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不(P1) 知(P1) 所(P2) 措(P5)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身處為難不知如何處理。
「措」:安置,處理。
不知如何處理,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緊張、慌亂。
《論語·子路》:「則民無所措手足。」
《三國志.卷六四.吳書諸葛恪傳》:「皇太子以丁酉踐尊號,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年級字:措(P5) 置(P3) 裕(P6) 如(P2)
措置:處理,安排;裕如:從容不迫,很有辦法的樣子。處理事情從容不迫。常用來稱讚人有辦事的才能和經驗。
清·劉坤一《提督因疾出缺請旨簡放折》:“前署蘇鬆、福山等鎮篆務措置裕如,堪以很令署理。”
年級字:措(P5) 手(P1) 不(P1) 及(P2)
措手:着手處理。來不及動手應付。指事出意外,一時無法對付。
元·無名氏《千里獨行》楔子:“咱今晚間,領着百十騎人馬,偷營動寨,走一遭去,殺他個措手不及。”
年級字:驚(P2) 慌(P3) 失(P2) 措(P5)
《北齊書·元暉業傳》:“(元)孝友臨刑,驚慌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年級字:刑(P3) 措(P5) 不(P1) 用(P1)
措:設置,設施。刑法放置起來而不用。形容政治清平。
年級字:驚(P2) 慌(P3) 無(P2) 措(P5)
年級字:徬(P0) 徨(P0) 失(P2) 措(P5)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我母親只氣得面白脣青,一句話也沒有,嬸孃也是徬徨失措。”
年級字:舉(P2) 止(P1) 失(P2) 措(P5)
宋·莊季裕《雞肋編》下卷:“材上加契者,謂之足材,其規矩制度,皆以章契爲祖。今人以舉止失措者,謂之失章失契,蓋謂此也。”
年級字:束(P2) 手(P1) 無(P2) 措(P5)
措:措施,辦法。遇到問題,就象手被捆住一樣,一點辦法也沒有。
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書》:“與其束手無措以委輸於虜,孰若變通盡利,以庶幾虜之可逐也。”
年級字:舉(P2) 措(P5) 不(P1) 當(P2)
年級字:手(P1) 足(P1) 無(P2) 措(P5)
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
年級字:舉(P2) 直(P1) 措(P5) 枉(P6)
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錯:廢置,罷黜;直:筆直,比喻正直的人。選用賢者,罷黜奸邪。
《論語·爲政》:“舉枉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年級字:驚(P2) 惶(P6) 失(P2) 措(P5)
《北齊書·元暉業傳》:“(元)孝友臨刑,驚慌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年級字:遣(P5) 辭(P5) 措(P5) 意(P1)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沿襲》:“前輩讀詩與作詩既多,則遣辭措意,皆相緣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年級字:張(P2) 慌(P3) 失(P2) 措(P5)
年級字:遣(P5) 言(P1) 措(P5) 意(P1)
年級字:張(P2) 惶(P6) 失(P2) 措(P5)
張惶:慌張;失措:舉止失去常態。驚慌得不知怎麼辦才好。
清·採蘅子《蟲鳴漫錄》:“遍索新郎不得,合家大噪,遠近尋覓,廩生與表妹亦張惶失措。”
年級字:舉(P2) 措(P5) 失(P2) 當(P2)
年級字:驚(P2) 惶(P6) 無(P2) 措(P5)
《北齊書·元暉業傳》:“(元)孝友臨刑,驚慌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年級字:舉(P2) 枉(P6) 措(P5) 直(P1)
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錯:廢置,罷黜;直:筆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罷黜正直者。
《論語·爲政》:“舉枉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年級字:倉(P2) 皇(P3) 失(P2) 措(P5)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金生色》:“血溢不止,少頃已絕,嫗倉皇失措。”
年級字:罔(P0) 知(P1) 所(P2) 措(P5)
年級字:驚(P2) 皇(P3) 失(P2) 措(P5)
年級字:靡(P0) 知(P1) 所(P2) 措(P5)
年級字:進(P1) 退(P2) 失(P2) 措(P5)
宋·周煇《清波雜誌》卷五:“昔之照壁後,訾相人物,指摘儀度,見其或被上官詆訶,進退失措者,莫不羣笑,聲聞於外。”
年級字:張(P2) 皇(P3) 失(P2) 措(P5)
張皇:慌張;失措:舉止失去常態。驚慌得不知怎麼辦纔好。
清·採蘅子《蟲鳴漫錄》:“遍索新郎不得,閤家大噪,遠近尋覓,廩生與表妹亦張皇失措。”
年級字:張(P2) 徨(P0) 失(P2) 措(P5)
朱自清《白種人——上帝的驕子》:“這突然的襲擊使我張徨失措。”
年級字:遣(P5) 詞(P1) 措(P5) 意(P1)
年級字:仿(P3) 徨(P0) 失(P2) 措(P5)
年級字:手(P1) 腳(P2) 無(P2) 措(P5)
年級字:倉(P2) 皇(P3) 無(P2) 措(P5)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判土地》:“次日崇之至,值河泛漲,中流失楫,舟人倉皇無措。”
年級字:措(P5) 心(P1) 積(P3) 慮(P4)
宋·何坦《西疇常言》:“逮跡其自爲,則因循惰弛,罕克自強,措心積慮,甘心爲小人,而不以爲病。”
年級字:手(P1) 足(P1) 失(P2) 措(P5)
年級字:進(P1) 退(P2) 無(P2) 措(P5)
明·宋濂《元史·忠義列傳二》:“會西南風急,賊舟數千,果揚帆順流鼓譟而至,舟遇樁不得動,進退無措,黼帥將士奮擊,發火翎箭射之,焚溺死者無算,餘舟散走。”
年級字:無(P2) 所(P2) 措(P5) 手(P1)
年級字:無(P2) 所(P2) 措(P5) 手(P1) 足(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