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掩(P4) 惡(P3) 揚(P2) 善(P2)
漢·班固《白虎通·謚》:“天子崩,大臣至南郊謚之者何?以爲人臣之義莫不欲褒其君,掩惡揚善者也。”
年級字:江(P2) 郎(P2) 才(P1) 掩(P4)
年級字:掩(P4) 惡(P3) 揚(P2) 美(P1)
指對待別人諱言其過惡,稱揚其好處。同“掩惡揚善”。
《漢書·王商史丹傅喜傳贊》:“丹之輔道副主,掩惡揚美,傅會善意,雖宿儒達士無以加焉。”
年級字:掩(P4) 其(P2) 不(P1) 備(P2)
掩:掩襲。備:防備。趁敵人毫無防備時進行突然襲擊。亦作“掩其無備”。
《南齊書·劉懷珍傳》:“今衆少糧單,我懸彼固,正宜簡精銳,掩其不備耳。”
年級字:冇(P0) 掩(P4) 雞(P1) 籠(P3)
年級字:東(P1) 遮(P4) 西(P1) 掩(P4)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別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遮西掩,東三西四,不容易說話。”
年級字:盜(P3) 鈴(P2) 掩(P4) 耳(P1)
清·傷時子《蒼鷹擊·戕藩》:“你看他盜鈴掩耳欺天下,賣國甘心作帝皇,有甚商量。”
年級字:飾(P3) 非(P2) 掩(P4) 過(P1)
年級字:掩(P4) 口(P1) 胡(P1) 盧(P0)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應劭傳》:“昔鄭人以幹鼠爲璞,鬻之於周;宋愚夫亦寶燕石,緹漝十重。夫睹之者掩口盧胡而笑,斯文之族,無乃類旃。”
年級字:遮(P4) 前(P1) 掩(P4) 後(P1)
宋·朱熹《答葉正則書》之四:“大家講究到底,大開眼看覷,大開口說話,分明去取,直截剖判,不須得如此遮前掩後,似說不說,做三日新婦子模樣,不亦快哉!”
年級字:掩(P4) 骼(P4) 埋(P2)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掩骼埋胔。”鄭玄注:“骨枯曰骼,肉腐曰胔。”
年級字:飾(P3) 垢(P5) 掩(P4) 疵(P6+)
年級字:漫(P3) 天(P1) 掩(P4) 地(P1)
年級字:水(P1) 來(P1) 土(P1) 掩(P4)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豈不聞“水來土掩,將至兵迎”?”
年級字:東(P1) 掩(P4) 西(P1) 遮(P4)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七:“別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掩西遮,東三西四,不容易說話。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年級字:掩(P4) 眼(P1) 捕(P2) 雀(P3)
《魏書·爾朱榮傳》:“惟欲指影以行權,假形而弄詔,此則掩眼捕雀,塞耳盜鐘。”
年級字:盜(P3) 鐘(P2) 掩(P4) 耳(P1)
盜:盜竊;鍾:古代一種樂器。偷鍾時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年級字:掩(P4) 口(P1) 失(P2) 聲(P1)
明·馬愈《馬氏日抄·風異》:“衆聞予言,將以爲誕也,皆掩口失聲。”
年級字:掩(P4) 旗(P3) 息(P1) 鼓(P2)
①捲起軍旗,停擂戰鼓。指軍隊隱蔽行動,避免暴露目標。②比喻停止行動。
《明史·流賊傳·張獻忠》:“獻忠因得與山民市鹽芻米酪,收潰散,掩旗息鼓,益西走白羊山。”
年級字:遮(P4) 掩(P4) 耳(P1) 目(P1)
朱自清《執政府大屠殺記》:“聽說事後執政府乘人不知,已將屍首掩埋了些,以圖遮掩耳目。”
年級字:兩(P1) 葉(P1) 掩(P4) 目(P1)
如同兩片樹葉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矇蔽而對事物分辨不清楚。
北齊·劉晝《劉子新論·專學》:“夫兩葉掩目,則冥然無睹;雙珠填耳,必寂然無聞。”
年級字:掩(P4) 耳(P1) 偷(P2) 鈴(P2)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四折:“難道他掩耳偷鈴,則待要見世生苗。”
年級字:瑕(P0) 不(P1) 掩(P4) 瑜(P0)
瑕:玉上面的斑點,比喻缺點;掩:遮蓋;瑜:美玉的光澤,比喻優點。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點,缺點是次要的,優點是主要的。
年級字:掩(P4) 過(P1) 揚(P2) 善(P2)
指對待別人諱言其過惡,稱揚其好處。同“掩惡揚善”。
《漢書·丙吉傳》:“[丙吉]於官屬掾吏,務掩過揚善。”
年級字:掩(P4) 骼(P4) 埋(P2)
指收葬暴露於野的屍骨。爲古代的恤民之政。同“掩骼埋胔”。
《後漢書·趙諮傳》:“但以生者之情,不忍見形之毀,乃有掩骼埋窆之制。”
年級字:一(P1) 重(P1) 一(P1) 掩(P4)
唐·杜甫《嶽麓山道林二寺行》詩:“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鳥山花吾友于。”
年級字:掩(P4) 目(P1) 捕(P2) 雀(P3)
《三國志·魏書·陳琳傳》:“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且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主乎?”
年級字:掩(P4) 瑕(P0) 藏(P2) 疾(P2)
掩:遮蓋。瑕:玉上的斑點,比喻缺點。藏:隱瞞。疾:毛病,過錯。掩蓋缺點,隱瞞過錯。
年級字:掩(P4) 其(P2) 無(P2) 備(P2)
年級字:掩(P4) 鼻(P1) 偷(P2) 香(P1)
年級字:掩(P4) 人(P1) 耳(P1) 目(P1)
《大宋宣和遺事》亨集:“雖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年級字:掩(P4) 過(P1) 飾(P3) 非(P2)
李廣田《〈散文三十篇〉序》:“他們想佔有一切,他們的手不用以創造,而用以掩過飾非。”
年級字:花(P1) 遮(P4) 柳(P3) 掩(P4)
比喻行動或說話躲躲閃閃,不實在。亦作“花遮柳隱”。
年級字:掩(P4) 耳(P1) 盜(P3) 鐘(P2)
語出《呂氏春秋·自知》:“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怳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
年級字:掩(P4) 口(P1) 葫(P4) 蘆(P4)
《後漢書·應劭傳》:“昔鄭人以乾鼠爲璞,鬻之於周;宋愚夫亦寶燕石,緹十重。夫睹之者掩口盧胡而笑,斯文之族,無乃類旃。”
年級字:抉(P6) 瑕(P0) 掩(P4) 瑜(P0)
瑕:玉上的斑點;瑜:玉石的光彩。故意挑剔玉上的斑點,埋沒它的光彩。比喻刻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和短處,而抹煞其優點和長處。
唐·嚴郢《駁議呂諲》:“今太常議荊南之政詳矣……乃抉瑕掩瑜之論,非中適之言也。”
年級字:掩(P4) 鼻(P1) 而(P1) 過(P1)
《孟子·離婁下》:“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
年級字:掩(P4) 耳(P1) 盜(P3) 鈴(P2)
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年級字:掩(P4) 口(P1) 而(P1) 笑(P1)
晉·陶淵明《晉故徵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亮以麈尾掩口而笑。”
年級字:瑜(P0) 不(P1) 掩(P4) 瑕(P0)
瑜:玉的光彩,比喻優點;瑕:玉上的斑點,比喻缺點。比喻優點遮蓋不了缺點。
年級字:捷(P5) 雷(P3) 不(P1) 及(P2) 掩(P4) 耳(P1)
年級字:迅(P6) 雷(P3) 不(P1) 及(P2) 掩(P4) 耳(P1)
雷聲來得非常快,連捂耳朵都來不及。比喻來勢兇猛,使人來不及防備。
《六韜·龍韜·軍勢》:“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
年級字:疾(P2) 雷(P3) 不(P1) 及(P2) 掩(P4) 耳(P1)
突然響起雷聲,使人來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
《六韜·龍韜·軍勢》:“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
年級字:疾(P2) 霆(P6+) 不(P1) 暇(P6) 掩(P4) 目(P1)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同“疾雷不及掩耳”。
《淮南子·兵略訓》:“故善用兵者,見敵之虛,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擊其猶猶,陵其與與,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年級字:疾(P2) 雷(P3) 不(P1) 暇(P6) 掩(P4) 耳(P1)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同“疾雷不及掩耳”。
晉·傅玄《傅子·闕題》:“我欲戰而彼不欲戰者,我鼓而進之若山崩河溢,當其衝者摧,值其鋒者破,所謂疾雷不暇掩耳,則又誰御之。”
年級字:不(P1) 以(P1) 一(P1) 掩(P4) 大(P1) 德(P4)
以:因;眚:過失,錯誤;掩:遮蔽,遮蓋;德:德行。不因爲一個人有個別的錯誤而抹殺他的大功績。
chū qí bù yì yǎn qí bù bèi
年級字:出(P1) 其(P2) 不(P1) 意(P1) ,(P1) 掩(P4) 其(P2) 不(P1) 備(P2)
原指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後亦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
guī shī wù yǎn qóng kòu wù zhuī
年級字:歸(P3) 師(P1) 勿(P1) 掩(P4) ,(P1) 窮(P3) 寇(P0) 勿(P1) 追(P1)
掩:乘人不備進行襲擊。不能襲擊撤退的軍隊,也不能追殺走投無路的敵人。指特定情況下要防止敵人拼死反擊,以免不測的犧牲。
bīng lái jiàng dǎng shuǐ lái tǔ yǎn
年級字:兵(P3) 來(P1) 將(P3) 擋(P3) ,(P1) 水(P1) 來(P1) 土(P1) 掩(P4)
元·無名氏《大戰邳彤》:“主公,便好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