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同(P1) 室(P1) 操(P2) 戈(P0)
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動刀槍。指兄弟爭吵。泛指內部鬥爭。
年級字:揮(P3) 戈(P0) 反(P1) 日(P1)
《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僞(揮)之,日爲之反三舍。”
年級字:金(P1) 戈(P0) 鐵(P3) 騎(P2)
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同“金戈鐵馬”。
清·汪琬《〈苑西集〉序》:“我太祖、太宗發祥之址,與夫金戈鐵騎百戰創業之區,皆所跋涉而導從。”
年級字:枕(P5) 戈(P0) 擊(P3) 楫(P0)
清·浴日生《海國英雄記·坐朝》:“便憑着這肝膽輪囷,枕戈擊楫,逐韃虜早復神京也呵!”
年級字:魯(P4) 戈(P0) 回(P1) 日(P1)
年級字:持(P4) 戈(P0) 試(P3) 馬(P1)
《紅樓夢》第七九回:“那金桂見丈夫旗纛漸倒,婆婆良善,也就漸漸的持戈試馬。“
年級字:倒(P2) 載(P3) 干(P1) 戈(P0)
詞性:形容詞
成語倒:把鋒刃向裏倒插着;載:陳設,放置;干戈:古代的兩種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來,比喻沒有戰爭,天下太平。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禮記·樂記》:“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後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年級字:枕(P5) 戈(P0) 待(P3) 敵(P3)
《南齊書·褚淵傳》:“結壘新亭,枕戈待敵……鋒鏑初交,元惡送首。”
年級字:反(P1) 戈(P0) 相(P1) 向(P1)
戈:古代的兵器;向:對着。掉轉兵器,相與對立。比喻幫助敵人反對自己。
年級字:枕(P5) 戈(P0) 寢(P5) 甲(P1)
《晉書·赫連勃勃載記》:“朕無拔亂之才,不能弘濟兆庶,自枕戈寢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遺寇尚熾。”
年級字:揮(P3) 戈(P0) 返(P2) 日(P1)
將戈一揮,可以使西下的太陽迴轉過來。①比喻留連光景,希望白天能夠延長。②後常用以形容有能夠排除困難,扭轉危局的雄才大略。
年級字:買(P1) 牛(P1) 息(P1) 戈(P0)
猶言賣劍買牛。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
年級字:投(P3) 袂(P0) 荷(P1) 戈(P0)
《梁書·元帝紀》:“幕府據有上流,實惟分陝,投袂荷戈,志在畢命。”
年級字:泣(P4) 血(P3) 枕(P5) 戈(P0)
枕:枕着。戈:兵器。眼睛流血,睡時枕着武器。形容因悲憤而自勵,立志雪恨。
年級字:反(P1) 戈(P0) 一(P1) 擊(P3)
《尚書·武成》:“前徙倒戈,攻於後以北。”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七回:“吾與楊將軍反戈擊之。但看火起爲號,溫侯以兵相應可也。”
年級字:偃(P0) 革(P2) 倒(P2) 戈(P0)
元·劉壎《隱居通議·經史一》:“偃革倒戈,歸馬放牛,乃滅殷以後事;今楚漢相持,正是兵鋒之交,而言及此,曾不顧其爲迂,何也?”
年級字:枕(P5) 戈(P0) 以(P1) 待(P3)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殺敵報國心切。同“枕戈待旦”。
明·張煌言《上行在陳南北機宜疏》:“臣雖駑鈍,亦當枕戈以待。”
年級字:甲(P1) 揮(P3) 戈(P0)
擐:穿上。甲:鎧甲。戈:武器。身穿鎧甲,手持武器。形容全副武裝,英勇頑強。亦作“擐甲操戈”、“擐甲持戈”。
年級字:鐵(P3) 馬(P1) 金(P1) 戈(P0)
宋·李綱《以舊賜戰袍等贈韓少帥》詩之二:“鐵馬金戈睢水上,碧油紅旆海山濱。”元·關漢卿《雙赴夢》第三折:“憶當年鐵馬金戈,自桃園初結義,把尊兄輔佐。”
年級字:揮(P3) 日(P1) 陽(P1) 戈(P0)
年級字:止(P1) 戈(P0) 爲(P2) 武(P2)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兩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戰,纔是真正的武功。後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對方屈服,纔是真正的武功。
《左傳·宣公十二年》:“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爲武。”
年級字:操(P2) 戈(P0) 同(P1) 室(P1)
孫中山《大總統勸告北軍將士書》:“以滿人竊位之私心,開漢族仇殺之慘禍,操戈同室,貽笑外人。”
年級字:棄(P4) 甲(P1) 投(P3) 戈(P0)
年級字:杯(P1) 酒(P4) 戈(P0) 矛(P3)
《負曝閒談》第二十五回:“就是有天在吳侍郎席上他請教我我沒有理他那個人,這真是杯酒戈矛了!
年級字:止(P1) 戈(P0) 為(P2) 武(P2)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兩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戰,才是真正的武功。後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對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左傳·宣公十二年》:“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
年級字:枕(P5) 戈(P0) 刃(P1)
章炳麟《駁康有爲論革命書》:“此則枕戈剚刃之事,秦趙已不能施於白項,而漢族猶可施於滿洲,章章明矣。”
年級字:朽(P4) 戈(P0) 鈍(P4) 甲(P1)
明·張煌言《答唐枚臣書》:“朽戈鈍甲,與胡人相持者十有七年。”
年級字:被(P2) 甲(P1) 枕(P5) 戈(P0)
《新五代史·雜傳十二·劉詞》:“詞居暇日,常被甲枕戈而臥。”
年級字:枕(P5) 戈(P0) 泣(P4) 血(P3)
唐·房玄齡《晉書·桓溫傳》:“枕戈泣血,志在復讎。”
年級字:倒(P2) 持(P4) 干(P1) 戈(P0)
《後漢書·何進傳》:“大兵聚會,強者爲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爲亂階。”
年級字:鑄(P5) 甲(P1) 銷(P3) 戈(P0)
明·劉基《丙申歲十月還鄉作》詩之七:“修文偃武君王意,鑄甲銷戈會有期。”
年級字:投(P3) 戈(P0) 講(P3) 藝(P5)
年級字:枕(P5) 戈(P0) 坐(P1) 甲(P1)
唐·令狐德棻等《周書·文帝紀上》:“如其首鼠兩端,不時奉詔,專戮違旨,國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見。”
年級字:枕(P5) 戈(P0) 待(P3) 旦(P1)
戈:古代的一種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殺敵,枕着武器睡覺等天亮。形容時刻準備作戰,
年級字:枕(P5) 戈(P0) 汗(P1) 馬(P1)
明·屠隆《曇花記·公子受封》:“念親恩主德總來難報,須教,枕戈汗馬,努力塞雲邊草,兒時得功成大漠,鶴歸華表。”
年級字:倒(P2) 置(P3) 干(P1) 戈(P0)
《史記·留侯世家》:“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
年級字:棄(P4) 甲(P1) 倒(P2) 戈(P0)
年級字:揮(P3) 戈(P0) 退(P2) 日(P1)
揮舞兵器,趕回太陽。形容力挽危局。同“揮戈反日”。
年級字:橫(P2) 戈(P0) 躍(P3) 馬(P1)
橫持戈矛,策馬騰躍。形容將士威風凜凜,準備衝殺作戰的英勇姿態。
元·陳以仁《雁門關存孝打虎》:“見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橫槍躍馬。”
年級字:入(P1) 室(P1) 操(P2) 戈(P0)
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到他的屋裏去,拿起他的武器攻擊他。比喻引用對方的論點反駁對方。
《後漢書·鄭玄傳》:“任城何休好《公羊》學,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玄乃‘發《墨守》、針《膏肓》、起《廢疾》’。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
年級字:投(P3) 袂(P0) 援(P5) 戈(P0)
《梁書·武帝紀》:“獨夫醜縱,方煽京邑。投袂援戈,克弭多難。”
年級字:拋(P4) 戈(P0) 棄(P4) 甲(P1)
丟掉武器,扔掉鎧甲。形容軍隊被打得狼狽逃竄的情形。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五十三回:“部下聽得,一齊拋戈棄甲跪倒。”
年級字:礪(P0) 戈(P0) 秣(P6+) 馬(P1)
年級字:枕(P5) 戈(P0) 達(P1) 旦(P1)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殺敵報國心切。同“枕戈待旦”。
清·張廷玉《明史·吳良傳》:“夜宿城樓,枕戈達旦。訓將練兵,常如寇至。”
年級字:魯(P4) 戈(P0) 揮(P3) 日(P1)
年級字:枕(P5) 戈(P0) 嘗(P3) 膽(P3)
頭枕兵器,口嘗苦膽。形容刻苦自勵,發憤圖強,或報仇雪恥心切。
南朝·樑·沈初明《勸進梁元帝第三表》:“陛下英略緯天,沉明內斷,橫劍泣血,枕戈嘗膽。”
年級字:倒(P2) 戈(P0) 卸(P5) 甲(P1)
《續傳燈錄》:“雪峯三上投子,九到洞山,爲什麼倒戈卸甲?”
年級字:止(P1) 戈(P0) 興(P2) 仁(P3)
年級字:干(P1) 戈(P0) 載(P3)
干戈:古代的兵器。指武器。載:虛詞。戢:聚藏。把武器收藏起來。比喻不再進行戰爭動用武力了。
年級字:大(P1) 動(P1) 干(P1) 戈(P0)
《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業;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年級字:衽(P0) 革(P2) 枕(P5) 戈(P0)
以鎧甲爲席,以兵器爲枕。形容戰事頻繁,生活不安定。
嚴復《原強》:“當是之時,哀哀黔首,衽革枕戈,不得喙息,蓋幾靡有孑遺,秏矣!”
年級字:枕(P5) 戈(P0) 待(P3) 命(P3)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張統制現帶有可靠軍隊數營,在漢口劉家廟枕戈待命。”
年級字:金(P1) 戈(P0) 鐵(P3) 甲(P1)
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同“金戈鐵馬”。
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三折:“他如今管領着金戈鐵甲,簇擁着鼓吹鳴笳,他雖是違條犯法,咱無甚勢劍銅鍘。”
年級字:解(P2) 甲(P1) 投(P3) 戈(P0)
漢·揚雄《解嘲》:“叔孫通起於枹鼓之間,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儀,得也。”
年級字:橫(P2) 戈(P0) 盤(P2) 馬(P1)
猶橫戈躍馬。形容將士威風凜凜,準備衝殺作戰的英勇姿態。
宋·陸游《蝶戀花·離小益作》詞:“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
年級字:金(P1) 戈(P0) 鐵(P3) 馬(P1)
戈閃耀着金光,馬配備了鐵甲。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
《新五代史·李襲吉傳》:“金戈鐵馬,蹂踐於明時。”
年級字:揮(P3) 戈(P0) 回(P1) 日(P1)
西漢·劉安《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揮之,日爲之反三舍。”
年級字:魯(P4) 陽(P1) 麾(P0) 戈(P0)
唐·楊炯《渾天賦》:“魯陽麾戈兮轉於西日,陶侃折翼兮登於上玄。”
年級字:枕(P5) 戈(P0) 飲(P2) 血(P3)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五:“賊氛未殄,主上焦勞,凡爲臣子,皆當枕戈飲血,共憤同仇。”
年級字:倒(P2) 持(P4) 戈(P0) 矛(P3)
《新唐書·陸贄傳》:“舍此不務而反爲所乘,斯謂倒持戈矛,以鱒授寇者也。”
年級字:前(P1) 徒(P3) 倒(P2) 戈(P0)
年級字:倒(P2) 干(P1) 戈(P0)
把武器倒着放起來,比喻沒有戰爭,天下太平。同“倒載干戈”。
漢·荀悅《漢紀·高祖紀二》:“偃革爲軒,倒戢干戈,示不復用兵。”
年級字:操(P2) 戈(P0) 入(P1) 室(P1)
比喻深入瞭解對方,找出其紕漏,又以對方的論點來批駁對方。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論者以柳操戈入室,弗察者又羣然和之。然則文之工者,傷理倍道,皆弗論乎!”
年級字:以(P1) 戈(P0) 舂(P0) 黍(P6+)
《荀子·勸學》:“不道禮憲,以《詩》、《書》爲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年級字:束(P2) 戈(P0) 卷(P2) 甲(P1)
年級字:枕(P5) 戈(P0) 飲(P2) 膽(P3)
頭枕兵器,口嘗苦膽。形容刻苦自勵,發憤圖強,或報仇雪恥心切。同“枕戈嘗膽”。
唐·姚思廉《梁書·元帝紀》:“孤以不德,天降之災,枕戈飲膽,扣心泣血。”
年級字:偃(P0) 武(P2) 息(P1) 戈(P0)
《後漢書·公孫述傳》:“囂(隗囂)不及此時推危乘勝,以爭天命,而退欲爲西伯之事,尊章句,賓友處士,偃武息戈,卑辭事漢,喟然自以文王復出也。”
年級字:枕(P5) 戈(P0) 披(P2) 甲(P1)
以戈爲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備不懈,時刻準備戰鬥。 同“枕戈坐甲”。
清·龍翰臣《復唐子實書》:“今日之事,將因一鄉而累及一邑,因一邑而累及一省。此非有人維持調護之,則外軍枕戈披甲之士,抑鬱不揚。”
年級字:解(P2) 甲(P1) 倒(P2) 戈(P0)
年級字:魯(P4) 陽(P1) 揮(P3) 戈(P0)
《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之,日爲之反三舍。”
年級字:卷(P2) 甲(P1) 戈(P0)
《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九年》:“故卷甲韜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當自退。”
年級字:止(P1) 戈(P0) 散(P2) 馬(P1)
年級字:兵(P3) 戈(P0) 擾(P3) 攘(P6)
兵戈:武器,指戰爭;擾攘:紛亂。形容戰爭時期社會秩序的動盪混亂。
《後漢書·馮衍傳下》:“遭擾攘之時,值兵革之際。”
年級字:化(P1) 干(P1) 戈(P0) 爲(P2) 玉(P1) 帛(P0)
《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年級字:化(P1) 干(P1) 戈(P0) 為(P2) 玉(P1) 帛(P0)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比喻將戰爭或爭執平息,鼓勵化解成和平友誼的行為。
干戈: 兵器。
玉帛: 古時名貴的玉器和絲織品,諸侯朝聘或嫁娶行聘、祭祀時的物品。
《論語.陽貨》:「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
三國魏.曹植〈美女篇〉:「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則君有之。」
《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