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捉(P2) 見(P1)
衿,同“襟”。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形容衣衫襤褸。引申爲顧此失彼,處境困難。
《莊子·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
年級字:十(P1) 捉(P2) 九(P1) 着(P2)
年級字:甕(P0) 中(P1) 捉(P2) 鱉(P6+)
從大罈子裏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對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來,輕易而有把握。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這是揉着我山兒的癢處,管教他甕中捉鱉,手到拿來。”
年級字:不(P1) 可(P1) 捉(P2) 摸(P2)
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四》:“及一廁足,不能自返,而故爲不可摸捉之言以掩之。”
年級字:上(P1) 山(P1) 捉(P2) 蟹(P3)
年級字:捉(P2) 襟(P5) 見(P1)
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於應付。
《莊子·讓王》:“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年級字:捉(P2) 刀(P1) 代(P2) 筆(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客止》:“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牀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牀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年級字:水(P1) 中(P1) 捉(P2) 月(P1)
年級字:捉(P2) 摸(P2) 不(P1) 定(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卻說朱武、楊春兩個正在寨裏猜疑,捉摸不定。”
年級字:尋(P3) 風(P1) 捉(P2) 影(P2)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女辯繼母誣陷疏》:“又不曾經獲某人,乃以數句之詩,尋風捉影,陷臣死罪。”
年級字:捕(P2) 風(P1) 捉(P2) 影(P2)
風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漢書·郊祀志》:“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如繫風捕景,終不可得。”《朱子全書》:“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
年級字:吐(P2) 哺(P4) 捉(P2) 髮(P2)
年級字:捉(P2) 襟(P5) 露(P2)
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肘子。形容衣衫襤褸。引申爲顧此失彼,處境困難。亦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同“捉衿見肘”。
清·薛雪《一瓢詩話》:“分題拈韻,詩家之厄也……一遭牽合,未免捉襟露肘。”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七十一回:“童七道:‘咱實得百十兩銀接接手纔好哩;要不,也就捉襟露肘了。’”
年級字:捉(P2) 雞(P1) 罵(P3) 狗(P2)
猶指桑罵槐。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九卷:“次日,張氏曉得了,反怪媳婦做格,不去勾搭兒子幹事,把一團美意,看做不良之心,捉雞罵狗,言三語四,影射的發作了一場。”
年級字:捉(P2) 賊(P3) 捉(P2) 贓(P0)
宋·胡太初《晝簾緒論·治獄》:“諺曰:‘捉賊捉髒,捉捉雙。’此雖俚言,極爲有道。”
年級字:捉(P2) 風(P1) 捕(P2) 影(P2)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是事如捉風捕影,杳無實證,又不可刑求。斷離斷合,皆難保不誤。”
年級字:人(P1) 捉(P2) 刀(P1)
《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言出爲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牀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年級字:捉(P2) 虎(P1) 蛟(P6+)
明·無名氏《大劫牢》第三折:“捉虎擒蛟真壯士,好漢聲名播四方。”
年級字:賊(P3) 喊(P2) 捉(P2) 賊(P3)
做賊的人喊捉賊。比喻壞人爲了自己逃脫,故意製造混亂,轉移目標,把別人說成是壞人。
這個狡滑的小偷,偷了人家的錢後,還賊喊捉賊,嫁禍於人。
年級字:代(P2) 人(P1) 捉(P2) 刀(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牀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王聞之,追殺此使。”
年級字:捉(P2) 見(P1)
《莊子·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
年級字:降(P2) 妖(P3) 捉(P2) 怪(P1)
原指有法術的人可以降伏妖精,捉拿鬼怪。後比喻以強大的力量戰勝兇惡的敵人。
明·周楫《西湖二集·馬神仙騎龍昇天》:“聞說葉天師慣會降妖捉怪,明日便張天師吃鬼迷也。”
年級字:捉(P2) 露(P2)
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肘子。形容衣衫襤褸。引申爲顧此失彼,處境困難。
明·焦竑《焦氏筆乘·募疏》:“伏以捉衿露肘,誰憐子夏之貧。”
年級字:捉(P2) 班(P2) 做(P1) 勢(P3)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萬一不肯時,做妹子自會勸他,只是尋得主顧來,你卻莫要捉班做勢。”
年級字:捉(P2) 風(P1) 捕(P2) 月(P1)
清·鈕琇《觚剩續編·律例》:“自風雅之道衰,即愚若胡生,亦必捉風捕月,自詡五言之城。”
年級字:捉(P2) 賊(P3) 捉(P2) 髒(P4)
宋朝胡太初《晝簾緒論·治獄》:“諺曰:‘捉賊捉髒,捉捉雙。’此雖俚言,極爲有道。”
年級字:鷹(P2) 拿(P2) 雁(P3) 捉(P2)
《平山冷燕》第五回:“聖旨一下,早有錦衣衛官已將竇國一、宋信鷹拿雁捉的拖了出來。”
年級字:不(P1) 可(P1) 摸(P2) 捉(P2)
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四》:“及一廁足,不能自返,而故爲不可摸捉之言以掩之。”
年級字:捉(P2) 襟(P5) 見(P1)
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肘子。形容衣衫襤褸。引申爲顧此失彼,處境困難。
《莊子·讓王》:“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
年級字:馬(P1) 捉(P2) 老(P1) 鼠(P4)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馬捉老鼠》:“方言‘馬捉老鼠’,蓋譏人粗撞不了事也。”
年級字:望(P2) 空(P1) 捉(P2) 影(P2)
猶言捕風捉影。比喻言論行動以似是而非的跡象爲依據。
年級字:拿(P2) 雲(P1) 捉(P2) 月(P1)
年級字:捉(P2) 賊(P3) 見(P1) 贓(P0)
髒:偷盜或貪污受賄所得的財物。捉盜賊必須看到贓物。指必須要有真憑實據。
元·李文尉《燕青博魚》第三折:“常言道:‘捉賊見髒,捉姦見雙。’燕大,你既要拿奸,如今還我姦夫來便罷。”
年級字:捉(P2) 影(P2) 捕(P2) 風(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五回:“這潑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摶沙弄汞,捉影捕風。”
年級字:捉(P2) 生(P1) 替(P3) 死(P3)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官人每枉請著皇家祿,都只是捉生替死,屈陷無辜。”
年級字:捉(P2) 鼠(P4) 拿(P2) 貓(P1)
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若論我腹中的兵書,委的有神鬼不測之機,有捉鼠拿貓之法。”
bì sè yǎn jīng zhuō má què
年級字:閉(P2) 塞(P3) 眼(P1) 睛(P3) 捉(P2) 麻(P1) 雀(P3)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二:“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誇誇其談,滿足於一知半解,這種極壞的作風,這種完全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精神的作風,還在我黨許多同志中繼續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