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投(P3) 傳(P2) 而(P1) 去(P1)
年級字:投(P3) 山(P1) 竄(P6) 海(P1)
山、海,荒涼邊遠之地。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涼邊遠的地區。
唐·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若使事得其實,罪當其身,則將浴蘭沐芳,自屏於烹鮮之地,惟君侯死生!不然,投山竄海,轉死溝壑,豈能明目張膽,託書自陳耶?”
年級字:乘(P2) 間(P1) 投(P3) 隙(P4)
宋·辛棄疾《九議之一》:“然而特怵於天下之士不樂於吾之說,故切切然議之,遂使小人乘間投隙,持一偏可喜之論以媒己私利。”
年級字:投(P3) 阱(P4) 下(P1) 石(P1)
語出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一旦臨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年級字:以(P1) 石(P1) 投(P3) 水(P1)
《列子·說符》:“白公問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吳之善沒者能取之。’”三國魏·李蕭遠《運命論》:“及其遭漢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年級字:委(P3) 重(P1) 投(P3) 艱(P3)
年級字:以(P1) 水(P1) 投(P3) 石(P1)
三國·魏·李康《運命論》:“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
年級字:情(P2) 投(P3) 意(P1) 合(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七回:“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爲兄弟,兩人情投意合。”
年級字:以(P1) 投(P3) 魚(P1)
用蚯蚓做魚餌釣魚。比喻用較小的代價換得較大的收穫。
《隋書·薛道衡傳》:“陳使縛縡聘齊,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對之。縡贈詩五十韻,道衡和之,南北稱美。魏收曰:‘傅縡所謂以蚓投魚耳。’”
年級字:走(P1) 投(P3) 無(P2) 路(P1)
投:投奔。無路可走,已到絕境。比喻處境極困難,找不到出路。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鄷都?”
年級字:投(P3) 梭(P4) 折(P2) 齒(P3)
《晉書·謝鯤傳》:“鄰家高氏女有美色,鯤嘗挑之,女投梭,折其兩齒。”
年級字:情(P2) 投(P3) 意(P1) 洽(P6)
情感融洽,心意相通。亦作情投意合。指雙方思想感情很融洽。
明·劉璋《飛花豔想》第一回:“三人談笑飲酒,正說得情投意洽,忽見抱琴進來道:‘外面劉相公來訪。’三人聽見,各不歡喜。”
年級字:舉(P2) 手(P1) 投(P3) 足(P1)
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 “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
年級字:背(P1) 暗(P2) 投(P3) 明(P1)
離開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脫離反動陣營,投向進步方面。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今將軍既知順逆,棄暗投明,俱是一殿之臣,何得又分彼此。”
年級字:五(P1) 體(P2) 投(P3) 誠(P2)
年級字:明(P1) 珠(P1) 暗(P2) 投(P3)
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裏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驚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視。也比喻好東西落入不識貨人的手裏。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臣聞明月之珠,夜光的璧,以暗投於道路,人無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
年級字:珠(P1) 投(P3) 璧(P6) 抵(P3)
清·錢謙益《送曾霖寰使君左遷還裏》詩之二:“珠投璧抵亦何妨,國論惛呶重可傷。”
年級字:以(P1) 石(P1) 投(P3) 卵(P2)
《孫子·勢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虛實是也。《晉書·溫嶠傳》:“今之進討,若以石投卵耳。”
年級字:投(P3) 諸(P4) 四(P1) 裔(P5)
《左傳·文公十八年》:“流四凶族,渾敦、窮奇、壽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螭魅。”
年級字:投(P3) 畀(P0) 虎(P1)
畀:給與。原指那種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羣衆對壞人的憤恨。
年級字:投(P3) 河(P1) 覓(P5) 井(P2)
俞平伯《中年》:“但是在另一方面,說非看不可,或者沒有得看,就要跳腳拍手,以至於投河覓井。”
年級字:以(P1) 卵(P2) 投(P3) 石(P1)
《荀子·議兵》:“經桀作堯,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繞沸。”《墨子·貴義》:“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猶以卵投石也,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不可毀也。”
年級字:情(P2) 投(P3) 誼(P3) 合(P1)
清·徐大椿《洄溪道情·祭顧碧筠》:“我天生頑魯,狂放粗豪。性別形殊,一冰一炭,情投誼合,如漆如膠。”
年級字:針(P2) 之(P2) 投(P3)
磁石引針,琥珀拾芥,因以之相投契。同“鍼芥相投”。
清·陳夢雷《絕交書》:“每探賾析微,窮極理性,罔間晨夕,自謂針芥之投,庶兒終始也。”
年級字:走(P1) 投(P3) 沒(P1) 路(P1)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折:“你如今走投沒路。我和你去李家叔叔討口飯兒吃咱。”
年級字:投(P3) 鼠(P4) 忌(P5) 器(P2)
投:用東西去擲;忌:怕,有所顧慮。想用東西打老鼠,又怕打壞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顧忌,不敢放手幹。
《漢書·賈誼傳》:“里諺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
年級字:投(P3) 梭(P4) 之(P2) 拒(P5)
年級字:投(P3) 桃(P2) 之(P2) 報(P2)
年級字:情(P2) 投(P3) 契(P5) 合(P1)
年級字:望(P2) 門(P1) 投(P3) 止(P1)
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見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況急迫,來不及選擇存身的地方。
《後漢書·張儉傳》:“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
年級字:投(P3) 機(P2) 倒(P2) 把(P1)
利用時機,以囤積居奇,買空賣空、摻雜作假、操縱物價等方式擾亂市場,牟取暴利。
浩然《豔陽天》第47章:“投機倒把是不符合政策條文的事情,彎彎繞那傢伙能幹這樣傻事?”
年級字:義(P3) 氣(P1) 相(P1) 投(P3)
年級字:三(P1) 告(P1) 投(P3) 杼(P6+)
《戰國策·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
年級字:閉(P2) 門(P1) 投(P3) 轄(P0)
轄:車軸的鍵,去轄則車不能行。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漢書·遊俠傳·陳遵》:“遵耆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
年級字:情(P2) 投(P3) 意(P1) 和(P1)
投:契合。形容雙方感情融洽,心意完全一致。亦作“情孚意合”、“意同情合”、“情投意洽”、“情親意合”、“意合情投”、“情投氣合”。
年級字:投(P3) 石(P1) 拔(P4) 距(P2)
年級字:語(P1) 不(P1) 投(P3) 機(P2)
《五燈會元·大愚芝禪師法嗣·雲峯文悅禪師》:“所以道,言無展事,語不投機,承言者喪,滯句者迷。”
年級字:以(P1) 投(P3) 卵(P2)
碫:磨刀石。用磨刀石去砸蛋。比喻以強攻弱,必勝無疑。
《孫子·勢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虛實是也。
年級字:冰(P1) 炭(P3) 不(P1) 投(P3)
《韓非子·顯學》:“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時而至。雜反之學不兩立而治。”
年級字:投(P3) 隙(P4) 抵(P3) 罅(P0)
年級字:投(P3) 鞭(P2) 斷(P3) 流(P1)
把所有的馬鞭投到江裏,就能截斷水流。比喻人馬衆多,兵力強大。
《晉書·苻堅載記》:“以吾之衆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
年級字:如(P2) 石(P1) 投(P3) 水(P1)
《列子·說符》:“白公問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吳之善沒者能取之。’”三國·魏·李蕭遠《運命論》:“及其遭漢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年級字:投(P3) 壺(P3) 電(P2) 笑(P1)
《神異經·東荒經》:“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恆與一玉女投壺,每投千二百矯,設有入不出者,……矯出而脫悞不接者,天爲之笑。”張華注:“言笑者,天口流火照灼,今天不下雨而有電光是天笑也。”
年級字:棄(P4) 甲(P1) 投(P3) 戈(P0)
年級字:明(P1) 珠(P1) 投(P3) 暗(P2)
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視。也比喻好東西落入不識貨人的手裏。同“明珠暗投”。
年級字:拔(P4) 轄(P0) 投(P3) 井(P2)
《漢書·陳遵傳》:“遵耆酒,每天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
年級字:鑿(P6) 空(P1) 投(P3) 隙(P4)
《新唐書·酷吏傳序》:“推劾之吏,以嶮責痛詆爲功,鑿空投隙,相矜以殘。”
年級字:遺(P3) 艱(P3) 投(P3) 大(P1)
年級字:投(P3) 間(P1) 抵(P3) 隙(P4)
年級字:報(P2) 李(P2) 投(P3) 桃(P2)
意思是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
年級字:如(P2) 膠(P3) 投(P3) 漆(P4)
好象膠和漆那樣,粘住就分不開。形容感情深厚,親密得難捨難分。
《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年級字:救(P3) 焚(P5) 投(P3) 薪(P6)
焚:火災;薪:柴草。投進木柴去救火。比喻採取錯誤的方法使問題更加嚴重。
《鄧析子·無厚》:“不治其本而務其末,譬如拯溺錘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年級字:飛(P1) 蛾(P0) 投(P3) 火(P1)
《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年級字:曾(P2) 母(P1) 投(P3) 杼(P6+)
指曾參的母親聽到“曾參殺人”的傳聞接連三次,便信以爲真,投杼而走,謂流言可畏。
《戰國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
年級字:投(P3) 戈(P0) 講(P3) 藝(P5)
年級字:投(P3) 石(P1) 下(P1) 井(P2)
年級字:聲(P1) 氣(P1) 相(P1) 投(P3)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一:“這相知有幾樣名色: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知知音。”
年級字:投(P3) 木(P1) 報(P2) 瓊(P0)
原指男女相愛互贈禮品。後用以指報答他人對待自己的深情厚誼。
《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爲好也。”
年級字:自(P1) 投(P3) 羅(P3) 網(P2)
投:進入;羅網:捕捉魚鳥的器具。自己投到羅網裏去。比喻自己送死。
三國魏·曹植《野田黃雀行》詩:“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宋·蘇軾《策別十七·去奸民》:“譬如獵人終日馳驅踐蹂於草茅之中,搜求伏兔而搏之,不待其自投於羅網而後取也。”
年級字:玉(P1) 燕(P2) 投(P3) 懷(P3)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玉燕投懷》:“張說母夢有一玉燕自東南飛來,投入懷中,而有孕生說,果爲宰相,其至貴之祥也。”
年級字:投(P3) 膏(P3) 止(P1) 火(P1)
用油去澆滅火,火反而燒得更旺。比喻舉措失當,適得其反。
年級字:臭(P3) 味(P2) 相(P1) 投(P3)
臭味:氣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風、興趣等相同,很合得來(常指壞的)。
《左傳·襄公八年》:“今譬於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漢·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親昭朋徒、臭味相與,大會而葬之。”
年級字:以(P1) 膠(P3) 投(P3) 漆(P4)
唐·孔穎達《〈春秋正義〉序》:“晉世杜元凱又爲《左氏集解》,專取丘明之傳以釋孔氏之經,所謂子應乎母,以膠投漆,雖欲勿合,其可離乎!”
年級字:話(P1) 不(P1) 相(P1) 投(P3)
年級字:氣(P1) 誼(P3) 相(P1) 投(P3)
年級字:投(P3) 袂(P0) 援(P5) 戈(P0)
《梁書·武帝紀》:“獨夫醜縱,方煽京邑。投袂援戈,克弭多難。”
年級字:偶(P3) 變(P2) 投(P3) 隙(P4)
猶言投機取巧。指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私利。也指靠小聰明佔便宜。
年級字:落(P2) 井(P2) 投(P3) 石(P1)
他平時呼朋喚友,可一旦友人有了急難,不但不救,反而~。
年級字:意(P1) 合(P1) 情(P2) 投(P3)
年級字:意(P1) 氣(P1) 相(P1) 投(P3)
意氣:志趣性格;投:合得來。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元·官大用《范張雞黍》:“咱意氣相投,你知我心憂。”
年級字:棄(P4) 明(P1) 投(P3) 暗(P2)
指拋棄光明的、正確的,投向黑暗的、錯誤的道路。與“棄暗投明”意相反,亦作“背明投暗”。
年級字:遺(P3) 大(P1) 投(P3) 艱(P3)
年級字:投(P3) 機(P2) 取(P2) 巧(P2)
學習要勤奮刻苦,踏踏實實,不能靠投機取巧取得成功。
年級字:投(P3) 石(P1) 問(P1) 路(P1)
原指夜間潛入某處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無反應,藉以探測情況。後用以比喻進行試探。
年級字:情(P2) 投(P3) 意(P1)
明·陳鐸《錦庭樂·春怨》套曲:“憶王孫,乍交歡,情投意忺,永遠效鶼鶼。”
年級字:毀(P3) 方(P1) 投(P3) 圓(P1)
年級字:話(P1) 不(P1) 投(P3) 機(P2)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三折:“吃緊的理不服人,言不諳典,話不投機。”
年級字:飲(P2) 馬(P1) 投(P3) 錢(P2)
唐·徐堅《初學記》卷六引《三輔決錄》:“安陵清者有項仲仙,飲馬渭水,每投三錢。”
年級字:窮(P3) 猿(P4) 投(P3) 林(P1)
窮猿:被獵人緊追的猿猴。比喻在窮困中急於找一個棲身的地方。
年級字:去(P1) 暗(P2) 投(P3) 明(P1)
年級字:氣(P1) 義(P3) 相(P1) 投(P3)
年級字:以(P1) 水(P1) 投(P3) 水(P1)
把一條河裏的水倒到另一條河裏。比喻事物相似,很難辨別。
《列子·說符》:“白公問曰:‘若石水投水,何如?’孔子曰:‘吳之善沒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澠之合,易牙嘗而知之。’”
年級字:救(P3) 火(P1) 投(P3) 薪(P6)
爲了撲滅火焰而將木柴扔進火中。比喻採取錯誤的辦法,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鄧析子·無厚篇》:“不治其本而務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年級字:五(P1) 體(P2) 投(P3) 地(P1)
兩手、兩膝和頭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
年級字:東(P1) 投(P3) 西(P1) 竄(P6)
到處奔波。多指爲生活所迫或爲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同“東奔西走”。
年級字:相(P1) 投(P3)
《三國志·吳志·虞翻傳》“虞翻字仲翔,會稽餘姚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針。”
年級字:若(P3) 卵(P2) 投(P3) 石(P1)
《漢書·刑法志》:“以桀詐堯,若卵投石,夫何幸之有!”
年級字:散(P2) 陣(P2) 投(P3) 巢(P4)
年級字:焦(P2) 熬(P4) 投(P3) 石(P1)
《荀子·議兵》:“桓文之節制,不可以適湯武之仁義,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年級字:賣(P3) 身(P1) 投(P3) 靠(P2)
出賣自己,投靠有權勢的人。比喻喪失人格,甘心充當惡勢力的工具。
魯迅《準風月談·後記》:“我見這富家兒的鷹犬,更深知明季的向權門賣身投靠之輩是怎樣的陰險了。”
年級字:魚(P1) 水(P1) 相(P1) 投(P3)
明·袁鳧公《八聲甘州·代周非月賦別阿蟬》套曲:“冤家聚首,似漆膠相和,魚水相投。”
年級字:投(P3) 閒(P3) 置(P3) 散(P2)
投、置:安放;閒、散:沒有事幹。指安排在不重要的職位或沒有安排工作。
唐·韓愈《進學解》:“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閒置散,乃分之宜。”
年級字:有(P1) 國(P1) 難(P2) 投(P3)
年級字:投(P3) 鼠(P4) 之(P2) 忌(P5)
年級字:投(P3) 卵(P2) 擊(P3) 石(P1)
年級字:投(P3) 袂(P0) 荷(P1) 戈(P0)
《梁書·元帝紀》:“幕府據有上流,實惟分陝,投袂荷戈,志在畢命。”
年級字:解(P2) 甲(P1) 投(P3) 戈(P0)
漢·揚雄《解嘲》:“叔孫通起於枹鼓之間,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儀,得也。”
年級字:牽(P3) 衣(P1) 投(P3) 轄(P0)
指拉住客人衣裳,投其車轄於井。形容殷勤留客。轄,古代車上固定車輪的零件。
年級字:引(P2) 手(P1) 投(P3) 足(P1)
語出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
年級字:投(P3) 其(P2) 所(P2) 好(P1)
投:迎合;其:代詞,他,他的;好:愛好。迎合別人的喜好。
《莊子·庚桑楚》:“是故非以其所好籠之而可得者,無有也。”
年級字:投(P3) 桃(P2) 報(P2) 李(P2)
意思是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
年級字:下(P1) 井(P2) 投(P3) 石(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他一見憲眷比從前差了許多,曉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說他的壞話。”
年級字:抱(P1) 石(P1) 自(P1) 投(P3)
詞性:動詞
指一種自殺的方式,抱著重重的石頭,然後投身到海中。
年級字:如(P2) 水(P1) 投(P3) 石(P1)
宋·楊時《龜山語錄》:“時謝顯道亦在。謝爲人誠實,但聰悟不及先生。故明道每言楊君聰明,謝君如水投石,然亦未嘗不稱其善。”
年級字:投(P3) 刃(P1) 皆(P3) 虛(P4)
《莊子·養生主》謂庖丁解牛,三年後所見皆非全牛,只見其骨節皆空虛,“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然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
年級字:棄(P4) 暗(P2) 投(P3) 明(P1)
離開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脫離反動陣營,投向進步方面。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今將軍既知順逆,棄暗投明,俱是一殿之臣,何得又分彼此。”
年級字:投(P3) 袂(P0) 而(P1) 起(P1)
投袂:揮動袖子。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動起來的神態。
年級字:投(P3) 石(P1) 超(P4) 距(P2)
年級字:投(P3) 井(P2) 下(P1) 石(P1)
看見人要掉進陷井裏,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頭。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年級字:投(P3) 河(P1) 奔(P3) 井(P2)
年級字:投(P3) 筆(P1) 從(P1) 戎(P6+)
《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年級字:取(P2) 轄(P0) 投(P3) 井(P2)
《漢書·陳遵傳》:“遵嗜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
年級字:氣(P1) 味(P2) 相(P1) 投(P3)
氣味:比喻性格和志趣;投:投合。指人思想作風相同,彼此很合得來。
明·馮惟敏《天香引·送陳震南》:“氣味相投,風情迥別,議論通玄。”
年級字:投(P3) 石(P1) 落(P2) 屎(P1) 坑(P3)
年級字:病(P2) 急(P1) 亂(P2) 投(P3) 醫(P2)
病勢沉重,到處亂請醫生。比喻事情到了緊急的時候,到處求人或亂想辦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七回:“寶玉笑道:‘所謂“病急亂投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