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開(P1) 放(P1) 式(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封閉式沒有限制、沒有範圍,是公開的,不用檢查便允許進入的一種模式。
沒有限制、沒有範圍,是公開的,不用檢查便允許進入的一種模式。
年級字:放(P1) 煙(P2) 花(P1)
詞性:動詞
【動賓詞】
燃點煙花。煙花又稱花炮、煙火、焰火、炮仗。中國勞動人民較早發明,常用於盛大的典禮或表演中,而現代全中國以及到全世界唯一能在同天同活動裡施放煙花的活動作為跨年(除夕夜)活動。煙花其實和爆竹的結構類似,都是危險的產品,要小心處理,在其附近不準抽煙。
年級字:放(P1) 風(P1) 箏(P2)
詞性:動詞
放紙鳶風箏: 是一種玩具,在竹篾等做的骨架上糊紙或絹,圖案或形象是可以隨意設計,最重要是造得很輕, 可以隨風飄流。
放風箏: 是一種戶外遊戲,把風箏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
年級字:放(P1) 冷(P2) 箭(P2)
魯迅《無花的薔薇》:“我對於‘放冷箭’的解釋,頗有些和他們一流不同,是說有人受傷,而不知這箭從什麼地方射出。”
年級字:開(P1) 放(P1) 題(P2)
詞性:名詞
常用口語選擇題不提供多個答案選擇的問題,回答的人需要以自己的思考和文字回答問題,而答案也可能多過一個。正式書面語應該是「開放式」的問題。
年級字:解(P2) 放(P1) 碑(P5)
詞性:名詞
全名: 抗戰勝利紀功碑暨人民解放紀念碑,又名「抗戰勝利紀功碑」、「人民解放紀念碑」。地理位置: 位於中國重慶市渝中區解放碑商業步行街中心地帶。
特點: 是抗戰勝利的精神像徵,是中國唯一一座紀念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勝利的紀念碑。該碑正面向北偏東,為八面柱體盔頂鋼筋混凝土結構,碑通高27.5米,邊長2.55米,碑內連地下共八層,設有旋梯達於碑頂,碑頂向街口的四面裝有自鳴鐘,碑台周圍為花圃,總佔地面積62平方米,保護範圍面積642平方米。該處是中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象徵,也是重慶解放及重慶市的象徵。
歷史簡介: 戰勝利紀功碑暨人民解放紀念碑於1946年10月31日動工,1947年8月落成。 1950年10月1日,時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為「人民解放紀念碑」題寫碑名。2000年9月,由重慶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直轄後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被國務院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年級字:放(P1) 火(P1) 燒(P2) 山(P1)
康濯《東方紅》:“你不知道,那狼叼豹咬的齊佔傑,前一陣可光在我面前放火燒山呀!”
年級字:放(P1) 縱(P5) 馳(P5) 盪(P5)
放縱:無拘束。馳:亂跑。盪:遊蕩。沒有管束地亂跑亂逛。形容不求進步,到處遊蕩。
年級字:放(P1) 心(P1) 解(P2) 體(P2)
《墨子·尚賢下》:“是故以賞不當賢,罰不當暴,其所賞者已無故矣,其所罰者亦無罪,是以使百姓皆放心解體。”“放”,一本作“攸”。
年級字:放(P1) 誕(P4) 不(P1) 羈(P0)
《太平廣記》卷二一○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王濛》:“王濛字仲祖,晉陽人,放誕不羈。書比庚翼,丹青甚妙,頗希高遠。”
年級字:放(P1) 馬(P1) 華(P2) 陽(P1)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四》:“武王伐紂,天下既定,王巡嶽瀆,放馬華陽,散牛桃林,即此處也,其中多野馬。”
年級字:敲(P2) 鑼(P4) 放(P1)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老實說,外國人會自己下鄉來和我們作對麼!還不是他用狗頭軍師自作主張自討好、敲鑼放砲的硬出頭!”
年級字:無(P2) 的(P1) 放(P1) 矢(P0)
的:靶心;矢:箭。沒有目標亂射箭。比喻說話做事沒有明確目的,或不切合實際。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不是有的放矢,而是無的放矢。”
年級字:放(P1) 浪(P1) 無(P2) 羈(P0)
宋·惠洪《遇如無象於石霜,如與睿廓然相好,故贈之》詩:“法朋半是奇逸者,我亦放浪無羈人。”
年級字:含(P4) 苞(P6+) 欲(P5) 放(P1)
苞:花苞;欲:將要;放:開放。形容花將開而未開時的樣子。
年級字:放(P1) 僻(P5) 淫(P5)
《文子·下德》:“若開其銳端,而縱之放僻淫佚,而禁之以法,隨之以刑,雖殘賊天下,不能禁其奸矣。”
年級字:放(P1) 達(P1) 不(P1) 羈(P0)
《醒世恆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盧柟]一生好酒任俠,放達不羈,不輕財傲物之志。”
年級字:扯(P4) 旗(P3) 放(P1) 炮(P2)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九章:“她扯旗放炮來考工廠,考不上怎樣回下堡村蛤蟆灘呢?”
年級字:放(P1) 龍(P2) 入(P1) 海(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1回:“此放龍入海,縱虎歸山也,後欲治之,其可得乎?”
年級字:恩(P2) 不(P1) 放(P1) 債(P4)
對親人不宜放債。意指免因錢財交往而致發生怨懟。恩,指親人。
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二折:“他可是肯心肯意的還咱……正是恩不放債。”
年級字:放(P1) 浪(P1) 不(P1) 拘(P4)
老舍《四世同堂》三七:“她又常和妓女們來往,她滿意自己的權威,可是也羨慕她們的放浪不拘。”
年級字:放(P1) 刁(P0) 撒(P4) 潑(P2)
放:使用;刁:無賴,刁滑;撒潑:蠻不講理。指使用刁鑽狡猾的一套手段。形容極不講理。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俺兩個全仗俺父親的虎威,拿粗挾細,揣歪捏怪,幫閒鑽懶,放刁撒潑。”
年級字:出(P1) 醜(P3) 放(P1) 乖(P3)
元·耶律楚材《爲石壁寺請信公庵主開堂疏》:“竊以達磨昔年,莽鹵截鶴續鳧;天寧今日,顢頇證龜作鱉,可憐弄七成拙,不免出醜放乖。”
年級字:放(P1) 誕(P4) 風(P1) 流(P1)
《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十七而寡,爲人放誕風流,故悅長卿之才而越禮焉。”
年級字:放(P1) 縱(P5) 不(P1) 拘(P4)
《漢書·遊俠傳·陳遵》:“竦博學通達,以謙儉自守,而遵放縱不拘,操行雖異,然相親友。”
年級字:放(P1) 浪(P1) 不(P1) 羈(P0)
《晉書·王長文傳》:“少以才學知名,而放蕩不羈,州府辟命皆不就。”
年級字:神(P1) 仙(P2) 放(P1) 屁(P4)
年級字:放(P1) 言(P1) 遣(P5) 辭(P5)
放言:敞開說;遣辭:用詞造句。指無拘無束地說話或寫文章。
年級字:大(P1) 放(P1) 悲(P3) 聲(P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九回:“少奶奶掩面大哭道:‘只是我的天唷!’說着大放悲聲。”
年級字:放(P1) 屁(P4) 添(P3) 風(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十五回:“兄弟,你雖無甚本事,好道也是個人。俗雲:‘放屁添風。’你也可壯我些膽氣。”
年級字:撒(P4) 潑(P2) 放(P1) 刁(P0)
《平妖傳》第四回:“你卻如此撒潑放刁,快快出去便休。”
年級字:放(P1) 僻(P5) 邪(P4) 侈(P5)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人情足於財而無禮以節之,則又放僻邪侈,無所不至。”
年級字:放(P1) 馬(P1) 後(P1) 炮(P2)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這裏放馬後炮,可是遲了。”
年級字:百(P1) 花(P1) 齊(P2) 放(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形容百花盛開,豐富多彩。比喻各種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藝術自由發展。也形容藝術界的繁榮景象。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顧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齊放。”
年級字:放(P1) 浪(P1) 形(P2) 骸(P0)
放浪:放蕩;形骸:人的形體。指行動不受世俗禮節的束縛。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年級字:放(P1) 意(P1) 肆(P4) 志(P2)
宋·蘇軾《超然臺記》:“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
年級字:放(P1) 魚(P1) 入(P1) 海(P1)
《三國演義》第四二回:“今劉備釜中之魚,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時擒捉,如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矣。”
年級字:撒(P4) 騷(P5) 放(P1) 屁(P4)
《醒世姻緣傳》第三十四回:“咱這裏小人口面多,俺搖旗打鼓的吃了你的酒,再有人撒騷放屁,俺不便出頭管你。”
年級字:放(P1) 虎(P1) 歸(P3) 山(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斬草除根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爲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聽。”
年級字:放(P1) 縱(P5) 不(P1) 羈(P0)
《晉書·外戚傳·王濛》:“濛少時放縱不羈,不爲鄉曲所齒,晚節始克己勵行,有風流美譽。”
年級字:順(P2) 水(P1) 放(P1) 船(P2)
年級字:大(P1) 放(P1) 厥(P0) 詞(P1)
厥:其,他的;詞:文辭,言辭。原指鋪張詞藻或暢所欲言。現用來指大發議論。
年級字:放(P1) 蕩(P3) 不(P1) 羈(P0)
《晉書·王長文傳》:“少以才學知名,而放蕩不羈,州府辟命皆不就。”
年級字:放(P1) 飯(P1) 流(P1)
《孟子·盡心上》:“不能三年之喪,而緦小功之察;放飯流歠,而問無齒決,是之謂不知務。”
年級字:一(P1) 花(P1) 獨(P4) 放(P1)
一種花獨自開放。與“百花齊放”相對,常比喻缺少各種不同形式、風格的藝術作品。
姚榮銓《無邊秋色入畫圖》:“人民的審美要求多種多樣,只有一個畫種,那麼就沒有萬紫千紅,只有一花獨放了。”
年級字:放(P1) 言(P1) 高(P1) 論(P2)
宋·蘇軾《荀卿論》:“嘗讀《孔子世家》,觀其言語文章,循循莫不有規矩,不敢放言高論。”
年級字:放(P1) 鷹(P2) 逐(P4) 犬(P1)
《明史·韓文傳》“擊球走馬,放鷹逐犬,俳優雜劇,錯陳於前。”
年級字:豪(P5) 奢(P5) 放(P1) 逸(P6)
奢:過分,過多;逸:安閒。氣魄特別豪放,不受任何拘束。
《魏書·曲陽侯素延傳》:“中山平,拜幽州刺史,豪奢放逸,左遷上谷太守,後賜爵曲陽侯。”
年級字:放(P1) 心(P1) 托(P3) 膽(P3)
《何典》第七回:“趕茶娘只道師姑爲女子所做,既然修行唸佛,自當謹守清規;故放心托膽,打發女兒去。”
年級字:放(P1) 蕩(P3) 形(P2) 骸(P0)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折:“盡着他放蕩形骸,我可也萬千事,不折證。”
年級字:大(P1) 放(P1) 厥(P0) 辭(P5)
年級字:放(P1) 情(P2) 丘(P3) 壑(P0)
《晉書·謝安傳》:“安雖放情丘壑,然每遊賞,必以妓女從。”
年級字:放(P1) 牛(P1) 歸(P3) 馬(P1)
《尚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年級字:放(P1) 潑(P2) 撒(P4) 豪(P5)
克非《春潮急》三十:“決心放潑撒豪的李鬍子,伸手抓下頭上的垮皮帽,在方桌上使勁一摜,衝着孟二鬍子喊:‘出去!’”
年級字:自(P1) 由(P1) 放(P1) 任(P3)
詞性:名詞
外來翻譯語自由市場經濟體制。
原文: Laissez-faire
政府對貿易的政策名稱,內容指政府採取自由和開方式的貿易方式,由市場和持份者決定,政府不進行任何干涉。
西方用法文的詞語 Laissez-faire「讓他做、讓他去、讓他走」。
這一詞首先在18世纪,以反對政府對貿易的干涉,一直使用到19世紀中期,成為了自由市場經濟學的同義詞。
年級字:放(P1) 辟(P4) 淫(P5) 侈(P5)
肆意爲非作歹。亦指肆無忌憚、邪惡不正。同“放僻淫佚”。
清·劉大櫆《<張弘勳詩集>序》:餘觀今之爲友者,無故而聚於一室,酒食嬉戲,相與爲放辟淫侈之談。”
年級字:放(P1) 眼(P1) 望(P2) 去(P1)
詞性:動詞
年級字:輕(P2) 饒(P4) 素(P4) 放(P1)
年級字:放(P1) 辟(P4) 邪(P4) 侈(P5)
放、侈:放縱;闢、邪:不正派,不正當。指肆意作惡。
《孟子·梁惠王上》:“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己。”
年級字:馬(P1) 放(P1) 南(P1) 山(P1)
《尚書·武成》:“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年級字:見(P1) 兔(P1) 放(P1) 鷹(P2)
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獵鷹追捕。比喻行動及時,適合需要。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布大教網,漉人天魚,不如見兔放鷹,遇獐發箭。”
年級字:放(P1) 虎(P1) 自(P1) 衛(P4)
晉·常璩《華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者也。”
年級字:除(P2) 褲(P3) 放(P1) 屁(P4)
年級字:放(P1) 浪(P1) 無(P2) 拘(P4)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王建》:“建性耽酒,放浪無拘。”
年級字:放(P1) 眼(P1) 世(P1) 界(P2)
放眼:放開眼界,目光不侷限在狹小範圍內。放開眼界,縱觀天下。也作“放眼乾坤”。
元·張養浩《過李溉之天心亭之二》:“放眼乾坤獨倚欄,古今如夢水雲間。”
年級字:放(P1) 歌(P1) 縱(P5) 酒(P4)
放歌:高聲歌唱;縱酒:任意飲酒,不加節制。盡情歌唱,放量地飲酒。形容開懷暢飲盡興歡樂。
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年級字:含(P4) 苞(P6+) 待(P3) 放(P1)
這樣的挑選,有名無實,縱使貌豔如花,但~,十分顏色只露得十分。(高陽《玉座珠簾》上冊)
年級字:心(P1) 花(P1) 怒(P2) 放(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興致勃勃、興高采烈、欣喜若狂、笑逐顏開悶悶不樂非常高興的表情。
「心花」心情愉快、開朗,像似一朵漂亮的花。
「怒放」花朵盛開,充滿了燦爛的神采。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時喜得心花怒放,連說:『難爲他了,難爲他了。』」
年級字:有(P1) 的(P1) 放(P1) 矢(P0)
的:箭靶子;矢:箭。放箭要對準靶子。比喻說話做事有針對性。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實際,怎樣互相聯繫呢?拿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有的放矢”。”
年級字:摩(P4) 頂(P2) 放(P1) 踵(P0)
《孟子·盡心上》:“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爲之。”
年級字:放(P1) 任(P3) 自(P1) 流(P1)
《淮南子·修務訓》:“夫地勢水東流,人必事焉,然後水潦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穀得遂長。聽其自流,待其自生,則鯀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年級字:敲(P2) 鑼(P4) 放(P1) 炮(P2)
年級字:放(P1) 誕(P4) 不(P1) 拘(P4)
宋·司馬光《溫公續詩話》:“韓退處士,絳州人,放誕不拘,浪跡秦晉間,以詩自名。”
年級字:驕(P4) 奢(P5) 放(P1) 逸(P6)
《北齊書·段孝言傳》:“孝言本以勳戚緒餘,致位通顯,至此便驕奢放逸,無所畏憚。”
年級字:殺(P4) 人(P1) 放(P1) 火(P1)
元·無名氏《黃花峪》第二折:“聽的道殺人放火偏精細,顯出我些英雄神威。”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五十五回:“他本是殺人放火爲生的主兒,被楊元帥收伏在麾下。”
年級字:放(P1) 刁(P0) 把(P1) 濫(P5)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一回:“他父親王砉是東京大戶,專一打點衙門,擸唆結訟,放刁把濫,排陷良善,因此人都讓他些個。”
年級字:歸(P3) 馬(P1) 放(P1) 牛(P1)
《尚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年級字:放(P1) 縱(P5) 馳(P5) 蕩(P3)
放縱:無拘束。馳:亂跑。蕩:遊蕩。沒有管束地亂跑亂逛。形容不求進步,到處遊蕩。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九回:“近來仗着祖母的溺愛,父母亦不能十分嚴緊拘管,更覺放縱馳蕩,任情恣性,最不喜務正。”
年級字:豪(P5) 放(P1) 不(P1) 羈(P0)
《北史·張彝傳》:“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無所顧忌。”
年級字:放(P1) 虎(P1) 遺(P3) 患(P3)
唐·陳子昂《上西蕃邊州安危事》之一:“夫蕃戎之性,人面獸心,親之則順,疑之則亂……今阻其善,逆其歡心,古人所謂放虎遺患,不可不察。”
年級字:食(P1) 放(P1) 光(P1) 蟲(P4)
年級字:開(P1) 弓(P1) 不(P1) 放(P1) 箭(P2)
fáng cháng xiàn diào dà yú
年級字:放(P1) 長(P1) 線(P2) 釣(P3) 大(P1) 魚(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鬼計,
騙局,
耐心急功近利有計劃地設下陷并或圈套,並有耐性等待目標中計。
「放長線」設下陷并。
「釣大魚」大魚上釣。
以釣魚的技巧,描寫出用長的釣魚線才能達到大魚活動的深水,才有機會釣到大魚。比喻有計劃地設下陷并或圈套,並有耐性等待目標中計。
也比喻做事需要有合適的計劃,並有耐性,將來才能有機會得到更大的回報。
fàng zh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年級字:放(P1) 諸(P4) 四(P1) 海(P1) 而(P1) 皆(P3) 準(P2)
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適用。同“放之四海而皆準”。
《禮記·祭義》:“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
Zhōng guó rén mín jiě fàng jūn
年級字:中(P1) 國(P1) 人(P1) 民(P1) 解(P2) 放(P1) 軍(P2)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 。
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年級字:放(P1) 之(P2) 四(P1) 海(P1) 而(P1) 皆(P3) 準(P2)
四海:古人認爲中國四境有海環繞,故稱全國爲“四海”;準:準確。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適用。
《禮記·祭義》:“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
bǎi huā qí fàng bǎi jiā zhēng míng
年級字:百(P1) 花(P1) 齊(P2) 放(P1) ,(P1) 百(P1) 家(P1) 爭(P2) 鳴(P4)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即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比喻藝術及科學的不同派別及風格,自由發展與爭論。
1956年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促進藝術發展、科學進步和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
fàng xià tú dāo lì dì chéng fó
年級字:放(P1) 下(P1) 屠(P5) 刀(P1) ,(P1) 立(P1) 地(P1) 成(P1) 佛(P3)
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三:“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fēng gāo fàng huǒ yuè hēi shā rén
年級字:風(P1) 高(P1) 放(P1) 火(P1) ,(P1) 月(P1) 黑(P1) 殺(P4) 人(P1)
風高:風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風大放火,趁黑夜殺人。形容盜匪趁機作案的行徑。
元·元懷《拊掌錄》:“歐陽公與人行令,各作詩兩句,須犯徒以上罪者……一雲:‘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
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 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
年級字:只(P1) 許(P1) 州(P3) 官(P2) 放(P1) 火(P1) ,(P1) 不(P1) 許(P1) 百(P1) 姓(P3) 點(P1) 燈(P1)
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爲,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爲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