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招(P2) 財(P3) 進(P1) 寶(P2)
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招財進寶臻佳瑞,閤家無慮保安存。”
年級字:買(P1) 馬(P1) 招(P2) 軍(P2)
明·湯顯祖《牡丹亭·牝賊》:“有這等事?恭喜了!藉此號令,買馬招軍。”
年級字:招(P2) 花(P1) 惹(P3) 草(P1)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回:“那一雙積年招花惹草,慣細風情的賊眼,不離這婦人身上。”
年級字:招(P2) 是(P1) 生(P1) 非(P2)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他也有不平,有反抗,有戰鬥,而往往不過是將敗落家族的婦姑勃谿,叔嫂鬥法的手段,移到文壇上。嘁嘁嚓嚓,招是生非,搬弄口舌,決不在大處着眼。”
年級字:招(P2) 賢(P4) 納(P4) 士(P1)
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
年級字:招(P2) 風(P1) 惹(P3) 草(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四回:“你只會怨我顧前不顧後,你怎麼不怨寶玉外頭招風惹草的呢?”
年級字:招(P2) 風(P1) 攬(P6) 火(P1)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一卷:“地方輕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門前窺瞰,招風攬火。”
年級字:惹(P3) 禍(P4) 招(P2) 災(P3)
元·張養浩《普天樂》:“莫剛直,休豪邁,於身無益,惹禍招災。”
年級字:招(P2) 是(P1) 搬(P3) 非(P2)
魯迅《墳·論雷峯塔的倒掉》:“和尚本應該只管自己唸經……他偏要放下經卷,橫來招是搬非,大約是懷着嫉妒罷。”
年級字:招(P2) 搖(P2) 撞(P2) 騙(P3)
《清會典事例·七四八·刑部·吏律職制》:“學臣應用員役,儻有招搖撞騙及受賄傳遞等弊,提調官不行訪拿究治者,亦交部議處。”
年級字:招(P2) 災(P3) 惹(P3) 禍(P4)
清·李漁《巧團圓·議贅》:“難道我老夫妻兩口自己照管不來,還帶着個如花似玉的閨女去招災惹禍不成!”
年級字:招(P2) 降(P2) 納(P4) 叛(P3)
原指收容接納敵方投降叛變過來的人,以擴大自己的勢力。現指收羅壞人,結黨作惡。
《宋史·劉光世傳》:“楚州破,命光世節制諸鎮,力守通泰。完顏昌屯承楚,光世知其衆思歸,欲攜貳之。……獲敵不殺,令持錢文示其徒,有欲歸者,扣江執錢爲信。歸者不絕。”
年級字:金(P1) 字(P1) 招(P2) 牌(P3)
舊時店鋪爲顯示資金雄厚而用金箔貼字的招牌。現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義或稱號。也比喻名譽好。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齋郆只出使了一次朝鮮,辦結了甲申金玉均一案,又曾同威毅伯和日本伊滕博文定了出兵朝鮮彼此知會的條約,總算一帆風順,文武全才的金字招牌,還高高掛着。”
年級字:招(P2) 蜂(P2) 惹(P3) 蝶(P1)
《花城》1981年第3期:“她漂亮,美……在那窮鄉僻壤之中,又焉能不招蜂惹蝶?”
年級字:招(P2) 權(P5) 納(P4) 賄(P5)
招權:弄權,攬權;納賄:接受賄賂。抓權力,受賄賂。
年級字:惹(P3) 是(P1) 招(P2) 非(P2)
《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孩兒,你許多時不行這條路,如今去端門看燈,從張員外門前過,又去惹是招非。”
年級字:買(P1) 馬(P1) 招(P2) 兵(P3)
《再生緣》第三回:“今中既到山中住,少不得,買馬招兵盡壯懷。”
年級字:不(P1) 打(P1) 自(P1) 招(P2)
舊指沒有用刑就招供。比喻做了壞事或有壞的意圖自我暴露出來。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七回:“也是個不打自招的怪物,他忽然說出道:後日是他母難之日,邀請諸邪來作生日。”
年級字:揚(P2) 招(P2) 魂(P4)
掛幡招回死者的靈魂(迷信)。比喻想使已經被清除的的壞人再恢復活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1回:“設香案,鋪祭物,列燈四十九盞,揚幡招魂。”
年級字:招(P2) 搖(P2) 過(P1) 市(P2)
招搖:張揚炫耀;市:鬧市,指人多的地方。指在公開場合大搖大擺顯示聲勢,引人注意。
《史記·孔子世家》:“居衛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爲次乘,招搖市過之。”
年級字:枉(P6) 勘(P0) 虛(P4) 招(P2)
年級字:招(P2) 是(P1) 攬(P6) 非(P2)
清·錢彩《說岳全傳》:“忽聽得有人叫道:‘嶽相公在那裏?’牛皋聽得,便喊道:‘在這裏!’嶽大爺道:‘你又在此招是攬非了。’”
年級字:花(P1) 枝(P1) 招(P2) 顫(P6)
《水滸後傳》第四回:“馮舍人見了,慌忙起身,偷眼一覷,花枝招顫,態度輕盈,魂不附體,倒身便拜。”
年級字:樹(P1) 大(P1) 招(P2) 風(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三回:“這正是樹大招風風撼樹,人爲名高名喪人。”
年級字:樹(P1) 高(P1) 招(P2) 風(P1)
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錢財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煩。同“樹大招風”。
年級字:招(P2) 軍(P2) 買(P1) 馬(P1)
元·無名氏《聚獸牌》第一折:“今有漢三公子劉文叔,在白水村興兵聚義,招軍買馬。”
年級字:挖(P2) 耳(P1) 當(P2) 招(P2)
人家用手挖耳朵,卻以爲是在招喚自己。比喻希望達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吳衙內鄰舟赴約》:“那吳衙內記掛着賀小姐,一夜臥不安穩。早上賀司戶相邀,正是挖耳當招。”
年級字:招(P2) 事(P1) 惹(P3) 非(P2)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三十五回:“少年驕惰放肆……將來招事惹非,敗壞家門。”
年級字:招(P2) 災(P3) 攬(P6) 禍(P4)
元本高明《琵琶記·牛小姐諫父》:“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鍋,是你招災攬禍。”
年級字:惹(P3) 禍(P4) 招(P2) 殃(P0)
元·無名氏《藍采和》第三折:“數遍到此,曾諫李王,李王不聽,只恐怕惹禍招殃。”
年級字:目(P1) 挑(P3) 心(P1) 招(P2)
《史記·貨殖列傳》:“今夫趙女鄭姬,設形容,揳鳴琴,揄長袂,躡利屐,目挑心招,出不遠千里,不擇老少者,奔富厚也。”
年級字:惹(P3) 禍(P4) 招(P2)
元·關漢卿《普天樂·崔張十六事》曲:“鄭恆枉自胡來纏,空落得惹禍招愆。”
年級字:屈(P4) 打(P1) 成(P1) 招(P2)
屈:冤枉;招:招供。指無罪的人冤枉受刑,被迫招認有罪。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如今把姐姐拖到官中,三推六問,屈打成招。”
年級字:花(P1) 枝(P1) 招(P2) 展(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襲人等捧過茶來,才吃了一口,平兒也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來了。”
年級字:招(P2) 風(P1) 惹(P3) 雨(P1)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四十二回:“這監生不惟遮不得風,避不得雨,且還要招風惹雨。”
年級字:招(P2) 是(P1) 惹(P3) 非(P2)
《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你許多時不行這條路,如今去端門看燈,從張員外門前經過,又是招是惹非。”
年級字:過(P1) 市(P2) 招(P2) 搖(P2)
市:鬧市,指人多的地方;招搖:張揚炫耀。指在公開場合大搖大擺顯示聲勢,引人注意。
《史記·孔子世家》:“居衛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爲次乘,招搖市過之。”
年級字:迎(P2) 風(P1) 招(P2) 展(P2)
紅旗一面~,附近至少一公里的半徑內都可以望見。(郭沫若《洪波曲·南京印象》六)
年級字:招(P2) 權(P5) 納(P4) 賂(P5)
《元史·樸不花傳》:“不花驕恣無上,招權納賂,奔競之徒,皆出其門,駸駸有趙高、張讓、田令孜之風。”
年級字:招(P2) 蜂(P2) 引(P2) 蝶(P1)
葉文玲《獨特的歌》:“沒準是很愛賣弄俊俏,四送秋波的人呢,嘿,招蜂引蝶之流,對不起,本人向來深惡痛絕。”
年級字:招(P2) 架(P2) 不(P1) 住(P1)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八回:“姚天君招架不住,掩一鐧,望陣內便走。”
年級字:惹(P3) 災(P3) 招(P2) 禍(P4)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非是咱起風波,都自己惹災招禍。”
年級字:招(P2) 兵(P3) 買(P1) 馬(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於是遂起軍往汝南駐紮,招兵買馬,徐圖徵進。”
年級字:納(P4) 士(P1) 招(P2) 賢(P4)
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
年級字:招(P2) 亡(P2) 納(P4) 叛(P3)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高帝五年》:“高祖起豐、沛以來,罔羅豪桀,招亡納叛,亦已多矣。”
年級字:花(P1) 枝(P1) 招(P2)
《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那女子的尖尖趫趫,鳳頭一對,露在汀裙之下,蓮步輕移,如花枝招颭一般。”
年級字:惹(P3) 事(P1) 招(P2) 非(P2)
元·無名氏《東平府》第一折:“哎,徐寧緊緊相隨,生怕俺不遵依,向城中惹事招非。”
mǎn zhāo sǔn qiān shòu yì
年級字:滿(P2) 招(P2) 損(P5) 謙(P4) 受(P2) 益(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