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ù
年級字:怒(P2)
詞性:動詞
文言文字詞恚恚(恨)也。從心,奴聲。
極度生氣、憤恨: 怒髮衝冠、怒吼、震怒、怒火、怒氣沖沖、怒氣沖天、怒火攻心、怒氣、激怒、怒不可遏。
嚴厲的責備: 怒罵、怒斥、怒目。
仇恨: 怒目相向、惱羞成怒。
心情: 心花怒放。
情景: 狂風怒號、怒濤、怒潮、怒江。
《論語.雍也》:「不遷怒,不貳過。」
《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賈彪傳》:「賈氏三虎,偉節最怒。」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卷五.寺塔記》:「吳道子白晝地獄變,筆力勁怒。」
《淮南子.天文》:「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
唐.杜甫〈石壕吏〉詩:「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
《禮記.內則》:「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後怒之。」
漢.鄭玄.注:「怒,譴責也。」
《莊子.外物》:「草木怒生。」
《莊子.逍遙遊》:「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唐.韓愈〈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詩:「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轟。」
shèng nù
nù shì
nù qì
nù dé
nǎo nù
kuáng nù
fèn nù
Xǐ nù
jī nù
nù fàng
nù mù
nù mà
Huā nù
年級字:花(P1) 怒(P2)
詞性:形容詞
用於:心花怒放。怒放:盛開。心裏高興得像花兒盛開一樣。形容極其高興。
chéng nù
年級字:成(P1) 怒(P2)
詞性:動詞
如果前面加二字成為四字詞語“老羞成怒”,意思就是
由於羞愧到了極點,下不了台而發怒。
nù huǒ
nù hǒu
nù róng
bào nù
年級字:暴(P4) 怒(P2)
詞性:形容詞
隱忍1. 大怒。狂暴的和不受控制的憤怒,常伴有狂罵
始皇暴怒2. 亦形容水勢兇猛激盪
海水忽然暴怒起來
liǎn nù
yùn nù
fā nù
年級字:發(P1) 怒(P2)
詞性:形容詞
發火,
憤怒,
生氣息怒1.動怒,生氣。
2.因憤怒而表現出粗暴的聲色舉動。
年級字:惱(P2) 羞(P3) 成(P1) 怒(P2)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一回:“烏額拉布見田小辮子說出這樣的話來,便也惱羞成怒。”
年級字:衆(P3) 怒(P2) 難(P2) 犯(P4)
犯:觸犯、冒犯。羣衆的憤怒不可觸犯。表示不可以做羣衆不滿意的事情。
《左傳·襄公十年》:“衆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
年級字:戟(P0) 指(P2) 怒(P2) 目(P1)
年級字:驚(P2) 風(P1) 怒(P2) 濤(P5)
年級字:遷(P5) 怒(P2) 於(P2) 人(P1)
《論語·雍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朱熹注:“怒於甲者,不移於乙。”
年級字:衝(P2) 冠(P5) 髮(P2) 怒(P2)
唐·元稹《觀兵部馬射賦》:“凡獻藝者,豈自疑於無必。衝冠髮怒,揚鞭氣逸,引滿雷砰,騰凌飆疾,皆窮百中之妙,盡由一孔而出,乃知來者之藝,蓋亦前人之匹。”
年級字:老(P1) 羞(P3) 成(P1) 怒(P2)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一回:“烏額拉布見田小辮子說出這樣的話來,便也惱羞成怒。”
年級字:怒(P2) 氣(P1) 衝(P2) 衝(P2)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錢同秀]一手將煙燈砸在地下,說道:‘好好,你們做了一路!’就怒氣衝衝的出來上車。”
年級字:鮮(P2) 衣(P1) 怒(P2) 馬(P1)
明·沈德符《野獲編·刑部·冤獄》:“羣盜得志,彌橫恣爲推埋,鮮衣怒馬,以遊俠爲稱,其魁名朱國臣者,初亦宰夫也。”
年級字:春(P1) 筍(P4) 怒(P2) 發(P1)
春天的竹筍迅速茂盛地生長。比喻好事層出不窮地產生。
年級字:春(P1) 筍(P4) 怒(P2) 髮(P2)
春天的竹筍迅速茂盛地生長。比喻好事層出不窮地產生。
年級字:發(P1) 怒(P2) 穿(P1) 冠(P5)
三國·魏·曹植《鼙舞歌五首》之五:“張目決眥,發怒穿冠。”
年級字:鯨(P3) 波(P1) 怒(P2) 浪(P1)
年級字:喜(P1) 怒(P2) 哀(P4) 樂(P2)
《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年級字:怒(P2) 渴(P3) 驥(P0)
猊:狻猊,即獅子;驥:駿馬。如憤怒的獅子撬扒石頭,口渴的駿馬奔向泉水。形容書法遒勁奔放。
《新唐書·徐浩傳》:“始,浩父嶠之善書,以法授浩,益工。嘗書四十二幅屏,八體皆備,草隸尤工,世狀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雲”
年級字:衆(P3) 怒(P2) 難(P2) 任(P3)
唐·陸贄《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衆怒難任,蓄怨終泄。”
年級字:怒(P2) 目(P1) 而(P1) 視(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李儒見丁原背後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
年級字:心(P1) 花(P1) 怒(P2) 放(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興致勃勃、興高采烈、欣喜若狂、笑逐顏開悶悶不樂非常高興的表情。
「心花」心情愉快、開朗,像似一朵漂亮的花。
「怒放」花朵盛開,充滿了燦爛的神采。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時喜得心花怒放,連說:『難爲他了,難爲他了。』」
年級字:怒(P2) 火(P1) 中(P1) 燒(P2)
宋·王邁《臞軒集》:“虛舟相觸何心在,怒火雖炎一響空。”
年級字:藏(P2) 怒(P2) 宿(P3) 怨(P3)
藏、宿:存留。把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裏。指心懷怨恨,久久難消。
《孟子·萬章上》:“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年級字:神(P1) 怒(P2) 人(P1) 怨(P3)
年級字:心(P1) 花(P1) 怒(P2) 發(P1)
年級字:天(P1) 怒(P2) 人(P1) 怨(P3)
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爲害作惡非常嚴重,引起普遍的憤怒。
《後漢書·袁紹傳》:“自是士林憤痛,人怨天怒,一夫奮臂,舉州同聲。”
年級字:怒(P2) 目(P1) 切(P2) 齒(P3)
晉·劉伶《酒德頌》:“聞吾風聲,議其所以,乃奮袂攘衿,怒目切齒。”
年級字:橫(P2) 眉(P3) 怒(P2) 目(P1)
五代·後蜀·何光遠《監戒錄》引陳裕詩:“橫眉怒目強幹嗔,便作閻浮有力神。禍福豈由泥捏漢,燒香代養弄蛇人。”
年級字:嘻(P0) 笑(P1) 怒(P2) 罵(P3)
①指嬉戲、歡笑、憤怒、詈罵等不同的情緒表現。②指不拘守規格,率情任意地發揮表現。③嘲弄辱罵。
①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詞采》:“照此法填詞,則離合悲歡,嘻笑怒罵,無一語、一字,不帶機趣而行矣。”②清·馮班《鈍吟雜錄·讀古淺說》:“嘻笑怒罵,自是蘇文病處;君子之文必莊重。”
年級字:嬉(P4) 笑(P1) 怒(P2) 罵(P3)
嬉:遊戲。比喻不論什麼題材和形式,都能任意發揮,寫出好文章來。
宋·黃庭堅《東坡先生真贊》:“東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年級字:直(P1) 眉(P3) 怒(P2) 目(P1)
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十七:“孔二老婆並不上他的當,直眉怒目罵他。”
年級字:怒(P2) 髮(P2) 衝(P2) 冠(P5)
《莊子·盜跖》:“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髮上指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
年級字:室(P1) 怒(P2) 市(P2) 色(P1)
室:家;市:指在外面;色:臉色。指在家裏受氣,到外邊遷怒於人。
《左傳·昭公十九年》:“諺所謂‘室於怒,市於色’者,楚之謂矣。”《戰國策·韓策二》:“怒於室者色於市,今公叔怨齊無奈何也。”
年級字:狂(P3) 風(P1) 怒(P2) 號(P2)
怒:憤怒,發怒;號:號叫。大風颳得像發怒一樣號叫。
唐·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年級字:怒(P2) 火(P1) 沖(P3) 天(P1)
老舍《龍鬚溝》第一幕:“[程娘子]怒火沖天,不顧一切地衝向狗子拚命,卻被狗子一把抓住。”
年級字:人(P1) 怨(P3) 神(P1) 怒(P2)
《晉書·孔愉傳》:“天罰既集,罪人斯殞,王旅未加,自相魚肉。豈非人怨神怒,天降其災!”
年級字:雷(P3) 霆(P6+) 之(P2) 怒(P2)
《三國志·吳志·陸遜傳》:“今不忍小忿,而發雷霆之怒,違垂堂之戒,輕萬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年級字:勃(P4) 然(P2) 大(P1) 怒(P2)
年級字:息(P1) 怒(P2) 停(P1) 瞋(P0)
瞋:發怒時睜大眼睛。停止發怒和生氣。多用作勸說,停息惱怒之辭。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夫人休閃了手,且息怒停瞋,聽紅娘說。”
年級字:衝(P2) 冠(P5) 怒(P2) 發(P1)
《舊唐書·鄭畋傳》:“而畋衝冠怒發,投袂冶兵,羅劍戟於樽前,練貔貅於閫外。”
年級字:怒(P2) 氣(P1) 填(P6) 胸(P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卻說周瑜怒氣填胸,墜於馬下,左右急救歸船。”
年級字:惱(P2) 羞(P3) 變(P2) 怒(P2)
由於羞愧到了極點,下不了臺而發怒。同“惱羞成怒”。
年級字:橫(P2) 眉(P3) 怒(P2) 視(P1)
師飆等《金戈鐵馬少年時》第五章;“辛棄疾、賈瑞、飛煙、金福仗劍立於帳口,一個個橫眉怒視,殺氣逼人。”
年級字:疾(P2) 言(P1) 怒(P2) 色(P1)
清·戴名世《張驗封傳》:“爲人寬厚和平,平生未嘗有疾言怒色,有犯者皆不與校。”
年級字:喜(P1) 怒(P2) 無(P2) 常(P1)
年級字:積(P3) 羞(P3) 成(P1) 怒(P2)
梁啓超《清議報一百冊祝辭並論報館之責任及本館之經歷》:“既而臣民犯顏,友邦側目,志不得逞,遂乃積羞成怒,大興黨獄。”
年級字:驚(P2) 濤(P5) 怒(P2) 浪(P1)
洶涌嚇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鬥爭。同“驚濤駭浪”。
年級字:怒(P2) 不(P1) 可(P1) 遏(P0)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裏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年級字:怒(P2) 目(P1) 橫(P2) 眉(P3)
五代·後蜀·何光遠《監戒錄》引陳裕詩:“橫眉怒目強幹嗔,便作閻浮有力神。禍福豈由泥捏漢,燒香代養弄蛇人。”
年級字:赫(P0) 然(P2) 而(P1) 怒(P2)
《漢書·枚乘傳》:“漢知吳之有吞天下之心也,赫然加怒。”《後漢書·張皓傳》:“若聞義不服,天子赫然震怒。”
年級字:發(P1) 怒(P2) 衝(P2) 冠(P5)
年級字:東(P1) 怒(P2) 西(P1) 怨(P3)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厲色揚聲,東怒西怨。”
年級字:敢(P2) 怒(P2) 敢(P2) 言(P1)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一回:“那計氏雖也還敢怒敢言,當不起晁大舍也敢爲敢做。”
年級字:人(P1) 怨(P3) 天(P1) 怒(P2)
人民怨恨,天公震怒。形容爲害作惡非常嚴重,引起普遍的憤怒。
《後漢書·袁紹傳》:“自是士林憤痛,人怨天怒,一夫奮臂,舉州同聲。”
年級字:金(P1) 剛(P2) 怒(P2) 目(P1)
《太平廣記》卷一七四引宋·龐元英《談藪·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嘗遊鐘山開善寺,謂小僧曰:‘金剛何爲努目?菩薩何爲低眉?’小僧答曰:‘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憮然不能對。”
年級字:鮮(P2) 車(P1) 怒(P2) 馬(P1)
怒:氣勢強盛。嶄新的車,肥壯的馬。形容服用講究,生活豪華。
《後漢書·第五倫傳》:“蜀地肥饒,掾史家貲多至千萬,皆鮮車怒馬,以財貨自達。”
年級字:怒(P2) 氣(P1) 沖(P3) 天(P1)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我和他有甚恩情相顧戀,待不沙又怕背了這恩人面,只落的嗔嗔忿忿,傷心切齒,怒氣沖天。”
年級字:東(P1) 怨(P3) 西(P1) 怒(P2)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須求趨競,不顧羞慚,比較材能,斟量功伐,厲色揚聲,東怨西怒;或有協持宰相瑕疵,而獲酬謝,或有喧聒時人視聽,求見發遣;以此得官,謂爲才力,何異盜食致飽,竊衣取溫哉!”
年級字:眾(P3) 怒(P2) 難(P2) 犯(P4)
犯:觸犯、冒犯。群眾的憤怒不可觸犯。表示不可以做群眾不滿意的事情。
《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
年級字:怒(P2) 形(P2) 於(P2) 色(P1)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曹沫右手按劍,左手攬桓公之袖,怒形於色。”
年級字:敢(P2) 怒(P2) 而(P1) 不(P1) 敢(P2) 言(P1)
心裏憤怒而嘴上不敢說。指懾於威脅,胸中憤怒不敢吐露。
唐·杜牧《阿房宮賦》:“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年級字:喜(P1) 怒(P2) 不(P1) 形(P2) 於(P2) 色(P1)
高興和惱怒都不表現在臉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養,感情不外露。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xī xiào nù mà jiē chéng wén zhāng
年級字:嬉(P4) 笑(P1) 怒(P2) 罵(P3) ,(P1) 皆(P3) 成(P1) 文(P1) 章(P3)
宋·黃庭堅《東坡先生真贊》之一:“東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 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年級字:怒(P2) 從(P1) 心(P1) 上(P1) 起(P1) ,(P1) 惡(P3) 向(P1) 膽(P3) 邊(P1) 生(P1)
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也泛指惱怒到極點。
《五代史平話》:“朱溫未聽得萬事俱休,才聽得後,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nù cóng xīn tóu qǐ 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年級字:怒(P2) 從(P1) 心(P1) 頭(P1) 起(P1) ,(P1) 惡(P3) 向(P1) 膽(P3) 邊(P1) 生(P1)
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也泛指惱怒到極點。
《五代史平話》:“朱溫未聽得萬事俱休,才聽得後,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