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恬(P5) 不(P1) 爲(P2) 怪(P1)
恬:安然;爲:認爲。指看到不合理的事物,毫不覺得奇怪。
《漢書·賈誼傳》:“至於俗流失,世壞敗,因恬而不知怪。”
年級字:文(P1) 恬(P5) 武(P2) 嬉(P4)
恬:安閒;嬉:玩樂。文官安閒自得,武官遊蕩玩樂。指官吏只知貪圖安逸享受,吃喝玩樂,不關心國事。
唐·韓愈《平淮西碑》:“相臣將臣,文恬武嬉,習熟見聞,以爲當然。”
年級字:恬(P5) 不(P1) 爲(P2) 意(P1)
宋·蘇軾《上執政乞度牒賑濟及因修廨宇書》:“豈有仁聖在上,羣賢並用,而肯恬不爲意乎。”
年級字:恬(P5) 不(P1) 知(P1) 羞(P3)
清·王韜《凇隱漫錄·馮佩伯》:“特不解當時婦女,何以恬不知羞,豈真叔寶全無心肝者哉?”
年級字:恬(P5) 然(P2) 自(P1) 足(P1)
《西湖佳話·孤山隱跡》:“故和靖能高臥孤山,而足跡不入城市者二十餘年,而從無一日不恬然自足,誠甘心於隱,而非假借也。”
年級字:恬(P5) 不(P1) 為(P2) 怪(P1)
恬:安然;為:認為。指看到不合理的事物,毫不覺得奇怪。
《漢書·賈誼傳》:“至於俗流失,世壞敗,因恬而不知怪。”
年級字:恬(P5) 不(P1) 知(P1) 恥(P5)
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八:“倪芳飲後,必有狂怪,恬然不恥。”宋·呂祖謙《左氏博議·衛禮至爲銘》:“衛禮至行險,僥幸而取其國,恬不知恥,反勒其功於銘,以章示後。”
年級字:恬(P5) 不(P1) 知(P1) 怪(P1)
語出漢·賈誼《治安策》:“至於俗流失,世壞敗,因恬而不知怪。”宋·蘇軾《謝中書舍人表》:“既任止於訓詞,故權移於胥史,恬不知怪,習爲故常。”
年級字:恬(P5) 淡(P2) 無(P2) 欲(P5)
漢·王充《論衡·道虛》:“世或以老子之道爲可以度世,恬淡無欲,養精愛氣。”
年級字:恬(P5) 淡(P2) 寡(P4) 欲(P5)
恬淡:安靜閒適,不求名利;寡:少;欲:慾望。心境清靜淡泊,沒有世俗的慾望。
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而偉長獨懷文抱質,恬然寡慾,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矣。”
年級字:日(P1) 暖(P2) 風(P1) 恬(P5)
年級字:心(P1) 曠(P5) 神(P1) 恬(P5)
年級字:恬(P5) 言(P1) 柔(P3) 舌(P2)
唐·杜牧《上池州李使君書》:“故有知之者,有怒之者,怒不附己者,怒不恬言柔舌道其盛美者,怒守直道而違己者。”
年級字:恬(P5) 淡(P2) 無(P2) 爲(P2)
《莊子·刻意》:“夫恬惔寂漠,虛無無爲,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
年級字:恬(P5) 淡(P2) 無(P2) 為(P2)
《莊子·刻意》:“夫恬惔寂漠,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
年級字:恬(P5) 不(P1) 知(P1) 愧(P4)
清·閻爾梅《房琯論》:“軍法,大將失律者,斬。琯失律,宜斬;不斬而罷,已屬非法,尚恬不知愧,賓客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