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拾(P2) 人(P1) 唾(P6) 餘(P4)
比喻自己沒有創同,只是抄襲別人的言論、見解。見“拾人涕唾”。
梁啓超《論內地雜居與商務關係》:“事事落人之後,拾人唾餘。”
年級字:拾(P2) 陳(P2) 蹈(P3) 故(P1)
元·劉壎《隱居通議·詩歌三》:“觀其妙趣天得,自成一家,不肯拾陳蹈故。”
年級字:掇(P0) 青(P1) 拾(P2) 紫(P2)
《歧路燈》第五二回:“況你頗有聰明,實指望掇青拾紫。我問你,至今功名何如?”
年級字:道(P1) 不(P1) 拾(P2) 遺(P3)
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拾走。形容社會風氣好。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國無盜賊,道不拾遺。”《戰國策·秦策一》:“道不拾遺,民不妄取。”
年級字:俯(P5) 拾(P2) 即(P1) 是(P1)
俯:低頭,彎腰;即:就。只要低下頭來撿取,到處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唐·司空圖《詩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
年級字:俯(P5) 拾(P2) 地(P1)
《漢書·夏侯勝傳》:“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猶俯拾地芥耳。”
年級字:路(P1) 不(P1) 拾(P2) 遺(P3)
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形容社會風氣好。
年級字:引(P2) 針(P2) 拾(P2)
語出漢·王充《論衡·亂龍》:“頓牟掇芥,磁石引針,皆以其真是,不假他類。”頓牟,琥珀。一說爲玳瑁。
年級字:俯(P5) 拾(P2) 皆(P3) 是(P1)
唐·司空圖《詩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
年級字:如(P2) 拾(P2) 地(P1)
象從地下拾起一根芥菜。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多指官職、名位)。
南朝梁任彥升《天監三年策秀才文》:“輜青紫,如拾地芥,而惰遊廢業,十室而九。”
年級字:道(P1) 無(P2) 拾(P2) 遺(P3)
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拾走。形容社會風氣好。同“道不拾遺”。
《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商賈重寶,單車露宿,牛馬放牧,道無拾遺。”
年級字:易(P2) 於(P2) 拾(P2) 遺(P3)
年級字:路(P1) 無(P2) 拾(P2) 遺(P3)
指東西掉在路上,人們不會撿起據爲己有。形容社會風尚好。
《孔子家語·相魯》:“孔子初仕爲中都宰,中都魯邑製爲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如禮年五十異食也強弱異任、任謂力作之事各從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別塗、路無拾遺、器不雕僞,……”
年級字:抱(P1) 枝(P1) 拾(P2) 葉(P1)
猶言捨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魯迅《墳·文化偏至論》:“人既發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奚事抱枝拾葉,徒金鐵國會立憲之云乎?”
年級字:朝(P3) 花(P1) 夕(P1) 拾(P2)
年級字:補(P2) 過(P1) 拾(P2) 遺(P3)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左拾遺,
右拾遺古時輔助王帝找出和填補過失、遺漏的工作。
唐朝及後來朝代設置的官位,分左、右拾遺,意思是為皇帝撿起的遺漏的工作,是諫官的一種。當時左拾遺比右拾遺大一些,直到元代以右為大。
「補過」填補、補救,過失、過錯。
「拾遺」執拾、拾取,遺忘、遺漏。
《漢書·汲黯傳》:「出入禁闥,補過拾遺,臣之願也。」
年級字:易(P2) 如(P2) 拾(P2)
語出《漢書·夏侯勝傳》:“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以先生之才,怕不進取功名易如拾芥。”
年級字:不(P1) 可(P1) 收(P1) 拾(P2)
唐·韓愈《送高閒上人序》:“泊與淡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
年級字:拾(P2) 人(P1) 涕(P5) 唾(P6)
涕唾:鼻涕唾沫。比喻自己沒有創見,只是抄襲別人的言論、見解。
宋·嚴羽《滄浪詩話·答吳景先書》:“是自家閉門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籬壁拾人涕唾得來者。”
年級字:拾(P2) 帶(P1) 重(P1) 還(P1)
相傳唐宰相裴度少時遊香山寺,拾得某婦人所遺下的三條寶帶,這是她借來爲父親脫罪的,裴度守候着還了她。見宋·丁用晦《芝田錄·裴度》。
年級字:補(P2) 闕(P6+) 拾(P2) 遺(P3)
闕:通“缺”,缺失。拾遺:補錄遺漏。補錄缺失遺漏的內容。
《晉書·張軌傳》:“聖王將舉大事,必崇三訊之法,朝置諫官以匡大理,疑承弼以補闕拾遺。”
年級字:棄(P4) 瓊(P0) 拾(P2) 礫(P0)
年級字:拾(P2) 金(P1) 不(P1) 昧(P6)
金:原指錢財,現泛指各種貴重物品;昧:隱藏。拾到東西並不隱瞞下來據爲己有。指良好的僕人道德和社會風尚。
清·吳熾昌《客窗閒話·義丐》:“乃呼里長,爲之謀宅於市廛,置貨立業且表之以額曰‘拾金不昧’。”清·《歧路燈》第一百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年級字:仰(P4) 拾(P2) 俯(P5) 取(P2)
年級字:拾(P2) 掇(P0) 無(P2) 遺(P3)
年級字:拾(P2) 仰(P4) 取(P2)
俛,同“俯”。指低頭則必拾地上之物,仰首則必取樹上之物。形容極其勤勞節儉。
語出《史記·貨殖列傳》:“然家自父兄子孫約,俛有拾,仰有取,貰貸行賈徧郡國。”
年級字:拾(P2) 人(P1) 唾(P6) 涕(P5)
比喻自己沒有創見,只是抄襲別人的言論、見解。同“拾人涕唾”。
明·胡震亨《唐音癸籤·集錄三》:“胡元瑞評諸家雲:歐陳率是記事……劉貢父滑稽渠率;王直方拾人唾涕。”
年級字:俯(P5) 拾(P2) 仰(P4) 取(P2)
低頭拾地上的東西,擡頭拿上面的東西。形容一舉一動都有收穫。
《史記·貨殖列傳》:“家自父兄子孫約,俯有拾,仰有取。”
年級字:仰(P4) 取(P2) 俯(P5) 拾(P2)
低頭拾地上的東西,擡頭拿上面的東西。形容一舉一動都有收穫。
《史記·貨殖列傳》:“家自父兄子孫約,俯有拾,仰有取。”
年級字:掇(P0) 拾(P2) 章(P3) 句(P2)
掇:拾取。摘取別人文章的句子。指東摘西抄地拼湊文章。
年級字:拾(P2) 遺(P3) 補(P2) 闕(P6+)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
年級字:拾(P2) 人(P1) 牙(P1) 慧(P3)
拾:撿取;牙慧:指別人說過的話。比喻拾取別人的一言半語當作自己的話。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雲:‘康伯未得我牙後慧。’”
年級字:一(P1) 發(P1) 不(P1) 可(P1) 收(P1) 拾(P2)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諺語,
多字熟語不可收拾形容不幸的事發生的速度很快,無法控制或停止,完全失控。
zhòng ré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
年級字:眾(P3) 人(P1) 拾(P2) 柴(P2) 火(P1) 焰(P6) 高(P1)
zhòng ré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
年級字:衆(P3) 人(P1) 拾(P2) 柴(P2) 火(P1) 焰(P6) 高(P1)
jǔ rú hóng máo qǔ rú shí yí
年級字:舉(P2) 如(P2) 鴻(P6+) 毛(P1) ,(P1) 取(P2) 如(P2) 拾(P2) 遺(P3)
舉一根羽毛,拾一件東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費氣力。
yī rén shàn shè bǎi fū jué shí
年級字:一(P1) 人(P1) 善(P2) 射(P2) ,(P1) 百(P1) 夫(P2) 決(P2) 拾(P2)
古諺語,意思是爲將者善戰,其士卒亦必勇敢無前。比喻凡事爲首者倡導於前,則其衆必起而效之。
《國語·吳語》:“夫申胥、華登簡服吳國志士於甲兵,而未嘗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也。”韋昭注:“決,勾弦。拾,捍。言申胥、華登善用兵衆必化之;猶一人善射,而百夫競著決拾而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