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扯(P4) 空(P1) 光(P1)
扯空:說假話。砑光:紙及布匹用石頭磨光,使發光澤,叫“砑光”;比喻沾別人光。指花言巧語,騙人錢財。
清·艾衲居士《豆棚閒話》第十則:“那一帶沿河臨水住的,俱是靠着虎丘山上,養活不知多多少少扯空砑光的人。”
年級字:胡(P1) 支(P1) 扯(P4) 葉(P1)
年級字:東(P1) 拉(P1) 西(P1) 扯(P4)
一會兒說東,一會兒說西。指說話條理齋亂,沒有中心。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更有一種可笑的,肚子裏原沒有什麼,東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還自以爲博奧。”
年級字:七(P1) 搭(P3) 八(P1) 扯(P4)
形容說話漫無邊際,沒有中心。糾纏;亂搭腔。同“七搭八搭”。
年級字:生(P1) 拉(P1) 硬(P2) 扯(P4)
形容說話或寫文章牽強附會。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強別人聽從自己。
曹禺《日出》第四幕:“福升生拉活扯地將黃省三向外拖。”
年級字:扯(P4) 鼓(P2) 奪(P3) 旗(P3)
元·鄭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統雄兵劈面相持,驅貔虎扯鼓奪旗。”
年級字:扯(P4) 篷(P4) 拉(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五回:“我比不得他們扯篷拉縴的圖銀子。這三千兩銀子,不過是給打發說去的小廝們作盤纏。”
年級字:拉(P1) 拉(P1) 扯(P4) 扯(P4)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一回:“怪熱的,拉拉扯扯的做什麼!”
年級字:七(P1) 拉(P1) 八(P1) 扯(P4)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二回:“我便和他七拉八扯的先談起來,喜得他談鋒極好,和他談談,倒大可以解悶。”
年級字:東(P1) 扯(P4) 西(P1) 拉(P1)
《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制臺問了幾句話,虧他東扯西拉,居然沒有露出馬腳。”
年級字:扯(P4) 順(P2) 風(P1) 旗(P3)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五回:“每到一處先替他向人報告,說這位就是唐觀察;有些扯順風旗的,亦就一口一聲的觀察。”
年級字:東(P1) 西(P1) 扯(P4)
康有爲《大同書》甲部第三章:“以大不逮之財而日行勉強支持之事,東撏西扯,憂苦莫當。”
年級字:胡(P1) 拉(P1) 亂(P2) 扯(P4)
年級字:橫(P2) 拖(P3) 倒(P2) 扯(P4)
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第五回:“張千、李萬見焦員外來問,不由分說,橫拖倒扯捉進府門。”明·徐渭《英烈傳》第十六回:“[也先]誰知身子一側,側下馬來,湊巧腳鐙纏住了一隻腳,被馬橫拖倒扯。”
年級字:胡(P1) 枝(P1) 扯(P4) 葉(P1)
《金瓶梅詞話》第三七回:“瓶兒道:‘你這老貨偏有這些胡枝扯葉的。你明日不來,我和你答話。’”
年級字:扯(P4) 拉(P1) 煙(P2)
猶扯篷拉縴。指用不正當的手段爲人撮合或說情而從中取利的行爲。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五回:“晁書、晁鳳也只道胡旦的外公,不過在京中扯縴拉煙,尋常門戶罷了。”
年級字:罵(P3) 天(P1) 扯(P4) 地(P1)
年級字:扯(P4) 旗(P3) 放(P1) 炮(P2)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九章:“她扯旗放炮來考工廠,考不上怎樣回下堡村蛤蟆灘呢?”
年級字:東(P1) 扯(P4) 西(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七:“別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掩西遮,東三西四,不容易說話。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年級字:順(P2) 風(P1) 扯(P4) 帆(P3)
年級字:拉(P1) 三(P1) 扯(P4) 四(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6回:“願意不願意,你也好說,犯不着拉三扯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