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ú
年級字:於(P2)
詞性:介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甲骨文只有「于」字。
金文「於」字始見西周晚期,其字象鳥形,「於」與「烏」同,用作嘆詞,表示讚美:於穆清廟,肅雝顯相。
鳥名:虎豹為羣,於鵲與處。
介詞:
含「在」的意思: 生於北京、生於斯,長於斯、生於憂患、生於戰亂、處於困境、舟行於海。
含「對於」的意思: 於你有利、於事無補、無濟於事、於理不合、敏於事而慎於言。
含「給予」的意思: 還政於民、嫁禍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含「對比」的意思: 青出於藍、苛政猛於虎、死有重於泰山。
含「來自」的意思: 取之於民。
含「被動」的意思: 貽笑於人。
含「向」的意思: 求助於人 、 問道於盲 。
含 「達至」的意思: 聲聞於天。
【姓氏】宋代: 於清言。
《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學而》:「子禽問於子貢。」
《明史.卷二.太祖本紀二》:「丙子,頒即位詔於天下。」
《論語.公冶長》:「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史記.卷二九.河渠書》:「於吳,則通渠三江、五湖;於齊,則通菑濟之閒。」
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
《老子》第六四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褚公於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
《左傳.成公二年》:「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
《史記.卷六八.商君傳》:「魏惠王兵數破於齊、秦,國內空,日以削,恐。」
《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齊使管仲平戎於周。」
《禮記.檀弓下》:「苛政猛於虎也。」
唐.李白〈蜀道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論語.子路》:「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宋.蘇軾〈日喻〉:「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
《戰國策.齊策一》:「今趙之與秦,猶齊之於魯也。」
《漢書.卷六○.杜周傳》:「況將軍之於主上,主上之與將軍哉!」
三國魏.曹植〈當來日大難〉詩:「廣情故,心相於。」
唐.劉得仁〈贈敬晊助教〉詩二首之一:「便欲去隨為弟子,片雲孤鶴可相於。」
《易經.繫辭下》:「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唐.盧肇〈漢堤〉詩:「於惟餘甿,飢傷喘呼。」
yú
年級字:於(P2)
詞性:介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甲骨文只有「于」字。
金文「於」字始見西周晚期,其字象鳥形,「於」與「烏」同,用作嘆詞,表示讚美:於穆清廟,肅雝顯相。
鳥名:虎豹為羣,於鵲與處。
介詞:
含「在」的意思: 生於北京、生於斯,長於斯、生於憂患、生於戰亂、處於困境、舟行於海。
含「對於」的意思: 於你有利、於事無補、無濟於事、於理不合、敏於事而慎於言。
含「給予」的意思: 還政於民、嫁禍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含「對比」的意思: 青出於藍、苛政猛於虎、死有重於泰山。
含「來自」的意思: 取之於民。
含「被動」的意思: 貽笑於人。
含「向」的意思: 求助於人 、 問道於盲 。
含 「達至」的意思: 聲聞於天。
【姓氏】宋代: 於清言。
《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學而》:「子禽問於子貢。」
《明史.卷二.太祖本紀二》:「丙子,頒即位詔於天下。」
《論語.公冶長》:「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史記.卷二九.河渠書》:「於吳,則通渠三江、五湖;於齊,則通菑濟之閒。」
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
《老子》第六四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褚公於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
《左傳.成公二年》:「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
《史記.卷六八.商君傳》:「魏惠王兵數破於齊、秦,國內空,日以削,恐。」
《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齊使管仲平戎於周。」
《禮記.檀弓下》:「苛政猛於虎也。」
唐.李白〈蜀道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論語.子路》:「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宋.蘇軾〈日喻〉:「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
《戰國策.齊策一》:「今趙之與秦,猶齊之於魯也。」
《漢書.卷六○.杜周傳》:「況將軍之於主上,主上之與將軍哉!」
三國魏.曹植〈當來日大難〉詩:「廣情故,心相於。」
唐.劉得仁〈贈敬晊助教〉詩二首之一:「便欲去隨為弟子,片雲孤鶴可相於。」
《易經.繫辭下》:「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唐.盧肇〈漢堤〉詩:「於惟餘甿,飢傷喘呼。」
shēng yú
miǎn yú
Yú sè
zhì yū
ān yú
年級字:安(P1) 于(P2)
詞性:名詞
滿足於。
通常與“現狀”連在一起,成為四字詞語“安於現狀”。指對生活、工作等感到滿足合適;現狀:目前的狀況。習慣滿足於目前的狀況;不求進步。
Wū mín
年級字:于(P2) 民(P1)
詞性:名詞
於民,博士學歷,美籍華人(江蘇淮安人),合肥壹加壹植髮專家。畢業於南京醫科大學,有著多年豐富的臨床顯微外科經驗,曾兩次獲得中國科技進步二等獎,在中國境內開辦了唯一一家由國際植髮協會(ISHRS)植髮專家組成的美容植髮機構。
nǎi yú
yǒng yú
yì yú
Xíng yú
yú lán
年級字:于(P2) 藍(P2)
詞性:形容詞
青出於藍:
青:靛青;藍:蓼藍之類可作染料的草。青是從藍草里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Wū gē
年級字:于(P2) 歌(P1)
於歌,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瀋陽音樂學院,現為北京奇新世紀簽約藝人。擅長唱歌、表演、舞蹈,代表作有電影:《亡命者》;電視劇:《滿山打鬼子》、《我的特一營》、《冰與火的青春》、《天津天津九河入海》、《迷局》、《戰火紅顏》等。 2015年7月12日,《冰與火的青春》登陸湖南衛視全國首播 。
guī yú
yú hé
yú shì
年級字:於(P2) 是(P1)
詞性:連詞
因此因此、因而。
承上啟下的連詞。
例子: 因為約定的時間已經過了很久,很多觀眾也等得不耐煩,於是我唯有先開始了第一項表演。
yú nán
shì yú
yú jīn
yuán yú
yú nèi
jiāng yú
Yú qí
yú chuán
yì yú
zhǐ yú
yú ěr
xiě yú
guàn yú
sǐ yú
shén yú
jī yú
yú jīng
jí yú
kǔ yú
lè yú
qū yú
gōng yú
lì yú
yú zhòng
wèi yú
yú shì
zhōng yú
yú yán
zhōng yú
年級字:難(P2) 於(P2)
詞性:助詞
文言文字詞易於困難是在於某些因素或重點。
難於上天、難於上青天、難於啓齒。
「難」困難,難處。
「於」在於。
指最困難是在於某些因素或重點。
yǒng yú
yú chéng
年級字:于(P2) 承(P4)
詞性:介詞
於: 介詞。到,對,向,給,自,從。承:
1.在下面接受,托著:承重,承受。
2.繼續,接連:繼承。
3.受到,蒙受:承蒙,承恩(蒙受恩澤)。
1.給承受,托著。
2.蒙受,受到恩惠。
gǎn yú
zhì yú
年級字:至(P1) 於(P2)
詞性:連詞
1. 表示程度、範圍
2. 表示另提一件事
3. 連詞。表示提出另一話題
Jué yú
zài yú
dī yú
Féng wū
年級字:馮(P0) 于(P2)
詞性:名詞
馮於,男,副教授,現任外語與旅遊系副主任,大學本科學歷,學士學位。
yú gè
yú zhōng
年級字:於(P2) 中(P1)
詞性:形容詞
和四方、上下或兩端距離同等的地位,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 在中央。
yú jué
Shǐ wū
yí yú
guò yú
年級字:過(P1) 於(P2)
詞性:形容詞,副詞
1.過分--用在形容詞或表示心理狀態的動詞前面,表示程度或數量超過了限度
2.過分,格外地,過分地
hé yú
jī yú
年級字:基(P3) 于(P2)
詞性:名詞
1.由於
例:基於反對的人太多
2.鑑於
例:基於財政困難
3.根據
例:基於每一個人今天都讚成的觀念
guān yú
年級字:關(P2) 於(P2)
詞性:介詞
對於表示關涉;
「關於」有提示性質,用「關於」組成的介詞結構,可單獨做文章題目。
ài yú
Yú xi
shèng yú
Yú gōng
年級字:于(P2) 公(P1)
詞性:名詞
于公,東海郡郯縣人,西漢丞相於定國之父,曾任縣獄吏、郡決曹。他精通法律,治獄勤謹,以善於決獄而成名,無論大小案件,他都詳細查訪,認真審理,,觸犯法網而被於公依法判刑的人,沒有因不服而心懷怨恨的。
chǔ yú
máng yú
shǔ yú
Wū xīn
年級字:于(P2) 新(P1)
詞性:名詞
於新,教授,男,漢族,1959年11月出生。 1982年大學本科化學專業畢業,1988年農產品貯藏加工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
shàn yú
yú dì
yàyú
yú pò
年級字:于(P2) 破(P2)
詞性:介詞
1.使損壞,破壞,破損。
2.在不完整,破舊,破落的...
chū yú
Zhōng yú
yú fā
Wū huái
年級字:于(P2) 懷(P3)
詞性:名詞
生卒年不詳,字蓮客,以字行。近代東北集文學、藝術、書法、繪畫於一身的大家。
pò yú
年級字:迫(P4) 於(P2)
詞性:動詞
受到某種壓力或限制。如:迫於貧困,不得不住在別人家裡。
qín yú
年級字:勤(P2) 於(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投入對某種工作或活動的時間和精力。
勤: 勤力、勤奮。
於: 對於、在於。
Wū guǎng
年級字:于(P2) 廣(P2)
公共英語教研部第一教研室主任。中共黨員。 1980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英語系(獲學士學位)。 1984年畢業留校。 1989年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2001年在黑龍江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2008年晉升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外語教學,認知語言學和二語習得。研究專長:外語教學認知學習心理研究,隱喻及隱喻認知理論研究。
yú tián
年級字:于(P2) 田(P1)
詞性:名詞
於田,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距首府1300公里,距和田180公里,全縣總面積4.032萬平方公里,轄13個鄉、2個鎮、3場、1個老城區辦事處,175個行政村。是一個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農業縣,全縣耕地面積38萬畝,人均耕地1.73畝,總人口21萬人,其中維吾爾族20萬人,佔總人口的98.3%,漢族人口3562人,佔1.68%,其他還有回、哈、柯、滿等民族。農業人口18.4萬餘人,是一個以維吾爾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區。
duì yú
yóu yú
yòng yú
shàn yú
jiàn yú
年級字:鑑(P0) 於(P2)
詞性:副詞
1. 關於, 考慮到。2. 由於, 按照, 根據。
Wū shuǐ
年級字:于(P2) 水(P1)
詞性:名詞
1955年生於北京海淀。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新文人畫派畫家。 1994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首屆中國畫研究班,作品曾三次參加全國美展併兩次獲得銅獎。曾赴台灣、馬來西亞、泰國、聯合國總部等國家和地區舉辦畫展及藝術交流。曾在今日美術館、山東榮寶齋、蘭州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曾參加新文人畫一系列重要展覽。出版有《於水畫集》、《於水人物卷》、《中國藝術年鑑·於水卷》、《於水·五十五》集、《美人記》等個人畫集。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晚報》美術部主任。
yú mǒu
shǐ yú
年級字:始(P2) 於(P2)
詞性:介詞
開始的時候終於,
終結在……什麼時候開始。參考:
1. 唐 韓愈《諱辯》: 「… 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夫諱始於何時?…」
2. 唐 徐仲雅《東華觀偃松》: 「… 始於毫末後,曾見幾興亡。」
3. 唐 李益《北至太原》:「… 始於一戎定,垂此億世安。… 」
yú qiáng
年級字:于(P2) 強(P2)
詞性:名詞
於強,男 、1944 生,漢族,江蘇南通人。中共黨員。 197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歷任馬鋼耐火材料廠教師、宣傳幹事,中共馬鞍山市委秘書、市政府辦公室科長及市外事辦公室主任、市旅遊局局長、市政協常委,1995年調上海市,現為上海市現代管理研究中心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主任。 1987年開始發表作品。 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xiū yú
gāo yú
年級字:高(P1) 於(P2)
詞性:形容詞
低於指身高、年紀、輩份、職位或水平相對比一個目標較高。
gān yú
lì yú
yú měi
děng yú
xiàn yú
yì yú
Wū zuì
年級字:于(P2) 最(P2)
詞性:名詞
原名彭玉最。揭西人。中共黨員。 1955年參加中國人民公安部隊,歷任佛山公安支隊政治處幹事,廣東警備區宣傳處副處長,廣州直屬單位武裝部副部長,《廣州日報》副刊部副主任。
年級字:於(P2) 呼(P2) 哀(P4) 哉(P0)
於呼:感嘆詞。哉:語氣詞。原意感嘆或悲哀。又用於祭文,表示對死者的哀悼。
《詩·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荀子·樂論》:“亂世惡善,不此聽也。淤乎哀哉,不得成也。”
年級字:莫(P2) 逆(P6) 於(P2) 心(P1)
先秦·莊周《莊子·大宗師》:“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爲友。”
年級字:人(P1) 浮(P3) 於(P2) 食(P1)
浮:超過,多餘。食:指俸祿。原指人的才能超過所得的俸祿。後比喻人員太多超過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於事”。
年級字:供(P3) 過(P1) 於(P2) 求(P2)
年級字:擬(P6) 於(P2) 不(P1) 倫(P5)
年級字:民(P1) 保(P2) 於(P2) 信(P1)
《左傳·定公十四年》:“諺曰:‘民保於信。’吾以信義也。”
年級字:怒(P2) 形(P2) 於(P2) 色(P1)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曹沫右手按劍,左手攬桓公之袖,怒形於色。”
年級字:易(P2) 於(P2) 反(P1) 掌(P3)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必若所欲爲,危於累卵,難於上天;變所欲爲,易於反掌,安於泰山。”唐·馮用之《機論上》:“一得一失,易於反掌,一興一亡,疾如旋踵,爲國家者可不務乎?”
年級字:退(P2) 藏(P2) 於(P2) 密(P2)
後退隱藏於祕密之處,不露行跡。謂哲理精微深邃,包容萬物。
年級字:委(P3) 過(P1) 於(P2) 人(P1)
自己闖下的禍端應當自己承擔,不可~,讓別人蒙受不白之冤。
年級字:了(P1) 然(P2) 於(P2) 胸(P3)
《晉書·袁齊傳》:“夫經略大事……智者了然於胸。”
年級字:行(P1) 成(P1) 於(P2) 思(P2)
行:做事;思:思考。做事情成功是因爲多思考,失敗是由於不經心。指做事情要多思考,多分析。
年級字:獨(P4) 異(P3) 於(P2) 人(P1)
獨:獨自,單獨;異:不同。獨自與別人不同的。一般指不同於世俗。
年級字:陷(P3) 於(P2)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一回:“若非二哥衆位把船相救,我等皆被陷於縲紲。”
年級字:伊(P1) 于(P2) 胡(P1) 底(P2)
伊:句首助詞;於:到;胡:何,哪;底:盡頭。到什麼地步爲止(對不好的現象表示感嘆)。
年級字:業(P2) 精(P2) 於(P2) 勤(P2)
詞性:形容詞
諺語業:學業;精:精通;於:在於;勤:勤奮。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
唐·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年級字:無(P2) 濟(P4) 於(P2) 事(P1)
濟:補益,幫助。對事情沒有什麼幫助或益處。比喻不解決問題。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二回:“如今遠水救不得近火,就是我們再幫點忙,至多再湊了幾百銀子,也無濟於事。”
年級字:落(P2) 於(P2) 人(P1) 後(P1)
詞性:形容詞
落後於人「落」落後。
「於」是。
「人」別人、人羣。
「後」不在前面的位置、在後方、後排。
「落於人後」指在某種活動中,未能比參加或參與的人中做得更好的意思。
年級字:情(P2) 深(P2) 友(P1) 于(P2)
友于:本指兄弟相愛,後亦爲“兄弟的”代稱。比喻情誼比兄弟之間還要深厚。
年級字:疲(P3) 於(P2) 奔(P3) 命(P3)
原指因受命奔走而搞得很累。後也指忙於奔走應付,弄得非常疲乏。
年級字:危(P3) 於(P2) 累(P3) 卵(P2)
《戰國策·秦策四》:“當是時,魏危於累卵,天下之士相從謀。”漢·枚乘《上書諫吳王》:“必若所欲爲,危於累卵,難於上天。”《後漢書·申屠剛傳》:“國家危弱,奸謀不禁;六極之效,危於累卵。”
年級字:鳳(P4) 凰(P4) 于(P2) 飛(P1)
本指鳳和凰相偕而飛。比喻夫妻和好恩愛。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滿。
年級字:格(P2) 於(P2) 成(P1) 例(P2)
《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內中只有安公子此時不但自知旗人格於成例,向來沒個點鼎甲的,便是他在前十名也早密密的得了信兒了。”
年級字:於(P2) 安(P1) 思(P2) 危(P3)
於:處於;思:想。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裏,也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
《戰國策·楚策四》:“臣聞之《春秋》,於安思危,危則慮安。”
年級字:鳳(P4) 皇(P3) 于(P2) 蜚(P0)
比喻夫妻和好恩愛。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滿。同“鳳凰于飛”。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齊懿仲欲妻完,卜之,佔曰:‘是謂鳳凰于蜚,和鳴鏘鏘。’”
年級字:伊(P1) 於(P2) 胡(P1) 底(P2)
伊:句首助詞;於:到;胡:何,哪;底:盡頭。到什麼地步為止(對不好的現象表示感嘆)。
年級字:鳳(P4) 皇(P3) 于(P2) 飛(P1)
比喻夫妻和好恩愛。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滿。同“鳳凰于飛”。
年級字:止(P1) 於(P2) 至(P1) 善(P2)
《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年級字:熔(P3) 於(P2) 一(P1) 爐(P3)
熔化在同一個爐內。比喻多種事物相互間結合緊密,渾然一體,難分難解。
卞之琳《馮文炳選集·序》:“廢名在解放前,特別在抗戰前,似曾以他獨特的方式,把儒釋道熔於一爐。”
年級字:推(P2) 舟(P2) 於(P2) 陸(P3)
年級字:耿(P5) 耿(P5) 於(P2) 心(P1)
年級字:喜(P1) 形(P2) 於(P2) 色(P1)
形:表現;色:臉色。內心的喜悅表現在臉上。形容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唐·吳兢《貞觀政要·納諫》:“太宗聞其言,喜形於色,謂羣臣曰:‘……及見魏徵所論,始覺大非道理。’”
年級字:言(P1) 歸(P3) 於(P2) 好(P1)
《左傳·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
年級字:於(P2) 心(P1) 何(P1) 忍(P1)
明·王世楨《鳴鳳記》第十六出:“若如此,楊公命盡此刻矣!我和你不惟不能救,且監斬他,於心何忍。”
年級字:寓(P3) 兵(P3) 於(P2) 農(P2)
寓:寄寓,包含。指給農民以一定軍事訓練,平時務農,戰時參戰。或指軍隊屯墾。
宋·邵博《聞見後錄》卷一:“予謂議者以本朝養兵爲大費,欲復寓兵於農之法,書生之見,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年級字:憂(P3) 形(P2) 於(P2) 色(P1)
形:表現。憂慮的心情在臉上表現出來。形容抑制不住內心的憂慮。
《舊唐書·五行志》:“四年六月,天下旱,蝗食田,禱祈無效,上憂形於色。”
年級字:鳴(P4) 於(P2) 喬(P2) 木(P1)
《詩·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年級字:取(P2) 信(P1) 於(P2) 民(P1)
年級字:喜(P1) 見(P1) 於(P2) 色(P1)
內心的喜悅表現在臉上。形容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同“喜形於色”。
年級字:義(P3) 形(P2) 於(P2) 色(P1)
年級字:溢(P5) 於(P2) 言(P1) 外(P1)
溢:水滿外流,引申爲超出。超出語言之外。指某種意思、感情通過語言文字充分表露出來。亦作“溢於言表”。
年級字:同(P1) 歸(P3) 於(P2) 盡(P3)
《列子·天瑞》:“天地終乎?與我偕終”盧重玄解:“大小雖殊,同歸於盡耳。”
年級字:燕(P2) 巢(P4) 於(P2) 幕(P3)
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於幕上。”
年級字:一(P1) 至(P1) 於(P2) 斯(P2)
南朝·樑·任昉《爲齊明帝讓宣城郡公表》:“家國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誰任其咎!”
年級字:問(P1) 道(P1) 於(P2) 盲(P6)
向瞎子問路。比喻向什麼也不懂的人請教,不解決問題。
唐·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不於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於聾,求道於盲。”
年級字:燕(P2) 燕(P2) 于(P2) 歸(P3)
語出《詩·邶風·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
年級字:迫(P4) 於(P2) 眉(P3) 睫(P0)
年級字:老(P1) 於(P2) 世(P1) 故(P1)
老:老練,富有經驗;世故:處世經驗。指對社會上的一切有很深的閱歷。
年級字:情(P2) 見(P1) 於(P2) 色(P1)
年級字:假(P1) 力(P1) 於(P2) 人(P1)
年級字:新(P1) 發(P1) 於(P2)
新發:剛磨過;硎:磨刀石。刀剛在磨刀石上磨過。形容非常鋒利或初露鋒芒。
先秦·莊周《莊子·養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年級字:富(P3) 於(P2) 春(P1) 秋(P1)
《史記·曹相國世家》:“天下初定,悼惠王富於春秋,參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
年級字:心(P1) 細(P1) 於(P2) 發(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誰想這位十三妹姑娘,力大於身,還心細於發。”
年級字:敗(P2) 於(P2) 垂(P2) 成(P1)
宋·無名氏《釋常談·敗於垂成》:“凡事欲成卻不成,謂之敗於垂成。”
年級字:詢(P4) 於(P2)
詢:問;芻蕘:割草打柴的人,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向普通老百姓瞭解情況,徵求意見。
年級字:嚴(P4) 於(P2) 律(P5) 已(P1)
宋·陳亮《謝曾察院啓》:“嚴於律己,出而見之事功;心乎愛民,動必關夫治道。”
年級字:無(P2) 動(P1) 於(P2) 衷(P6)
衷:內心。心裏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以至頂到如今,偏偏碰着這位制軍是不輕容易見客的,他見也好,不見也好,便也漠然無動於中了。”
年級字:寓(P3) 情(P2) 於(P2) 景(P2)
詞性:形容詞
1. 在景色的描寫中寄託情感。
2. 寓情於景屬於表現手法。是記敘中的抒情的一種。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彙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3. 作者的喜怒哀樂同寫景狀物結合在一起,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表現作者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抒發到景物裡,去觀察和描寫客觀的自然景物,並自覺或不自覺的把這種客觀感情溶鑄到客觀景物的描寫之中,以客觀之景來寄託感情。
年級字:出(P1) 於(P2) 無(P2) 奈(P4)
《隋史遺文》四回:“本待砍你狗頭,憐你也是貧民,出於無奈,饒你去罷!”
年級字:情(P2) 鬱(P6) 於(P2) 中(P1)
詞性:形容詞
耿耿於懷不愉悦的事情藏於心中。
情 : 情緒、情懷。
鬱 : 鬱鬱不歡、憂鬱。
於 : 「在」的意思。
中 : 其中、心中。
年級字:受(P2) 制(P2) 於(P2) 人(P1)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衆,受制於人。”
年級字:示(P1) 貶(P6) 於(P2) 褒(P5)
明沈德符《野獲編·禮部·南禮部卹典》:“石以違拂不成爲義,張以懷情不盡爲義,皆上所親定。蓋聖意示貶於褒也。”
年級字:坐(P1) 於(P2) 塗(P5) 炭(P3)
塗炭:比喻污濁的地方。坐在泥塗、炭灰上。比喻處於不乾淨的環境,自身也被玷污。
《孟子·公孫丑上》:“立於惡人之朝,與惡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
年級字:喜(P1) 行(P1) 於(P2) 色(P1)
年級字:枝(P1) 大(P1) 於(P2) 本(P2)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灌夫通奸猾,侵細民,家累鉅萬,橫恣穎川,凌轢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謂‘枝大於本,脛大於股,不折必披。’”
年級字:玉(P1) 汝(P0) 於(P2) 成(P1)
汝:你。玉汝:像愛惜玉一樣愛護、幫助你。愛你如玉,幫助你,使你成功。多用於艱難困苦條件下。
年級字:一(P1) 至(P1) 於(P2) 此(P2)
南朝·樑·簡文帝《與湘東王書》:“筆札無情,任其搖礕。甚矣哉!文之橫流,一至於此!”
年級字:不(P1) 絕(P4) 於(P2) 耳(P1)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二回:“這是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於耳。”
年級字:毀(P3) 於(P2) 一(P1) 旦(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於:在;一旦:一天。在一天的功夫全被毀掉。多指長期勞動的成果一下子被毀掉。
年級字:無(P2) 補(P2) 於(P2) 事(P1)
年級字:人(P1) 浮(P3) 於(P2) 事(P1)
浮:超過。原指人的才德高過所得俸祿的等級。後指工作中人員過多或人多事少。
《禮記·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年級字:難(P2) 於(P2) 上(P1) 天(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難於登天極為困難。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必若所欲爲,危於累卵,難於上天。」
年級字:刑(P3) 於(P2) 之(P2) 化(P1)
《詩·大雅·思齊》:“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鄭玄箋:“文王以禮法接待其妻。”
年級字:於(P2) 事(P1) 無(P2) 補(P2)
年級字:于(P2) 飛(P1) 之(P2) 樂(P2)
年級字:於(P2) 家(P1) 爲(P2) 國(P1)
年級字:假(P1) 手(P1) 於(P2) 人(P1)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
成語將工作交托別人完成。
《後漢書·呂布傳》:“諸將謂布曰:‘將軍常欲殺劉備,今可假手於術。’”
年級字:食(P1) 方(P1) 於(P2) 前(P1)
年級字:不(P1) 安(P1) 於(P2) 位(P1)
《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此公在廈門趨奉校長,顏膝可憐,適異己去後,而校長又薄其爲人,終於不安於位,殊可笑也。”
年級字:於(P2) 今(P1) 爲(P2) 烈(P2)
烈:厲害。某件事過去就已經有過,不過現在的更加厲害罷了。
《孟子·萬章下》:“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辭也,於今爲烈,如之何其受之?”
年級字:輕(P2) 於(P2) 鴻(P6+) 毛(P1)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趣異也。”
年級字:著(P2) 於(P2) 竹(P1) 帛(P0)
着:寫作。竹帛:竹簡和絹。在竹簡和絹上寫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績等寫入書中。
漢·東方朔《答客難》:“今子大夫修先生之術,慕聖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於竹帛,脣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
年級字:鳳(P4) 凰(P4) 於(P2) 飛(P1)
本指鳳和凰相偕而飛。比喻夫妻和好恩愛。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滿。
年級字:委(P3) 罪(P4) 於(P2) 人(P1)
年級字:公(P1) 之(P2) 於(P2) 衆(P3)
公:公開;之:代指事物的內容;於:向;衆:大衆。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佈。
年級字:急(P1) 於(P2) 求(P2) 成(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年級字:遷(P5) 於(P2) 喬(P2) 木(P1)
遷:遷移。喬木:高樹。原指鳥兒從幽深的山谷遷移到高樹上去。比喻喬遷新居。
年級字:藏(P2) 巧(P2) 於(P2) 拙(P5)
明·洪應明《菜根譚》上:“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爲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
年級字:於(P2) 心(P1) 無(P2) 愧(P4)
宋·王令《謝劉成父》:“塵埃隔眼逢何晚,氣類相期久愈堅,以義求人今遂得,於心無愧果爲賢。”
年級字:授(P4) 柄(P4) 於(P2) 人(P1)
猶言授人以柄。比喻將權力交給別人或讓人抓住缺點、失誤,使自己被動。
年級字:於(P2) 今(P1) 為(P2) 烈(P2)
烈:厲害。某件事過去就已經有過,不過現在的更加厲害罷了。
《孟子·萬章下》:“殷受夏,週受殷,所不辭也,於今為烈,如之何其受之?”
年級字:急(P1) 於(P2) 星(P1) 火(P1)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從空中急閃而過。形容非常急促緊迫。
年級字:澀(P5) 於(P2) 言(P1) 論(P2)
年級字:取(P2) 信(P1) 於(P2) 人(P1)
年級字:嚴(P4) 於(P2) 律(P5) 己(P1)
宋·陳亮《謝曾察院君》:“嚴於律己,出而見之事功;心乎愛民,動必關天治道。”
年級字:不(P1) 安(P1) 於(P2) 室(P1)
《詩經·鄴風·凱風·序》:“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
年級字:強(P2) 加(P1) 於(P2) 人(P1)
不論所談論的是政治、宗教或社會問題,均不應把自己的意見~,硬要別人接受。
年級字:急(P1) 於(P2) 事(P1) 功(P1)
魯迅《南腔北調集·爲了忘卻的記念》:“我對於她終於很隔膜,我疑心她有點羅曼締克,急於事功。”
年級字:死(P3) 於(P2) 非(P2) 命(P3)
年級字:嫁(P3) 禍(P4) 於(P2) 人(P1)
《史記·趙世家》:“韓氏所以不入於秦者,欲嫁禍於趙也。”
年級字:託(P4) 於(P2) 空(P1) 言(P1)
年級字:求(P2) 過(P1) 於(P2) 供(P3)
年級字:公(P1) 之(P2) 於(P2) 眾(P3)
公:公開;之:代指事物的內容;於:向;眾:大眾。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佈。
年級字:藏(P2) 於(P2) 心(P1) 內(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內心的想法或情感不向外表露。
藏 : 隱藏、埋藏。
於 : 在。
心 : 內心、心裡。
內 : 內部、內心。
年級字:出(P1) 於(P2) 意(P1) 表(P2)
唐·張讀《宣室志》卷四:“一夕,風月晴瑩,有扣門者,出視之,見一丈夫,衣冠甚偉,儀狀秀逸。喬延入與坐,談議朗暢,出於意表。喬重之,以爲人無及者。”
年級字:定(P1) 於(P2) 一(P1) 尊(P3)
尊:指具有最高權威的人。舊指思想、學術、道德等以一個最有權威的人做唯一的標準。
《史記·秦始皇本紀》:“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
年級字:慎(P5) 終(P2) 於(P2) 始(P2)
年級字:重(P1) 於(P2) 泰(P4) 山(P1)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年級字:安(P1) 於(P2) 石(P1)
《荀子·富國》:“爲名者否,爲利者否,爲忿者否。則國安於磐石,壽於旗翼。”楊倞注:“磐石,盤薄,大石也。”
年級字:出(P1) 於(P2) 意(P1) 外(P1)
《黃繡球》第四回:“自想這件事真出於意外,必須自家投到,中訴明白,不能平白地叫妻子良受誣辱。”
年級字:青(P1) 過(P1) 於(P2) 藍(P2)
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比喻學生勝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同“青出於藍”。
宋·朱熹《答呂季克書》:“其所著書乃如此,若《原說》者,則可謂青過於藍矣。”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山谷下》:“東坡蓋學徐浩書,山谷蓋學沈傳師書,皆青過於藍者。”
年級字:鴻(P6+) 漸(P2) 於(P2) 幹(P2)
《易·漸》:“初六,鴻漸於幹”,“六二,鴻漸於磐”,“九三,鴻漸於陸”。
年級字:不(P1) 齒(P3) 於(P2) 人(P1)
《續資治通鑑·宋紀·徽宗政和元年》:“燕人馬植,本遼大族,仕至光祿卿,行污而內亂,不齒於人。”
年級字:易(P2) 於(P2) 反(P1) 手(P1)
晉·楊泉《物理論》:“夫清忠之士,乃千人之表,萬人之英。得其人則事易於反手;不得其人,則難於拔筋。”
年級字:易(P2) 於(P2) 拾(P2) 遺(P3)
年級字:膽(P3) 大(P1) 於(P2) 身(P1)
語出《舊唐書·李昭德傳》載丘愔劾奏李昭德語:“臣觀其膽,乃大於身,鼻息所衝,上拂雲漢。”
年級字:落(P2) 後(P1) 於(P2) 人(P1)
詞性:形容詞
落於人後「落」落後。
「後」不在前面的位置、在後方、後排。
「於」是。
「人」別人、人羣。
「落後於人」指在某種活動中,未能比參加或參與的人中做得更好的意思。
年級字:果(P1) 於(P2) 自(P1) 信(P1)
年級字:求(P2) 道(P1) 於(P2) 盲(P6)
唐·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不於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於聾,求道於盲。”
年級字:無(P2) 動(P1) 於(P2) 中(P1)
心裏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以至頂到如今,偏偏碰着這位制軍是不輕容易見客的,他見也好,不見也好,便也漠然無動於中了。”
年級字:青(P1) 出(P1) 於(P2) 藍(P2)
青:靛青;藍:蓼藍之類可作染料的草。青是從藍草裏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年級字:不(P1) 於(P2) 倫(P5)
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來比方。儗,古通“擬”,比擬。同“儗非其倫”。
年級字:聊(P4) 勝(P2) 於(P2) 無(P2)
晉·陶潛《和劉柴桑》詩:“弱女雖非男,慰情聊勝無。”
年級字:囿(P0) 於(P2) 成(P1) 見(P1)
年級字:安(P1) 於(P2) 現(P1) 狀(P2)
詞性:形容詞
生活態度。
安: 安靜、安定。
於: 對於。
現: 現在、現時。
狀: 狀態。
習慣了或滿足現在的狀態。
劉少奇《論黨》:「另有些同志在工作中疲蹋,老一套,安於現狀。」
年級字:遷(P5) 怒(P2) 於(P2) 人(P1)
《論語·雍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朱熹注:“怒於甲者,不移於乙。”
年級字:冰(P1) 寒(P2) 於(P2) 水(P1)
荀子《勸學》:“冰,水爲之,而寒於水。”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七·南齊》:“蘧(道愍)始師章(繼伯),冰寒於水。”
年級字:見(P1) 棄(P4) 於(P2) 人(P1)
年級字:安(P1) 於(P2) 一(P1) 隅(P6+)
詞性:形容詞
苟安一隅,
苟且偷安不求進取。
「隅」角落。
安心在某一個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進取。
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二書》:[1臣恭惟皇帝陛下厲志復仇,不肯即安於一隅,是有功於社稷也。1
年級字:鄙(P5) 於(P2) 不(P1) 屑(P4)
鄙:粗俗卑鄙。不屑:認爲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顧的程度。指既醜陋又下賤,叫人看不上眼。
年級字:溢(P5) 於(P2) 言(P1) 表(P2)
超出言語以外,指某種思想感情雖未說明卻能使人體會出來。
明·朱舜水《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來書十讀,不忍釋手,真摯之情,溢於言表。”
年級字:學(P1) 老(P1) 於(P2) 年(P1)
《宋史·文苑傳七·熊克》:“克幼而翹秀,既長,好學善屬文,郡博士胡憲器之,曰:‘子學老於年,他日當以文章顯。’”
年級字:耿(P5) 耿(P5) 於(P2) 懷(P3)
年級字:難(P2) 於(P2) 啓(P0) 齒(P3)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極為困難或尷尬開口講出真正的理由或要求。
年級字:染(P3) 指(P2) 於(P2) 鼎(P5)
鼎:古代用青銅製成的炊具,多爲圓形,三足兩耳。把手指伸到鼎裏蘸點湯。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左傳·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染指於鼎,嘗之而出。”
年級字:瞭(P6) 然(P2) 於(P2) 胸(P3)
《晉書·袁齊傳》:“夫經略大事……智者瞭然於胸。”
年級字:求(P2) 馬(P1) 於(P2) 唐(P2) 市(P2)
到空無所有的市集去買馬。比喻求非所求,必無所獲。同“求馬於唐肆”。
年級字:防(P3) 患(P3) 於(P2) 未(P1) 然(P2)
患:災禍;未然:沒有這樣,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禍害於尚未發生之前。
《周易·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樂府詩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年級字:求(P2) 馬(P1) 於(P2) 唐(P2) 肆(P4)
莊周《莊子·田子方》:“彼已盡矣,而女求之以爲有,是求馬於唐肆也。”郭象注:“唐肆,非停馬處也。”
年級字:救(P3) 民(P1) 於(P2) 水(P1) 火(P1)
《孟子·滕文公下》: “救民於水火之中,取其殘而已矣。”
年級字:防(P3) 禍(P4) 於(P2) 未(P1) 然(P2)
《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事不當時固爭,防禍於未然。”
年級字:無(P2) 敵(P3) 於(P2) 天(P1) 下(P1)
年級字:苛(P6+) 政(P3) 猛(P3) 於(P2) 虎(P1)
年級字:謠(P5) 言(P1) 止(P1) 於(P2) 智(P3) 者(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流言止於智者虛假的話,傳到有智慧的人便不會繼續再傳出去。
謠: 謠傳,虛假的話。
言: 言論。
止: 停止。
於: 於此。
智: 智慧。
者: 人士。
年級字:哀(P4) 莫(P2) 大(P1) 於(P2) 心(P1) 死(P3)
《莊子·田子方》:“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fēng chài zuò yú huái xiù
年級字:蜂(P2) 作(P2) 於(P2) 懷(P3) 袖(P2)
《晉書·劉毅傳》:“蜂蠆作於懷袖,勇夫爲之驚駭,出於意外故也。”
年級字:敏(P3) 於(P2) 事(P1) 慎(P5) 於(P2) 言(P1)
《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年級字:流(P1) 言(P1) 止(P1) 於(P2) 智(P3) 者(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謠言止於智者沒有根據的話,傳到有智慧的人便不會繼續再傳出去。
流: 流傳,沒有根據的話。
言: 言論。
止: 停止。
於: 於此。
智: 智慧。
者: 人士。
年級字:喜(P1) 怒(P2) 不(P1) 形(P2) 於(P2) 色(P1)
高興和惱怒都不表現在臉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養,感情不外露。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年級字:存(P3) 十(P1) 一(P1) 於(P2) 千(P1) 百(P1)
語出晉·陸機《嘆逝賦》:“顧舊要於遺存,得十一於千百。”
shì shí shèng yú xióng biàn
年級字:事(P1) 實(P1) 勝(P2) 於(P2) 雄(P1) 辯(P3)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要再爭論了,事實勝於雄辯,還是讓事實來說話吧。
年級字:立(P1) 於(P2) 不(P1) 敗(P2) 之(P2) 地(P1)
《孫子·軍形》:“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年級字:歌(P1) 於(P2) 斯(P2) 哭(P1) 於(P2) 斯(P2)
《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於斯,哭於斯。’”
年級字:畢(P3) 其(P2) 功(P1) 於(P2) 一(P1) 役(P5)
孫中山《〈民報〉發刊詞》:“吾國治民生主義者,睹其禍害於未萌,誠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於一役。”
yī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
年級字:一(P1) 年(P1) 之(P2) 計(P2) 在(P1) 於(P2) 春(P1)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多字熟語,
成語勉勵要建立良好工作的習慣,把握時間預先做好打算和計劃。
一年之計在於春: 年初便做好一年的計劃。
南朝梁·蕭統《纂要》:「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jué shèng yú qiān lǐ zhī wài
年級字:決(P2) 勝(P2) 於(P2) 千(P1) 里(P1) 之(P2) 外(P1)
坐鎮指揮千里之外的戰局。形容將帥雄才大略,指揮若定。
《史記·留侯世家》:“運籌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
jù rén yú qiān lǐ zhī wài
年級字:拒(P5) 人(P1) 於(P2) 千(P1) 里(P1) 之(P2) 外(P1)
qíng dòng yú zhōng ér xíng yú yán
年級字:情(P2) 動(P1) 於(P2) 衷(P6) 而(P1) 形(P2) 於(P2) 言(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指內心對一些事情產生由衷的感受並轉變成言語。
yè jīng yú qín,huāng yú xī
年級字:業(P2) 精(P2) 於(P2) 勤(P2) ,(P1) 荒(P2) 於(P2) 嬉(P4)
詞性:形容詞
諺語業:學業;精:精通;於:在於;勤:勤奮。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
唐·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jǐ suǒ bù yù, wù shī yú rén
年級字:己(P1) 所(P2) 不(P1) 欲(P5) ,(P1) 勿(P1) 施(P2) 於(P2) 人(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公德心、道德勸導凡事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克己的修養,不害人,不報復的善心和德行,讓社會和諧,令人不安的事不會多次重複。
己所不欲: 自己不喜歡、不願意的事物。
勿施於人: 不不要給予別人,或加在別人身上。
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一折》:「待驅兵領將,積草屯糧,平白地要把鄰邦困,可不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qiān lǐ zhī dī kuì yú yǐ xuè
年級字:千(P1) 里(P1) 之(P2) 堤(P4) ,(P1) 潰(P5) 於(P2) 蟻(P3) 穴(P1)
堤:堤壩;潰:崩潰;蟻穴:螞蟻洞。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慎將釀成大禍。
先秦·韓非《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潰於蟻穴,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fáng mín zhī kǒu shèn yú fáng chuān
年級字:防(P3) 民(P1) 之(P2) 口(P1) ,(P1) 甚(P4) 於(P2) 防(P3) 川(P2)
防:阻止;甚:超過。阻止人民進行批評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還要嚴重。指不讓人民說話,必有大害。
《國語·周語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爲川者,決之使導;爲民者,宣之使言。”
yùn yòng zhī miào zài yú yī xīn
年級字:運(P3) 用(P1) 之(P2) 妙(P2) ,(P1) 在(P1) 於(P2) 一(P1) 心(P1)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且不要管他。‘運用之妙,在於一心。’”
ān yú gù sú nì yú jiù wén
年級字:安(P1) 於(P2) 故(P1) 俗(P2) ,(P1) 溺(P3) 於(P2) 舊(P2) 聞(P2)
俗:習俗。溺:沉溺,陷入。拘守於老習慣,侷限於舊見聞。形容因循守舊,安於現狀。
《史記·商君列傳》:“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
wú tiān yú shàng wú dì yú xià
年級字:無(P2) 天(P1) 於(P2) 上(P1) ,(P1) 無(P2) 地(P1) 於(P2) 下(P1)
《尉繚子·武議》:“將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主於後,無敵於前。”
xiāng shì ér xiào mò nì yú xīn
年級字:相(P1) 視(P1) 而(P1) 笑(P1) ,(P1) 莫(P2) 逆(P6) 於(P2) 心(P1)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間友誼深厚,無所違逆於心。
《莊子·大宗師》:“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爲首,以生爲脊,以死爲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爲友。”
qiān lǐ zhī xíng shǐ yú zú xià
年級字:千(P1) 里(P1) 之(P2) 行(P1) ,(P1) 始(P2) 於(P2) 足(P1) 下(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比喻凡事都不能空談,鼓勵決定之後便必須行動,開始第一步,並堅持一步一步向前,有毅力才能成功。
千里之行: 長遠的目標。
始於足下: 從第一步開始的。
《老子.第六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四.初真十戒》:「所謂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乃至功成德就,白日昇天。」也作「千里始足下」。
qīng chū yú lán ér shèng yú lán
年級字:青(P1) 出(P1) 於(P2) 藍(P2) ,(P1) 而(P1) 勝(P2) 於(P2) 藍(P2)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6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小林,老江何必派我來幫助你?”
qiān lǐ zhī dī huǐ yú yǐ xué
年級字:千(P1) 里(P1) 之(P2) 堤(P4) ,(P1) 毀(P3) 於(P2) 蟻(P3) 穴(P1)
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注意會造成大亂子。
《韓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熾焚。”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年級字:行(P1) 百(P1) 里(P1) 者(P1) ,(P1) 半(P1) 於(P2) 九(P1) 十(P1)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纔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認真對待。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zhēng míng yú cháo zhēng lì yú shì
年級字:爭(P2) 名(P2) 於(P2) 朝(P3) ,(P1) 爭(P2) 利(P2) 於(P2) 市(P2)
朝:朝廷。市:市場。在朝廷上爭奪名位,在集市上計較贏利得失。即爭名奪利。
《戰國策·秦策一》:“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
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 wài yù qí wǔ
年級字:兄(P1) 弟(P1) 於(P2) 牆(P2) ,(P1) 外(P1) 禦(P5) 其(P2) 侮(P5)
鬩:爭吵;牆:門屏。兄弟們雖然在家裏爭吵,但能一致抵禦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
yī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yī rì zhī jì zàiyú chén
年級字:一(P1) 年(P1) 之(P2) 計(P2) 在(P1) 於(P2) 春(P1) ,(P1) 一(P1) 日(P1) 之(P2) 計(P2) 在(P1) 於(P2) 晨(P2)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諺語,
多字熟語一年之計在於春勉勵要建立良好工作的習慣,把握時間預先做好打算和計劃。
一年之計在於春: 年初便做好一年的計劃。
一日之計在於晨: 早上起牀便做好一天的計劃。
南朝梁·蕭統《纂要》:「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