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操(P2) 斧(P3) 伐(P5) 柯(P1)
語出《詩·豳風·伐柯》:“伐柯伐柯,其則不遠。”《中庸》引此文,朱熹集註:“柯,斧柄。則,法也……言人執柯伐木以爲柯者,彼柯長短之法,在此柯耳。”
年級字:弄(P2) 斧(P3) 班(P2) 門(P1)
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年級字:鬼(P2) 工(P1) 雷(P3) 斧(P3)
形容藝術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同“鬼斧神工”。
明·宋濂《灘哥石硯歌》:“鬼工雷斧琢削古,天光電影生新容。”
年級字:不(P1) 避(P4) 斧(P3)
斧鉞: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鉞之類的兵器。形容將士英勇無畏,或烈士忠義不屈。
《漢書·趙充國傳》:“愚臣伏計孰甚,不敢避斧鉞之誅,昧死陳愚,唯陛下省察。”
年級字:伐(P5) 性(P3) 之(P2) 斧(P3)
伐:砍伐;性:性命,生機。砍毀人性的斧頭。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呂氏春秋·本性》:“靡曼皓齒,鄭衛之音,務以自樂,命之曰伐性之斧。”
年級字:人(P1) 斤(P1) 斧(P3)
宋·蘇轍《和子瞻濠州七絕·觀魚臺》:“莊子談空惠子聽,郢人斤斧俟忘形。莫嗟質喪無知者,對石何妨自說經。”
年級字:鬼(P2) 斧(P3) 神(P1) 工(P1)
詞性:形容詞
不是人類的能力可以構造的大自然景色。
鬼: 神鬼。
斧: 工具, 斧頭。
神: 神明、神奇。
工: 工藝。
《莊子·達生》:「梓慶削木爲鐻,鐻成,見者驚憂鬼神。」
年級字:斧(P3) 之(P2) 誅(P5)
鉞:古代兵器,像大斧;誅:殺戮,殺死。用斧、鉞殺人的刑罰。泛指死刑。
《莊子·至樂》:“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爲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此乎?’”
年級字:班(P2) 門(P1) 弄(P2) 斧(P3)
詞性:形容詞
三國成語弄斧班門般門弄斧比喻不自量力。
班: 春秋戰國時代,魯國的魯班師袓,當時建築行業的工匠師袓。
門: 師門、門徒。
弄: 玩弄、作弄。
斧: 斧頭、利斧。
在魯班師袓面前舞弄刀斧。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
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三國演義》第一一三回:「今搦吾鬥陣法,乃『班門弄斧』耳!」
《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班門弄斧,不知分量。」
《文明小史》第四○回:「子由等聽得他們那般高論,已經拜服到地,如何還敢班門弄斧?」
年級字:運(P3) 斧(P3) 般(P2) 門(P1)
元·周德清《一枝花·遺張伯元》套曲:“向管中窺豹那知外,坐井底觀天又出來,運斧般門志何大。”
年級字:大(P1) 刀(P1) 闊(P4) 斧(P3)
原指使用闊大的刀斧砍殺敵人。後比喻辦事果斷而有魄力。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十八回:“當下催軍劫寨,大刀闊斧,殺將進去。”
年級字:橫(P2) 刀(P1) 揭(P3) 斧(P3)
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二章第八節:“據說,茶販的隊伍往往是一個人擔茶葉,兩個人保衛,‘橫刀揭斧,叫呼踊躍’。”
年級字:不(P1) 闢(P4) 斧(P3)
斧鉞: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鉞之類的兵器。形容將士英勇無畏,或烈士忠義不屈。
年級字:斧(P3) 湯(P2) 鑊(P0)
斧鉞:古代軍中刑戮。湯:滾開的水。鑊:古代的大鍋。湯鑊:古代一種酷刑,把犯人投入滾水中煮死。指各種酷刑。
年級字:弄(P2) 斤(P1) 操(P2) 斧(P3)
年級字:人(P1) 運(P3) 斧(P3)
《人民日報》1957.5.10:“這真不亞於郢人運斧的本領,也不弱於西醫開腸破肚所需要的準確與細心。”
年級字:神(P1) 工(P1) 鬼(P2) 斧(P3)
象是鬼神製作出來的。形容藝術技藝高超,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
《莊子·達生》:“梓慶削木爲鐻,鐻成,見者驚憂鬼神。”《南史·謝惠連傳》:“此語有神工,非吾語也。”元·吳萊《大食瓶》詩:“晶熒龍宮獻,錯落鬼斧鐫。”
年級字:刀(P1) 鋸(P4) 斧(P3)
《漢書·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鑽鑿。”
年級字:雙(P2) 斧(P3) 伐(P5) 孤(P3) 樹(P1)
《元史·阿沙不花傳》:“而惟麴櫱是耽,妃姬是好,是猶雙斧伐孤樹,未有不顛仆者。”
háo mò bù zhā jiāng xún fǔ kē
年級字:毫(P4) 末(P3) 不(P1) ,(P1) 將(P3) 尋(P3) 斧(P3) 柯(P1)
比喻禍害萌生時若不重視,釀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難。
《孔子家語·觀周》:“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爲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毫末不札,將尋斧柯。”王肅注:“札,拔也;尋,用者也。”
háo lí bù fá jiāng yòng fǔ kē
年級字:豪(P5) 釐(P6) 不(P1) 伐(P5) ,(P1) 將(P3) 用(P1) 斧(P3) 柯(P1)
豪,通“毫”。比喻禍害初萌生時若不加重視,釀成大患後再要消除,就很困難。
《史記·蘇秦列傳》:“《周書》曰:‘綿綿不絕,蔓蔓奈何?豪釐不伐,將用斧柯,前慮不定,將有大患,將奈之何?’”
háo mò bù duō jiāng chéng fǔ kē
年級字:豪(P5) 末(P3) 不(P1) 掇(P0) ,(P1) 將(P3) 成(P1) 斧(P3) 柯(P1)
豪,通“毫”。比喻禍害初萌生時若不加重視,釀成大患後再要消除,就很困難。
《逸周書·觀周》:“綿綿不絕,蔓蔓奈何?豪末不掇,將成斧柯。”孔晁注:“此言防患在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