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恬(P5) 不(P1) 爲(P2) 怪(P1)
恬:安然;爲:認爲。指看到不合理的事物,毫不覺得奇怪。
《漢書·賈誼傳》:“至於俗流失,世壞敗,因恬而不知怪。”
年級字:陰(P2) 陽(P1) 怪(P1) 氣(P1)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他們哪一個上想順我的心?哪一個不是陰陽怪氣。”
年級字:恬(P5) 不(P1) 為(P2) 怪(P1)
恬:安然;為:認為。指看到不合理的事物,毫不覺得奇怪。
《漢書·賈誼傳》:“至於俗流失,世壞敗,因恬而不知怪。”
年級字:見(P1) 怪(P1) 非(P2) 怪(P1)
看到怪異的現象不要大驚小怪。指遇到不常見的事物或意外情況,要沉着鎮靜。同“見怪不怪”。
年級字:逞(P4) 怪(P1) 披(P2) 奇(P2)
明·方孝孺《息耕亭記》:“尚修其辭,逞怪披奇,窮精備思,遐觀千載,竟亦何裨,此謂名勞。”
年級字:妖(P3) 形(P2) 怪(P1) 狀(P2)
年級字:狂(P3) 朋(P1) 怪(P1) 友(P1)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見你每朝逐日,伴着那火狂朋怪友,飲酒作樂。”
年級字:千(P1) 奇(P2) 百(P1) 怪(P1)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殺人竟不償命,不殺人到要償命,死者生者,怨氣沖天,縱然官府不明,皇天自然鑑察,千奇百怪的,巧生出機會來了此公案。”
年級字:怪(P1) 誕(P4) 不(P1) 經(P1)
怪誕:離奇古怪;不經:不合常理。指言語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明·瞿佑《剪燈新話·聽經猿記》:“烏公以爲詩雖奇妙,而怪誕不經,不許。”
年級字:恢(P3) 詭(P5) 譎(P0) 怪(P1)
年級字:搜(P3) 奇(P2) 抉(P6) 怪(P1)
搜:搜索。抉:抉擇,挑選。奇、怪:奇異的,罕見的。搜索新奇的,挑選罕見的。多指詩文刻意求新求奇。亦作“搜奇檢怪”。
年級字:稀(P3) 奇(P2) 古(P1) 怪(P1)
清邵梅臣《畫耕偶錄》:“稀奇古怪,我法我派。一錢不值,萬錢不賣。”
年級字:怪(P1) 誕(P4) 詭(P5) 奇(P2)
怪誕:荒唐,離奇;詭奇:詭詐,奇異。形容荒唐離奇的事物。
年級字:素(P4) 隱(P4) 行(P1) 怪(P1)
隱:隱暗的事;行:從事;怪:怪事。求索隱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隱逸的地方,行爲怪異,以求名聲。
《漢書·藝文志》:“孔子曰:‘索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不爲之矣。”
年級字:怪(P1) 事(P1)
表示吃驚的聲音。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同“咄咄怪事”。
年級字:鬥(P2) 怪(P1) 爭(P2) 奇(P2)
清·鬱永河《土番竹枝詞》之八:“銅箍鐵鐲儼刑人,鬥怪爭奇事事新。”
年級字:捏(P3) 怪(P1) 排(P2) 科(P1)
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一折:“着那等乾眼熱滑張杓,任從那些打草驚蛇,儘教他捏怪排科斯間諜。”
年級字:狂(P3) 朋(P1) 怪(P1) 侶(P5)
宋·柳永《戚氏》詞:“帝裏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
年級字:刁(P0) 鑽(P3) 古(P1) 怪(P1)
刁鑽:狡詐;古怪:怪僻,不同尋常。形容爲人行事狡猾怪僻,和別人不一樣。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七回:“你看古人中,那裏有那些刁鑽古怪的題目和那極險的韻?”
年級字:陸(P3) 離(P2) 光(P1) 怪(P1)
清·曾樸《孽海花》第七回:“見船上扎着無數五色的綵球,夾着各色的鮮花,陸離光怪,紙醉金迷。”
年級字:盲(P6) 風(P1) 怪(P1) 雨(P1)
年級字:梟(P0) 蛇(P4) 鬼(P2) 怪(P1)
年級字:犀(P2) 角(P2) 燭(P4) 怪(P1)
《晉書·溫嶠傳》:“嶠旋武昌,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雲其下多怪物,嶠遂燬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滅,奇形怪狀。”
年級字:鬼(P2) 形(P2) 怪(P1) 狀(P2)
《禪真逸史》第二十回:“看看走近城邊,驀然城門開處,突出四個夜叉,生得鬼形怪狀,面目猙獰,種種奇異之像。”
年級字:失(P2) 驚(P2) 打(P1) 怪(P1)
元·馬致遠《還牢末》第三折:“猛擡頭觀覷了失驚打怪,原來是匾金環故人猶在。”
年級字:怪(P1) 形(P2) 怪(P1) 狀(P2)
年級字:怪(P1) 獸(P3) 家(P1) 長(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常見詞組《怪獸家長》一套親子叢書系列。
「怪」怪異。
「獸」野生動物,善於在叢林生活覓食、競爭。
「家長」孩子的父母。
形容比較對孩子的學習父母,過於緊張成績的競爭態度,給予自己和孩子的情緒太大壓力。
年級字:恬(P5) 不(P1) 知(P1) 怪(P1)
語出漢·賈誼《治安策》:“至於俗流失,世壞敗,因恬而不知怪。”宋·蘇軾《謝中書舍人表》:“既任止於訓詞,故權移於胥史,恬不知怪,習爲故常。”
年級字:興(P2) 妖(P3) 作(P2) 怪(P1)
明·周輯《西湖二集·救金鯉海龍王報德》:“巡海夜叉道:’你那裏得這幾件物事,在此興妖作怪!”
年級字:少(P1) 見(P1) 多(P1) 怪(P1)
見聞少的人遇到不常見的事物就覺得奇怪。後常用來嘲笑見識淺陋的人。
《抱朴子·神仙》:“夫所見少則所怪多,世之常也。”漢·牟融《牟子》:“少所見,多所怪,睹橐駝,謂馬腫背。”
年級字:飾(P3) 怪(P1) 裝(P1) 奇(P2)
年級字:邪(P4) 魔(P5) 怪(P1) 道(P1)
年級字:盲(P6) 風(P1) 怪(P1) 雲(P1)
宋·姜夔《聖宋鐃歌吹曲·時雨霈》:“五領之君,盲風怪雲,毒蛇臻臻,相其不仁。”
年級字:光(P1) 怪(P1) 陸(P3) 離(P2)
光怪:光彩奇異;陸離:開卷參差。形容奇形怪狀,五顏六色。
《三國志·吳志·孫堅傳》裴松之注引《吳書》:“冢上有光怪,雲氣五色,上屬於天,曼延數裏。”《淮南子·本經訓》:“五采爭勝,流漫陸離。”
年級字:裝(P1) 妖(P3) 作(P2) 怪(P1)
清·古吳墨浪子《西湖佳話·白堤政跡》:“只應送來這些詩,不是陳腐,就是抄襲,若要新奇,便裝妖作怪,無一首看得上眼。”
年級字:怪(P1) 雨(P1) 盲(P6) 風(P1)
宋·劉克莊《滿江紅·和王實之韻送伯昌》詞:“怪雨盲風,留不住江邊行色。”
年級字:怪(P1) 力(P1) 亂(P2) 神(P1)
年級字:奇(P2) 離(P2) 古(P1) 怪(P1)
年級字:奇(P2) 形(P2) 怪(P1) 狀(P2)
《晉書·溫嶠傳》:“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雲其下多怪物,嶠遂燃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
年級字:斷(P3) 怪(P1) 除(P2) 妖(P3)
明·無名氏《大破蚩尤》第二折:“我我我,仗神鋒斷怪除妖,是是是,賃道法驅邪斬虎。”
年級字:譎(P0) 怪(P1) 之(P2) 談(P2)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康回傾地,夷羿彃日,木夫九首,土伯三日,譎怪之談也。”
年級字:離(P2) 奇(P2) 古(P1) 怪(P1)
蘇曼殊《與劉三書》:“曼近日所遭,離奇古怪,待長者今冬回申,當極談耳。”
年級字:怪(P1) 模(P2) 怪(P1) 樣(P1)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龍老三,你還不把那些衣服脫了?人看着怪模怪樣。”
年級字:百(P1) 怪(P1) 千(P1) 奇(P2)
清·李漁《閒情偶寄·飲饌·蔬食》:“世人制菜之法,可稱百怪千奇。自新鮮以至於醃糟醬臘,無一不曲盡奇能,務求至美。”
年級字:妖(P3) 魔(P5) 鬼(P2) 怪(P1)
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我家東人好傻也,安知他不是個妖魔鬼怪,便信着他跟將去了。”
年級字:奇(P2) 談(P2) 怪(P1) 論(P2)
清·錢泳《履園叢話·耆舊·仲子教授》:“乾隆戊申歲,餘往汴梁,遇畢秋帆中丞幕中,兩眼若漆,奇談怪論,鹹視爲異物,無一人與言者。”
年級字:失(P2) 驚(P2) 倒(P2) 怪(P1)
《天花雨》第十四回:“回家方稀奇事,失驚倒怪落三魂。”
年級字:怪(P1) 事(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殷浩)被廢在信安,終日恆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年級字:歸(P3) 奇(P2) 顧(P3) 怪(P1)
歸:清代歸莊。顧:清代顧炎武。歸莊奇特,顧炎武怪異。
年級字:怪(P1) 聲(P1) 怪(P1) 氣(P1)
魯迅《二心集·宣傳與做戲》:“以關老爺、林妹妹自命,怪聲怪氣,唱來唱去,那就實在只好算是發熱昏了。”
年級字:大(P1) 驚(P2) 小(P1) 怪(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過於緊張。
形容對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的事情過分驚訝。
宋·朱熹《答林擇之》:「要肱把此事做一平常事看,樸實頭做將去,久之自然見效,不必如此大驚小怪,起模畫樣也。」
年級字:毒(P4) 魔(P5) 狠(P3) 怪(P1)
《西遊記》第九七回:“大哥是個了得的。曏者那般毒魔狠怪,也能收服,怕這幾個毛賊?”
年級字:希(P2) 奇(P2) 古(P1) 怪(P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楔子:“還有許多騙局、拐局、賭局,一切希奇古怪。”
年級字:見(P1) 怪(P1) 不(P1) 怪(P1)
看到怪異的現象不要大驚小怪。指遇到不常見的事物或意外情況,要沉着鎮靜。
宋·洪邁《夷堅三志己》卷二:“畜生之言何足爲信?我已數月來知之矣。見怪不怪,其怪自壞。”
年級字:索(P3) 隱(P4) 行(P1) 怪(P1)
索:探索;隱:隱暗的事;行:從事;怪:怪事。求索隱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隱逸的地方,行爲怪異,以求名聲。
《漢書·藝文志》:“孔子曰:‘索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不爲之矣。”
年級字:詭(P5) 譎(P0) 怪(P1) 誕(P4)
宋·陸九淵《書與包洋道》:“一旦駭於荒唐繆悠之說,驚於詭譎怪誕之辭,則其顛頓狼狽之狀,可勝方哉?”
年級字:降(P2) 妖(P3) 捉(P2) 怪(P1)
原指有法術的人可以降伏妖精,捉拿鬼怪。後比喻以強大的力量戰勝兇惡的敵人。
明·周楫《西湖二集·馬神仙騎龍昇天》:“聞說葉天師慣會降妖捉怪,明日便張天師吃鬼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