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哀(P4) 兵(P3) 必(P2) 勝(P2)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驕兵必敗原意是力量相當的兩軍對陣,悲憤的一方獲得勝利。後指受欺侮而奮起抵抗的軍隊,必定能取勝。
《老子》第六十九章:“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年級字:必(P2) 恭(P2) 必(P2) 敬(P2)
《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年級字:知(P1) 過(P1) 必(P2) 改(P2)
《論語·子罕》:“過則勿憚改。”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知過必改,得能莫忘。”
年級字:盈(P4) 則(P3) 必(P2) 虧(P4)
盈:圓。虧:缺。月圓的時候就是月缺的時候。形容物極必反。
年級字:盛(P2) 必(P2) 慮(P4) 衰(P4)
年級字:寸(P1) 土(P1) 必(P2) 爭(P2)
即使是一點點土地,也要和敵人爭奪。形容對敵鬥爭毫不退讓。
元·金好問《鴻溝同欽叔賦》:“雌雄自決已無策,尺寸必爭唯上流。”
年級字:理(P2) 所(P2) 必(P2) 然(P2)
《弘明集·神不滅論》:“若有始也,則不能爲終,唯無始也然後始終無窮,此自是理所必然。”
年級字:必(P2) 經(P1) 之(P2) 路(P1)
老舍《無名高地有了名》十九:“二十五號纔是敵人反撲必經之路,那裏高,那裏窄,我們不易仰攻,也無法多用人力。我們須在適當時間,放棄了它,堅守主峯和二十七號。”
年級字:盛(P2) 筵(P0) 必(P2) 散(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要知道也不過是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萬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語。”
年級字:操(P2) 刀(P1) 必(P2) 割(P3)
操:持。手裏拿着刀,一定要割物。比喻辦事必須及時。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六韜·文韜·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執斧必伐。”
年級字:物(P1) 極(P2) 必(P2) 返(P2)
事物發展到極點,會向相反方向轉化。同“物極必反”。
年級字:甘(P2) 泉(P1) 必(P2) 竭(P6)
甘泉:甜水的泉。竭:盡。甘甜的泉一定會乾涸的。比喻有才乾的人受累多而往往早衰。同“甘井先竭”。
《逸周書·周祝解》:“肥豕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年級字:寸(P1) 利(P2) 必(P2) 得(P1)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須得到,不能放棄。形容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
年級字:何(P1) 必(P2) 當(P2) 初(P2)
他因一念之差誤入歧途,斷送美好前程,如今後悔莫及,人皆謂其既知今日,~。
年級字:物(P1) 極(P2) 必(P2) 反(P1)
極:頂點;反:向反面轉化。事物發展到極點,會向相反方向轉化。
《呂氏春秋·博志》:“全則必缺,極則必反。”《鶡冠子·環流》:“物極則反,命曰環流。”
年級字:必(P2) 不(P1) 得(P1) 已(P1)
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勢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無可奈何的意思。
《論語·顏淵》:“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年級字:剝(P3) 極(P2) 必(P2) 復(P4)
剝卦陰盛陽衰,復卦陰極而陽復。比喻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陳其美《致黃克強書》:“剝極必復,否極必泰,循環之理,不減毫髮。”
年級字:分(P2) 秒(P3) 必(P2) 爭(P2)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常見詞組爭分奪秒利用時間。
《晉書·陶侃傳》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衆人,當惜分陰。」
年級字:日(P1) 中(P1) 必(P2)
彗:曬乾。太陽到中午正好曬東西。比喻做事應該當機立斷,不失時機。
年級字:言(P1) 必(P2) 有(P1) 物(P1)
清·方苞《進〈四書〉〈文選〉表》:“故凡所錄取,皆以發明義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爲宗。”
年級字:有(P1) 問(P1) 必(P2) 答(P2)
年級字:食(P1) 必(P2) 方(P1) 丈(P2)
年級字:必(P2) 爭(P2) 之(P2) 地(P1)
《周書·王悅傳》:“白馬要衝,是必爭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圖也。”
年級字:言(P1) 必(P2) 有(P1) 中(P1)
年級字:珠(P1) 必(P2) 較(P2)
形容非常小氣,很少的錢也一定要計較。也比喻氣量狹小,很小的事也要計較。
王朔《浮出海面》九:“雖然他們互相請客時出手大方,喝了酒也會親熱得推心置腹,眼淚汪汪。但一談到生意錢財就會立刻變得冷若冰霜、錙珠必較,有時還會吵得面紅耳赤、破口大罵。”
年級字:必(P2) 裏(P1) 遲(P2) 離(P2)
《遼史·嘉儀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羣臣部族射虎,少者爲負,罰重九宴。……國語謂是日爲‘必裏遲離’,九月九日也。”
年級字:事(P1) 在(P1) 必(P2) 行(P1)
年級字:日(P1) 中(P1) 必(P2)
比喻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同“日中則昃”。
年級字:登(P1) 高(P1) 必(P2) 賦(P6)
古代指大夫必須具備的九種才能之一。指登高見廣,能賦詩述其感受。
《韓詩外傳》卷七:“孔子游於景山之上,子路、子貢、顏淵從。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賦,小子願者何?’”
年級字:眥(P0) 必(P2) 報(P2)
睚眥:發怒時瞪眼睛,借指極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比喻心胸極狹窄。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年級字:見(P1) 善(P2) 必(P2) 遷(P5)
唐·陸贄《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以陛下天姿英聖,儻加之見善必遷,是將化蓄怨銜恩,反過差爲至當。”
年級字:必(P2) 操(P2) 勝(P2) 券(P5)
操:持,拿;券:憑證;勝券:勝利的把握。一定有勝利的把握。
年級字:先(P2) 悉(P3) 必(P2) 具(P1)
明·歸有光《上宋明府書》:“律於發冢之條,如知情買賣器物磚石、薰猩平園之類,纖悉必具。”
年級字:言(P1) 多(P1) 必(P2) 失(P2)
年級字:勢(P3) 在(P1) 必(P2) 行(P1)
年級字:賞(P4) 立(P1) 誅(P5) 必(P2)
年級字:必(P2) 不(P1) 撓(P6) 北(P1)
《呂氏春秋·忠廉》:“若此人也,有勢則必不自私矣;處官則必不爲污矣;將衆則必不撓北矣。”
年級字:見(P1) 義(P3) 必(P2) 爲(P2)
年級字:有(P1) 求(P2) 必(P2) 應(P2)
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崔秀才》:“往日良朋密友,有求必應。”
年級字:末(P3) 大(P1) 必(P2) 折(P2)
末:樹梢,末梢。樹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幹。喻下屬權重,危及上級。
《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年級字:銖(P0) 必(P2) 較(P2)
錙、銖: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單位。形容非常小氣,很少的錢也一定要計較。也比喻氣量狹小,很小的事也要計較。
《荀子·富國》:“割國之錙銖以賂之,則割定而欲無厭。”
年級字:極(P2) 則(P3) 必(P2) 反(P1)
《呂氏春秋·博志》:“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污。”
年級字:必(P2) 也(P1) 正(P1) 名(P2)
《論語·子路》:“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爲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年級字:直(P1) 木(P1) 必(P2) 伐(P5)
直木:筆直的樹木;伐:砍。成材的樹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逸周書·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莊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於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年級字:川(P2) 壅(P0) 必(P2) 潰(P5)
壅:堵塞。潰:決口,堤岸崩壞。堵塞河流,會招致決口之害。比喻辦事要因勢利導,否則就會導致不良後果。
《國語·周語上》:“邵公曰:‘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必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爲川者,決之使導,爲民者,宣之使言。”
年級字:賞(P4) 信(P1) 罰(P5) 必(P2)
年級字:言(P1) 必(P2) 有(P1) 據(P4)
年級字:忘(P2) 戰(P4) 必(P2) 危(P3)
戰:戰備。危:危險,危機。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記了戰備就一定會產生危機。
年級字:必(P2) 不(P1) 可(P1) 少(P1)
年級字:遊(P2) 必(P2) 有(P1) 方(P1)
年級字:日(P1) 中(P1) 必(P2) 移(P2)
比喻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同“日中則昃”。
年級字:信(P1) 賞(P4) 必(P2) 罰(P5)
信:真實不欺。有功勞的一定獎賞,有罪過的一定懲罰。形容賞罰嚴明。
年級字:事(P1) 必(P2) 躬(P3) 親(P1)
躬親:親自。不論什麼事一定要親自去做,親自過問。形容辦事認真,毫不懈怠。
年級字:驕(P4) 兵(P3) 必(P2) 敗(P2)
《漢書·魏相傳》:“恃國家之大,矜人民之衆,欲見威於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
年級字:必(P2) 由(P1) 之(P2) 路(P1)
由:經由。必定要經過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須遵循的規律或做事必須遵守的法則。
《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宋·朱熹注:“義者行事之宜,謂人之路,則可以見其爲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
年級字:有(P1) 聞(P2) 必(P2) 錄(P2)
聞:聽到的;錄:記錄。聽到什麼,不管對不對,全都記錄下來。
清·張春帆《宦海》第十一回:“不過照着有聞必錄的例兒,姑且的留資談助。”
年級字:必(P2) 躬(P3) 必(P2) 親(P1)
《詩·小雅·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後轉爲“必躬必親”。
年級字:再(P1) 實(P1) 之(P2) 根(P1) 必(P2) 傷(P2)
一年之內再度結果的樹,根必受傷。比喻過度幸運,反而招致災禍。
《淮南子·人間訓》:“再實之根必傷,掘藏之家必有殃。”
年級字:言(P1) 必(P2) 信(P1) 行(P1) 必(P2) 果(P1)
信:守信用;果:果斷,堅決。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
《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sān rén xíng bì yǒu wǒ shī
年級字:三(P1) 人(P1) 行(P1) 必(P2) 有(P1) 我(P1) 師(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暗喻各人都有一些長處和優點,鼓勵為人應該懂得欣賞別人的才能,並且保持謙虛和追求新知識的態度,不恥下問,常常向身旁的人學習,獲得進步的機會。
三人行: 三個人在一起的時候。
必有我師: 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
《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年級字:有(P1) 其(P2) 父(P1) 必(P2) 有(P1) 其(P2) 子(P1)
《孔叢子·居衛》:“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
chē dào shān qián bì yǒu lù
年級字:車(P1) 到(P1) 山(P1) 前(P1) 必(P2) 有(P1) 路(P1)
比喻雖然有困難,但是到一定的時候總會有解決的辦法。
周立波《暴風驟雨》一部一:“真是常言說得好:車到山前必有路,老天爺餓不死沒眼的家雀。”
年級字:多(P1) 行(P1) 不(P1) 義(P3) 必(P2) 自(P1) 斃(P3)
《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年級字:有(P1) 一(P1) 利(P2) 必(P2) 有(P1) 一(P1) 弊(P5)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六回:“天下事有一利必有一弊,那裏有沒有弊病的道理。”
sān rénxíng, bì yǒu wǒ shī
年級字:三(P1) 人(P1) 行(P1) ,(P1) 必(P2) 有(P1) 我(P1) 師(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暗喻各人都有一些長處和優點,鼓勵為人應該懂得欣賞別人的才能,並且保持謙虛,不恥下問,常常向身旁的人學習,獲得進步的機會。
三人行: 三個人在一起的時候。
必有我師: 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
《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hǔ shēng sān zì bì yǒu yī biāo
年級字:虎(P1) 生(P1) 三(P1) 子(P1) ,(P1) 必(P2) 有(P1) 一(P1)
yú zhě qiān lǜ bì yǒu yī dé
年級字:愚(P3) 者(P1) 千(P1) 慮(P4) ,(P1) 必(P2) 有(P1) 一(P1) 得(P1)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多字熟語愚者千慮,
或有一得比喻努力嘗試,也會有成功的機會。
「愚者」愚蠢、平凡知識的人。
「千慮」比喻對遇到的問題多次的考慮。
「必有」必定。
「一得」一次的得著。
不管多愚蠢的人,經過多次的考慮後,也會出現個別成功的機會。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èr hǔ xiāng dòu bì yǒu yī shāng
年級字:二(P1) 虎(P1) 相(P1) 鬥(P2) ,(P1) 必(P2) 有(P1) 一(P1) 傷(P2)
兩隻兇惡的老虎爭鬥起來,其中必有一只受傷。比喻敵對雙方實力都很強,激烈鬥爭的結果,必有一方吃虧。
明·煙霞散人《斬鬼傳》第四回:“這叫做二虎相鬥,必有一傷,待他傷了一個,便容易了。”
fēn jiǔ bì hé hé jiǔ bì fēn
年級字:分(P2) 久(P1) 必(P2) 合(P1) ,(P1) 合(P1) 久(P1) 必(P2) 分(P2)
《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shì yǒu bì zhì lǐ yǒu gù rán
年級字:事(P1) 有(P1) 必(P2) 至(P1) ,(P1) 理(P2) 有(P1) 固(P1) 然(P2)
事情是必然要發生的,道理本來就該這樣。指某些事情無論怎樣防止,還是要出現,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規律發生發展的,是無法改變的。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二十九回:“看官們有所未知,從來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zhì zhě qiān lǜ bì yǒu yī shī
年級字:智(P3) 者(P1) 千(P1) 慮(P4) ,(P1) 必(P2) 有(P1) 一(P1) 失(P2)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多字熟語,
成語愚者千慮,
必有一得,
智者千慮,
或有一失風險是潛在的。
「智者」有知識和思考的人。
「千慮」比喻對遇到的問題多次的慮。
「必有」必定。
「一失」一次失誤。
不管多聰明的人,經過多次的考慮後,也會出現個別錯誤的機會。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zhòng shǎng zhī xià bì yǒu sǐ fū
年級字:重(P1) 賞(P4) 之(P2) 下(P1) ,(P1) 必(P2) 有(P1) 死(P3) 夫(P2)
《後漢書·耿純傳》:“重賞甘餌,可以聚人者也。”李賢注引《黃石公記》:“芳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rén wú yuǎn lǜ bì yǒu jìn yōu
年級字:人(P1) 無(P2) 遠(P1) 慮(P4) ,(P1) 必(P2) 有(P1) 近(P2) 憂(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表示人常常想不通或憂患許多琑碎的事情,倒不如將眼光集中在長遠和重要的事情,並進行周密的考慮和計劃。
《三國演義.第六一回》:「權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子明之見甚遠。』」
《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fú bù chóng zhì huò bì chóng lái
年級字:福(P1) 不(P1) 重(P1) 至(P1) ,(P1) 禍(P4) 必(P2) 重(P1) 來(P1)
漢·劉向《說苑·權謀》:“往年秦拔宜陽,明年大旱,民飢。不以此時恤民之急也,而顧反益奢。此所謂福不重至,禍必重來也。”
zhòng shǎng zhī xià bì yǒu yǒng fū
年級字:重(P1) 賞(P4) 之(P2) 下(P1) ,(P1) 必(P2) 有(P1) 勇(P2) 夫(P2)
元·王實甫《西廂記》:“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賞罰若明,其計必成。”
jiāng yù qǔ zhī bì xiān yǔ zhī
年級字:將(P3) 欲(P5) 取(P2) 之(P2) ,(P1) 必(P2) 先(P2) 與(P2) 之(P2)
要想奪取些什麼,得暫且先給些什麼。指先付出代價以誘使對方放忪警惕,然後找機會奪取。
jì yǒu jīn rì hé bì dāng chū
年級字:既(P2) 有(P1) 今(P1) 日(P1) ,(P1) 何(P1) 必(P2) 當(P2) 初(P2)
《五燈會元·天衣懷禪師法嗣·惠林宗本禪師》:“曰:‘中下之流,如何領會?’師曰:‘伏屍萬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當初。’”
gōng yù shàn qí shì bì xiān lì qí qì
年級字:工(P1) 欲(P5) 善(P2) 其(P2) 事(P1) ,(P1) 必(P2) 先(P2) 利(P2) 其(P2) 器(P2)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先有良好的籌備和計劃,鼓勵預先準備好相關的工具和資源,充足的能力是十分重要。
善其事: 達到成事的目的。
利其器:工具,設備,儀器。先要準備好最佳的工具。
《論語.衛靈公》:「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