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īzhe
年級字:披(P2) 着(P2)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披著穿著在外輕輕的蓋上。
-「著」字原本的寫法是「箸」, 戰國後出現「著」, 之後再有「着」。
- 國內和香港有用「著」和「着」,一般「着」字放在助詞之後。
- 台灣地區主要用「著」。
「披」在外輕輕的蓋上。
「着」「著」【助詞】- 放在動詞後,表示動作在進行中:「坐着」、「看着」、「坐着」、「慢着」「找着」、「睡着」。
pī tóu
年級字:披(P2) 頭(P1)
詞性:形容詞
披散頭髮。
《剪燈新話·三山福地志》:“披頭露體,勢甚兇惡。”《三國演義》第四回:“恰纔見甘夫人披頭跣足,相隨一夥百姓婦女,投南而走。” 賀敬之等《慣匪周子山》第三場:“驢日的你是瘋呢?還是魔呢?看你那披頭撤腳的樣子!”
pī guà
pī shàng
pī sǎn
pī mǐ
年級字:披(P2) 靡(P0)
詞性:形容詞
1.[草木] 隨風散亂地倒下
例:應風披靡,吐芳揚烈。 ——司馬相如《上林賦》
2.[軍隊] 潰散
例:婉貞揮刀奮斫,所當無不披靡。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Pī le
shàng pī
pī lù
年級字:披(P2) 露(P2)
詞性:動詞
表露隱瞞,
隱藏提供信息、資料。
- 陳述;表白。
- 宣布;發表。
- 暴露資訊。
pī má
年級字:披(P2) 麻(P1)
詞性:名詞,動詞
1.“ 披麻帶孝 ”,指長輩去世,子孫身披麻布服,頭上戴白,表示哀悼。
2.中國畫山石皴法之一種。又稱麻皮皴。因所繪山石脈理如披麻,故名。其法創於 唐 王維 , 南唐 董源 多用之,為中國畫南宗的畫法。
例:清 龔賢 《畫訣》:“皴法名色甚多,惟披麻、豆瓣、小斧劈為正經。”
pīzhe
年級字:披(P2) 著(P2)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披着穿著在外輕輕的蓋上。
-「著」字原本的寫法是「箸」, 戰國後出現「著」, 之後再有「着」。
- 國內和香港有用「著」和「着」,一般「着」字放在助詞之後。
- 台灣地區主要用「著」。
「披」在外輕輕的蓋上。
「著」「著」【助詞】- 放在動詞後,表示動作在進行中:「坐著」、「看著」、「坐著」、「慢著!」「找著」、「睡著」。
pī hóng
pī jiān
年級字:披(P2) 肩(P3)
詞性:名詞
1.用織物或毛皮製成的各種不同長度的無袖外衣
2.裘皮或布製的披在肩上的服飾
tā pī
年級字:他(P1) 披(P2)
詞性:副詞
1.他(把衣物)覆蓋在肩背上。
2.他披露,發表,公佈。
pī sà
年級字:披(P2) 薩(P1)
詞性:名詞,名詞
薄餅,
匹萨,
比薩是一種著名的意大利食物。是「混合著不同食材、番茄及起司烘焗而成的餅」。
pī yī
De pī
年級字:披(P2) 麻(P1) 帶(P1) 孝(P1)
年級字:帶(P1) 月(P1) 披(P2) 星(P1)
元·無名氏《硃砂擔》第一折:“帶月披星,忍寒受冷,離鄉井。”
年級字:披(P2) 毛(P1) 索(P3)
披:撥開;毛:毛髮;索:尋找;黶:黑痣。比喻故意挑剔毛病。
晉·葛洪《抱朴子·接疏》:“成天平地,豈肯稱薪而爨,數粒乃炊,並瑕棄璧,披毛索靨哉!”
年級字:披(P2) 星(P1) 帶(P1) 月(P1)
年級字:肝(P4) 膽(P3) 披(P2) 瀝(P0)
湯增璧《崇俠論》:“食人之祿,不顧其患,非志士所忍出;當其發難,則亦慷慨悲歌,顧盼生姿,自謂肝膽披瀝,不忘平生一諾。”
年級字:披(P2) 毛(P1) 求(P2) 疵(P6+)
年級字:披(P2) 露(P2) 腹(P4) 心(P1)
披露:顯露,展示;腹心:真誠的心意。形容以真心示人。
《三國志·蜀志·法正傳》:“惟前後披露腹心,自從始初以至於終,實不藏情。”
年級字:披(P2) 麻(P1) 帶(P1) 索(P3)
年級字:披(P2) 荊(P5) 斬(P2) 棘(P6)
劈開叢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創業過程中或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
年級字:披(P2) 髮(P2) 文(P1) 身(P1)
古代吳越一帶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風俗。頭髮披散,身刺花紋。
《禮記·王制》:“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年級字:戴(P3) 月(P1) 披(P2) 星(P1)
身披星星,頭頂月亮。形容早出晚歸,辛勤勞動,或日夜趕路,旅途辛苦。
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一的:“這大的孩兒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年級字:披(P2) 沙(P2) 剖(P4) 璞(P0)
披:分開。剖:剖開。璞:含有玉的石頭。從沙粒中區分出金子,從石頭裏剖出美玉。比喻從許許多多人中間識別、挑選出所用的人才。
年級字:披(P2) 頭(P1) 蓋(P2) 腦(P2)
蓋:壓。正對着頭和臉蓋下來。形容(打擊、衝擊、批評等)來勢很猛。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四回:“奪過士兵手裏的棍棒,劈頭蓋臉便打。”
年級字:披(P2) 採(P2) 蘭(P3)
披:拔開;榛:叢生的荊棘。撥開荊棘,採摘蘭草。比喻選拔人才。
《晉書·皇甫謐傳》:“陛下披榛採蘭,並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遠。”
年級字:披(P2) 瀝(P0) 肝(P4) 膽(P3)
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裏話。也形容非常忠誠。同“披肝瀝膽”。
年級字:披(P2) 毛(P1) 索(P3)
《抱朴子·接疏》:“豈肯稱薪而爨,數粒乃炊,並瑕棄璧,披毛索靨哉?”
年級字:披(P2) 羅(P3) 戴(P3) 翠(P3)
年級字:披(P2) 沙(P2) 簡(P2) 金(P1)
樑·鍾嶸《詩品》捲上:“潘詩爛若舒錦,無處不佳,陸文如披沙簡金,往往見寶。”
年級字:披(P2) 心(P1) 瀝(P0) 血(P3)
《南史·袁昂傳》:“推恩及罪,在臣實大,披心瀝血,敢乞言之。”
年級字:披(P2) 裘(P0) 帶(P1) 索(P3)
年級字:負(P3) 芒(P3) 披(P2) 葦(P0)
清·陳夢雷《解介士傳》:“王有事于越,敖,敖子弟出死力,負芒披葦,入海望潮,撥棹,蒙虎皮以冒鋒鏑。”
年級字:爛(P3) 若(P3) 披(P2) 錦(P3)
南朝梁·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淵文爛若披錦,無處不善;陸文若排沙簡金,往往見寶。”
年級字:逞(P4) 怪(P1) 披(P2) 奇(P2)
明·方孝孺《息耕亭記》:“尚修其辭,逞怪披奇,窮精備思,遐觀千載,竟亦何裨,此謂名勞。”
年級字:披(P2) 古(P1) 通(P3) 今(P1)
年級字:披(P2) 肝(P4) 露(P2) 膽(P3)
年級字:披(P2) 露(P2) 肝(P4) 膽(P3)
年級字:霧(P3) 散(P2) 雲(P1) 披(P2)
年級字:披(P2) 霄(P0) 決(P2) 漢(P4)
年級字:爛(P3) 若(P3) 披(P2) 掌(P3)
年級字:披(P2) 紅(P1) 戴(P3) 花(P1)
二月河《雍正皇帝》第二十五回:“三百多名進士一聽此言,連忙齊刷刷地叩下頭去,高呼‘萬歲’,恭送皇帝離座升輿。剎時間,鼓樂大作,樂聲中,兩個禮部來的筆帖式披紅戴花,擡出了幡龍金榜。”
年級字:所(P2) 向(P1) 披(P2) 靡(P0)
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披靡:潰敗。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
年級字:披(P2) 肝(P4) 瀝(P0) 膽(P3)
披:披露;瀝: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裏話。也形容非常忠誠。
唐·黃滔《啓裴侍郎》:“沾巾墮睫,瀝膽披肝,不在他門,誓於死節。”宋·司馬光《體要疏》:“雖訪問所不及,猶將披肝瀝膽,以效其區區之忠。”
年級字:披(P2) 髮(P2) 左(P1) 衽(P0)
左衽:衣襟向左掩。披頭散髮,衣襟左開,借指異族入侵爲主。
先秦·孔子《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年級字:披(P2) 沙(P2) 揀(P4) 金(P1)
唐·劉知己《史通·直書》:“然則歷考前史,徵諸直詞,雖古人糟粕,真僞相亂,而披沙揀金,有時獲寶。”
年級字:削(P3) 髮(P2) 披(P2)
緇: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頭髮,穿上僧衣。表示出家爲僧。
明·周楫《西湖二集·黨闍黎一唸錯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髮披緇,便是釋牟尼佛。”
年級字:執(P4) 銳(P4) 披(P2) 堅(P3)
執:拿着;銳:銳利,鋒利,指兵器;堅:指鎧甲,古代軍人護身的戰衣。身穿鎧甲,手持武器。形容投身戰鬥或作好戰鬥準備。
明·無名氏《衣錦還鄉》第一折:“執銳披堅領大兵,排兵佈陣任非輕,身懷舉鼎拔山力,獨佔東吳數百城。”
年級字:瀝(P0) 血(P3) 披(P2) 肝(P4)
年級字:披(P2) 枷(P6) 戴(P3) 鎖(P3)
年級字:披(P2) 發(P1) 文(P1) 身(P1)
古代吳越一帶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風俗。頭髮披散,身刺花紋。
《禮記·王制》:“東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年級字:望(P2) 風(P1) 披(P2) 靡(P0)
披靡:草木隨風倒伏。草一遇到風就倒伏了。比喻軍隊毫無鬥志,老遠看到對方的氣勢很盛,沒有交鋒就潰散了。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應風披靡,吐芳揚烈。”《漢書·杜周傳》:“天下莫不望風而靡,自尚書近臣皆結舌杜口,骨肉親屬莫不股粟。”
年級字:披(P2) 麻(P1) 戴(P3) 孝(P1)
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二折:“你也想着一家兒披麻帶孝爲何由,故來這靈堂裏尋鬥毆。”
年級字:露(P2) 膽(P3) 披(P2) 肝(P4)
年級字:披(P2) 麻(P1) 救(P3) 火(P1)
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三折:“則落你好似披麻救火,蒯徹也不似那般人隨風倒舵。”
年級字:披(P2) 心(P1) 相(P1) 付(P2)
年級字:布(P1) 披(P2) 麻(P1)
元·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但得一個生忿子拽布披麻扶靈柩,索強似那孝順女羅裙包土築墳臺。”
年級字:斬(P2) 荊(P5) 披(P2) 棘(P6)
斬除荊棘。比喻在前進道路上或創業過程中掃除障礙,克服困難。同“披荊斬棘”。
清·陳天華《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吾民族以不撓不屈之氣概,與外族戰,與吐蕃戰,與寒暑戰,卒能斬荊披棘,蕃育子孫至數百萬。”
年級字:披(P2) 堅(P3) 執(P4) 銳(P4)
《戰國策·楚策一》:“吾被堅執銳,赴強敵而死。”《史記·項羽本紀》:“夫被(披)堅執銳,義不如公。”
年級字:披(P2) 毛(P1) 求(P2) 瑕(P0)
年級字:瀝(P0) 血(P3) 披(P2) 心(P1)
前蜀·杜光庭《晉公后土醮詞》:“誠切禱祈,瀝血披心,仰希鑑祐。”
年級字:枕(P5) 戈(P0) 披(P2) 甲(P1)
以戈爲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備不懈,時刻準備戰鬥。 同“枕戈坐甲”。
清·龍翰臣《復唐子實書》:“今日之事,將因一鄉而累及一邑,因一邑而累及一省。此非有人維持調護之,則外軍枕戈披甲之士,抑鬱不揚。”
年級字:握(P3) 素(P4) 披(P2) 黃(P1)
猶言握鉛抱槧。素,白絹,古代用以書寫。黃,雌黃,古代用以校點書籍。
年級字:露(P2) 膽(P3) 披(P2) 誠(P2)
年級字:披(P2) 肝(P4) 瀝(P0) 血(P3)
年級字:披(P2) 枷(P6) 帶(P1) 鎖(P3)
枷: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鎖:用鐵環連接而成的刑具。指罪犯套上枷鎖等刑具。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正旦雲]俺婆婆若見我披枷帶鎖赴法場餐刀去呵,[唱]枉將他氣殺也麼哥,枉將他氣殺也麼哥。告哥哥,臨危好與人行放便。”
年級字:五(P1) 月(P1) 披(P2) 裘(P0)
晉·皇甫謐《高士傳》捲上:“五月披裘而負薪,豈取金者哉?”
年級字:剪(P3) 髮(P2) 披(P2)
削髮,身着僧尼服裝。指出家爲僧尼。亦作“剪髮被褐”。
年級字:披(P2) 頭(P1) 散(P2) 髮(P2)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二回:“那張三又挑唆閻婆去廳上披頭散髮來告道:‘宋江實是宋清隱藏在家,不令出官。相公如何不與老身做主去拿宋江。’”
年級字:披(P2) 毛(P1) 戴(P3) 角(P2)
《景德傳燈錄》:“學人不負師機,還免披毛戴角也無?”
年級字:披(P2) 星(P1) 戴(P3) 月(P1)
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一的:“這大的孩兒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年級字:披(P2) 髮(P2) 纓(P6+) 冠(P5)
語出《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鬥者,救之,雖被髮纓冠而救之可也。”
年級字:瀝(P0) 膽(P3) 披(P2) 肝(P4)
唐·黃滔《啓裴侍郎》:“沾巾墮睫,瀝膽披肝,不在他門,誓於死節。”宋·司馬光《體要疏》:“雖訪問所不及,猶將披肝瀝膽,以效其區區之忠。”
年級字:披(P2) 髮(P2) 入(P1) 山(P1)
年級字:披(P2) 裘(P0) 負(P3) 薪(P6)
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揹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潔的隱士。
東漢·王充《論衡·書虛》:“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
年級字:披(P2) 襟(P5) 解(P2) 帶(P1)
年級字:披(P2) 瀝(P0) 肝(P4)
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裏話。也形容非常忠誠。同“披肝瀝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