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ng
年級字:方(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於,
施,
旁,
旅,
族,
旋,
旌,
旎,
旗,
旖。圓「方」字是源於甲骨文的刀柄,當時是一件處理很多事情的工具,後來也演變成「四方」的「方」。
受注意的面積和體積的形狀。
四方面應用:
1.【形狀】上、下兩邊的距離是對等,左右兩邊的距離也是對等的描逑,與「圓」相對。
2.【位置】方位和地方相關。
3.【標準】數學,與「圓」相對。
4.【方法】高壽、高堂、高徒、高足。
【形狀】
規格: 正方形、長方形、方檯。
姿態: 儀態萬方 - 美麗和有吸引力的姿態。
【位置】
面向的位置: 方向,北方、南方、東方、西方。
地區,地域有關聯: 方位、地方、方言、方志(地方的地理歷史)、方物 (本地的出產的物品)、四方、方隅(邊疆)、方輿(指領域、大地)、方圓一百里。
【時間】方才、如夢方醒。
【方法】方式、方法、方寸、教導有方、藥方、變幻無方 - 無方法預料。
【品行】品行: 方正、方直。
【景況】發展中: 方興未艾。
【名詞】
數學上的術語: 平方、開方、方根。
違背:方命。
【姓氏】
【量詞】
用於方形的東西:幾方石章。
多指一立方米:土石方。
【代詞】
地球東面的國家統稱: 東方。
地球西面的國家統稱: 西方。
合約上的代表簡稱: 甲方、乙方、我方、貴方、各方。
【連詞】一方面,另一方面。
《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方命是逆人之言,執拗是執己之性。」
《淮南子.本經》:「戴圓履方,抱表懷繩。」漢.高誘.注:「圓,天也;方,地也。」
《鏡花緣》第二九回:「此跌打損傷第一奇方。」
《老子》第五八章:「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
《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悼王道之不昭,故舉賢良方正之士。」
《論語.季氏》:「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璽書勞異曰:『方論功賞,以答大勛。』」
《資治通鑑.卷六五.漢紀五十七.獻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莊子.人間世》:「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漢書.卷六六.楊敞傳》:「惲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
gāi fāng
fāng biàn
年級字:方(P1) 便(P2)
便利,
利便,
簡便不便,
留難,
麻煩1. 佛教語。謂以靈活方式因人施教,使悟佛法真義。
2. 隨機乘便。
3. 指便宜行事。
4. 便利。
5. 給予便利或幫助。
6. 機會;時機。
7. 合適;適宜。
8. 容易。
9. 靈便;舒適。
10.指錢財寬裕。
11.計謀;算計。
12.方法;訣竅。
13.解手,排泄大、小便。
Fǎn fāng
Fāng kè
fāng zhēn
年級字:方(P1) 針(P2)
宗旨,
目的,
計劃1. 指導事業向前發展的綱領2. 比喻指導工作或事業前進的方向和目標
fāng fāng
年級字:方(P1) 方(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疊詞,
人名,
人名圓圓描逑形狀: 四四方方的形狀,含有點可愛或四平八穩的描述。
【名詞】小孩姓名中有一個方字,會被稱為 「方方」。
【形狀】規格: 正方形、長方形、方檯。
姿態: 儀態萬方 - 美麗和有吸引力的姿態。
Zhāng fāng
年級字:張(P2) 方(P1)
詞性:名詞
張方,遼寧電視台高級記者。中國 瀋陽 21歲進入電視台從事新聞記者、文藝編導、電視劇攝影及導演等工作。期間擔任製片人十餘年,並長期從事紀錄片創作,有作品一百餘部,其中已有20多部作品獲得國家級和省級一等獎。發表過20餘篇影視美學和傳播學論文。
fāng xǐng
fāng diàn
年級字:方(P1) 殿(P4)
詞性:名詞
方殿,原名觀音殿,又名"海島",北海公園內,俗稱西方"極樂世界",為我國現存最大的亭式木構建築。
fāng bù
fāng fǎ
shuāng fāng
pèi fāng
年級字:配(P3) 方(P1)
詞性:名詞
為某種物質(如藥品、混合咖啡、堵縫填料)的配料提供方法和配比的處方。
Fāng mì
年級字:方(P1) 蜜(P2)
詞性:名詞
方蜜簡介畢業於安徽醫科大學,從事自體毛髮移植工作數年,具有豐富的植髮手術經驗, 對理論的研究更是重視。方蜜為人嚴謹認真,不僅精通植髮美容基礎理論及各類毛髮移植手術,更是善於運用各項植髮技術解決各類脫髮、無發、無眉等毛髮缺失問題,信奉“技術至上”的她,是國內植髮界先進植髮技術的倡導者。擅長項目:頭髮移植、頭髮加密、眉毛移植、疤痕移植、髮際線調整、美人尖移植等。成就及榮譽成就 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並進行了大量的技術改革和創新: 1、各種毛髮移植的特點的總結。如頭髮移植的特點、眉毛移植的特點、睫毛移植的特點、鬍鬚移植的特點及體毛移植的特點等,讓人們在術前就知道移植後的效果。
jūn fāng
fāng xiōng
dí fāng
lì fāng
duō fāng
bǐng fāng
年級字:丙(P2) 方(P1)
詞性:名詞
利用中文的甲、乙、丙、丁 排列次序分類不同的羣體,因此,丙方也可以指第三方。 常應用於買賣和合作協議。
例如: 眾數的「買方」一起在協議中被統稱為「甲方」,而「賣方」也被稱為「乙方」,第二方是買賣雙方的介紹人並在協議中享有某些權利和義務。在協議內便成為「甲、乙、三方」。
píng fāng
年級字:平(P1) 方(P1)
詞性:數詞
常見詞組面積的計算標準。
xiàfāng
piān fāng
年級字:偏(P4) 方(P1)
詞性:名詞
1.民間流傳不見於古典醫學著作的中藥方
2.一個方面
受偏方之任
3.∶偏遠地方
chǔ fāng
yī fāng
年級字:一(P1) 方(P1)
詞性:代詞
一邊, 多指遠處。一個方面, 一帶地方。指東西南北四方之一。
fāng zhèng
běi fāng
年級字:北(P1) 方(P1)
詞性:名詞
朔方南方,
南邊,
朔方,
炎方1.向北的方向; 地球北極的方向。
2.特指中國黃河以北的地區。
zhōng fāng
Fāng huì
年級字:方(P1) 會(P1)
詞性:名詞
宋慶曆年間,方會禪師於袁州(今江西萍鄉)楊岐山普通寺大舉臨濟、雲門兩家宗風,接化學人,門庭繁茂,蔚成一派。慧洪在《禪林僧寶傳》卷中言:“楊岐天縱神悟,善入遊戲三昧,喜勘驗衲子,有古尊宿之風。”方會繼承了臨濟宗正宗禪法,又綜合了雲門等派的禪風特色,且兼得馬祖道一的大機、大用,故文政在為方會語錄作序曰:“當時謂(懷)海得其(道一)大機, (希)運得其(道一)大用,兼而得者獨會師歟!”佛教史家稱揚他的禪法“宗風如龍”。正是這種宗風,使得楊岐派在後世大為盛行,甚至有一統天下禪風之氣象,其影響深傳日本,著名的“瘋佛祖”一休和尚是楊岐派弟子,楊岐宗至今為日本佛教大宗之一,信徒過百萬以上
fāng yuán
年級字:方(P1) 圓(P1)
詞性:名詞
周圍,
四周1.亦作“ 方圜 ”。亦作“ 方員 ”。方形與圓形。亦泛指事物的形體、性狀。
2.指方法、準則
Fāng míng
年級字:方(P1) 明(P1)
詞性:名詞
人名男姓明字。
Fāng mǒu
dì fāng
nán fāng
年級字:南(P1) 方(P1)
南邊北方,
北邊位於一特定的或暗示的方位點以南的地區或國家(在我國指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區)。
tā fāng
年級字:塌(P4) 方(P1)
詞性:動詞,形容詞
1.塌陷或下落,尤指坑道頂部塌陷。
2.斜坡上的岩石、土或人工堆積物在重力影響下迅速下滑。
liáng fāng
年級字:良(P1) 方(P1)
詞性:名詞
1.有效的藥方。例:根據祖母的經驗,薑母茶是治療感冒的良方。
2.完善的計策。例:澈底杜絕賄賂貪汙,是建立廉能政府的良方。
sìfāng
年級字:四(P1) 方(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形狀: 幾何數學中的四方形。
方向: 全部方向 - 四方八面。
fāng gāng
年級字:方(P1) 剛(P2)
詞性:名詞,形容詞,副詞
1. 謂人在壯年時體力、精神正當旺盛。
《詩·小雅·北山》:“嘉我未老,鮮我方將,旅力方剛,經營四方。”《論語·季氏》:“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鬭。” 《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禕體質方剛,器幹彊固,董率之才, 魯肅不過。”
2. 指壯年。
晉袁宏《後漢紀·桓帝紀上》:“陛下年在方剛,聖慮未衰,願還既誤之封,析後族之勢。”《後漢書·文苑傳上·黃香》:“臣香年在方剛,適可驅使。” 清葉廷琯《鷗陂漁話·侯忠節公父子為僮賓作書》:“ 賓齒方剛,其尚努力進德,為綱為紀,為楷為則,則吾將觀於爾後。”
3. 剛才。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三回:“他小孩子家也懂得這句話,可見我方剛不是瞎客氣了。”
dì yuē
jiǎ fāng
年級字:甲(P1) 方(P1)
詞性:名詞
利用中文的甲、乙、丙、丁 排列次序分類不同的羣體,因此,甲方也可以指第一方。
常應用於買賣和合作協議。
例如: 眾數的「買方」一起在協議中被統稱為「甲方」,而「賣方」也被稱為「乙方」。在協議內便成為「甲、乙雙方」。
fāng zhèn
年級字:方(P1) 陣(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1.行數與列數相等的矩陣。
2.方陣是古代軍隊作戰時採用的一種隊形,是把軍隊在野外開闊地上排列成方形陣式。
fāng shì
yòu fāng
yǐ fāng
年級字:乙(P1) 方(P1)
詞性:名詞
利用中文的甲、乙、丙、丁 排列次序分類不同的羣體,因此,乙方也可以指第二方。
常應用於買賣和合作協議。
例如: 眾數的「買方」一起在協議中被統稱為「甲方」,而「賣方」也被稱為「乙方」。在協議內便成為「甲、乙雙方」。
fāng dèng
dōng fāng
年級字:東(P1) 方(P1)
1. 方位名, 太陽升起的那個大方向;面朝北時的右方
2. 指亞洲(習慣上)
jǐng fāng
měi fāng
Fāng què
fāng miàn
年級字:方(P1) 面(P1)
詞性:名詞
1. 相對的或並列的人或事物中的一方面或一部分。
2. 表示事情不同角度。
fāng děng
年級字:方(P1) 等(P2)
詞性:名詞
佛教語。方正平等,謂所說之理方正而平等。為一切大乘經教的通名。
例:《百喻經·師患腳付二弟子喻》:“方等學者非斥小乘,小乘學者復非方等,故使大聖法典二途兼亡。” 南朝梁惠皎《高僧傳·譯經上·帛遠》:“﹝ 法祖﹞研味方等,妙入幽微。”《壇經·機緣品》:“我聽方等經論,各有師承。”
xiào fāng
fāng zhuō
yào fāng
年級字:藥(P2) 方(P1)
詞性:名詞
丹方,
單方,
方劑,
方子為治療某種疾病而組合起來的若干種藥物的名稱、劑量和用法。
fāng zhàng
年級字:方(P1) 丈(P2)
詞性:名詞,數詞,量詞
1.方丈[fāng zhàng]
一丈見方
例: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 --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2.平方丈
3.方丈[fāng zhàng]
佛寺或道觀中住持住的房間,因住持的居室四方各為一丈,故名
4.也指佛寺或道觀的住持
bā fāng
年級字:八(P1) 方(P1)
1.東、西、南、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個方向2.泛指各方。如:四面八方
fāng wèi
年級字:方(P1) 位(P1)
1. 方向2. 根據羅盤的羅經點而定的位置
3. 方向和位置
年級字:各(P1) 方(P1)
詞性:代詞
1. 東、西、南、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個方向。例如: 四面八方。2. 泛指來自不同參與的代表的簡稱。
fāng suǒ
Fāng xiān
yè fāng
dà fāng
年級字:大(P1) 方(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
常見詞組小氣具吸引力的外形和行動姿態。
漂亮大方、大方得體。
「大」指氣量大,不拘束,不拘小節。
「方」方方正正,挺胸直背,不屈身、不偏斜。
指一種外形和行動姿勢的氣派,讓旁人產生高貴和喜愛的感覺。
《儒林外史.第三一回》:「便是門下從不曾見過像杜少爺這大方舉動的人。」
fāng cùn
dānfāng
年級字:丹(P4) 方(P1)
1.民間流傳的藥方,也叫“單方” 。2.古代道家煉丹的方法。
fāng xíng
Fāng jùn
年級字:方(P1) 俊(P4)
詞性:名詞
方俊,上海人,國際標準舞舞者,《中國好舞蹈》導師,藝術總監,舞蹈節目的先鋒人物,2006年開始連續六屆擔任東方衛視《舞林大會》節目藝術總監,近年來陸續參與《舞林爭霸》《舞出我人生》等舞蹈電視節目的藝術總監及評委,是舞蹈電視節目不可缺少的熱門人物之一。
dān fāng
年級字:單(P2) 方(P1)
方子,
片面,
藥劑,
藥方雙方1. 民間流傳的藥方,用藥不合一般習慣。也作丹方2. 中醫方劑學七方中的奇方,一般藥味為單數,或用一種主藥。與偶方相對
mì fāng
yuǎn fāng
年級字:遠(P1) 方(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遠處近處遙遠的地方。
遠: 遙遠、遠地。
方: 方向、南方、東方、⋯⋯。
遙遠的地方。
《文選.東方朔.非有先生論》:「遠方異俗之人,嚮風慕義,各奉其職,而來朝賀。」
《論語》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hǎi fāng
fāng àn
年級字:方(P1) 案(P2)
計劃1. 工作或行動的計劃。
2. 制定的法式、條例等。如:漢語拼音方案;教學方案。
fāng jīn
xī fāng
fāng kuài
fāngchǐ
duì fāng
年級字:對(P1) 方(P1)
己方,
我方,
自己1. 相對的一方。
2. 是平方。兩個相同數的乘積。
nán fāng
fāng xiàng
年級字:方(P1) 向(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方位説明朝著的位置方位。
我們正朝著東面方向前進。
fāng gé
年級字:方(P1) 格(P2)
詞性:名詞
1.方正而有標格2.方形的格局。指井田之法
3.方形的格子
fāng rén
年級字:方(P1) 人(P1)
詞性:動詞
1.譏評他人。
2.我國古代西部少數民族 戎 的別名
fāng zhī
chéngfāng
年級字:乘(P2) 方(P1)
1.將某個量或符號提升到任意指定次冪或對它施加一個指定指數的行爲或過程 。2. n個a相乘的積稱爲a的n次冪。
guān fāng
年級字:無(P2) 方(P1) 之(P2) 民(P1)
年級字:文(P1) 圓(P1) 質(P4) 方(P1)
年級字:五(P1) 方(P1) 雜(P3) 處(P2)
五方:東南西北中,泛指各處;處:住。形容大城市的居民,從什麼地方來的人都有。
年級字:方(P1) 鑿(P6) 圓(P1)
鑿:榫眼;枘:榫頭。方枘裝不進圓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戰國·楚·宋玉《九辨》:“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齟齬而難入。”
年級字:方(P1) 滋(P3) 未(P1) 艾(P4)
清·蔣士銓《臨川夢·拒弋》:“咳,權相所爲,一無忌憚至此。主少國疑之禍,方滋未艾矣!”
年級字:登(P1) 界(P2) 遊(P2) 方(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一回:“猴王叩頭道:‘弟子飄洋過海,登界遊方,有十數個年頭,方纔訪到此處。’”
年級字:食(P1) 方(P1) 於(P2) 前(P1)
年級字:方(P1) 鑿(P6)
方枘裝不進圓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同“方枘圓鑿”。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梁惠王謀欲攻趙,孟軻稱大王去邠,此……持方枘欲內圜鑿,其能入乎?”
年級字:大(P1) 夢(P3) 方(P1) 醒(P2)
象做了一場大夢才醒。比喻從長期的錯誤、矇蔽或迷茫中開始醒悟過來。同“大夢初醒”。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俄侵外蒙、英侵西藏》:“跪讀之下,伏查現在時勢既至如此,而活佛指示詳明,譬如大夢方醒,羣疑盡釋,欣感無已。”
年級字:方(P1) 言(P1) 矩(P4) 行(P1)
清·錢泳《履園叢話·科第·孝感》:“彭一庵,名瓏,字雲客,長洲人,方言矩行,士林推重。”
年級字:智(P3) 圓(P1) 行(P1) 方(P1)
圓:圓滿,周全;方:端正,不苟且。知識要廣博周備,行事要方正不苟。
《淮南子·主術訓》:“凡人之論,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員而行欲方,能欲多而而事欲鮮。”
年級字:方(P1) 水(P1) 方(P1)
盛水的器皿是什麼形狀,水也成爲什麼形狀。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響風氣。
《荀子·君道》:“君者盤也,盤圓而水圓;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
年級字:東(P1) 方(P1) 將(P3) 白(P1)
年級字:上(P1) 方(P1) 寶(P2) 劍(P4)
尚方署特製的皇帝御用的寶劍。古代天子派大臣處理重大案件時,常賜以上方寶劍,表示授於全權,可以先斬後奏。現用以比喻來自上級的口頭指示或書面文件。
年級字:血(P3) 氣(P1) 方(P1) 剛(P2)
血氣:精力;方:正;剛:強勁。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論語·季氏》:“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年級字:來(P1) 日(P1) 方(P1) 長(P1)
宋·文天祥《與洪端明雲巖書》:“某到郡後,頗與郡人相安,日來四境無虞,早收中熟,覺風雪如期,晚稻亦可望,惟是力綿求牧,來日方長。”
年級字:元(P1) 方(P1) 季(P2) 方(P1)
意指兩人難分高下。後稱兄弟皆賢爲“難兄難弟”或“元方季方”。
東漢陳寔有子陳紀字元方、陳諶字季方,兩人皆以才德見稱於世。元方之子長文與季方之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問於陳寔,寔曰:“元方難爲兄,季方難爲弟。”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
年級字:想(P1) 方(P1) 設(P3) 法(P1)
葉聖陶《得失》:“教的一篇若是白話,看來看去差不多沒有幾句需要說明的;然而也得想方設法,把五十分鐘敷衍過去。”
年級字:落(P2) 落(P2) 大(P1) 方(P1)
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對於我們也是非常寬大的。還有他的夫人也落落大方。”
年級字:西(P1) 方(P1) 淨(P2) 土(P1)
年級字:方(P1) 興(P2) 未(P1) 艾(P4)
方:正在;興:興起;艾:停止。事物正在發展,尚未達到止境。
宋·陳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虜人非有方興未艾之勢,而何必用此哉!”
年級字:八(P1) 方(P1) 支(P1) 持(P4)
年級字:四(P1) 方(P1)
比喻四方的人才或貨物像車輪上的輻條聚集在轂上那樣彙集到一處。後引申爲從各方聚集的意思。
年級字:遺(P3) 笑(P1) 大(P1) 方(P1)
語出《莊子·秋水》:“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明·荻岸散人《玉嬌梨》第八回:“晚生小子,怎敢在老先生面前放肆。況才非七步,未免一時遺笑大方。”
年級字:如(P2) 醉(P4) 方(P1) 醒(P2)
方:剛纔。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剛從沉迷中醒悟過來。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四回:“三藏聞言,如醉方醒,似夢初覺,樂以忘憂,稱謝不盡。”
年級字:方(P1) 並(P2) 路(P1)
《宋書·王景文傳論》:“與袁粲羣公方驂並路,傾覆之災,庶幾可免。”
年級字:五(P1) 方(P1) 雜(P3) 厝(P6+)
年級字:圓(P1) 顱(P6) 方(P1) 趾(P5)
《淮南子·精神訓》:“故頭之圓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南史·陳高祖紀》:“方趾圓顱,萬不遺一。”
年級字:圓(P1) 頂(P2) 方(P1) 趾(P5)
清·龔自珍《〈昇平分類讀史雅詩〉自序》:“彼非圓頂方趾、父母所生之民耶?”
年級字:圓(P1) 鑿(P6) 方(P1)
《好逑傳》第十五回:“不過冥冥中若無作合,則日東月西,何緣相會,枘圓鑿方,入於參差。”
年級字:外(P1) 方(P1) 內(P1) 圓(P1)
外方:外表有棱角,剛直;內圓:內心無棱角,圓滑。指人的外表正直,而內心圓滑。
《後漢書·致惲傳》:“案延資性貪邪,外方內員(圓),朋黨奸,罔上害人。”
年級字:方(P1) 趾(P5) 圓(P1) 顱(P6)
年級字:鶴(P2) 從(P1) 方(P1)
《宋書·孔覬傳》:“伏願天明照其心請,乞改今局,授以閒曹,則鳧鶴從方,所憂去矣。”
年級字:方(P1) 寸(P1) 萬(P2) 重(P1)
年級字:方(P1) 圓(P1) 鑿(P6)
枘:榫頭;鑿:榫眼。方枘裝不進圓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戰國·楚·宋玉《九辨》:“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齟齬而難入。”
年級字:撫(P5) 萬(P2) 方(P1)
《尚書·太甲上》:“天監厥德,用集大命,撫綏萬方。”
年級字:八(P1) 方(P1) 呼(P2) 應(P2)
呼應:彼此聲氣相通。泛指周圍、各地。形容各方面互通聲氣,互相配合。
餘秋雨《寂寞天柱山》三:“我認爲,天柱山之所以能給古人一種居家感,一個比較現實的原因是它地處江淮平原,四相鉤連,八方呼應,水陸交通暢達,雖幽深而無登高之苦,雖奇麗而無柴米之匱,總而言之,既寧靜又方便。”
年級字:八(P1) 方(P1) 風(P1) 雨(P1)
唐·劉禹錫《郡內書情獻裴度侍中留守》:“萬乘旌旗分一半,八方風雨會中央。”
年級字:遁(P0) 跡(P2) 方(P1) 外(P1)
清·顧文彬《過雲樓書畫記·衡山補圖元賢深翠軒詩文卷》:“餘如惟信、王忱、金愷、秦衡、陸敘,類皆元季遺民,或逃名字宇內,或遁跡方外,並不欲以姓字傳者。”
年級字:一(P1) 方(P1) 之(P2) 任(P3)
《漢書·終軍傳》:“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
年級字:方(P1) 寸(P1) 已(P1) 亂(P2)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
年級字:天(P1) 各(P1) 一(P1) 方(P1)
漢·蘇武《古詩四首》:“良友遠離別,各在天一方。”
年級字:有(P1) 勇(P2) 知(P1) 方(P1)
語出《論語·先進》:“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何晏集解:“方,義方。”
年級字:一(P1) 次(P1) 方(P1) 程(P2)
所含未知數量最高次數爲一的方程,例如2x+6=0。也叫“線性方程”。
年級字:辨(P5) 物(P1) 居(P2) 方(P1)
《易·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孔穎達疏:“辨別衆物,各居其方,使皆得安其所。”
年級字:千(P1) 方(P1) 百(P1) 計(P2)
《朱子語類·論語十七》:“譬如捉賊相似,須是着起氣力精神,千方百計去趕他。”
年級字:遐(P6) 方(P1) 絕(P4) 壤(P5)
年級字:方(P1) 頭(P1) 不(P1) 律(P5)
年級字:圓(P1) 孔(P3) 方(P1) 木(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若將有限心識作無限中用,如將方木逗圓孔。”
年級字:如(P2) 日(P1) 方(P1) 升(P1)
如:象;方:剛。象太陽剛剛升起來。比喻光明的前程剛剛開始。
年級字:儀(P4) 態(P2) 萬(P2) 方(P1)
儀態:姿態,容貌;萬方:多方面。形容容貌、姿態各方面都很美。
年級字:外(P1) 圓(P1) 內(P1) 方(P1)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郅惲傳》:“案延資性貪邪,外方內圓,朋黨構奸,罔上害人。”
年級字:行(P1) 不(P1) 逾(P6) 方(P1)
年級字:西(P1) 方(P1) 淨(P2) 國(P1)
清·龔自珍《西郊落花歌》:“西方淨國未可到,下筆綺語何漓漓。”
年級字:千(P1) 方(P1) 萬(P2) 計(P2)
《敦煌變文·降魔變文》:“若論肯賣,不諍價之高低;若死腰楔,方便直須下脫。千方萬計,不得不休。”
年級字:不(P1) 劣(P5) 方(P1) 頭(P1)
劣:不好;方頭:俗指不通時宜爲方頭。不以不通時宜爲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強、頑固。
元·關漢卿《錢大尹智勘緋衣夢》第四折:“俺這裏有個裴炎,好生方頭不劣。”
年級字:殊(P3) 方(P1) 異(P3) 域(P5)
年級字:方(P1) 興(P2) 未(P1) 已(P1)
年級字:外(P1) 方(P1) 內(P1) 員(P1)
年級字:多(P1) 方(P1) 百(P1) 計(P2)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東京學界告鄉人書》:“一言之不入,再哀之不入,或多方百計以求之,總必達目的而後已。”
年級字:大(P1) 政(P3) 方(P1) 針(P2)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十八回:“頗欲展施抱負,造成一法治國,所以一經就任,便草就大政方針宣言書,擬向國會宣佈。”
年級字:矩(P4) 步(P1) 方(P1) 行(P1)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二回:“……這樣先生,斷不能矩步方行,不過東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
年級字:一(P1) 元(P1) 方(P1) 程(P2)
年級字:天(P1) 方(P1) 夜(P2) 譚(P0)
年級字:方(P1) 足(P1) 圓(P1) 顱(P6)
方形腳、圓形頭爲人的特徵,因以指人類。同“方趾圓顱”。
《陳書·高祖紀上》:“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足圓顱,萬不遺一。”
年級字:如(P2) 日(P1) 方(P1) 中(P1)
好象太陽正在天頂。比喻事物正發展到十分興盛的階段。
年級字:舉(P2) 止(P1) 大(P1) 方(P1)
舉動不俗氣,不做作。形容人行爲動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經的女子,見了人一樣,不見人也是一樣,舉止大方,不輕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礙甚麼呢?”
年級字:泥(P2) 古(P1) 拘(P4) 方(P1)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結構》:“恐以一定陳言,誤泥古拘方之作者。”
年級字:應(P2) 變(P2) 無(P2) 方(P1)
年級字:以(P1) 古(P1) 方(P1) 今(P1)
《北史·長孫嵩傳》:“昔叔孫辭沃壤之地,蕭何就窮僻之鄉,以古方今,無慚曩哲。”
年級字:方(P1) 爲(P2) 圓(P1)
《楚辭·九章·懷沙》:“刓方以爲圜兮,常度未替。”王逸注:“言人刓削方木,欲以爲圜,……以言讒人譖逐放己,欲使改行。”圜,同“圓”。
年級字:方(P1) 桃(P2) 譬(P0) 李(P2)
年級字:如(P2) 夢(P3) 方(P1) 醒(P2)
象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塗,在別人或事實的啓發下,剛剛明白過來。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一回:“寡人聞仲之言,如夢初醒。”
年級字:毀(P3) 方(P1) 投(P3) 圓(P1)
年級字:遐(P6) 方(P1) 絕(P4) 域(P5)
年級字:志(P2) 在(P1) 四(P1) 方(P1)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五回:“妾聞‘男子志在四方’。君壯年不出圖仕,乃區區守妻子坐困乎?”
年級字:方(P1) 頭(P1) 不(P1) 劣(P5)
方頭:俗指不通時宜;不劣:倔強不馴順。形容人性格倔強、頑固。
元·關漢卿《錢大尹智勘緋衣夢》第四折:“俺這裏有個裴炎,好生方頭不劣。”
年級字:遺(P3) 哂(P0) 大(P1) 方(P1)
《鼓掌絕塵》第二回:“杜先生笑道:‘恐拙句遺哂大方。’”
年級字:獨(P4) 霸(P5) 一(P1) 方(P1)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臨安裏錢婆留發跡》:“錢王生於亂世,獨霸一方,做了十四州之主。”
年級字:食(P1) 必(P2) 方(P1) 丈(P2)
年級字:方(P1) 底(P2) 圓(P1) 蓋(P2)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兄弟》:“今使疏薄之人而節量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必不合矣。”
年級字:食(P1) 案(P2) 方(P1) 丈(P2)
年級字:食(P1) 味(P2) 方(P1) 丈(P2)
年級字:方(P1) 面(P1) 大(P1) 耳(P1)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你不看見城裏張府上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一個個方面大耳。”
年級字:方(P1) 員(P1) 可(P1) 施(P2)
年級字:言(P1) 方(P1) 行(P1) 圓(P1)
漢·王符《潛夫論·交際》:“凡今之人,言方行圓,口正心邪。”
年級字:東(P1) 方(P1) 千(P1) 騎(P2)
漢·樂府《陌上桑》詩:“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
年級字:割(P3) 據(P4) 一(P1) 方(P1)
憑藉武力割佔一個地區,與中央政權對立。亦作“各霸一方”。
年級字:據(P4) 義(P3) 履(P6) 方(P1)
年級字:四(P1) 面(P1) 八(P1) 方(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麼生?”
年級字:遊(P2) 必(P2) 有(P1) 方(P1)
年級字:隨(P3) 圓(P1) 就(P1) 方(P1)
處事順應形勢和情況的變化;待人隨和而不固執。同“隨方就圓”。
年級字:方(P1) 正(P1) 不(P1) 阿(P2)
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諛,謅媚。指爲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謅媚。
《明史·王徽傳》:“有方正不阿者,即以爲不肖,而朝夕讒謗之,日加浸潤,來免改疑。”
年級字:耳(P1) 聽(P1) 八(P1) 方(P1)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十六回:“爲將之道,須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年級字:斗(P1) 方(P1) 名(P2) 士(P1)
斗方:一二尺見方的詩幅或書畫頁;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寫詩或作畫以標榜的“名士”。舊指冒充風雅的人。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結識了兩個報館主筆,天天弄些詩去登報,要藉此博個詩翁的名色。”
年級字:毀(P3) 方(P1) 瓦(P2) 合(P1)
毀去棱角,與瓦礫相合。比喻屈己從衆,君子爲道不遠離於人。後指譭棄自己的原則,迎合世俗。
語出《禮記·儒行》:“慕賢而容衆,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鄭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與衆人小合也。”
年級字:殊(P3) 方(P1) 同(P1) 致(P3)
年級字:四(P1) 方(P1) 八(P1) 面(P1)
詞性:形容詞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懷嶽禪師》:“忽遇四方八面來怎麼生?”宋·楊萬里《過百家渡四絕句》之二:“莫問早行奇絕處,四方八面野香來。”
年級字:隨(P3) 方(P1) 就(P1) 圓(P1)
年級字:方(P1) 寸(P1) 不(P1) 亂(P2)
方寸:指心。心緒不亂。形容人遇到特殊緊急的情況時能夠從容鎮定。
唐·呂溫《凌煙閣勳臣贊·屈突蔣公通》:“……徇日,方寸不亂。”
年級字:方(P1) 來(P1) 未(P1) 艾(P4)
明·方孝孺《凝命神寶頌》:“霈如霖雨,潤澤天下,而民被其惠者,方來而未艾也。”
年級字:規(P4) 圓(P1) 矩(P4) 方(P1)
《漢書·律曆志上》:“夫推歷生律制器,規圓矩方,權重衡平,準繩嘉量。”
年級字:見(P1) 笑(P1) 大(P1) 方(P1)
年級字:狩(P0) 嶽(P0) 巡(P3) 方(P1)
年級字:尚(P2) 方(P1) 寶(P2) 劍(P4)
尚方署特製的皇帝御用的寶劍。古代天子派大臣處理重大案件時,常賜以尚方寶劍,表示授於全權,可以先斬後奏。現用以比喻來自上級的口頭指示或書面文件。
年級字:方(P1) 便(P2) 之(P2) 門(P1)
唐·王勃《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維摩見柄,蓋申方便之門;道安謝歸,思遠朝廷之事。”
年級字:方(P1) 外(P1) 之(P2) 人(P1)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脫於世俗禮教之外的人。後指僧道。
年級字:百(P1) 計(P2) 千(P1) 方(P1)
宋·辛棄疾《一枝花》:“百計千方久,似鬥草兒童,贏箇他家偏有。”
年級字:戴(P3) 圓(P1) 履(P6) 方(P1)
履:踩着;圓、方:古人以爲天圓地方。頭頂着天,腳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間。
年級字:不(P1) 定(P1) 方(P1) 程(P2)
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未知數的方程,一般具有無數個解,如2x+y=9 。
年級字:大(P1) 方(P1) 之(P2) 家(P1)
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
年級字:賢(P4) 良(P1) 方(P1) 正(P1)
賢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漢武帝時推選的一種舉薦官吏後備人員的制度,唐宋沿用,設賢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備的好人品。
《史記·平準書》:“當是之時,招尊方正賢良文學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年級字:枕(P5) 方(P1) 寢(P5) 繩(P2)
《淮南子·覽冥訓》:“和春陽夏,殺秋約冬,枕方寢繩。”高誘注:“方,榘四寸也。寢繩,直身而臥也。”楊樹達證聞:“寢繩謂織繩爲牀,人寢其上。”
年級字:四(P1) 方(P1) 之(P2) 志(P2)
年級字:直(P1) 內(P1) 方(P1) 外(P1)
年級字:指(P2) 方(P1) 畫(P1) 圓(P1)
明·宋濂《王府君墓誌銘》:“或共其議論,輒掀眉吐氣,指方畫圓,滾滾數千言不休。”
年級字:八(P1) 方(P1) 支(P1) 援(P5)
年級字:井(P2) 井(P2) 有(P1) 方(P1)
年級字:圓(P1) 首(P1) 方(P1) 足(P1)
《淮南子·精神訓》:“頭之圓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
年級字:圓(P1) 鑿(P6) 方(P1)
枘:榫頭;鑿:榫眼。方榫頭,圓榫眼,兩下里合不來。比喻格格不入。
戰國楚·宋玉《九辯》:“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齟齬而難入。”
年級字:方(P1) 寸(P1) 之(P2) 地(P1)
《列子·仲尼篇》:“文摯乃命龍叔背明而立,文摯自後嚮明而望之,既而曰:‘嘻!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
年級字:食(P1) 前(P1) 方(P1) 丈(P2)
方丈:一丈見方。吃飯時面前一丈見方的地方擺滿了食物。形容吃的闊氣。
《孟子·盡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志弗爲也。”
年級字:貽(P0) 笑(P1) 大(P1) 方(P1)
貽笑:讓人笑話;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指讓內行人笑話。
年級字:方(P1) 領(P2) 圓(P1) 冠(P5)
方形的衣領和圓形的帽冠,爲古代儒生的服飾。亦借指儒生。
南朝·樑·何遜《七召·儒學》:“方領圓冠,金口木舌。談章句之遠旨,構紛綸之雅說。”
年級字:方(P1) 以(P1) 類(P3) 聚(P3)
《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
年級字:隨(P3) 方(P1) 逐(P4) 圓(P1)
①指立身行事無定則。②根據物體的形狀、地形的高低等作出與之相適應的設計構造。
年級字:未(P1) 艾(P4) 方(P1) 興(P2)
年級字:教(P1) 導(P2) 有(P1) 方(P1)
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九回:“凡此種種,雖然是他叔祖教導有方,也是他福至心靈,官星透露,才得一變而爲聞一知十的聰明人。”
年級字:鑿(P6) 方(P1) 圓(P1)
枘、鑿,榫頭與卯眼。一方一圓,則無法投合。比喻不調協,扞格不入。
明吾邱瑞《運甓記棄官就闢》:“一官寥落誤儒紳,枘鑿方圓迕世情。”
年級字:氣(P1) 血(P3) 方(P1) 剛(P2)
年級字:殊(P3) 方(P1) 絕(P4) 域(P5)
年級字:方(P1) 領(P2) 矩(P4) 步(P1)
方領:直的衣領;矩步:行步合乎規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飾和容態。
《後漢書·儒林傳序》:“服方領習矩步者,委它乎其中。”
年級字:身(P1) 後(P1) 識(P2) 方(P1) 幹(P2)
清·袁枚《隨園詩話》:“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憐識後識方幹。”
年級字:身(P1) 後(P1) 識(P2) 方(P1) 乾(P1)
清·袁枚《隨園詩話》:“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憐識後識方乾。”
年級字:大(P1) 開(P1) 方(P1) 便(P2) 之(P2) 門(P1)
明·馮惟敏《僧尼共犯》四:“誰想巡捕老爺大開方便之門,放俺還俗,便成配偶。”
dōng fāng bù liàng xī fāng liàng
年級字:東(P1) 方(P1) 不(P1) 亮(P1) 西(P1) 方(P1) 亮(P1)
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
年級字:春(P1) 蠶(P0) 到(P1) 死(P3) 絲(P2) 方(P1) 盡(P3)
絲:雙關語,“思”的諧音。比喻情深誼長,至死不渝。
唐·李商隱《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yǎn guān sì lù ěr tīng bā fāng
年級字:眼(P1) 觀(P2) 四(P1) 路(P1) ,(P1) 耳(P1) 聽(P1) 八(P1) 方(P1)
清·文康《新兒女英雄傳》:“強盜的本領,講的是觀六路,耳聽八方。”
bù yǐ guī jǔ bù chéng fāng yuán
年級字:不(P1) 以(P1) 規(P4) 矩(P4) ,(P1) 不(P1) 成(P1) 方(P1) 圓(P1)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fāng yǐ lèi jù wù yǐ qún fēn
年級字:方(P1) 以(P1) 類(P3) 聚(P3) ,(P1) 物(P1) 以(P1) 羣(P6) 分(P2)
方:方術,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種方術因種類相同聚在一起,各種事物因種類不同而區分開。後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質分門別類
《周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
shàng fāng bù zú xià bǐ yǒu yú
年級字:上(P1) 方(P1) 不(P1) 足(P1) ,(P1) 下(P1) 比(P1) 有(P1) 餘(P4)
《晉書·王湛傳》:“湛上方山濤不足,下比魏舒有餘。”
yǎn guān sì chù ěr tīng bā fāng
年級字:眼(P1) 觀(P2) 四(P1) 處(P2) ,(P1) 耳(P1) 聽(P1) 八(P1) 方(P1)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爲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yòu shǒu huà yuán zuǒ shǒu huà fāng
年級字:右(P1) 手(P1) 畫(P1) 圓(P1) ,(P1) 左(P1) 手(P1) 畫(P1) 方(P1)
比喻用心不專,什麼事也辦不成。也形容心思聰明,動作敏捷。
《韓非子·功名》:“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
yǔ rén fāng biàn zì jǐ fāng biàn
年級字:與(P2) 人(P1) 方(P1) 便(P2) ,(P1) 自(P1) 己(P1) 方(P1) 便(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八回:“施主莫惱。‘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與我說說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煩惱。”
bù yǐ guī jǔ bù néng chéng fāng yuán
年級字:不(P1) 以(P1) 規(P4) 矩(P4) ,(P1) 不(P1) 能(P1) 成(P1) 方(P1) 圓(P1)
《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