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屐(P5) 齒(P3) 之(P2) 折(P2)
《晉書謝安傳》:“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
年級字:摧(P4) 眉(P3) 折(P2) 腰(P3)
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年級字:拉(P1) 枯(P2) 折(P2) 朽(P4)
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輕而易舉。也比喻摧毀腐朽勢力的強大氣勢。同“摧枯拉朽”。
年級字:得(P1) 馬(P1) 折(P2) 足(P1)
年級字:折(P2) 衝(P2) 樽(P0) 俎(P0)
語本《戰國策·齊策五》:“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拔城於尊俎之間,折衝席上者也。”晉·張協《雜詩》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衝樽俎間,制勝在兩楹。”
年級字:月(P1) 中(P1) 折(P2) 桂(P1)
年級字:月(P1) 墜(P5) 花(P1) 折(P2)
清·洪昇《長生殿·補恨》:“誓世世生生休拋撇,不提防慘悽悽月墜花折,悄冥冥雲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死斷生絕。”
年級字:規(P4) 旋(P3) 矩(P4) 折(P2)
漢·蔡邕《隸勢》:“或長邪角趣,或規旋矩折,修短相副,異體同勢。”
年級字:寧(P4) 折(P2) 不(P1) 彎(P2)
本指白楊木受到外力作用,只會斷折,不會彎曲變形。後用來比喻寧可死也絕不屈服妥協。
《齊民要術·卷五·種榆白楊》:“白楊性甚勁直,堪爲屋材,折則折矣,終不曲撓。”
年級字:群(P6) 輕(P2) 折(P2) 軸(P4)
輕的東西積多了,也能壓斷車軸。比喻聽任小的壞事發展下去,也能造成嚴重後果。
《戰國策·魏策一》:“臣聞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故願大王之熟計之也。”
年級字:朱(P1) 雲(P1) 折(P2) 檻(P0)
朱雲:漢代人名。折檻:折斷欄杆。朱雲折斷了欄杆。形容敢於直言進諫。
年級字:折(P2) 節(P1) 待(P3) 士(P1)
《周書·邵廣傳》:“時晉公護諸子及廣弟杞國公亮等,服玩侈靡,逾越制度,廣獨率由禮則,又折節待士,朝野以是稱焉。”
年級字:損(P5) 軍(P2) 折(P2) 將(P3)
元·無名氏《樂毅圖齊》第一折:“不爭你和他相持,損軍折將,則不如緊守城池。”
年級字:五(P1) 斗(P1) 折(P2) 腰(P3)
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彎腰行禮。爲微薄的俸祿而對上級卑躬屈膝。
年級字:低(P2) 眉(P3) 折(P2) 腰(P3)
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年級字:深(P2) 文(P1) 曲(P2) 折(P2)
年級字:周(P2) 規(P4) 折(P2) 矩(P4)
本指行禮時步趨合乎規矩。後引申爲拘泥於成法、準則。
年級字:羣(P6) 輕(P2) 折(P2) 軸(P4)
輕的東西積多了,也能壓斷車軸。比喻聽任小的壞事發展下去,也能造成嚴重後果。
《戰國策·魏策一》:“臣聞積羽沉舟,羣輕折軸,衆口鑠金,故願大王之熟計之也。”
年級字:折(P2) 膠(P3) 墮(P5) 指(P2)
宋·蘇軾《磨衲贊》:“折膠墮指,此衲不寒,爍石流金,此衲不熱。”宋·周密《齊東野語·曝日》:“《冬日初出銘》曰:‘折膠墮指,夢想負背。’”
年級字:朝(P3) 攀(P5) 暮(P5) 折(P2)
唐·崔顥《行路難》詩:“我昔初在昭陽時,朝攀暮折登王墀。”一本作“朝折暮折”。
年級字:折(P2) 矩(P4) 周(P2) 規(P4)
清·沈濤《交翠軒筆記》卷二:“左珩右佩,折矩周規,絕無名流儇薄之習。”
年級字:千(P1) 迴(P3) 百(P1) 折(P2)
形容文藝作品或歌聲、樂曲跌宕婉轉。也形容事態的發展、前進的歷程彎彎曲曲,很不順利。
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書·五》:“百川時文,精粹湛深,抽心苗,發奧旨,繪物態,狀人情,千迴百折,而卒造乎淺近。”
年級字:俎(P0) 樽(P0) 折(P2) 衝(P2)
《續資治通鑑·宋寧宗嘉定十四年》:“許國之忠,應變之略,隱然有俎樽折衝之風。”
年級字:折(P2) 腰(P3) 五(P1) 斗(P1)
折腰:彎腰。五斗:五斗米。為五斗米而彎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
年級字:面(P1) 折(P2) 庭(P2) 爭(P2)
年級字:厭(P2) 難(P2) 折(P2) 衝(P2)
漢·劉向《說苑·尊賢》:“故虞有宮之奇,晉獻公爲之終夜不寐;楚有子玉、得臣,文公爲之側席而坐。遠乎!賢者之厭難折衝也。”
年級字:推(P2) 枯(P2) 折(P2) 腐(P3)
年級字:折(P2) 衝(P2) 之(P2) 臣(P2)
《漢書·王尊傳》:“刺譏不憚將相,誅惡不避豪強,誅不制之賊,解國家之憂,功著職修,威信不廢,誠國家爪牙之吏,折衝之臣。”
年級字:折(P2) 衝(P2) 厭(P2) 難(P2)
漢·馬融《延光四年日蝕上書》:“必得將兼有二長之才,無二短之累,參以吏事,任以兵法,有此數姿,然後能折衝厭難,致其功實,轉災爲福。”
年級字:摧(P4) 蘭(P3) 折(P2) 玉(P1)
摧:摧殘,毀掉。毀壞蘭花,折斷美玉。比喻摧殘和傷害女子。
清·餘懷《板橋雜記·麗品》:“某本非風流佳客,謬稱浪子端莊,……用誘秦誆楚之計,作摧蘭折玉之謀。”
年級字:折(P2) 槁(P0) 振(P2) 落(P2)
《淮南子·人間訓》:“劉、項興義兵隨而定,若折槁振落。”
年級字:棟(P5) 崩(P2) 折(P2)
清·梁啓超《論不變法之害》:“今有巨廈,更歷千歲,瓦墁毀壞,榱棟崩折,非不枵然大也,風雨猝集,則傾圮必矣。”
年級字:將(P3) 功(P1) 折(P2) 罪(P4)
漢·荀悅《漢紀·元帝紀》:“齊恆先有匡周之功,後有來項之罪,君子計功補過。”元·無名氏《隔江鬥智》楔子:“如今權饒你將功折罪,點起人馬,隨我追趕去來。”
年級字:桂(P1) 折(P2) 蘭(P3) 摧(P4)
元·曹之謙《吊王內翰從之》詩:“山蟾鬥仰名空在,桂折蘭摧恨未休。”
年級字:百(P1) 折(P2) 不(P1) 移(P2)
明·吳承恩《贈郡伯古愚邵公報政序》:“即其可名狀者言之,則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年級字:摧(P4) 折(P2) 豪(P5) 強(P2)
《漢書·嚴延年傳》:“其治務在摧折豪強,扶助貧弱。”
年級字:梢(P5) 折(P2) 本(P2)
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二折:“休置俺這等掂梢折本的賠錢貨,則守恁那遠害全身的安樂窩。”
年級字:折(P2) 衝(P2) 禦(P5) 侮(P5)
語本《詩·大雅·綿》:“予曰有禦侮”毛傳:“武臣折衝曰禦侮。”
年級字:瓶(P2) 墜(P5) 簪(P0) 折(P2)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雖然是一時間花殘月缺,休猜做瓶墜簪折。”
年級字:折(P2) 節(P1) 下(P1) 士(P1)
《三國志·魏志·袁紹傳》:“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與交焉。”
年級字:損(P5) 兵(P3) 折(P2) 將(P3)
元·無名氏《千里獨行》第三折:“俺如今領兵與他交戰,丞相也枉則損兵折將。”
年級字:棟(P5) 折(P2) 壞(P2)
康有爲等《上清帝第二書》:“舉人等棟折榱壞,同受傾壓,故不避斧鉞之誅,犯冒越之罪,統籌大局,爲我皇上陳上。”
年級字:投(P3) 梭(P4) 折(P2) 齒(P3)
《晉書·謝鯤傳》:“鄰家高氏女有美色,鯤嘗挑之,女投梭,折其兩齒。”
年級字:轉(P2) 折(P2) 複(P4) 句(P2)
詞性:名詞
【複句】
由兩個有轉折關係的分句組成,前後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對,多用「 卻 」、「不過 」、「 然 …… 但 是 …… 」、「 儘 管 …… 還 是 …… 」等來聯結 。例句:他雖然家境一般,但常常樂於助人。
年級字:折(P2) 足(P1) 覆(P5)
《易·繫辭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言不勝其任也。”《後漢書·謝弼傳》:“今之四公,唯司空劉寵斷斷守善,餘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兇。”
年級字:隱(P4) 晦(P0) 曲(P2) 折(P2)
隱晦:不明顯。指寫文章或說話時用隱隱約約、轉彎抹角的方式來表達某種思想。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我們可以大聲疾呼,而不要隱晦曲折,使人民大衆不易看懂。”
年級字:折(P2) 鼎(P5) 覆(P5)
《南史·張弘策傳》:“祏怯而無斷,喧弱而不才,折鼎覆餗,跂踵可待。”
年級字:折(P2) 而(P1) 族(P2) 之(P2)
年級字:折(P2) 衝(P2) 尊(P3) 俎(P0)
折衝:打退敵人的戰車,指抵禦敵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諸侯國會盟的宴席上制勝對方。後泛指進行外交談判。
《戰國策·齊策五》:“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拔城於尊俎之間,折衝席上者也。”
年級字:百(P1) 折(P2) 千(P1) 回(P1)
趙樸初《與日本佛教友人談時事爲拈一偈》:“百折千迴心不退,無畏方能施無畏。”
年級字:七(P1) 折(P2) 八(P1) 扣(P5)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九十六回:“這些店用房錢草料麩子,七折八扣,除了兩錠銀子之外,倒該下五六兩的帳。”
年級字:朝(P3) 折(P2) 暮(P5) 折(P2)
唐·崔顥《行路難》詩:“我昔初在昭陽時,朝折暮折登王墀。”一本作“朝攀暮折”。
年級字:片(P1) 言(P1) 折(P2) 獄(P4)
片言:極少的幾句話;折獄:判決訴訟案件。原意是能用簡單的幾句話判決訟事。後指能用幾句話就斷定雙方爭論的是非。
年級字:折(P2) 長(P1) 補(P2) 短(P2)
《韓非子·初見秦》:“今秦地折長補短,方數千里,名師數十百萬,輪船國之號令賞罰,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
年級字:蠹(P0) 眾(P3) 木(P1) 折(P2)
蛀蟲多了,木頭就要折斷。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災禍。
年級字:一(P1) 波(P1) 三(P1) 折(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高低起伏的遭遇和挑戰。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喻文筆的鋒利。
《宣和書譜·太上內景神經》卷五:「然其一波三折筆之勢,亦自不苟。」
喻文筆的鋒利。
年級字:斗(P1) 折(P2) 蛇(P4) 行(P1)
鬥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樣曲折。像北斗星一樣彎曲,像蛇一樣曲折行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唐·柳宗元《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年級字:百(P1) 折(P2) 不(P1) 回(P1)
折:挫折。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漢·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莊,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年級字:斗(P1) 折(P2) 衡(P4)
剖開量物的鬥,折斷稱物的衡。指廢除讓人爭多論少的鬥衡。
年級字:百(P1) 般(P2) 折(P2) 磨(P3)
宋·李昉《太平廣記·精察二·孟簡》:“土豪又叫村裏的二十多個婦女……然後揪着她的頭髮把頭往地上碰,百般折磨污辱,包君的妻子本來就瘦弱多病,並且懷有身孕,回到船上就死了。”
年級字:面(P1) 折(P2) 廷(P2) 諍(P0)
年級字:百(P1) 折(P2) 不(P1) 屈(P4)
清·惲敬《〈卓忠毅公遺稿〉書後》:“一旦竟成其名,史書及府縣誌紀錄則有之,必不能千百年之後,人人變色動容,有一百折不屈之人,如在其心,如出其口,如忠毅、方學士、鐵尚書者也。”
年級字:強(P2) 自(P1) 取(P2) 折(P2)
年級字:百(P1) 折(P2) 不(P1) 摧(P4)
宋·蘇轍《祭亡兄端明文》:“義氣外強,道心內全,百折不摧,如有待然。”
年級字:折(P2) 戟(P0) 沉(P2) 沙(P2)
戟:古代的一種兵器。折斷了的戟沉沒在泥沙裏。形容失敗慘重。
唐·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朝。”
年級字:柳(P3) 折(P2) 花(P1) 殘(P5)
《紅樓夢》第七八回:“賊勢猖獗不可敵,柳折花殘血凝碧。”
年級字:蠹(P0) 衆(P3) 木(P1) 折(P2)
蛀蟲多了,木頭就要折斷。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災禍。
年級字:蘭(P3) 摧(P4) 玉(P1) 折(P2)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毛伯成既負其才氣,嘗稱寧爲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年級字:廷(P2) 爭(P2) 面(P1) 折(P2)
廷爭:在朝廷上爭論;面折:當面指責別人的過失。指直言敢諫。
《史記·呂太后本紀》:“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
年級字:不(P1) 折(P2) 不(P1) 撓(P6)
屈:屈服;撓:彎曲。比喻在壓力和困難面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
年級字:將(P3) 功(P1) 折(P2) 過(P1)
年級字:摧(P4) 枯(P2) 折(P2) 腐(P3)
《後漢書·耿弇傳》:“歸發突騎,以轔烏合之衆,如摧枯折腐耳。”
年級字:東(P1) 量(P2) 西(P1) 折(P2)
量:稱量。折:虧損。指量入量出的穀物總難免有折耗。
年級字:艱(P3) 難(P2) 曲(P2) 折(P2)
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都是要經過艱難曲折的。在社會主義事業中,要想不經過艱難曲折。”
年級字:鼎(P5) 折(P2) 覆(P5)
《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孔穎達疏:“施之於人,知小而謀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災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兇。”
年級字:分(P2) 折(P2) 技(P2) 術(P2)
詞性:名詞
「分析」把東西或事情分開、折開。
「技術」對生產或在工作上累積的經驗,知識和技巧,也泛指其他方面的操作技巧。
指一種專注於分折工作上的操作技巧。
年級字:棟(P5) 折(P2) 崩(P2)
榱:椽子。正樑和椽子都毀壞了。比喻當政的人倒臺或死去。
年級字:桂(P1) 折(P2) 一(P1) 枝(P1)
唐·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懷》詩:“自知羣從爲儒少,豈料詞場中第頻。桂折一枝先許我,楊穿三葉盡驚人。”
年級字:崩(P2) 棟(P5) 折(P2)
榱,古代指椽子,放在檁上支持屋面和瓦片的木條。比喻大局崩潰。
《“五四”愛國運動資料·張季直致北京電》:“況政府有榱崩棟折之憂,於兩公有送袍推襟之素,其敢不罄所識慮,盡言於善人。”
年級字:迂(P0) 迴(P3) 曲(P2) 折(P2)
迂迴:迴旋,環繞。彎彎曲曲,繞來繞去。常比喻事物發展的曲折性。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打破‘圍剿’的過程往往是迂迴曲折的,不是徑情直遂的。”
年級字:瓶(P2) 沉(P2) 簪(P0) 折(P2)
唐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別。”
年級字:折(P2) 箭(P2) 爲(P2) 誓(P4)
年級字:不(P1) 折(P2) 不(P1) 扣(P5)
折、扣:出售商品時,按定價減去的成數。沒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老舍《女店員》第二幕:“如今的婦女跟男人不折不扣一樣尊貴!”
年級字:宮(P2) 折(P2) 桂(P1)
《晉書·郤詵傳》:“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爲如何?’詵對曰:‘臣鑑賢良對策,爲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年級字:百(P1) 折(P2) 不(P1) 撓(P6)
折:挫折;撓:彎曲。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漢·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莊,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年級字:椒(P6) 焚(P5) 桂(P1) 折(P2)
魯迅《集外集·<送O.E.君攜蘭歸國>詩》:“椒焚桂折佳人老,獨託幽巖展素心。”
年級字:弓(P1) 折(P2) 刀(P1) 盡(P3)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今日擬打羅山寨,弓折刀盡。”
年級字:叢(P3) 輕(P2) 折(P2) 軸(P4)
東漢·班固《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臣身遠與寡,莫爲之先,衆口鑠金,積毀銷骨,叢輕折軸。”
年級字:千(P1) 磨(P3) 百(P1) 折(P2)
年級字:末(P3) 大(P1) 必(P2) 折(P2)
末:樹梢,末梢。樹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幹。喻下屬權重,危及上級。
《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年級字:不(P1) 撓(P6) 不(P1) 折(P2)
宋·劉炎《邇言》:“夫觀錢塘江潮,猶猛士之肝膽決裂,義士之怒髮衝冠。觀仙都天柱,猶直臣之氣,不撓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年級字:浮(P3) 收(P1) 勒(P6) 折(P2)
清·馮桂芬《江蘇減賦記》:“意甚決,是將奉旨浮收勒折矣。”
年級字:折(P2) 節(P1) 讀(P1) 書(P1)
《後漢書·段熲傳》:“熲少便習弓馬,尚遊俠,輕財賄,長乃折節好古學。”
年級字:攀(P5) 花(P1) 折(P2) 柳(P3)
年級字:面(P1) 折(P2) 廷(P2) 爭(P2)
面折:當面指責別人的過失;廷爭:在朝廷上爭論。指直言敢諫。
《史記·呂太后本紀》:“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
sān zhé gōng wéi liáng yī
年級字:三(P1) 折(P2) 爲(P2) 良(P1) 醫(P2)
幾次斷臂,就能知道醫治斷臂的方法。後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成爲內行。也指高明的醫道。
年級字:爲(P2) 五(P1) 斗(P1) 米(P1) 折(P2) 腰(P3)
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後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於人。爲了微薄的俸祿而彎腰行禮。比喻沒有骨氣。
《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爲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年級字:不(P1) 為(P2) 五(P1) 斗(P1) 米(P1) 折(P2) 腰(P3)
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後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於人。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péi le fū rén yòu zhé bīng
年級字:賠(P3) 了(P1) 夫(P2) 人(P1) 又(P1) 折(P2) 兵(P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年級字:不(P1) 爲(P2) 五(P1) 斗(P1) 米(P1) 折(P2) 腰(P3)
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後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於人。比喻爲人清高,有骨氣,不爲利祿所動。
《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爲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年級字:不(P1) 爲(P2) 五(P1) 鬥(P2) 米(P1) 折(P2) 腰(P3)
比喻爲人清高,有骨氣。語出《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爲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裏小人邪!” 。
dān zé yì zhé zhòng zé nán cuī
年級字:單(P2) 則(P3) 易(P2) 折(P2) ,(P1) 衆(P3) 則(P3) 難(P2) 摧(P4)
《北史·吐谷渾傳》:“單則易折,衆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