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ī xíng
shī yā
shī zhǎn
shè shī
年級字:設(P3) 施(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設備安排, 佈置, 為某種需要而建立的機構、系統、組織、建築等。
設: 設計、設置。
施: 措施、施工。
《淮南子.兵略》:「夜則多火,晦冥多鼓,此善為設施者也。」
shī gōng
shī lìng
huì shī
年級字:惠(P2) 施(P2)
詞性:名詞,動詞
1.猶恩惠。
例:《吳子·料敵》:“上愛其下,惠施流布。”
漢賈誼《新書·傅職》:“或明惠施以道之忠,明長復以道之信,明度量以道之義。”
2.布施;施恩。
例:《百喻經·見他人塗舍喻》:“虛棄稻穀,都無利益。不如惠施,可得功德。” 唐韓愈《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詩:“乾坤惠施萬物遂,獨於數子懷偏慳。”
shī féi
年級字:施(P2) 肥(P2)
詞性:動詞
1.施加肥料以肥沃土壤。
2.當土壤裏不能提供作物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時,對作物進行人為的營養元素的補充的行為稱為施肥。
cuò shī
shī zhèng
shī jiàn
年級字:施(P2) 建(P2)
1957年2月生,重慶合川人,合川市合陽中學物理教研組長,中國物理教學研究會會員,合川市物理教學研究會秘書長。 1987年畢業於渝州教育學院。主要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學及物理教育學理論與實踐。主要著作;《初中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同步教材》(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出版)。主要論文;《》發表於《重慶教育》1999年第3期
shí shī
Dōng shī
年級字:東(P1) 施(P2)
詞性:名詞
人名西施《莊子·天運》文中有提到是西施在居所東面的鄰居。傳説西施是美人,而東施是醜人,一個故事中的對比。
清 黃遵憲 《不忍池晚游詩》:「山色湖光一例奇,莫將 西子 笑 東施 。」
《莊子·天運》「 東施效顰 」。
kě shī
shī jiā
shī shě
xī shī
年級字:西(P1) 施(P2)
詞性:名詞
人名西子中國「四大美人」之一。
西施,姓施,亦稱西子,因居住在苧蘿村(今淅江諸暨南)的西面而被稱為西施。她是春秋時代越國(公元前770 - 376),被後世稱為「四大美人」,包括:
1. 王昭君 - 西漢(公元前51年-15年),著名典故: 昭君出塞。
2. 楊貴妃,原名楊太真(楊玉環)- 唐朝(公元719年-756年),著名典故:《長恨歌》。
3. 貂蟬 -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創作出其中一個故事角色。
西施著名的典故有: 西施浣纱、西子捧心、沉鱼落雁等。 此外,越王勾踐為了復國,設下美人計,將西施獻給吳王夫差,令他終日沉迷於酒色,不理朝政,最後吳國被越王所滅。因此,西施也是一位愛國的女兒。
《荀子.正論》:「譬之是猶以人之情為欲富貴而不欲貨也,好美而惡西施也。」。
唐.李商隱〈景陽井〉詩:「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
唐.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
shī lǐ
yīn cái shī jiào
Gè sī qí zhí
qíng rén yǎn lǐ chū xī shī
年級字:施(P2)
詞性:動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從「㫃」。
飄動的旗幟。
散佈、鋪陳: 施展、施行、施政、施工。
設置、安放: 設施。
應用: 實施。
給予: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恩惠: 施捨、 施藥、施恩、樂善好施。
加上: 施加、施肥。
【姓氏】
漢代: 施讎。
清朝: 福建晉江人 - 施琅。
《說文》:「旗皃。从㫃,也聲。齊欒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
《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宋.錢公輔〈義田記〉:「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
《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莊子.大宗師》:「利澤施乎萬世。」
《隋書.卷四十.宇文愷傳》:「下施輪軸,推移倏忽有若神功。」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下.滇遊日記十一》:「水分兩派來,一東南,一西北,俱成懸流,橋不復能施。」
《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報施救患,取威定霸,於是乎在矣。」
年級字:抹(P3) 粉(P2) 施(P2) 脂(P4)
指化妝打扮。今亦用於形容掩飾、遮蓋。同“搽脂抹粉”。
年級字:軟(P2) 硬(P2) 兼(P3) 施(P2)
年級字:神(P1) 施(P2) 鬼(P2) 設(P3)
唐·韓愈《貞曜先生墓誌銘》:“神施鬼設,間見層出。”
年級字:銖(P0) 施(P2) 兩(P1) 較(P2)
明·方孝孺《答許廷植書》:“其賦於人也,銖施兩較,不肯多與。”
年級字:法(P1) 外(P1) 施(P2) 仁(P3)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當朝的聖人最惱的貪官污吏,也還算法外施仁,止於把他革職,發往軍臺效力。”
年級字:急(P1) 公(P1) 好(P1) 施(P2)
年級字:傅(P0) 粉(P2) 施(P2) 朱(P1)
傅:搽;朱:紅,指胭脂。搽粉抹胭脂。泛指修飾打扮。
戰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無不薰衣剃面,傅粉施朱。”
年級字:無(P2) 施(P2) 不(P1) 可(P1)
年級字:無(P2) 計(P2) 可(P1) 施(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王允日:‘賊臣董卓,將欲篡位,朝中文武,無計可施。’”
年級字:施(P2) 命(P3) 發(P1) 號(P2)
南朝宋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選賢建戚,則宅之於茂典;施命發號,必酌之於故實。”
年級字:牀(P1) 上(P1) 施(P2) 牀(P1)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晉魏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效,猶屋下架屋,牀上施牀耳。”
年級字:博(P4) 施(P2) 濟(P4) 衆(P3)
年級字:施(P2) 緋(P0) 拖(P3) 綠(P1)
清曹寅《呼盧歌》:“袒呼不辨王與李,施緋拖綠鬚眉張。”
年級字:東(P1) 施(P2) 效(P3) 顰(P6+)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知自量、自取其辱。比喻胡亂模仿,結果弄巧成拙。
「東施」成語故事中是西施的隣居。
「效」仿效、效法。
「顰」皺眉頭。
《莊子·天運》:東施效顰「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年級字:雲(P1) 布(P1) 雨(P1) 施(P2)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緣陵流澤,雲布雨施。”北周·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上則雲布雨施,下則山藏海納。”
年級字:唐(P2) 突(P3) 西(P1) 施(P2)
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時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爲了突出醜的,而貶低了美的。亦作“唐突西子”。
梁啓超《詩話》:“更會串一戲,曰《易水餞荊卿》,其第一幕‘餞別’內,有歌四章,以《史記》所記原歌作尾聲,近於唐突西施,點竄《堯典》。”
年級字:施(P2) 仁(P3) 佈(P2) 德(P4)
指實行仁義,佈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佈德”。
年級字:樂(P2) 善(P2) 好(P1) 施(P2)
《史記·樂書二》:“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而好禮。”
年級字:輕(P2) 財(P3) 好(P1) 施(P2)
年級字:橫(P2) 行(P1) 逆(P6) 施(P2)
述之《怎樣才能解決江浙目前的危急問題》:“我們知道北伐軍爲了援救江浙的民衆起見,爲了剷除帝國主義的工具起見,絕對不能容忍這班強盜軍閥在江浙橫行逆施。”
年級字:施(P2) 而(P1) 不(P1) 費(P3)
施:給人好處;費:耗費。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史記·吳太伯世家》:“廣而不宣,施而不費。”
年級字:倒(P2) 行(P1) 逆(P6) 施(P2)
原指做事違反常理,不擇手段。現多指所作所爲違背時代潮流或人民意願。
《史記·伍子胥列傳》:“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年級字:好(P1) 善(P2) 樂(P2) 施(P2)
好:喜歡;善:親善,善事;樂:樂意;施:施捨。指喜歡做善事,樂意施捨。
西漢·司馬遷《史記·樂書二》:“聞徽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
年級字:施(P2) 施(P2) 而(P1) 行(P1)
年級字:守(P2) 約(P2) 施(P2) 搏(P5)
語出《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
年級字:計(P2) 無(P2) 所(P2) 施(P2)
宋·李昉《太平廣記》:“因爲田承嗣所縻,曾因討叛,飛矢中肩。左右與之拔箭,而鏃留於骨……曹進痛楚,計無所施。”
年級字:施(P2) 號(P2) 發(P1) 令(P2)
《北齊書·楊愔傳》:“每天子臨軒,公卿拜授,施號發令,宣揚詔冊,愔辭氣溫辯,神儀秀髮,百僚觀聽,莫不悚動。”
年級字:發(P1) 號(P2) 施(P2) 令(P2)
號:號令;施:發佈。發佈命令。現在也用來形容指揮別人。
《尚書·冏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藏。”《淮南子·本經訓》:“發號施令,天下莫不從風。”
年級字:便(P2) 宜(P3) 施(P2) 行(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指可斟酌情勢,不拘規制條文,不須請示,自行處理。同“便宜從事”。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蕭相國世家》:“[蕭何]爲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
年級字:逆(P6) 施(P2) 倒(P2) 行(P1)
原指做事違反常理,不擇手段。現多指所作所爲違背時代潮流或人民意願。同“逆行倒施”。
年級字:輕(P2) 好(P1) 施(P2)
《三國志·吳志·朱據傳》:“謙虛接士,輕財好施,祿賜雖豐而常不足用。”
年級字:逆(P6) 行(P1) 倒(P2) 施(P2)
猶言倒行逆施。原指做事違反常理,不擇手段。現多指所作所爲違背時代潮流或人民意願。
年級字:冠(P5) 倒(P2) 施(P2)
明·李贄《〈忠義水滸傳〉序》:“蓋自宋室不競,冠屨倒施,大賢處下,不肖處上。”
年級字:發(P1) 政(P3) 施(P2) 仁(P3)
詞性:動詞,形容詞
宋·蘇軾《論賞罰及修河事》:“方是時,二聖在位,發政施仁,惟恐不及。”
年級字:施(P2) 結(P1)
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親將五彩絲繩和佩巾結於其身。後比喻父母對子女的教訓。
語出《詩·豳風·東山》:“之子于歸,皇駁其馬,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又《儀禮·士昏禮》:“母施衿結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毋違宮事。’”
年級字:因(P1) 材(P2) 施(P2) 教(P1)
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論語·爲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註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年級字:隨(P3) 時(P1) 施(P2) 宜(P3)
年級字:方(P1) 員(P1) 可(P1) 施(P2)
年級字:雲(P1) 行(P1) 雨(P1) 施(P2)
年級字:博(P4) 施(P2) 濟(P4) 眾(P3)
年級字:首(P1) 施(P2) 兩(P1) 端(P2)
年級字:無(P2) 施(P2) 不(P1) 效(P3)
年級字:無(P2) 所(P2) 施(P2) 其(P2) 技(P2)
年級字:無(P2) 所(P2) 施(P2) 其(P2)
毛澤東《丟掉幻想,準備鬥爭》:“爭取了他們,帝國主義就完全孤立了,艾奇遜的一套就無所施其伎了。”
qíng rén yǎn lǐ chū xī shī
年級字:情(P2) 人(P1) 眼(P1) 裏(P1) 出(P1) 西(P1) 施(P2)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心裏最美麗的愛慕。
清·翟灝《能人編·婦女》:“情人眼裏出西施,鄙語也。”
jǐ suǒ bù yù, wù shī yú rén
年級字:己(P1) 所(P2) 不(P1) 欲(P5) ,(P1) 勿(P1) 施(P2) 於(P2) 人(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公德心、道德勸導凡事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克己的修養,不害人,不報復的善心和德行,讓社會和諧,令人不安的事不會多次重複。
己所不欲: 自己不喜歡、不願意的事物。
勿施於人: 不不要給予別人,或加在別人身上。
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一折》:「待驅兵領將,積草屯糧,平白地要把鄰邦困,可不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