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o
年級字:搖(P2)
詞性:動詞
姓氏從「手」,從「䍃」。
擺動、晃動: 搖動、搖擺、搖晃、搖蕩,搖籃、 搖搖欲墜、 搖頭晃腦、搖尾乞憐、搖旗吶喊。
政局不穩或信心不足:動搖。
疾速起動: 搖起。
【姓氏】漢代: 搖毋餘。
《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是故夾而搖之,以聄其豐殺之節也。」
《文選.古詩十九首.迴車駕言邁》:「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
《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三國敗,諸侯之師乃搖心矣。」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太子天下本,本一搖天下振動。」
《詩.王風.黍離》:「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戰國策.楚策一》:「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方言.卷二》:「搖、扇,疾也。」
《楚辭.九章.抽思》:「願搖起而橫奔兮,覽民尤以自鎮。」
yáo hàn
yáo lán
年級字:搖(P2) 籃(P3)
詞性:名詞
通常裝在搖擺器上或懸掛於樞軸上可以搖擺的嬰兒床或吊床
比喻幼年或青年時代的生活環境或文化、運動等的發源地。
例:黃河流域是我國古代文化的搖籃
Yáo shēn
yáo líng
年級字:搖(P2) 鈴(P2)
詞性:名詞
一種鈴鐺。在上面有個把手。一般是拿著把手,就可把鈴鐺搖起來。
yáo lǔ
年級字:搖(P2) 櫓(P0)
詞性:動詞
這個“搖”字完全刻畫了對櫓使用的特點。就是櫓板一直置於水中,靠把櫓柄來回搖動來推動船舶前進。它和此前的槳不同,槳是要用人力來“劃”動的,槳板在水中滑動一次,需要人力把它提出水面再進行第二次劃動。顯然搖櫓比起划槳省力多了,所以一直有“一櫓三槳”的說法。
yáo wěi
年級字:搖(P2) 尾(P1)
詞性:動詞,形容詞
yáo tóu
yáo gǔn
年級字:搖(P2) 滾(P2)
詞性:名詞
是一種音樂類型,起源於1940年代末期的美國,1950年代早期開始流行,迅速風靡全球。
Qīng yáo
yáo chuán
yáo huàng
zhāo yáo
yáo yáo
dòng yáo
Biān yáo
yáo yè
piāo yáo
Yáo yù
年級字:搖(P2) 欲(P5)
詞性:形容詞
搖:擺動。
欲:將要。表示(東西)在擺動,就快墜下來。搖搖欲墜。
fēng yáo
Shǒu yáo
yáo dòng
yáo bǎi
zhǎng yáo
yáo dàng
年級字:搖(P2) 頭(P1) 幌(P0) 腦(P2)
腦袋搖來搖去。多形容自得其樂、自以爲是的樣子。同“搖頭稾腦”。
年級字:搖(P2) 頭(P1) 擺(P2) 腦(P2)
腦袋搖來搖去。形容驕傲自得或自得其樂的樣子。亦以形容讀書吟誦的姿態。
年級字:山(P1) 搖(P2) 地(P1) 動(P1)
宋·吳曾《能改齋漫筆》卷二:“鼓角大鳴,地動山搖。”
年級字:心(P1) 旌(P0) 搖(P2) 曳(P4)
旌:旗子;搖曳:擺動。指心神不安,就象旌旗隨風飄蕩不定。形容情思起伏,不能自持。
《史記·蘇秦列傳》:“心搖搖如縣旌,而無所終薄。”
年級字:搖(P2) 脣(P3) 鼓(P2) 舌(P2)
《莊子·盜跖》:“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脣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
年級字:鼓(P2) 脣(P3) 搖(P2) 舌(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三回:“何必借我們,你鼓脣搖舌的,自己開心作戲,卻說是稱功頌德呢。”
年級字:搖(P2) 身(P1) 一(P1) 變(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舊時神怪小說中描寫有神通的人能用法術一晃身子就改變自己本來的模樣。現用來形容人不講道義原則,一下子來個大改變。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回:“悟空捻着訣,念動咒語,搖身一變,就變做一稞(棵)松樹。”
年級字:東(P1) 搖(P2) 西(P1) 擺(P2)
毛澤東《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一:“我們的某些同志卻象一個小腳女人,東搖西擺地在那裏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說:走快了,走快了。”
年級字:搖(P2) 搖(P2) 欲(P5) 墜(P5)
搖搖:搖動,搖晃;墜:落下。形容十分危險,很快就要掉下來,或不穩固,很快就要垮臺。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四回:“衆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
年級字:神(P1) 搖(P2) 意(P1) 奪(P3)
神:精神;意:心意;搖、奪:形容不能自持。神情爲某件事物所吸引,不能自持。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畫壁》:“朱注目久,不覺神搖意奪,恍然凝思,身忽飄飄,如駕雲霧。”
年級字:搖(P2) 羽(P1) 毛(P1) 扇(P3)
孫犁《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一)》:“小說和戲劇上的諸葛亮,幾百年來在羣衆中,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形象,即所謂搖羽毛扇的人物。”
年級字:過(P1) 市(P2) 招(P2) 搖(P2)
市:鬧市,指人多的地方;招搖:張揚炫耀。指在公開場合大搖大擺顯示聲勢,引人注意。
《史記·孔子世家》:“居衛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爲次乘,招搖市過之。”
年級字:搖(P2) 頭(P1) 擺(P2) 尾(P1)
原形容魚悠然自在的樣子。現用來形容人搖頭晃腦、輕浮得意的樣子。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臨濟門下有個赤梢鯉魚,搖頭擺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誰家齏甕裏淹殺?”
年級字:撼(P5) 地(P1) 搖(P2) 天(P1)
撼:搖動。使天地都抖動起來。形容力氣、本領和氣魄極大。
年級字:魂(P4) 搖(P2) 魄(P5) 亂(P2)
年級字:搖(P2) 尾(P1) 求(P2) 食(P1)
老虎被關進籠圈裏,向人搖尾巴求取食物。比喻人的地位降低,向人乞求。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檻阱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
年級字:地(P1) 動(P1) 山(P1) 搖(P2)
地震發生時大地顫動,山河搖擺。亦形容聲勢浩大或鬥爭激烈。
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奏議集·一二·論修河第一狀》:“臣恐地動山搖,從此災禍自此而始。”
年級字:風(P1) 舉(P2) 雲(P1) 搖(P2)
漢·班固《西都賦》:“遂乃風舉雲搖,浮游溥覽。”唐·王勃《九成宮頌》:“風舉雲搖,歷神都而一憩。”
年級字:擺(P2) 尾(P1) 搖(P2) 頭(P1)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卷:“只見麒麟迅速,獅子崢嶸,擺尾搖頭,山林迎接。”
年級字:心(P1) 蕩(P3) 神(P1) 搖(P2)
指神魂顛倒,不能自持。亦指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飄飄然。
年級字:搖(P2) 唇(P3) 鼓(P2) 舌(P2)
《莊子·盜跖》:“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
年級字:扶(P3) 搖(P2) 萬(P2) 里(P1)
扶搖: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暴風從下而上盤旋很高,風勢急且大。
年級字:搖(P2) 頭(P1) 晃(P5) 腦(P2)
晃:搖動。腦袋搖來搖去。形容自己感覺很有樂趣或自己認爲很不差的樣子。
魯迅《二心集·善於翻譯的通信》:“搖頭晃腦的讀起來,真是音調鏗鏘,使人不自覺其頭暈。”
年級字:心(P1) 旌(P0) 搖(P2) 搖(P2)
西漢·劉向《戰國策·楚策一》:“寡人自料,從楚當秦,未見勝也;內與羣臣謀,不足恃也,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年級字:旁(P1) 搖(P2) 陰(P2) 煽(P0)
年級字:搖(P2) 筆(P1) 即(P1) 來(P1)
年級字:搖(P2) 尾(P1) 乞(P1) 憐(P2)
狗搖着尾巴向主人乞求愛憐。比喻裝出一副可憐相向人討好。
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
年級字:搖(P2) 鵝(P3) 毛(P1) 扇(P3)
傳說諸葛亮常手執羽扇指揮作戰,後世舞臺上出現的一些軍師也多執羽扇。以之比喻出謀畫策。
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一:“大家都說他是一個搖鵝毛扇的,是一個唱傀儡戲的提線的人。”
年級字:搖(P2) 搖(P2) 晃(P5) 晃(P5)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
疊詞不停擺動。
搖: 搖擺不停。
晃: 晃動。
不停擺動,發出身影。
年級字:搖(P2) 嘴(P2) 掉(P2) 舌(P2)
年級字:魄(P5) 蕩(P3) 魂(P4) 搖(P2)
《雪巖外傳》第六回:“雪巖左顧右盼的賞鑑了一回,想起隋煬帝的烏銅鏡屏的豔事,便不禁魄蕩魂搖起來。”
年級字:招(P2) 搖(P2) 撞(P2) 騙(P3)
《清會典事例·七四八·刑部·吏律職制》:“學臣應用員役,儻有招搖撞騙及受賄傳遞等弊,提調官不行訪拿究治者,亦交部議處。”
年級字:鼓(P2) 舌(P2) 搖(P2) 脣(P3)
鼓動嘴脣,搖動舌頭。形容利用口才進行煽動或遊說。亦泛指大發議論(多含貶義)。
元·高文秀《誶範叔》第二折:“幾時行通利方,憑着咱鼓舌搖脣,立取他封侯拜將。”
年級字:傾(P4) 搖(P2) 懈(P5) 弛(P4)
宋·曾鞏《送李材叔知柳州序》:“傾搖懈弛無憂且勤之心。”
年級字:不(P1) 可(P1) 動(P1) 搖(P2)
魯迅《而已集·革“首領”》:“雖然這‘北京文藝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學燈》上指定,隱隱然不可動搖了,……。”
年級字:膽(P3) 戰(P4) 心(P1) 搖(P2)
清·洪昇《長生殿·驚變》:“呀,你道失機的哥舒翰,稱兵的安祿山,赤緊的離了漁陽,陷了東京,破了潼關,唬得人膽戰心搖。”
年級字:搖(P2) 頭(P1) 尾(P1)
原形容魚悠然自在的樣子。現用來形容人搖頭晃腦、輕浮得意的樣子。同“搖頭擺尾”。
年級字:搖(P2) 搖(P2) 擺(P2) 擺(P2)
①形容主意不定。②行走不穩的樣子。③坦然自得的樣子。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四折:“我做個州官不歹,斷事處搖搖擺擺。”《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一個婦女搖搖擺擺從府堂裏出來,自言自語,與崔寧打了個胸廝撞。”
年級字:風(P1) 雨(P1) 飄(P2) 搖(P2)
飄搖:飄蕩。在風雨中飄蕩不定。比喻局勢動盪不安,很不穩定。
年級字:扶(P3) 搖(P2) 直(P1) 上(P1)
扶搖: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年級字:風(P1) 雨(P1) 漂(P2) 搖(P2)
年級字:天(P1) 搖(P2) 地(P1) 動(P1)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三回:“這場大戰,真個是天搖地動,日色無光。”
年級字:搖(P2) 頭(P1) 嘆(P3) 息(P1)
年級字:招(P2) 搖(P2) 過(P1) 市(P2)
招搖:張揚炫耀;市:鬧市,指人多的地方。指在公開場合大搖大擺顯示聲勢,引人注意。
《史記·孔子世家》:“居衛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爲次乘,招搖市過之。”
年級字:拔(P4) 地(P1) 搖(P2) 山(P1)
《英烈傳》第四十九回:“烏龍鎮上駐不赤龍舟,攪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搖山。”
年級字:搖(P2) 旗(P3) 吶(P6) 喊(P2)
原指古代作戰時搖着旗子,大聲喊殺助威。現比喻給別人助長聲勢。
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三折:“你這般搖旗吶喊,簸土揚沙。”
年級字:神(P1) 搖(P2) 目(P1) 奪(P3)
年級字:搖(P2) 尾(P1) 塗(P5) 中(P1)
戰國時,楚王派大夫去請莊子做官,莊子對楚大夫說:聽說楚國有神龜,死去已三千年,現在把它用匣子裝起來藏在廟堂之上。你看此龜是留下骨頭讓人珍藏好呢,還是活着曳尾於泥塗中好?大夫說:當然是活着曳尾於塗中好。莊子說:那末我將曳尾於塗中。見
年級字:目(P1) 眩(P5) 神(P1) 搖(P2)
年級字:大(P1) 搖(P2) 大(P1) 擺(P2)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搖大擺出堂,將回子發落了。”
年級字:中(P1) 心(P1) 搖(P2) 搖(P2)
中心:心中;搖搖:心神不安。形容心神恍惚,難以自持。
《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爲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年級字:搖(P2) 席(P4) 破(P2) 座(P2)
年級字:風(P1) 雨(P1) 搖(P2) 擺(P2)
該國經過接二連三的大罷工和遊行示威的衝擊,內閣已在~之中,隨時可能被迫辭職。
年級字:搖(P2) 手(P1) 觸(P6) 禁(P4)
搖:動;觸:觸犯。搖一下手就觸犯禁令。比喻法令繁瑣苛刻。
《漢書·食貨志下》:“民搖手觸禁,不得耕桑,繇役繁劇。”
年級字:搖(P2) 席(P4) 破(P2) 坐(P1)
年級字:海(P1) 沸(P4) 山(P1) 搖(P2)
明·無名氏《那吒三變》第三折:“小聖嘯起大風,刮的來天昏地暗,海沸山搖。”
年級字:神(P1) 魂(P4) 搖(P2) 盪(P5)
形容心神恍惚,難以把握。亦作“神搖魂盪”、“神魂蕩揚”、“神魂飄蕩”。
dà péng yī rì tóng fēng qǐ, fú yáoz hí shàng jiǔ wàn lǐ
年級字:大(P1) 鵬(P0) 一(P1) 日(P1) 同(P1) 風(P1) 起(P1) ,(P1) 扶(P3) 搖(P2) 直(P1) 上(P1) 九(P1) 萬(P2) 里(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志高氣昻【核心意義】立志
大鵬一方面具有強壯的雙翼,也能乘著大風的力量,冲上遠遠的高空。
比喻有志的人可以強化自身的能力,如同大鵬,然後趁著利好的時機,創造偉大的事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