爲父母,不約而親,不謀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年級字:戰(P4) 不(P1) 旋(P3) 踵(P0)
旋:轉。踵:腳後跟。打仗時不向後轉。形容勇猛向前。
年級字:敗(P2) 不(P1) 旋(P3) 踵(P0)
唐·盧照鄰《三國論》:“然而喪師失律,敗不旋踵,奔波謙瓚之間,羈旅袁曹之手,豈拙於用武,將遇非常敵乎?”
年級字:旋(P3) 轉(P2) 幹(P2) 坤(P6)
扭轉天地。比喻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極大
年級字:風(P1) 旋(P3) 電(P2) 掣(P0)
掣:閃過;旋:奔跑。你風一樣飛馳而過,像閃電一樣一角即逝。形容非常迅速。
《六韜·王翼》:“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掃除妖魅。”
年級字:天(P1) 旋(P3) 地(P1) 轉(P2)
天地轉動。比喻重大的變化。也形容眩暈時的感覺或鬧得極兇。
唐·白居易《長恨歌》:“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年級字:義(P3) 無(P2) 旋(P3) 踵(P0)
旋踵:把腳後跟轉過來,比喻退縮。在道義上只能奮勇向前,毫不退縮。亦作“義不旋踵”。
《晉書·溫嶠傳》:“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猛獸安可中下哉。”
年級字:計(P2) 不(P1) 旋(P3) 踵(P0)
計:計議,打算;旋踵:旋轉腳跟。腳跟還未轉過來,計議就定了下來。形容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拿定主意。也比喻行動迅速,毫不猶豫。
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夫邊郡之士……觸白刃,早流矢,議不反顧,計不旋踵,人懷怒心,如報私仇。”
年級字:時(P1) 來(P1) 運(P3) 旋(P3)
本來處境不利,遇到機會,命運開始好轉。同“時來運轉”。
明·王玉峯《焚香記·相決》:“問何年是你的運來時旋?”
年級字:旋(P3) 轉(P2) 乾(P1) 坤(P6)
扭轉天地。比喻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極大。
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陛下即位以來,躬親聽斷,旋乾轉坤。”
年級字:蹈(P3) 刃(P1) 不(P1) 旋(P3)
《孫臏兵法·善者》:“故民見進而不見退,蹈白刃而不旋踵。”
年級字:旋(P3) 生(P1) 旋(P3) 滅(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