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迷(P2) 離(P2) 恍(P4)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三》:“惟留二百餘金,恰足兩月餘酒食費,一定迷離惝恍,如夢乍回。”
年級字:恍(P4) 如(P2) 夢(P3) 境(P2)
年級字:恍(P4) 恍(P4) 蕩(P3) 蕩(P3)
年級字:精(P2) 神(P1) 恍(P4) 忽(P2)
《文選·宋玉〈神女賦〉》:“精神怳忽,若有所喜。”
年級字:恍(P4) 然(P2) 大(P1) 悟(P4)
恍然:猛然清醒的樣子;悟:心裏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五:“簡蒙指教,豁然大悟。”
年級字:心(P1) 神(P1) 恍(P4) 惚(P6)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唐·無名氏《東陽夜怪錄》:“自虛心神恍惚,未敢遽前捫攖。”
年級字:迷(P2) 離(P2) 恍(P4) 惚(P6)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三》:“惟留二百餘金,恰足兩月餘酒食費,一定迷離惝恍,如夢乍回。”
年級字:恍(P4) 迷(P2) 離(P2)
惝恍:也作:“惝況”,失意的樣子。迷離:模糊不清。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樣子。
年級字:神(P1) 情(P2) 恍(P4) 惚(P6)
年級字:神(P1) 思(P2) 恍(P4) 惚(P6)
神思:精神,心緒;恍惚:神智不清。指心神不定,精神不集中。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一者是心中不足,二者是神思恍惚,恰閤眼父子相逢,正數說當年間阻,忽然的好夢驚回。”
年級字:心(P1) 緒(P4) 恍(P4) 惚(P6)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戰國·楚·宋玉《神女賦》:“精神恍惚,若有所喜。”唐·王洙《東陽夜怪錄》:“自虛心神恍惚,未敢遽前捫攖。”
年級字:恍(P4) 如(P2) 隔(P3) 世(P1)
恍:彷彿;世:三十年爲一世。彷彿隔了一個時代。指一種因人事或景物變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觸。
宋·范成大《吳船錄下》:“發常州,平江親戚故舊來相迓者,陸續於道,恍然如隔世焉。”
年級字:恍(P4) 如(P2) 夢(P3) 寐(P3)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張鴻漸》:“兩相驚喜,握手入帷。見兒臥牀上,慨然曰:‘我去時兒才及膝,今身長如許矣!’夫婦依倚,恍如夢寐。”
年級字:恍(P4) 然(P2) 若(P3) 失(P2)
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什麼似的。形容心神不寧,不知如何是好。
年級字:精(P2) 神(P1) 恍(P4) 惚(P6)
戰國·楚·宋玉《神女賦〉》:“精神怳忽,若有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