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憎 」
kě zēng
zēng de
zēng hèn
ài zēng
年級字:愛(P1)
詞性:形容詞
1.愛和恨。
2.猶好惡。
3.指讒佞之人。謂只憑愛憎而無是非,故稱。
zēng wù
年級字:盜(P3) 主(P1) 人(P1)
主人:物主。盜賊憎恨被他所盜竊的物主。比喻邪惡的人憎恨正直的人。
《左傳·成公十五年》:“盜憎主人,民惡其上。子好直言,必及於難。”
年級字:愛(P1) 分(P2) 明(P1)
周恩來《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
年級字:面(P1) 目(P1) 可(P1)
唐·韓愈《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
年級字:文(P1) 章(P3) 命(P3)
憎:厭惡。文章厭惡命運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唐·杜甫《天末懷李白》詩:“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年級字:愛(P1) 分(P2) 明(P1)
詞性:形容詞
愛恨分明陳若曦《耿爾在北京》:“他很困惑,也很痛苦,想不到愛憎分明、堅強獨立的小睛會怕人‘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