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é chū xīn cái
Dà cái xiǎo yòng
yīn cái shī jiào
年級字:才(P1) 佔(P3) 八(P1) 斗(P1)
南朝宋代的謝靈運給曹植下的評語:“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獨得八斗!” 注:一石等於十鬥。石,念 dàn 。
年級字:濟(P4) 世(P1) 之(P2) 才(P1)
唐·杜甫《待嚴大夫詩》:“殊方又喜故人來,重鎮還須濟世才。”
年級字:才(P1) 短(P2) 思(P2) 澀(P5)
才:才識。短:短淺。澀:遲鈍。見識短淺,思路遲鈍。指寫作能力差。
宋·樓鑰《攻媿集·雷雨應詔封事》:“適當書詔填委之時,才短思澀,目不暇給。”
年級字:巾(P1) 幗(P0) 奇(P2) 才(P1)
巾幗:古代婦女的頭巾和髮飾,後借指婦女。女子中有特殊才能的人。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據這景象,豈但是一二閨秀,只怕盡是巾幗奇才哩!”
年級字:宋(P3) 才(P1) 潘(P4) 面(P1)
清李漁《奈何天·慮婚》:“我輩居先,常笑文人偃蹇,本自有守才潘面,都貧賤,爭似區區,癡頑福分徼天。”
年級字:命(P3) 世(P1) 之(P2) 才(P1)
原指順應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後多指名望才能爲世人所重的傑出人才。亦作“命世之英”、“命世之雄”。
年級字:才(P1) 高(P1) 行(P1) 潔(P2)
漢·王充《論衡·逢遇》“才高行潔,不可保必尊貴,能薄操濁,不可保必卑賤。”
年級字:通(P3) 才(P1) 練(P2) 識(P2)
年級字:識(P2) 才(P1) 尊(P3) 賢(P4)
年級字:矜(P6+) 能(P1) 負(P3) 才(P1)
年級字:意(P1) 廣(P2) 才(P1) 疏(P3)
意:意願,志向。志向遠大,但才能淺薄。指志大才疏。
年級字:江(P2) 淹(P3) 才(P1) 盡(P3)
南朝梁江淹,少有文名,世稱江郎。晚年詩文無佳句,時人謂之才盡。後來常用於比喻才思衰退。
年級字:才(P1) 高(P1) 七(P1) 步(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爲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爲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年級字:才(P1) 大(P1) 如(P2) 海(P1)
年級字:才(P1) 高(P1) 運(P3) 蹇(P0)
蹇:不順利。才學很高,但命運不好,無法施展才華。含懷才不遇之意。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司馬貌雖然出言無忌,但此人因才高運蹇,抑鬱不平,致有此論。”
年級字:宏(P4) 才(P1) 大(P1) 略(P3)
宋·蘇洵《上皇帝書》:“若其宏才大略,不樂於小官而無聞焉者,使兩製得以非常舉之。”
年級字:通(P3) 才(P1) 碩(P5) 學(P1)
年級字:秀(P2) 才(P1) 人(P1) 情(P2)
舊時秀纔多數貧窮,遇有人情往來,無力購買禮物,只得裁紙寫信。俗話說:“秀才人情紙半張。”一般表示送的禮過於微薄。
清·朱之瑜《答奧村庸禮書》:“外具湖筆、斗方貳種,真乃秀才人情而已。”
年級字:計(P2) 鬥(P2) 負(P3) 才(P1)
相傳南朝宋謝靈運曾稱:“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見宋·無名氏《釋常談·八斗之才》。
年級字:恃(P0) 才(P1) 傲(P4) 物(P1)
恃:依靠、憑藉;物:人,公衆。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年級字:高(P1) 才(P1) 遠(P1) 識(P2)
《三國志·魏志·和洽傳》“清醇有鑑識”裴松之注引三國·魏·周斐《汝南先賢傳》:“召陵謝子微,高才遠識。”
年級字:當(P2) 世(P1) 才(P1) 度(P2)
當世:當代,現世。才:才華。度:氣度。當代具有才華氣度的人。
年級字:才(P1) 華(P2) 超(P4) 眾(P3)
年級字:矜(P6+) 才(P1) 使(P2) 氣(P1)
矜:自誇;使氣:意氣用事。倚仗自己的才能,使意氣,不謙虛。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十五回:“先生學問淵博,矜才使氣,醫卜藝術之書,無不周覽。”
年級字:輕(P2) 好(P1) 施(P2)
《三國志·吳志·朱據傳》:“謙虛接士,輕財好施,祿賜雖豐而常不足用。”
年級字:尺(P1) 二(P1) 秀(P2) 才(P1)
舊時用以譏諷寫俗字的書生。“尺二”即指當時“盡”字的俗體“盡”字。
宋·孫奕《履齋示兒編·文說·聲畫押韻貴乎審》:“誠齋先生楊公考校湖南漕試,……先生見卷子上書‘盡’字作‘盡’,必欲擯斥。考官乃上庠人,力爭不可。先生雲:‘明日揭榜,有喧傳以爲場屋取得個尺二秀才,則吾輩將胡顏?’竟黜之。”
年級字:超(P4) 世(P1) 之(P2) 才(P1)
宋·蘇拭《晁錯論》:“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年級字:洛(P0) 陽(P1) 才(P1) 子(P1)
晉·潘岳《西征賦》:“終童山東之英妙,賈生洛陽之才子。”
年級字:多(P1) 藝(P5) 多(P1) 才(P1)
《南史·樑紀下·敬帝》:“高祖固天攸縱,聰明稽古,道亞生知,學爲博物,允文允武,多藝多才。”
年級字:辯(P3) 才(P1) 無(P2) 礙(P5)
礙:滯礙。本是佛教用語,指菩薩爲人說法,義理通達,言辭流利,後泛指口才好,能辯論。
《華嚴經》“若能知法永不滅,則得辯才無障礙;若能辯才無障礙,則能開演無邊法。”
年級字:柳(P3) 絮(P4) 才(P1) 高(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擬?’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年級字:露(P2) 己(P1) 揚(P2) 才(P1)
顯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現自己。同“露才揚己”。
年級字:愛(P1) 才(P1) 如(P2) 命(P3)
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生命一樣重要。
語出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
年級字:負(P3) 才(P1) 使(P2) 氣(P1)
《北史·薛憕傳》:“常鬱郁不得志,每在人間,輒陵架勝達,負才使氣,未嘗趨世祿之門。”
年級字:人(P1) 才(P1) 難(P2) 得(P1)
宋·蘇軾《謝宣召入院狀》:“首擇輔臣,次求法從,知人才之難得,採虛名而用。”
年級字:量(P2) 才(P1) 器(P2) 使(P2)
年級字:才(P1) 兼(P3) 文(P1) 武(P2)
《後漢書·盧植傳》:“熹平四年,九江蠻反,四府選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
年級字:驚(P2) 才(P1) 絕(P4) 豔(P3)
清·王晫《今世說·企羨》:“彭羨門驚才絕豔,詞家推爲獨步。”清·樑章鉅《浪跡叢談·劉英初編修》:“英初本驚才絕豔,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盡。”
年級字:淑(P3) 質(P4) 英(P1) 才(P1)
《後漢書·禰衡傳》:“字正平,淑質貞亮,英才卓礫。”
年級字:大(P1) 才(P1) 槃(P0) 槃(P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劉孝標註引《續晉陽秋》:“大才槃槃謝家安。”
年級字:德(P4) 薄(P4) 才(P1) 疏(P3)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八回:“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當此位!若得居末,尚自過分。”
年級字:愛(P1) 才(P1) 如(P2) 渴(P3)
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於喝水一樣。
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
年級字:長(P1) 才(P1) 廣(P2) 度(P2)
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然使長才廣度,無所不淹,而能不營,乃可貴耳。”
年級字:風(P1) 流(P1) 才(P1) 子(P1)
唐·元稹《鶯鶯傳》:“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
年級字:才(P1) 貌(P2) 俱(P6) 全(P2)
俱:全,都。既有才學,容貌又美。亦作“才貌兼全”、“才貌雙絕”、“才貌雙全”、“才貌兩全”。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那寶玉素聞北靜王的賢德,且才貌俱全,風流跌宕,不爲官俗國體所縛,每思相會,只是父親拘束,不克如願。今見反來叫他,自是喜歡。”
年級字:沿(P2) 才(P1) 受(P2) 職(P4)
南朝·齊·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必待天爵具修,人紀鹹事,然後沿才受職,揆務分司。”。受,一本作“授”。
年級字:楚(P2) 才(P1) 晉(P5) 用(P1)
鄒韜奮《不能兩全》引吳曉晨信:“既是天賦他聰敏的資質,要削足就履般來受這特殊環境的支配,楚才晉用,那是不可能的。”
年級字:將(P3) 遇(P2) 良(P1) 才(P1)
將:將領;良才:高才。多指雙方本領相當,能人碰上能人。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4回:“兩個就清風山下廝殺,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才好用功。”
年級字:大(P1) 才(P1) 盤(P2) 盤(P2)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劉孝標註引《續晉陽秋》:“大才盤盤謝家安。”
年級字:智(P3) 窮(P3) 才(P1) 盡(P3)
年級字:高(P1) 才(P1) 絕(P4) 學(P1)
宋·蘇軾《續歐陽子〈朋黨論〉》:“唐柳宗元、劉禹錫使不陷叔文之黨,其高才絕學,亦足以爲唐名臣矣。”
年級字:才(P1) 高(P1) 識(P2) 遠(P1)
宋·強至《祠部集·送王賓玉》:“志節慷慨忠義俱,才高識遠器有餘。”
年級字:文(P1) 武(P2) 全(P2) 才(P1)
《舊五代史·和凝傳》:“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氣,後必享重位,爾宜謹事之。”
年級字:一(P1) 表(P2) 人(P1) 才(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明.湯顯祖《南柯記.第三七齣》:「想起駙馬一表人才,十分雄勢,俺好不愛他,好不重他!」
年級字:經(P1) 世(P1) 之(P2) 才(P1)
唐·杜甫《舟中上水遺懷》:“古來經濟才,何事獨罕有。”
年級字:才(P1) 貌(P2) 兩(P1) 全(P2)
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一折:“七歲草字如雲,十歲吟詩應口,才貌兩全,京師人每呼少俊。”
年級字:聰(P3) 明(P1) 才(P1) 智(P3)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如有聰明才智,識達古今,正當輔佐君子,助其不足”
年級字:才(P1) 貌(P2) 雙(P2) 全(P2)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瑞仙亭》:“孩兒見他文章絕代,才貌雙全,必有榮華之日,因此上嫁了他。”
年級字:才(P1) 誇(P3) 八(P1) 斗(P1)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結構》:“吾謂技無大小,貴在能精……否則才誇八斗,胸號五車,爲文僅稱點鬼之談,著書惟供覆瓿之用,雖多亦奚以爲?”
年級字:王(P1) 佐(P6) 之(P2) 才(P1)
《漢書·董仲舒傳贊》:“劉向稱董仲舒有王佐之材,雖伊、呂亡以回。”
年級字:才(P1) 高(P1) 氣(P1) 清(P1)
唐·韓愈《與孟東野書》:“足下才高氣清,行古道,處今世,無田而衣食,事親左右無違,足下用心勤矣。”
年級字:辯(P3) 才(P1) 無(P2) 閡(P0)
佛教語。指菩薩爲人說法,義理通達,言辭流利,後泛指口才好,能辯論。
《藝文類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國師草堂寺智者約法師碑》:“顯證一乘,宣揚三慧,辯才無閡,遊戲神通。”
年級字:學(P1) 淺(P3) 才(P1) 疏(P3)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若學淺而空遲,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聞。”明·高明《琵琶記·南浦囑別》:“你讀書思量做狀元,我只怕你學疏才淺。”
年級字:江(P2) 郎(P2) 才(P1) 盡(P3)
《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爲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年級字:百(P1) 里(P1) 之(P2) 才(P1)
百里:方圓百里之地。指能治理方圓百里地區的人才。後稱才能平常的人。
《三國志·蜀志·蔣琬傳》:“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年級字:才(P1) 貫(P1) 二(P1) 酉(P6+)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讀書甚多、學識淵博。
據《太平御覽》卷四引《荊州記》裁:傳說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縣)二山藏書很多。
年級字:才(P1) 德(P4) 兼(P3) 備(P2)
元·無名氏《娶小喬》第一折:“江東有一故友,乃魯子敬,此人才德兼備。”
年級字:八(P1) 斗(P1) 之(P2) 才(P1)
《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年級字:負(P3) 才(P1) 傲(P4) 物(P1)
清·許洽《眉叟年譜·康熙五十八年》:“王鳳池彥章殂於龍遊官署,貌癯猥瑣;陳思洛殂於湖廣學院署;張自服於徽州館,皆負才傲物者也。”
年級字:德(P4) 薄(P4) 才(P1) 鮮(P2)
年級字:玉(P1) 尺(P1) 量(P2) 才(P1)
玉尺:玉製的尺,舊時比喻選拔人才和評價詩文的標準。用恰當的標準來衡量人才和詩文。
唐·李白《上清寶鼎》詩:“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盡,君才無時休。”
年級字:揚(P2) 己(P1) 露(P2) 才(P1)
露:顯露;揚:表現。顯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現自己。
漢·班固《離騷序》:“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羣小之間,以離讒賊。”
年級字:人(P1) 盡(P3) 其(P2) 才(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
年級字:野(P2) 無(P2) 遺(P3) 才(P1)
年級字:德(P4) 才(P1) 兼(P3) 備(P2)
德:品德;才:才能;備:具備。既有好的思想品質,又有工作的才乾和能力。
元·無名氏《娶小喬》第一折:“江東有一故友,乃魯子敬,此人才德兼備。”
年級字:秀(P2) 才(P1) 造(P1) 反(P1)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無論他們有沒有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實有其事,且派個人去查一查,看他們爲何作此舉動,再作道理。”
年級字:學(P1) 富(P3) 才(P1) 高(P1)
明·朱之瑜《答安東守約問三十四條》:“不能作文,雖學富五車,忠如比干,孝如伯奇、曾參,亦冥冥沒沒而已!”
年級字:有(P1) 才(P1) 無(P2) 命(P3)
唐·杜甫《寄狄明府博濟》詩:“比看書父四十人,有才無命百寮底。”
年級字:驚(P2) 才(P1) 風(P1) 逸(P6)
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辨騷》:“不有屈原,豈見《離騷》!驚才風逸,壯志煙高。”
年級字:才(P1) 望(P2) 高(P1) 雅(P3)
《舊唐書·陸象先傳》:“陸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所及。”
年級字:才(P1) 薄(P4) 智(P3) 淺(P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八回:“某才薄智淺,不稱其職。”
年級字:才(P1) 過(P1) 屈(P4) 宋(P3)
唐·杜甫《醉時歌》“先生有道出羲黃,先生有才過屈宋。”
年級字:志(P2) 大(P1) 才(P1) 疏(P3)
《後漢書·孔融傳》:“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
年級字:希(P2) 世(P1) 之(P2) 才(P1)
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欲解倒懸之厄,須杖希世之才。”
年級字:才(P1) 蔽(P5) 識(P2) 淺(P3)
南朝·樑·江淹《蕭重讓揚州表》:“臣才蔽識淺,非集譽於鄉曲;榮降寵臻,乃假翼於皇極。”
年級字:才(P1) 疏(P3) 德(P4) 薄(P4)
元·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三折:“小生才疏學薄,敢勞大人下降,真乃蓬蓽生輝也。”
年級字:多(P1) 才(P1) 多(P1) 藝(P5)
年級字:雄(P1) 才(P1) 大(P1) 略(P3)
《漢書·武帝紀贊》:“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年級字:公(P1) 才(P1) 公(P1) 望(P2)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丁潭有公望而無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年級字:才(P1) 輕(P2) 德(P4) 薄(P4)
才識疏淺,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謙之詞。同“才疏德薄”。
元·無名氏《衣錦還鄉》第一折:“想小官生居寒門,長在白屋,才輕德薄,智窮量淺,有勞先生不棄相探也。”
年級字:量(P2) 才(P1) 而(P1) 為(P2)
年級字:經(P1) 濟(P4) 之(P2) 才(P1)
唐·杜甫《上水遣懷》詩:“古來經濟才,何事獨罕有。”
年級字:才(P1) 驕(P4) 物(P1)
《南史·劉祥傳論》:“若夫怙才驕物,公旦其猶病諸,而以劉祥居之,斯亡亦爲幸焉。”
年級字:志(P2) 廣(P2) 才(P1) 疏(P3)
宋·李綱《奏陳利害札子》:“今浚之罪乃在於志廣才疏,力小任重,不能諮諏良策,而專於自用。”
年級字:人(P1) 才(P1) 輩(P3) 出(P1)
清·畢沅《續資治通鑑·元紀·世祖至元二十年》:“得如左丞許衡教國子,則人才輩出矣。”
年級字:才(P1) 華(P2) 蓋(P2) 世(P1)
年級字:愛(P1) 才(P1) 若(P3) 渴(P3)
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於喝水一樣。
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
年級字:任(P3) 重(P1) 才(P1) 輕(P2)
三國蜀·諸葛亮《與參軍掾屬教》:“任重才輕,故多闕漏。”
年級字:一(P1) 介(P2) 之(P2) 才(P1)
《後漢書·杜詩傳》:“臣詩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創制大業,賢俊在外,空乏之間,超受大恩。”《文選·陸倕〈石闕銘序〉》:“興建庠序,啓設郊丘,一介之才必記,天文之典鹹秩。”呂向注:“一介,謂小才也。”
年級字:女(P1) 貌(P2) 郎(P2) 才(P1)
元·楊暹《西遊記》第三本第九齣:“俺什麼女貌郎才廝撞着,將父母遠鄉相拋,雁杳魚沉沒下落。”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九十一回:“卻說李衙內和玉樓,兩個女貌郎才,如魚似水。”
年級字:隨(P3) 才(P1) 器(P2) 使(P2)
年級字:才(P1) 華(P2) 橫(P2) 溢(P5)
才華:表現於外的才能。多指文學藝術方面而言,很有才華。
年級字:才(P1) 貌(P2) 兼(P3) 全(P2)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七卷:“高贊見女兒人物整齊,且又聰明,不肯將他配個平等之,定要揀個讀書君子、才貌兼全的配他,聘禮厚薄到也不論。”
年級字:慧(P3) 業(P2) 才(P1) 人(P1)
指有文學天才並與文字結爲業緣的人。同“慧業文人”。
年級字:秀(P2) 才(P1) 手(P1) 巾(P1)
年級字:博(P4) 學(P1) 多(P1) 才(P1)
《晉書·郤詵傳》:“詵博學多才,環偉倜儻,不拘細行,州郡禮命並不應。”
年級字:經(P1) 國(P1) 之(P2) 才(P1)
晉·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序》:“一時莫論,經國之才。”
年級字:才(P1) 短(P2) 氣(P1) 粗(P2)
才:才識;短:短淺;氣:氣質。缺少才幹,氣質粗魯。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3回:“祿山才短氣粗,當此大鎮,深不能勝任。”
年級字:才(P1) 疏(P3) 學(P1) 淺(P3)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若學淺而空遲,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聞。”明·高明《琵琶記·南浦囑別》:“你讀書思量做狀元,我只怕你學疏才淺。”
年級字:露(P2) 才(P1) 揚(P2) 己(P1)
漢·班固《離騷序》:“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羣小之間,以離讒賊。”
年級字:蓋(P2) 世(P1) 之(P2) 才(P1)
蓋世:壓倒當世,超出世上所有的;才:才能。形容超出當代、無與倫比的才能。
宋·蘇軾《留侯論》:“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爲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於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爲深惜者也。”
年級字:長(P1) 才(P1) 短(P2)
清·新廣東武生《黃蕭養回頭》:“又蒙洪提督保舉,調回廣東,以爲有些好處,誰想只受大南門把總之職。所謂長才短馭,好不令人憤恨。”
年級字:高(P1) 才(P1) 大(P1) 德(P4)
高才:有傑出的才能。大德:有極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年級字:才(P1) 秀(P2) 人(P1) 微(P2)
南朝·樑·鍾嶸《詩品》卷中:“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當代。”
年級字:郎(P2) 才(P1) 女(P1) 姿(P3)
明·張鳳翼《紅拂記·擲家圖國》:“爲郎才女姿,非是雲邀雨期,這情蹤傍人怎知?”
年級字:不(P1) 羈(P0) 之(P2) 才(P1)
《漢書·司馬遷傳》:“僕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
年級字:懷(P3) 才(P1) 抱(P1) 器(P2)
猶言德才兼備。既有好的思想品質,又有工作的才乾和能力。同“懷材抱器”。
年級字:負(P3) 才(P1) 任(P3) 氣(P1)
南朝·樑·元帝《與張纘詩序》:“簡憲之爲人也,不事王侯,負才任氣。”
年級字:江(P2) 郎(P2) 才(P1) 掩(P4)
年級字:棟(P5) 樑(P5) 之(P2) 才(P1)
每個青年都應該努力向上,刻苦學習,使自己成爲國家的~。
年級字:才(P1) 氣(P1) 無(P2) 雙(P2)
《史記·李將軍列傳》:“典屬國公孫昆邪爲上泣曰:‘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
年級字:曠(P5) 世(P1) 逸(P6) 才(P1)
曠世:絕代;空前。逸才:超人的才智。當代少見的出衆的才能。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回:“伯喈曠世逸才,若使續成漢史,誠爲盛事。”
年級字:七(P1) 步(P1) 之(P2) 才(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爲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年級字:人(P1) 才(P1) 出(P1) 衆(P3)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十二:“年二十五歲,丰姿灑落,人才出衆,琴棋書畫,無所不通。”
年級字:才(P1) 貌(P2) 雙(P2) 絕(P4)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三十五回:“久聞足下大名,果然才貌雙絕。”
年級字:懷(P3) 才(P1) 不(P1) 遇(P2)
懷:懷藏;才:才能。胸懷才學但生不逢時,難以施展;多指屈居微賤而不得志。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五:“眼見別人才學萬倍不如他的,一個個出身顯通,享用爵祿偏則自家懷才不遇。”
年級字:高(P1) 才(P1) 捷(P5) 足(P1)
詞性:動詞
成語才:才能;捷:迅速,快捷。形容人才能出衆,行動快。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7回:“有力量者十二首都做也可;不能的作一首也可。高才捷足者爲尊。”
年級字:量(P2) 才(P1) 而(P1) 爲(P2)
年級字:才(P1) 子(P1) 佳(P4) 人(P1)
宋·晁補之《鷓鴣天》詞:“夕陽芳草本無恨,才子佳人自多愁。”
年級字:才(P1) 墨(P2) 之(P2)
清·龔自珍《書金伶》:“噫!江東才墨之藪,樓池船楫之觀,燈灑之娛,春晨秋夕之遊,美人公子,憐纔好色,姚冶跌逿之樂,當我生之初,頗有存焉者矣。”
年級字:曠(P5) 世(P1) 奇(P2) 才(P1)
明·屠隆《彩毫記·祖餞都門》:“李公曠世奇才,正宜匡扶社稷。”
年級字:真(P1) 才(P1) 實(P1) 學(P1)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九回:“這一撲,有名喚做‘玉環步,鴛鴦腳’。——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實學。”
年級字:才(P1) 識(P2) 過(P1) 人(P1)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識過人。”
年級字:高(P1) 才(P1) 大(P1) 學(P1)
高才:才能傑出。大學:學識淵博。才能高超,學識淵博。亦作“高才博學”、“高才碩學”。
年級字:才(P1) 高(P1) 行(P1) 厚(P2)
漢·王充《論衡·命祿》:“或時才高行厚,命惡,廢而不進;知寡德薄,命善興而超邁。”
年級字:凡(P3) 才(P1) 淺(P3) 識(P2)
清·陳用光《上翁學士書》:“用光凡才淺識,無所比數。”
年級字:掃(P1) 眉(P3) 才(P1) 子(P1)
唐·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詩:“萬里橋邊女校書,楷杷花裏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年級字:才(P1) 學(P1) 兼(P3) 優(P3)
《隋唐演義》第三六回:“恐翰林院草來不稱朕意,思卿才學兼優,必有妙論,故召卿來,爲朕草一詔。”
年級字:高(P1) 才(P1) 疾(P2) 足(P1)
宋·陳杰《金石客》詩:“高才疾足長嘆息,御卿無權挽無力。”
年級字:郎(P2) 才(P1) 女(P1) 貌(P2)
郎:舊指女子對丈夫或情人的稱呼。男的有才氣,女的有美貌。形容男女雙方很相配。
元·關漢卿《望鄉亭》第一折:“您兩口子正是郎才女貌,天然配合。”
年級字:才(P1) 疏(P3) 計(P2) 拙(P5)
元·魏初《滿江紅·寄何侍御》詞:“今老去,才疏計拙,百居人後。”
年級字:才(P1) 高(P1) 意(P1) 廣(P2)
明·胡震亨《唐音癸籤》:“大抵才高意廣,如孔北海之徒。”
年級字:負(P3) 地(P1) 矜(P6+) 才(P1)
《南史·蔡凝傳》:“他日,後主謂吏部尚書蔡徵曰:‘蔡凝負地矜才,無所用也。’”
年級字:量(P2) 才(P1) 錄(P2) 用(P1)
《禮記·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論辨然後使之。”
年級字:人(P1) 才(P1) 濟(P4) 濟(P4)
年級字:才(P1) 高(P1) 八(P1) 斗(P1)
《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年級字:才(P1) 高(P1) 識(P2) 廣(P2)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
年級字:高(P1) 才(P1) 卓(P2) 識(P2)
《隋唐演義》第七六回:“[上官昭容]果是高才卓識,即沈宋二人,尚且服其公明,何況臣等。”
年級字:佳(P4) 人(P1) 才(P1) 子(P1)
年輕貌美的女子和才華橫溢的男子。泛指年貌相當,有婚姻或愛情關係的青年男女。
宋·柳永《玉女搖仙佩·佳人》:“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當年雙美。且恁相偎依。”
年級字:才(P1) 疏(P3) 志(P2) 大(P1)
《後漢書·孔融傳》:“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
年級字:才(P1) 華(P2) 超(P4) 衆(P3)
年級字:鷹(P2) 犬(P1) 之(P2) 才(P1)
鷹犬:獵人馴養的鷹與獵狗,打獵時用於追捕獵物。用作鷹犬之才。比喻供驅使、能出力的人。
漢·陳琳《爲袁紹傳檄各州郡文》:“幕府董統鷹揚,埽夷凶逆,續遇董卓侵官暴國,於是提劍揮鼓,發命東夏,廣羅英雄,棄瑕錄用,故遂與操參諮策略,謂其鷹犬之才,爪牙可任。”
年級字:才(P1) 大(P1) 難(P2) 用(P1)
原意是能力強難用於小事。後形容懷才不遇。同“材大難用”。
年級字:學(P1) 疏(P3) 才(P1) 淺(P3)
才能不高,學識不深(多用作自謙的話)。同“學淺才疏”。
年級字:才(P1) 廣(P2) 妨(P5) 身(P1)
元·周文質《鬥鵪鶉·自悟》套曲:“看了些英雄休爭閒氣,爲功名將命虧……常言道才廣妨身,官高害已。”
年級字:才(P1) 氣(P1) 過(P1) 人(P1)
《史記·項羽本紀》:“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己憚籍矣。”
年級字:廣(P2) 開(P1) 才(P1) 路(P1)
國家建設需要大批人才,唯有~,任人爲賢,才能使其發揮所長,爲國家做最大的貢獻。
年級字:才(P1) 角(P2) 妙(P2)
漢·傅毅《舞賦》:“合場遞進,按次而俟,埒才角妙,夸容乃理。”
年級字:逸(P6) 羣(P6) 之(P2) 才(P1)
年級字:才(P1) 疏(P3) 意(P1) 廣(P2)
《後漢書·孔融傳》:“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
年級字:奇(P2) 才(P1) 異(P3) 能(P1)
唐·吳兢《貞觀政要·擇宮》:“臣愚豈敢不盡情,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
年級字:三(P1) 才(P1) 者(P1) ,(P1) 天(P1) 地(P1) 人(P1)
文言文字詞宇宙中三個生命的基本要素。
指宇宙中三個生命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
「天」是指整個宇宙空間,其中的星際、天象的自然運行定律。
「地」是指地球上的地理、結構、和萬物生態的互動。
「人」是指人類是萬物之靈,以智慧去暸解和運用天地人的大自然關係,以愛心去保護天下的生命,孕育萬物,維護三體共融,萬物便能生生不息。
宋朝王應麟(字伯厚)《三字經》: 「三才者,天地人」
yī bō cái dòng wàn bō suí
年級字:一(P1) 波(P1) 才(P1) 動(P1) 萬(P2) 波(P1) 隨(P3)
指一波方動,萬波隨之而起。比喻事情開端後的不斷發展變化。
宋·惠洪《冷齋夜話·船子和尚偶》:“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yǎ diǎn nà yù cái fā zhǎn jī jīn
年級字:雅(P3) 典(P2) 娜(P4) 育(P2) 才(P1) 發(P1) 展(P2) 基(P3) 金(P1)
詞性:名詞
雅典娜育才發展基金是香港註冊的非弃利的教育構構,專門培育兒童利用最先的數碼科技提升他們寫作的興趣。
xiù cái bù chū mén 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
年級字:秀(P2) 才(P1) 不(P1) 出(P1) 門(P1) ,(P1) 全(P2) 知(P1) 天(P1) 下(P1) 事(P1)
舊時認爲有知識的人即使待在家裏,也能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
xiù cái bù chū mén 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
年級字:秀(P2) 不(P1) 出(P1) 門(P1) ,(P1) 全(P2) 知(P1) 天(P1) 下(P1) 事(P1)
舊時認爲有知識的人即使待在家裏,也能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