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殘(P5) 軍(P2) 敗(P2) 將(P3)
明·無名氏《開昭救忠》第二折:“看了我這些殘軍敗將,你都殺了,倒也是個乾淨。”
年級字:辱(P5) 門(P1) 敗(P2) 戶(P1)
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一折:“哥哥,俺是甚等樣人家,着他辱門敗戶。”
年級字:事(P1) 敗(P2) 垂(P2) 成(P1)
年級字:一(P1) 敗(P2) 塗(P5) 地(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一舉成名形容失敗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敗」一當失敗的發生。
「塗地」比喻在地上的泥土一樣。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高祖本紀》:「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壹敗塗地。」
年級字:敗(P2) 軍(P2) 之(P2) 將(P3)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臣聞……敗軍之將,不敢語勇。”《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
年級字:壹(P0) 敗(P2) 塗(P5) 地(P1)
《史記·高祖本紀》:“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壹敗塗地。”
年級字:慘(P3) 敗(P2) 而(P1) 亡(P2)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
成語
年級字:得(P1) 失(P2) 成(P1) 敗(P2)
晉·陸機《五等諸侯論》:“五等之制,始於黃、唐:郡縣之治,創自秦、漢。得失成敗,備在曲謨,是以其祥,可得而言。”
年級字:大(P1) 敗(P2) 虧(P4) 輪(P2)
年級字:轉(P2) 敗(P2) 為(P2) 功(P1)
漢·賈誼《新書·銅布》:“故善為天下者,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戰國策·燕策一》:“聖人之製事也,轉禍而為福,因敗而為功。”
年級字:轉(P2) 敗(P2) 爲(P2) 勝(P2)
西漢·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其爲政也,善因禍而爲福,轉敗而爲功。”
年級字:坑(P3) 家(P1) 敗(P2) 業(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八回:“爲這點子小事,弄得人坑家敗業,也不算什麼能爲。”
年級字:身(P1) 敗(P2) 名(P2) 裂(P3)
身:身分,地位;敗:毀壞;裂:破損。地位喪失,名譽掃地。指做壞事而遭到徹底失敗。
宋·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詞:“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
年級字:敗(P2) 材(P2) 傷(P2) 錦(P3)
《孟子·梁惠王下》:“工師得大木,則王喜,以爲能勝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以爲不勝其任矣。”《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大官大邑,……而使學者制焉。其爲美錦,不亦多乎?”
年級字:敗(P2) 興(P2) 而(P1) 歸(P3)
敗興:遇到和想象不一致的事而情緒低落。掃興地歸來。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各軍士未及領賞,草草而散。正是:乘興而來,敗興而返。”
年級字:頹(P5) 敗(P2) 井(P2)
《花月痕》第四五回:“破廟荒涼,草深一尺,見一羣的羊在那裏吃草,頹垣敗井,廊廡傾欹。”
年級字:魚(P1) 餒(P0) 肉(P1) 敗(P2)
餒:魚臭爛;敗:肉腐爛。魚爛肉腐。泛指變質的食物。
《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
年級字:頹(P5) 敗(P2) 壁(P2)
《恨海》第六回:“走了半里多路,只見一處燒不盡的頹垣敗壁。”
年級字:敗(P2) 鼓(P2) 之(P2) 皮(P1)
敗:破舊。破鼓皮可作藥材。比喻雖微賤,卻是有用的東西。
唐·韓愈《進學解》:“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
年級字:背(P1) 盟(P5) 敗(P2) 約(P2)
背:違背。盟、約:誓約。敗:敗壞。指撕毀。背叛誓言,撕毀盟約。
宋·蘇轍《六國論》:“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
年級字:傷(P2) 風(P1) 敗(P2) 化(P1)
指敗壞社會風俗。多用來遣責道德敗壞的行爲。同“傷風敗俗”。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一回:“世人都把那淫慾之事當作‘情’字,所以作出傷風敗化的事來,還自謂風月多情,無關緊要。”
年級字:敗(P2) 國(P1) 喪(P5) 家(P1)
《晉書·列女傳·劉聰妻劉氏》:“自古敗國喪家,未始不由婦人者也。”
年級字:身(P1) 名(P2) 俱(P6) 敗(P2)
年級字:成(P1) 王(P1) 敗(P2) 寇(P0)
舊指在爭奪政權鬥爭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稱帝稱王;失敗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稱爲寇賊。含有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的意思。
柳亞子《題<太平天國>戰史》詩:“成王敗寇漫相呼,直筆何人縱董狐。”
年級字:傷(P2) 化(P1) 敗(P2) 俗(P2)
《漢書·貨殖傳》:“又況掘冢搏掩,犯奸成富,曲叔、稽發、雍樂成之徒,猶夏齒列,傷化敗俗,大亂之道也。”
年級字:成(P1) 敗(P2) 利(P2) 鈍(P4)
利:鋒利,引伸爲順利、成功。印:不鋒利,引伸爲挫折。成功或失敗,順利或不順利。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種情況或結果。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年級字:心(P1) 灰(P2) 意(P1) 敗(P2)
年級字:頹(P5) 敗(P2) 瓦(P2)
詞性:名詞
年級字:傷(P2) 風(P1) 敗(P2) 俗(P2)
傷、敗:敗壞。指敗壞社會風俗。多用來遣責道德敗壞的行爲。
唐·韓愈《論佛骨表》:“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
年級字:殘(P5) 兵(P3) 敗(P2) 將(P3)
明·邵璨《香囊記·敗兀》:“我如今連被岳家軍殺敗,收聚些殘兵敗將,濟不得事,目下就要拔營回去如何?”
年級字:兩(P1) 敗(P2) 俱(P6) 傷(P2)
詞性:形容詞
互相競爭後各方都受傷的結果。
《史記·張儀列傳》:“有頃,兩虎果鬥,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年級字:敗(P2) 俗(P2) 傷(P2) 風(P1)
年級字:成(P1) 敗(P2) 興(P2) 廢(P4)
漢·荀悅《漢紀·成帝紀二》:“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有明成敗興廢,然後知秉要持權,故尚無爲也。”
年級字:收(P1) 成(P1) 棄(P4) 敗(P2)
漢·王充《論衡·自紀》:“俗性貪進忽退,收成棄敗。”
年級字:兵(P3) 多(P1) 者(P1) 敗(P2)
指兵卒過多的軍隊,常常會吃敗仗,因爲兵將各有所恃,號令不齊。
清·趙翼《陔餘叢考》:“古來用兵,往往兵多者敗,蓋兵過多則號令不齊,氣勢不貫,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
年級字:枯(P2) 枝(P1) 敗(P2) 葉(P1)
敗:衰敗。乾枯的樹枝,衰敗的花葉。形容荒涼、破壞的樣子。
清·孔尚任《桃花扇·餘韻》:“鴿翎蝠糞滿堂拋,枯枝敗葉當階罩。”
年級字:敗(P2) 化(P1) 傷(P2) 風(P1)
年級字:敗(P2) 德(P4) 辱(P5) 行(P1)
年級字:敗(P2) 俗(P2) 傷(P2) 化(P1)
年級字:敗(P2) 國(P1) 亡(P2) 家(P1)
年級字:一(P1) 敗(P2) 如(P2) 水(P1)
當第一時期,富農耳裏聽得的是所謂江西~,蔣介石打傷了腳,坐飛機回廣東去了。(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年級字:詐(P3) 敗(P2) 佯(P0) 輸(P4)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五回:“林沖、花榮佔住吊橋,回身再戰,詐敗佯輸,誘引盧俊義搶入城中。背後三軍,齊聲吶喊。城中宋江等諸將,一齊兵變,接應入城。四方混殺,人人束手,個個歸心。”
年級字:轉(P2) 敗(P2) 爲(P2) 成(P1)
《雲笈七籤》卷九:“徑直易行,由之得進,常通不塞,正以治邪,轉敗爲成,經緯相會也。”
年級字:大(P1) 敗(P2) 虧(P4) 輸(P4)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九回:“北軍大敗虧輸,五千軍馬殺死大半,其餘四散逃竄。”
年級字:殘(P5) 花(P1) 敗(P2) 柳(P3)
敗:衰敗。殘:凋殘。凋殘的柳樹,殘敗了的花。舊時用以比喻生活放蕩或被蹂躪遺棄的女子。
元·白樸《牆頭馬上》三折:“休把似殘花敗柳冤仇結,我與你生男長女填還徹,指望生則同衾,死則共穴。”
年級字:氣(P1) 急(P1) 敗(P2) 喪(P5)
茅盾《子夜》十五:“桂長林臉上掛了彩,氣急敗喪地跑來。”
年級字:佯(P0) 輸(P4) 詐(P3) 敗(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明日吾自引一千兵搦戰,卻佯輸詐敗,誘到北山之前,放炮爲號,三面夾攻,必獲大勝。”
年級字:屢(P4) 戰(P4) 屢(P4) 敗(P2)
《晉書·桓溫傳》:“殷浩至洛陽修復園陵,經涉數年,屢戰屢敗,器械都盡。”
年級字:成(P1) 敗(P2) 得(P1) 失(P2)
《三國志·吳書·步騭》:“女配太子,受禮若吊,慷愾之趨,惟篤之物,成敗得失,皆如所慮,可謂守道見機,好古之士也。”
年級字:甘(P2) 敗(P2) 下(P1) 風(P1)
甘:情願,樂意;下風:風向的下方。對人自認不如,真心佩服。
《左傳·僖公十五年》:“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羣臣敢在下風。”
年級字:百(P1) 戰(P4) 百(P1) 敗(P2)
《漢書·蕭何傳》:“漢王曰:‘何爲乃死也?’何曰:‘今衆弗如,百戰百敗,不死何爲?’”
年級字:東(P1) 野(P2) 敗(P2) 駕(P3)
春秋時善御者東野稷見重於魯莊公。其御左右旋轉,合規之圓;進退抑揚,中繩之直。自矜其能,驅馬轉百圈而不止,結果馬力竭盡,以失敗而告終。
年級字:敗(P2) 鱗(P4) 殘(P5) 甲(P1)
宋·張元《詠雪》:“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空飛。”
年級字:敗(P2) 績(P3) 失(P2) 據(P4)
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賢良續刻第三則》:“歷數世,未嘗有敗績失據之過。”
年級字:敗(P2) 於(P2) 垂(P2) 成(P1)
宋·無名氏《釋常談·敗於垂成》:“凡事欲成卻不成,謂之敗於垂成。”
年級字:敗(P2) 不(P1) 旋(P3) 踵(P0)
唐·盧照鄰《三國論》:“然而喪師失律,敗不旋踵,奔波謙瓚之間,羈旅袁曹之手,豈拙於用武,將遇非常敵乎?”
年級字:死(P3) 敗(P2) 塗(P5) 地(P1)
年級字:傷(P2) 教(P1) 敗(P2) 俗(P2)
明·馬中錫《罪言》:“今諸小道家淺陋無理,葬得善地,雖殺人巨盜,亦可獲福;課得美佔,雖弒父與君,亦無大害。傷教敗俗,莫過於此。”
年級字:辱(P5) 身(P1) 敗(P2) 名(P2)
《說岳全傳》第三一回:“一旦失手,辱身敗名,是爲不智。”
年級字:轉(P2) 敗(P2) 爲(P2) 功(P1)
漢·賈誼《新書·銅布》:“故善爲天下者,因禍而爲福,轉敗而爲功。”《戰國策·燕策一》:“聖人之制事也,轉禍而爲福,因敗而爲功。”
年級字:俏(P5) 成(P1) 俏(P5) 敗(P2)
年級字:毀(P3) 風(P1) 敗(P2) 俗(P2)
《晉書·劉毅傳》:“毀風敗俗,無益於化;古今之失,莫大於此。”
年級字:原(P1) 形(P2) 敗(P2) 露(P2)
唐浩明《曾國藩》第一部第九章四:“高疤臉先想以一個老實膽小的小商販的面目混過釐卡,現在見原形敗露,知道哀求無用,只有狠心出一筆大錢來買通。”
年級字:反(P1) 敗(P2) 為(P2) 勝(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六回:“將軍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堅壘,任謗任勞,使反敗為勝,雖古之名將,何以加茲!”
年級字:成(P1) 敗(P2) 論(P2) 人(P1)
宋·蘇軾《孔北海贊序》:“世以成敗論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
年級字:氣(P1) 急(P1) 敗(P2) 壞(P2)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七回:“水軍頭領棹船接濟軍馬,陸續過渡,只見一個人氣急敗壞跑將來。”
年級字:敗(P2) 柳(P3) 殘(P5) 花(P1)
敗:衰敗。殘:凋殘。凋殘的柳樹,殘敗了的花。舊時用以比喻生活放蕩或被蹂躪遺棄的女子。
元·白樸《牆頭馬上》三折:“休把似殘花敗柳冤仇結,我與你生男長女填還徹,指望生則同衾,死則共穴。”
年級字:傾(P4) 家(P1) 敗(P2) 產(P2)
年級字:節(P1) 敗(P2) 名(P2)
隳:毀壞。節:氣節。指毀掉、敗壞自己的氣節和名譽。
年級字:優(P3) 勝(P2) 劣(P5) 敗(P2)
指生物在生存競爭中適應力強的保存下來,適應力差的被淘汰。這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一個基本論點。
清·吳趼人《痛史》第一回:“優勝劣敗,取亂侮亡,自不必說。”
年級字:佯(P0) 輪(P2) 詐(P3) 敗(P2)
年級字:家(P1) 敗(P2) 人(P1) 亡(P2)
《晉書·溫嶠傳》:“會琨爲段匹磾所害,嶠表琨忠誠,雖勳業不遂,然家破人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內之望。”
年級字:功(P1) 敗(P2) 垂(P2) 成(P1)
《晉書·謝玄傳論》:“廟算有餘,良圖不果;降齡何促,功敗垂成。”
年級字:不(P1) 敗(P2) 之(P2) 地(P1)
原意是指善於打仗的就有取勝的把握,不會落到挫敗的境地。後泛指辦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孫子·軍形》:“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年級字:敗(P2) 法(P1) 亂(P2) 紀(P2)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袁紹傳》:“便放志專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僚,敗法亂紀,坐召三臺,專制朝政。”
年級字:反(P1) 敗(P2) 爲(P2) 勝(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六回:“將軍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堅壘,任謗任勞,使反敗爲勝,雖古之名將,何以加茲!”
年級字:驕(P4) 兵(P3) 必(P2) 敗(P2)
《漢書·魏相傳》:“恃國家之大,矜人民之衆,欲見威於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
年級字:敗(P2) 將(P3) 殘(P5) 兵(P3)
明·無名氏《開詔救忠》楔子:“你雖然殺了我一陣,你的軍兵可也盡皆折損了,則剩下這一枝敗將殘兵。”
年級字:坐(P1) 觀(P2) 成(P1) 敗(P2)
《史記·田叔列傳》:“見兵事起,欲坐觀成敗;見勝者,欲合從之。”
年級字:敗(P2) 井(P2) 頹(P5)
魯迅《集外集·<題三義塔>詩》:“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年級字:轉(P2) 敗(P2) 為(P2) 勝(P2)
西漢·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
年級字:破(P2) 家(P1) 敗(P2) 產(P2)
年級字:兵(P3) 敗(P2) 如(P2) 山(P1) 倒(P2)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七十三章:“由於主將首先逃走,江西全線孫 (傳芳)軍俄然出現了兵敗如山倒的局面。”
年級字:勝(P2) 不(P1) 驕(P4) 敗(P2) 不(P1) 餒(P0)
《商君書·戰法》“王者之兵,勝而不驕,敗而不怨。”
年級字:成(P1) 敗(P2) 在(P1) 此(P2) 一(P1) 舉(P2)
舉:舉動。成功、失敗就決定於這次行動了。指採取事關重大的行動。
年級字:立(P1) 於(P2) 不(P1) 敗(P2) 之(P2) 地(P1)
《孫子·軍形》:“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chéng yě xiāo hé bài xiāo hé
年級字:成(P1) 也(P1) 蕭(P5) 何(P1) 敗(P2) 蕭(P5) 何(P1)
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由於蕭何,敗事也由於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始終一幅香羅帕,成也蕭何敗蕭何。”
shī bài wéi chéng gōng zhī mǔ
年級字:失(P2) 敗(P2) 爲(P2) 成(P1) 功(P1) 之(P2) 母(P1)
失敗往往是成功的先導。指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最後取得勝利。
shī bài wéi chéng gōng zhī mǔ
年級字:失(P2) 敗(P2) 為(P2) 成(P1) 功(P1) 之(P2) 母(P1)
失敗往往是成功的先導。指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最後取得勝利。
shèng bài nǎi bīng jiā cháng shì
年級字:勝(P2) 敗(P2) 乃(P2) 兵(P3) 家(P1) 常(P1) 事(P1)
勝利或失敗是帶兵作戰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勝利或失敗看得太重。
jīn yù qí wài bài xù qí zhōng
年級字:金(P1) 玉(P1) 其(P2) 外(P1) ,(P1) 敗(P2) 絮(P4) 其(P2) 中(P1)
外面象金象玉,裏面卻是破棉絮。比喻外表很華美,而裏面一團糟。
明·劉基《賣柑者言》:“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
bài shì yǒu yú chéng shì bù zú
年級字:敗(P2) 事(P1) 有(P1) 餘(P4) ,(P1) 成(P1) 事(P1) 不(P1) 足(P1)
茅盾《子夜》九:“此等聚衆騷擾的行徑,分明是沒有教育的人民一時間的衝動罷了!敗事有餘,成事不足。”
chéng zé wéi wáng bài zé wéi kòu
年級字:成(P1) 則(P3) 爲(P2) 王(P1) ,(P1) 敗(P2) 則(P3) 爲(P2) 寇(P0)
舊指在爭奪政權鬥爭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稱帝稱王;失敗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稱爲寇賊。含有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的意思。
孫中山《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之演講》:“中國歷史上有一習慣,所謂成則爲王,敗則爲寇,但近代文明國家,不是如此。”
chéng xìng ér lái bài xìng ér guī
年級字:乘(P2) 興(P2) 而(P1) 來(P1) ,(P1) 敗(P2) 興(P2) 而(P1) 歸(P3)
《晉書·王徽之傳》:“人問其故,徽之曰:‘本乘興而來,興盡而反,何必見安道邪?’”
chéng yě xiāo hé bài yě xiāo hé
年級字:成(P1) 也(P1) 蕭(P5) 何(P1) ,(P1) 敗(P2) 也(P1) 蕭(P5) 何(P1)
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由於蕭何,敗事也由於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宋·洪邁《容齋續筆·蕭何給韓信》:“信之爲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chéng zé wéi wáng bài zé wéi kòu
年級字:成(P1) 則(P3) 爲(P2) 王(P1) ,(P1) 敗(P2) 則(P3) 爲(P2) 賊(P3)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三十一回:“單槍獨馬領三軍,成則爲王,敗則爲賊。”
chéng shì bù zú bài shì yǒu yú
年級字:成(P1) 事(P1) 不(P1) 足(P1) ,(P1) 敗(P2) 事(P1) 有(P1) 餘(P4)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梅廠長這個人的能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chéng zé wéi wáng bài zé wéi lǔ
年級字:成(P1) 則(P3) 爲(P2) 王(P1) ,(P1) 敗(P2) 則(P3) 爲(P2) 虜(P0)
舊指在爭奪政權鬥爭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稱帝稱王;失敗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稱爲俘虜。含有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的意思。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五折:“我成則爲王,敗則爲虜,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