è
年級字:惡(P3)
詞性:動詞
文言文字詞善從「心」,「亞」聲。
《說文》:「惡,過也。從心,亞聲。」
罪過、罪惡。
罪過: 罪惡、作惡多端、惡貫滿盈、惡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憎恨、討厭: 厭惡。
凶狠: 惡犬、凶惡、惡毒。
討厭: 可惡、厭惡、深惡痛絕、惡(噁)心。
羞恥: 羞惡。
壞人、小人: 惡人。
醜陋: 醜惡。
疾病: 內惡。
驚訝的語氣: 惡! (通「烏」)。
疑問句,怎麼? 為何? : 惡乎。
《尚書.蔡仲之命》:「為善不同,同歸于治;為惡不同,同歸于亂。」
《左傳.定公五年》「吾以志前惡」,杜預注:「惡,過也。」
《禮記.中庸》:「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
《易經.大有卦.象曰》:「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無惡不懲,無善不顯。」
《左傳.成公六年》:「郇瑕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郗愔通道甚精勤,常患腹內惡,諸醫不可療。」
《孟子.公孫醜下》:「惡!是何言也!」
《孟子.公孫醜上》:「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傳》:「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
《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傳.澹臺滅明傳》:「(澹台滅明)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
《文選.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良時不見遺,醜狀不成惡。」
《荀子.非相》:「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
è yǔ
hěn è
chǒu è
xǐ è
年級字:喜(P1) 惡(P3)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對喜好、喜愛和厭惡的情感或嗜好一個統稱。
喜: 喜好、喜愛。
惡: 厭惡。
kě wù
xié è
è liè
xián wù
è làng
è rén
è hàn
è chòu
è gǎn
shí è
年級字:十(P1) 惡(P3)
詞性:名詞,形容詞
1.十惡不赦: 指罪惡極大,不可饒恕。2.封建時代刑律所定的十種大罪:
一曰謀反,二曰謀大逆,三曰謀叛,四曰惡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義,十曰內亂。
3.佛教以殺生、偷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為十惡。
xiǎn è
è shà
zuì è
è xíng
shàn è
Chú è
è yì
è guǐ
年級字:惡(P3) 鬼(P2)
詞性:名詞
天使1.迷信指殘害人的鬼魅
2.惡棍
例:討厭的惡鬼,又找上門來了
jí è
è xìng
年級字:惡(P3) 性(P3)
詞性:形容詞
良性1. 能產生嚴重後果的。2. 發展迅速的,性質嚴重的。
xiōng è
zuò è
wú è
wàn è
è mó
年級字:惡(P3) 魔(P5)
詞性:名詞
邪魔,
魔鬼天使1.佛教語。障礙佛法的惡神的總稱2. 比喻非常兇惡的人
dà è
è xí
è láng
hé è
è gùn
年級字:惡(P3) 棍(P5)
詞性:形容詞,代詞
ě xīn
hào wù
年級字:好(P1) 惡(P3)
詞性:形容詞,助詞
è hěn
yàn wù
è dú
zēng wù
è mèng
年級字:惡(P3) 夢(P3)
詞性:形容詞
噩夢吉夢使人恐懼的夢,或廣義地指引起難以擺脫的恐怖的幻像或經歷。
è bà
è huà
年級字:鬼(P2) 怕(P1) 惡(P3) 人(P1)
舊題宋·蘇軾《艾子雜說》:“王曰‘前人已不住矣,又安敢禍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惡人也。’”
年級字:惡(P3) 語(P1) 傷(P2) 人(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洪州法昌倚遇禪師》:“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
年級字:罪(P4) 惡(P3) 貫(P1) 盈(P4)
語出《書·泰誓上》:“商罪貫盈,天命誅之。”宋·孔平仲《續世說·黜免》:“李義府作相。罪惡貫盈。”
年級字:助(P1) 爲(P2) 惡(P3)
鄒韜奮《信箱期望》:“因爲無條件的生存,同流合污助桀爲惡的生存,雖生猶死,乃至生不如死。”
年級字:惡(P3) 聲(P1) 惡(P3) 氣(P1)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曾思懿:(半天在抑壓着自己的慍怒,現在不免顏色難看,惡聲惡氣地)去,要你去幹什麼?”
年級字:惡(P3) 鋤(P4) 奸(P3)
《兒女英雄傳》第十回:“他殺人污佛地,我救苦下雲端,剗惡鋤奸。”
年級字:除(P2) 惡(P3) 務(P3) 盡(P3)
年級字:以(P1) 大(P1) 惡(P3) 細(P1)
年級字:杜(P2) 耳(P1) 惡(P3) 聞(P2)
《舊五代史·唐書·末帝紀中》:“懷忠抱直之人,虛心謁見;便佞詭隨之說,杜耳惡聞。”
年級字:同(P1) 惡(P3) 相(P1) 黨(P6)
《詩·大雅·皇矣》“維彼四國,爰究爰度”唐·孔穎疏:“言其同惡相黨,共行虐政也。”
年級字:嫉(P4) 惡(P3) 若(P3) 仇(P4)
年級字:不(P1) 念(P1) 舊(P2) 惡(P3)
《論語·公冶長》:“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年級字:疾(P2) 惡(P3) 如(P2) 仇(P4)
疾:憎恨;惡:指壞人壞事。憎恨壞人壞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樣。
年級字:掩(P4) 惡(P3) 揚(P2) 美(P1)
指對待別人諱言其過惡,稱揚其好處。同“掩惡揚善”。
《漢書·王商史丹傅喜傳贊》:“丹之輔道副主,掩惡揚美,傅會善意,雖宿儒達士無以加焉。”
年級字:惡(P3) 意(P1) 中(P1) 傷(P2)
詞性:動詞,形容詞
出自惡毒用心去誹謗誣陷傷害別人,中傷說壞話攻擊陷害別人。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
年級字:醜(P3) 類(P3) 惡(P3) 物(P1)
年級字:元(P1) 惡(P3) 大(P1)
元惡:首惡;憝:奸惡。原指大爲人所憎惡。後指元兇魁首。
《尚書·康誥》:“王曰:‘封,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後漢書·陳蕃傳》:“元惡大奸,莫此之甚。”
年級字:進(P1) 善(P2) 黜(P0) 惡(P3)
年級字:愛(P1) 生(P1) 惡(P3) 死(P3)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六回:“可見愛生惡死,亦是物之恆情。”
年級字:十(P1) 惡(P3) 不(P1) 赦(P6+)
詞性:形容詞
成語指罪惡嚴重,不可饒恕。
十惡: 十大罪惡, 參巧北齊。
不赦: 不可赦免。
指罪惡極大,不可饒恕。
十惡 (北齊): 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等十大罪惡。
《太平治迹統類.卷一五.韓絳宣撫陝西》:「應陝西河東路罪人除卻謀改,鬥己殺人至十惡不赦外,餘死罪,下減一等。」
《隋書·刑法志》:「又列重罪十條:…… 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議論贖之限。」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這藥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惡不赦。」
年級字:無(P2) 惡(P3) 不(P1) 作(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幹盡了壞事。
清·鄭燮《範縣署中寄舍弟墨書》五:「宋自紹興以來,主和議,增歲幣,送尊號,處卑朝,括民膏,戮大將,無惡不作,無陋不爲。」
年級字:勸(P4) 善(P2) 戒(P3) 惡(P3)
年級字:諱(P6) 惡(P3) 不(P1)
《左傳·隱公六年》:“長惡不悛,從自及也。”《後漢書·朱穆傳》:“諱惡不悛,卒至亡滅。”
年級字:極(P2) 惡(P3) 不(P1) 赦(P6+)
年級字:惡(P3) 積(P3) 禍(P4) 盈(P4)
南朝·樑·丘遲《與陳伯之書》:“北虜僭盜中原,多歷年所,惡積禍盈,理至燋爛。”
年級字:惡(P3) 叉(P4) 白(P1) 賴(P3)
年級字:惡(P3) 語(P1) 中(P1) 傷(P2)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洪州法昌倚遇禪師》:“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
年級字:狗(P2) 惡(P3) 酒(P4) 酸(P3)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長,然至酒酸而不售。問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輒迎而齧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年級字:造(P1) 惡(P3) 不(P1)
明·劉基《春秋明經·公會齊侯伐萊公至自伐萊大旱》:“宣公造惡不悛,而流毒於其國若是哉!”
年級字:同(P1) 惡(P3) 相(P1) 求(P2)
《左傳·昭公十三年》:“同惡相求,如市賈焉,何難?”
年級字:同(P1) 惡(P3) 相(P1) 濟(P4)
同惡:共同作惡的人;濟:助。壞人互相勾結,共同作惡。
《史記·吳王濞列傳》:“同惡相助,同好相留。”《三國志·魏書·武帝紀》:“馬超成宜,同惡相濟。”
年級字:黨(P6) 惡(P3) 佑(P3) 奸(P3)
元·耶律楚材《辨邪論序》:“黨惡佑奸,壞風傷教,千載之下,罪有所歸。”
年級字:從(P1) 惡(P3) 若(P3) 崩(P2)
崩:倒塌。學壞像高山崩塌一樣迅速。比喻學壞很容易。
《國語·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年級字:敝(P0) 惡(P3) 粟(P0)
宋·王安石《祭範穎州文》:“翼翼公子,敝綈惡粟。”
年級字:惡(P3) 衣(P1) 食(P1)
糲: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飯。形容生活儉樸。
宋·蘇軾《禮義信足以成德論》:“以爲有國者皆當惡衣糲食,與農夫並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爲百工。”
年級字:好(P1) 善(P2) 惡(P3) 惡(P3)
年級字:好(P1) 逸(P6) 惡(P3) 勞(P2)
《後漢書·郭玉傳》:“其爲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年級字:惡(P3) 性(P3) 循(P5) 環(P2)
年級字:進(P1) 賢(P4) 黜(P0) 惡(P3)
明·李東陽《送憲副君提學浙江序》:“進賢黜惡,勵勤懲惰,恬退有獎,奔競有罰,責之周而任之重矣。”
年級字:惡(P3) 盈(P4) 貫(P1)
章炳麟《討滿洲檄》:“我中華亦有流寇之難,討伐不時,將帥亟易,遂得使虜窮兇極惡,肆其馳突,外劫朝鮮,內圍京邑,稔惡盈貫,亦隕其命。”
年級字:惡(P3) 醉(P4) 強(P2) 酒(P4)
《孟子·離婁上》:“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
年級字:無(P2) 惡(P3) 不(P1) 爲(P2)
沒有哪件壞事不乾的。指幹盡了壞事。同“無惡不作”。
年級字:痛(P2) 深(P2) 惡(P3) 絕(P4)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似乎已痛深惡絕了大哥,因爲大哥竟敢公然與冠家爲敵,幫着錢默吟和金三爺到冠家叫鬧,打架。”
年級字:惡(P3) 衣(P1) 菲(P5) 食(P1)
《梁書·太祖張皇后等傳序》:“高祖撥亂反正,深鑑奢逸,惡衣菲食,務先節儉。”
年級字:畏(P4) 影(P2) 惡(P3) 跡(P2)
《莊子·漁父》:“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
年級字:從(P1) 惡(P3) 如(P2) 崩(P2)
年級字:妍(P0) 蚩(P0) 好(P1) 惡(P3)
妍:美麗。蚩:通“媸”,醜陋,醜惡。美麗、醜陋、好與壞。原指寫作的得失。
年級字:惡(P3) 溼(P3) 居(P2) 下(P1)
厭惡潮溼卻住在低窪的的地方。比喻行動跟願望相違背。
《孟子·公孫丑上》:“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溼而居下住。”
年級字:惡(P3) 不(P1)
怙:依靠,依仗;悛:改過。悔改。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年級字:同(P1) 惡(P3) 相(P1) 恤(P5)
指對共同憎惡者,必相互援助以對付之。同“同惡相助”。
年級字:惡(P3) 籍(P4) 盈(P4) 指(P2)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龍飛相公》:“此非所能效力,惟善可以已之。然君惡籍盈指,非大善不可復挽。”何垠注:“惡籍盈指,猶言惡事紀載已滿,不勝指也。”
年級字:瘴(P0) 鄉(P2) 惡(P3) 土(P1)
年級字:剪(P3) 惡(P3) 除(P2) 奸(P3)
清·石玉昆《七俠五義》第六十回:“似你我行俠尚義,理應濟困扶危,剪惡除奸。”
年級字:疾(P2) 惡(P3) 如(P2) 風(P1)
《後漢書·陳蕃傳》:“震(朱震)字伯厚,初爲州從事,奏濟陰太守單匡臧罪,並連匡兄中常侍車騎將軍超。桓帝收匡下廷尉,以譴超,超詣獄謝。三府諺曰:‘車如雞棲馬如狗,疾惡如風朱伯厚。’”
年級字:作(P2) 惡(P3) 多(P1) 端(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二回:“想當初作惡多端,這三四日齋戒,那裏就積得過來。”
年級字:元(P1) 惡(P3) 大(P1) 奸(P3)
年級字:惡(P3) 濕(P4) 居(P2) 下(P1)
厭惡潮濕卻住在低窪的的地方。比喻行動跟願望相違背。
《孟子·公孫醜上》:“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住。”
年級字:衆(P3) 好(P1) 衆(P3) 惡(P3)
《論語·衛靈公》:“子曰:‘衆惡之,必察焉;衆好之,必察焉。’”
年級字:積(P3) 惡(P3) 餘(P4) 殃(P0)
多行不善,則會遭受惡報。勸人不要行惡,以免禍延子孫。
《易經·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南朝宋·釋法明《答李交州難佛不見形》:“積善餘慶,積惡餘殃,雖新新生滅,交臂代謝,善惡之業,不得不受。”
年級字:嫌(P4) 好(P1) 道(P1) 惡(P3)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小弟生性喜歡養幾匹馬,他就嫌好道惡的,說着蹋了他的院子。”
年級字:善(P2) 善(P2) 惡(P3) 惡(P3)
年級字:深(P2) 惡(P3) 痛(P2) 疾(P2)
惡:厭惡;痛:痛恨。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孟子·盡心下》“斯可謂之鄉愿矣” 宋·朱熹集註:“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爲幸,深惡而痛絕之也。”
年級字:植(P1) 善(P2) 傾(P4) 惡(P3)
年級字:叱(P0) 吒(P0)
《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喑噁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
年級字:改(P2) 惡(P3) 從(P1) 善(P2)
《飛龍全傳》二十一回:“應該隱姓埋名,改惡從善,纔是正理。”
年級字:逆(P6) 風(P1) 惡(P3) 浪(P1)
年級字:進(P1) 賢(P4) 屏(P4) 惡(P3)
年級字:疾(P2) 惡(P3) 如(P2) 讎(P0)
《明史·周順昌傳》:“順昌爲人剛方貞介,疾惡如讎。”
年級字:好(P1) 善(P2) 嫉(P4) 惡(P3)
漢·王符《潛夫論·實貢》:“好善嫉惡,賞罰嚴明,治之材也。”
年級字:掩(P4) 惡(P3) 揚(P2) 善(P2)
漢·班固《白虎通·謚》:“天子崩,大臣至南郊謚之者何?以爲人臣之義莫不欲褒其君,掩惡揚善者也。”
年級字:懲(P6) 惡(P3) 勸(P4) 善(P2)
《左傳·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修之。”
年級字:遷(P5) 善(P2) 去(P1) 惡(P3)
年級字:贓(P0) 盈(P4) 惡(P3) 貫(P1)
宋周密《齊東野·洪君疇》:“甚而臺省之胥,贓盈惡貫,以置典憲,亦曰:‘爲內侍泄冤也。’”
年級字:改(P2) 惡(P3) 行(P1) 善(P2)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第九十一卷:“夫欲修學,熟尋此文,改惡行善,速登神仙。”
年級字:凶(P3) 神(P1) 惡(P3) 煞(P5)
元·無名氏《桃花女》第三折:“又犯着金神七煞上路,又犯着太歲,遭這般凶神惡煞,必然板僵身死了也。”
年級字:貧(P3) 嘴(P2) 惡(P3) 舌(P2)
年級字:改(P2) 惡(P3) 向(P1) 善(P2)
明·無名氏《齊天大聖》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題妄想貪嗔,從今改惡向善,朝上帝禮拜三清。”
年級字:罪(P4) 大(P1) 惡(P3) 極(P2)
宋·歐陽修《縱囚論》:“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五:“矧如(秦)檜者,密奉虜謀,脅君誤國,罪大惡極 ,豈可赦乎。”
年級字:文(P1) 奸(P3) 濟(P4) 惡(P3)
年級字:惡(P3) 跡(P2) 昭(P2) 着(P2)
昭著:顯着,明顯。惡劣的事蹟十分明顯,人所共見。形容罪行嚴重。
年級字:狂(P3) 風(P1) 惡(P3) 浪(P1)
年級字:十(P1) 惡(P3) 五(P1) 逆(P6)
年級字:隱(P4) 惡(P3) 揚(P2) 善(P2)
隱:隱匿;揚:宣揚。不談人的壞處,光宣揚人的好處。
《禮記·中庸》:“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
年級字:長(P1) 惡(P3) 不(P1)
《左傳·隱公六年》:“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
年級字:惡(P3) 不(P1) 去(P1) 善(P2)
《左傳·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廢過,惡不衆善,義之經也。”
年級字:罪(P4) 惡(P3) 深(P2) 重(P1)
宋·歐陽修《與十四弟書》:“某罪逆深重,不自死滅。”
年級字:惡(P3) 衣(P1) 蔬(P3) 食(P1)
晉·葛洪《神仙傳·孔元方》:“元方仁慈,惡衣蔬食。”
年級字:改(P2) 惡(P3) 爲(P2) 善(P2)
《禮記·中庸》“明則動,動則變”漢·鄭玄注:“動,動人心也;變,改惡爲善也。”
年級字:溢(P5) 美(P1) 溢(P5) 惡(P3)
《莊子·人世間》:“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
年級字:深(P2) 惡(P3) 痛(P2) 嫉(P4)
魯迅《僞自由書·“以夷制夷”》:“揭開了‘以華制華’的黑幕,他們竟有如此的深惡痛嫉,莫非真是太傷了此輩的心麼?”
年級字:惡(P3) 直(P1) 醜(P3) 正(P1)
漢·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遷徐州刺吏,百司震肅,饕餮風靡,惡直醜正。”
年級字:疾(P2) 惡(P3) 若(P3) 讎(P0)
年級字:惡(P3) 言(P1) 厲(P3) 色(P1)
高雲覽《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師雖然照樣是惡言厲色的把書茵斥罵一頓,但態度已經和緩下來了。”
年級字:居(P2) 心(P1) 險(P3) 惡(P3)
年級字:惡(P3) 紫(P2) 奪(P3) 朱(P1)
紫:古人認爲紫是雜色;奪:亂;朱:大紅色,古人認爲紅是正色。原指厭惡以邪代正。後以喻以邪勝正,以異端充正理。
《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年級字:遏(P0) 惡(P3) 揚(P2) 善(P2)
《周易·大有元亨》:“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年級字:罪(P4) 惡(P3) 滔(P3) 天(P1)
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七:“今開慶誤國之人,罪惡滔天。”
年級字:同(P1) 惡(P3) 共(P1) 濟(P4)
年級字:惡(P3) 居(P2) 下(P1) 流(P1)
惡:討厭,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爲卑下的地位。憎恨處於下游。原指君子不願居於卑下的地位。現也指不甘居下游。
《論語·子張》:“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年級字:好(P1) 惡(P3) 不(P1) 同(P1)
愛好和憎惡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異。
年級字:窮(P3) 兇(P3) 極(P2) 惡(P3)
年級字:惡(P3) 惡(P3) 從(P1) 短(P2)
《公羊傳·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長,惡惡也短,惡惡止其身,善善及子孫。”
年級字:逢(P4) 君(P2) 之(P2) 惡(P3)
《孟子·告子下》:“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
年級字:從(P1) 惡(P3) 是(P1) 崩(P2)
《國語·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是崩。’”
年級字:惡(P3) 有(P1) 惡(P3) 報(P2)
做壞事的人會得到不好的報應。指因辦壞事而自食其果。
南朝·樑·蕭衍《新酒肉文》:“行十惡者,受於惡報;行十善者,受於善報。”
年級字:罪(P4) 惡(P3) 昭(P2) 著(P2)
年級字:惡(P3) 貫(P1) 滿(P2) 盈(P4)
貫:穿線的繩子;盈:滿。罪惡之多,猶如穿線一般已穿滿一根繩子。形容罪大惡極,到受懲罰的時候了。
年級字:元(P1) 奸(P3) 巨(P2) 惡(P3)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若果然當此之際,一毫馬腳不露,那人便是元奸巨惡,還合他講甚麼性情來!”
年級字:罪(P4) 惡(P3) 昭(P2) 彰(P6)
年級字:好(P1) 惡(P3) 勞(P2)
劉師培《論說部與文學之關係》:“要而論之,此三類者,均由學士大夫,好佚惡勞,憚著書之苦,復欲博著書之名,故單辭只義,軼事遺聞,鹹筆之於書,以冀流傳久遠。”
年級字:貫(P1) 盈(P4) 惡(P3)
《隋書·煬帝紀下》:“土崩魚爛,貫盈惡稔,普天之下,莫非仇讎,左右之人,皆爲敵國。”
年級字:惡(P3) 貫(P1) 已(P1) 盈(P4)
《金石萃編·唐玄宗〈批答裴耀卿等奏〉》:“小蕃背誕,惡貫已盈。”
年級字:惡(P3) 衣(P1) 惡(P3) 食(P1)
《論語·里仁》:“士之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年級字:毒(P4) 惡(P3) 霧(P3)
鄭澤《登樓嘆》詩:“毒瀧惡霧紛相乘,令我望望心惺惺。”
年級字:恣(P0) 兇(P3) 惡(P3)
明·唐順之《常州新建侯祠記》:“倭夷恣兇稔惡以毒螫志我吳民,是亂賊之尤未有甚焉者也。”
年級字:遷(P5) 善(P2) 黜(P0) 惡(P3)
年級字:除(P2) 惡(P3) 務(P3) 本(P2)
《書·泰誓下》:“樹德務滋,除惡務本。”蔡沈集傳:“去惡則務絕根本。”
年級字:爲(P2) 非(P2) 作(P2) 惡(P3)
年級字:惡(P3) 語(P1) 相(P1) 加(P1)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六章:“日常士兵偶有不是,動輒惡語相加,痛施體罰。”
年級字:嫉(P4) 惡(P3) 如(P2) 仇(P4)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蔡木龕》:“嫉惡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語必刺入骨。”
年級字:惡(P3) 塵(P2) 無(P2) 染(P3)
葉聖陶《窮愁》:“兒童誠可愛,一味天真,惡塵無染。”
年級字:賞(P4) 善(P2) 罰(P5) 惡(P3)
年級字:諸(P4) 惡(P3) 莫(P2) 作(P2)
諸惡:各種壞事。佛家語,凡是壞事都不要做。舊時用以勸人行善。
年級字:逢(P4) 惡(P3) 導(P2) 非(P2)
《明史 ·張文明傳》:“且言江彬遣惡導非,亟宜行誅,朝臣匡救 無聞,亦當罰治。”
年級字:惡(P3) 不(P1)
明·宋濂《胡公神道碑銘》:“苟能去逆效順,悉從厚宥;或稔惡不悛,城一破,悔無及矣。”
年級字:窮(P3) 山(P1) 惡(P3) 水(P1)
窮山:荒山;惡水:經常引起災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條件非常差。
孫犁《山地回憶》:“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窮山惡水之間度過的三年戰斗的歲月,使我記起很多人。”
年級字:無(P2) 惡(P3) 不(P1) 造(P1)
沒有哪件壞事不乾的。指幹盡了壞事。同“無惡不作”。
年級字:進(P1) 善(P2) 懲(P6) 惡(P3)
年級字:棄(P4) 惡(P3) 從(P1) 善(P2)
年級字:欺(P6) 善(P2) 怕(P1) 惡(P3)
明·楊柔勝《玉環記·韋皋別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無端多兇惡,我每反被相辱沒,欺善怕惡,欺善怕惡。”
年級字:深(P2) 惡(P3) 痛(P2) 絕(P4)
惡:厭惡;痛:痛恨;絕:極。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孟子·盡心下》“斯可謂之鄉愿矣” 宋·朱熹集註:“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爲幸,深惡而痛絕之也。”
年級字:惡(P3) 跡(P2) 昭(P2) 著(P2)
昭著:顯著,明顯。惡劣的事蹟十分明顯,人所共見。形容罪行嚴重。
宋·鄭剛中《北山文集·答潼川路於提刑》:“但先列罪人之詞,而繼之以今來勘狀,則惡跡昭著。”
年級字:順(P2) 美(P1) 匡(P0) 惡(P3)
《孝經·事君》:“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
年級字:勸(P4) 善(P2) 懲(P6) 惡(P3)
《左傳·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修之。”
年級字:勸(P4) 善(P2) 黜(P0) 惡(P3)
年級字:進(P1) 善(P2) 退(P2) 惡(P3)
《漢書·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進善退惡。”
年級字:以(P1) 惡(P3) 報(P2) 惡(P3)
《榖樑傳·僖公二十三年》:“伐國不言圍邑。此言圍邑,何也?不正其以惡報惡也。”範寧注:“前十八年。宋伐齊之喪,是惡也;今齊乘勝而報,是以惡報惡也。”
年級字:長(P1) 惡(P3) 靡(P0)
《隋書·煬帝紀下》:“朕以許其改過,乃詔班師,而長惡靡悛,宴安鴆毒,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年級字:剛(P2) 腸(P5) 嫉(P4) 惡(P3)
晉·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剛腸嫉惡,輕肆直方,遇事便發,此甚不可二也。”
年級字:同(P1) 惡(P3) 相(P1) 助(P1)
指對共同憎惡者,必相互援助以對付之。亦作“同惡相恤”。
年級字:粗(P2) 衣(P1) 惡(P3) 食(P1)
《三國志·魏志·司馬朗傳》:“雖在軍旅,常粗衣惡食,儉以率下。”
年級字:褒(P5) 善(P2) 貶(P6) 惡(P3)
對好人好事加以讚揚;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指分清善惡,提出公正的評價。
宋·邵博《聞見後錄》:“君子爲小人所勝抑者,不過祿位耳。惟有三四寸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死。”
年級字:極(P2) 惡(P3) 窮(P3) 兇(P3)
《陳書·廢帝紀》:“逆賊華皎,極惡窮兇,遂樹立蕭巋,謀危社稷。”
年級字:貪(P3) 生(P1) 惡(P3) 死(P3)
年級字:除(P2) 邪(P4) 懲(P6) 惡(P3)
魯迅《集個集·編校後記》:“他愛看俠士小說,固此發了遊俠狂,硬要到各處去除邪懲惡,碰了種種釘子。”
年級字:惡(P3) 藏(P2) 奸(P3)
《清史稿·世宗紀》:“丙申,上以準噶爾噶爾丹策零稔惡藏奸,終爲邊患,命傅爾丹爲靖邊大將軍……征討準噶爾。”
年級字:窮(P3) 凶(P3) 極(P2) 惡(P3)
年級字:不(P1) 惡(P3) 而(P1) 嚴(P4)
年級字:自(P1) 食(P1) 其(P2) 惡(P3) 果(P1)
年級字:惡(P3) 虎(P1) 不(P1) 食(P1) 子(P1)
即使兇惡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傷害親近者。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杭州龍華寺靈照真覺禪師》:“山僧失口曰:‘惡習虎不食子。’”
年級字:惡(P3) 事(P1) 行(P1) 千(P1) 里(P1)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壞事卻傳播得極快(含有勸告的意思)。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六:“所謂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shàn yǒu shàn bào è yǒu è bào
年級字:善(P2) 有(P1) 善(P2) 報(P2) ,(P1) 惡(P3) 有(P1) 惡(P3) 報(P2)
《纓絡經·有行無行品》:“又問目連:‘何者是行報耶?’目連白佛言:‘隨其緣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cóng shàn rú dēng cóng è rú bēng
年級字:從(P1) 善(P2) 如(P2) 登(P1) ,(P1) 從(P1) 惡(P3) 如(P2) 崩(P2)
nù cóng xīn tóu qǐ 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年級字:怒(P2) 從(P1) 心(P1) 頭(P1) 起(P1) ,(P1) 惡(P3) 向(P1) 膽(P3) 邊(P1) 生(P1)
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也泛指惱怒到極點。
《五代史平話》:“朱溫未聽得萬事俱休,才聽得後,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ài zé jiā zhū xī wù zé zhuì zhū yuān
年級字:愛(P1) 則(P3) 加(P1) 諸(P4) 膝(P3) ,(P1) 惡(P3) 則(P3) 墜(P5) 諸(P4) 淵(P5)
加諸膝: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深淵裏。意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態度,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
《禮記·檀弓下》:“今之君子,進入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
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 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年級字:怒(P2) 從(P1) 心(P1) 上(P1) 起(P1) ,(P1) 惡(P3) 向(P1) 膽(P3) 邊(P1) 生(P1)
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也泛指惱怒到極點。
《五代史平話》:“朱溫未聽得萬事俱休,才聽得後,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ài zhī yù qí shēng wù zhī yù qí sǐ
年級字:愛(P1) 之(P2) 慾(P5) 其(P2) 生(P1) ,(P1) 惡(P3) 之(P2) 慾(P5) 其(P2) 死(P3)
喜愛他時,總想叫他活着;討厭他時,總想叫他死掉。指極度地憑個人愛憎對待人。
《論語·顏淵》:“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hǎo shì bù chū mén huài shì xíng qiān lǐ
年級字:好(P1) 事(P1) 不(P1) 出(P1) 門(P1) ,(P1) 惡(P3) 事(P1) 行(P1) 千(P1) 里(P1)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僧問紹宗:‘如何是西來意?’紹宗曰:‘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