ēn dé
pǐn dé
年級字:品(P1) 德(P4)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人品,
人格,
品格,
品行,
品質,
德性,
德行,
道德指在生活上個人操守和對社會所承擔的信念和守則。
大家不要習慣隨地遺棄垃圾,這是一種對社會衞生非常重要的品德。
「品」人品、品格 - 性格上的素質分類。
「德」公德,立德、德行 - 一種性格上的信念和守則。
hé dé
年級字:何(P1) 德(P4)
詞性:名詞,形容詞
1.何德,男,湖南江華人。 1970年10月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現是雲南省細胞生物學學會理事。2.用於:何德何能。没有德行和能耐。
Dé wén
年級字:德(P4) 文(P1)
詞性:名詞
德語(Deutsch)屬於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西日耳曼語支,是德國、奧地利、列支敦士登的唯一官方語言,也是瑞士、比利時、盧森堡的官方語言之一,包括高地德語與低地德語兩大分支內的數十種方言。德語共同標準語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馬丁·路德的聖經翻譯。它最初在德國、奧地利、匈牙利、瑞士大部、波蘭大部、列支敦士登、盧森堡、法國東北部、意大利東北部,比利時東部使用。另外,在德國的前殖民地內,例如納米比亞、博茨瓦納、喀麥隆、加納、多哥、貝寧擁有大量德語的學習者,在東歐的一些國家中,仍有少量的說德語的少數民族。歐洲語言管理中心2015年9月最新的數據顯示…
dé yǔ
年級字:德(P4) 語(P1)
詞性:名詞
屬於印歐語系-日爾曼語族-西日爾曼語支,是德國、奧地利、列支敦士登的唯一官方語言,也是瑞士、比利時、盧森堡的官方語言之一,包括高地德語與低地德語兩大分支內的數十種方言。
wáng dé
gē dé
年級字:歌(P1) 德(P4)
詞性:名詞
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
yī dé
dé jī
年級字:德(P4) 基(P3)
詞性:名詞,形容詞
dé xìng
年級字:德(P4) 性(P3)
詞性:名詞
品德,
德行道德品性
子思言尊德性,而歸於道問學。 --清. 劉開《問說》同德行
gōng dé
年級字:公(P1) 德(P4)
詞性:名詞
公德心、道德自私,
私德公共道德準則。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群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澱下來的公共道德準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
dào dé
年級字:道(P1) 德(P4)
詞性:名詞,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品德,
德性,
德行卑鄙,
卑劣,
卑鄙無恥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道德經。
1. 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道德之歸也有日矣。」
2. 秦 思想家老子《道德經》:「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3. 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4.《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dé huá
Dé lā
年級字:德(P4) 拉(P1)
詞性:名詞
敘利亞西南邊境城市,德拉省省會。為一交通樞紐、商業中心與邊防重鎮。
sān dé
年級字:三(P1) 德(P4)
詞性:名詞
中華教育、哲學文化。
儒家的施教內容合稱「三德」,包括「六德」、「六行」、「六藝」。
Délǐ
年級字:德(P4) 里(P1)
印度首都德里分為舊德里和新德里兩部分,身為印度第三大城市的德里,是印度的首都所在,城區又可分歷史悠久的舊城區及新規劃的新城區。舊城區目前仍保有許多重要古蹟,新城區部分則是印度現代化的象徵。新德里位於德里南部,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始建於1911年2月。
Dé zhèng
年級字:德(P4) 正(P1)
德正北宋後期的山水畫僧有和州歷陽(今屬安徽省和縣)人,後遷居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晚年住廬山壘石庵。好遊名山大川,歸而繪所見作臥遊,畫風清雅,詩意洋溢。
dé rùn
年級字:德(P4) 潤(P4)
詞性:名詞
猶德澤 -《淮南子·泰族訓》:“ 堯 治天下,政教平,德潤洽。” 清 葉廷琯 《吹網錄·元氏封龍山頌》:“上陳德潤,加於百姓。”
Dé guāng
年級字:德(P4) 光(P1)
詞性:名詞
梵名Gun!aprabha 。音譯瞿拏缽剌婆。北印度缽伐多國人,北印度缽伐多國高僧。
yù dé
年級字:玉(P1) 德(P4)
詞性:名詞
古謂玉有五德,後常以喻素質之美。
《梁書·王僧辯傳》:“維爾世基武子,族懋陽元,金相比映,玉德齊溫。” 唐白居易《雪中即事寄微之》詩:“潤含玉德懷君子,寒助霜威憶大夫。” 宋蘇軾《龍尾硯歌》:“君看龍尾豈石材,玉德金聲寓於石。”
jī dé
dé shì
年級字:德(P4) 士(P1)
詞性:名詞
宋溫州人林靈素 ,少從浮屠學,苦其師打罵,改當道士。後以方術為宋徽宗所寵,“欲廢釋氏以逞前憾”,請改僧為德士。
měi dé
qǐ dé
年級字:啓(P0) 德(P4)
詞性:名詞
地方名字的簡稱 - 位於香港特區的九龍城區的香港啓德國際機場。是香港一座已停用的民用機場。建於1925年,並於1962年至關閉。
xīng dé
年級字:興(P2) 德(P4)
詞性:動詞
1.振興道德。
例:《禮記·王制》:“明七教,以興民德。”《漢書·宣帝紀》:“蓋聞農者興德之本也。”
2.發揚聖德。
例: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若無興德之言,則責 攸之 、 禕 、 允 等之慢,以彰其咎。”
kāng dé
年級字:康(P3) 德(P4)
詞性:名詞
康德 [Kant] (1724-1804) 德國哲學家,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理論的創始人。
déxíng
年級字:德(P4) 行(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常見詞組德: 公德、道德。
行: 品行、行為。
有品德、關注公眾利益的行為和修養。
dài dé
年級字:戴(P3) 德(P4)
詞性:動詞
感恩感戴恩德。
例:清 陳夢雷 《絕交書》:“不孝抵家,將軍招至軍前,恩禮有加,罔測其故,尚意為年兄揄揚之過,戴德不遑。”
dé hǎi
Ěr dé
hé dé
quē dé
年級字:缺(P3) 德(P4)
詞性:形容詞
不義,
不仁高尚不顧道義,有損德行。指人做壞事及惡作劇缺德的行為。
dé quán
cháng dé
Dé zhì
年級字:德(P4) 治(P2)
詞性:名詞
德治是中國古代的治國理論,是儒家學說倡導的一種道德規範,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儒家學說是由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儒家的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的德治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這種教化方式,是一種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恥辱而無奸邪之心。儒家的德治對於維持封建社會的穩定起到一定作用
Zhèng dé
年級字:鄭(P4) 德(P4)
鄭德,河北工業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1982年畢業於中國石油大學。
gōng dé
年級字:爲(P2) 德(P4) 不(P1) 卒(P3)
年級字:河(P1) 山(P1) 之(P2) 德(P4)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雲: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
年級字:德(P4) 淺(P3) 行(P1) 薄(P4)
年級字:爲(P2) 德(P4) 不(P1) 終(P2)
年級字:昭(P2) 德(P4) 塞(P3) 違(P6)
《左傳·恆公二年》:“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孔穎達疏:“昭德,謂昭明善德,使德益彰聞也;塞違,謂閉塞違邪,使違命止息也。”
年級字:道(P1) 德(P4) 文(P1) 章(P3)
宋·辛棄疾《漁家傲·爲餘伯熙察院壽》:“道德文章傳幾世,到君合上三臺位。”
年級字:德(P4) 高(P1) 望(P2) 重(P1)
《晉書·簡文三子傳》:“元顯因諷禮官下儀,稱已德隆望重,既錄百揆,內外羣僚皆應盡敬。”
年級字:地(P1) 醜(P3) 德(P4) 齊(P2)
《孟子·公孫丑下》:“今天下地醜德齊,莫能相尚。”
年級字:感(P3) 恩(P2) 戴(P3) 德(P4)
《三國志·吳志·駱統傳》:“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
年級字:功(P1) 德(P4) 無(P2) 量(P2)
世界各地:功業和德行;無量:無法計算。舊時指功勞恩德非常大。現多用來稱讚做了好事。
《漢書·丙吉傳》:“所以擁全神靈,成育聖躬,功德已無量矣。”
年級字:稱(P2) 德(P4) 度(P2) 功(P1)
稱:衡量;度:估量。對被任用的人既要考慮到他的品德,也要考慮到他的功勞。
年級字:材(P2) 輕(P2) 德(P4) 薄(P4)
宋·朱熹《論臧否所部守臣狀》:“熹委是材輕德薄,不足取信,豈復更敢臧否人物。”
年級字:德(P4) 容(P2) 言(P1) 功(P1)
年級字:同(P1) 心(P1) 合(P1) 德(P4)
年級字:為(P2) 德(P4) 不(P1) 卒(P3)
年級字:龍(P2) 德(P4) 在(P1) 田(P1)
年級字:德(P4) 音(P1) 莫(P2) 違(P6)
年級字:耆(P0) 年(P1) 碩(P5) 德(P4)
耆:古稱六十歲爲耆,泛指年高。碩:大。比喻年高而德望很重。
年級字:名(P2) 德(P4) 重(P1) 望(P2)
年級字:妖(P3) 不(P1) 勝(P2) 德(P4)
年級字:德(P4) 才(P1) 兼(P3) 備(P2)
德:品德;才:才能;備:具備。既有好的思想品質,又有工作的才乾和能力。
元·無名氏《娶小喬》第一折:“江東有一故友,乃魯子敬,此人才德兼備。”
年級字:潛(P4) 德(P4) 祕(P3) 行(P1)
明·宋濂《陳府君墓誌銘》:“其績用昭著者,易於言;而潛德祕行者,難於形容也。”
年級字:見(P1) 德(P4) 思(P2) 齊(P2)
年級字:道(P1) 德(P4) 觀(P2) 念(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
年級字:積(P3) 德(P4) 累(P3) 善(P2)
《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論》:“韓信、盧綰非素積德累善之世,徼一時權變,以詐力成功。”又《劉敬叔孫通列傳》:“婁敬曰:‘陛下取天下與周室異。周之先自后稷,堯封之邰,積德累善十有餘世。”
年級字:畏(P4) 威(P3) 懷(P3) 德(P4)
《國語·晉語八》:“民畏其威,而懷其德,莫能勿從。”
年級字:以(P1) 德(P4) 服(P1) 人(P1)
年級字:碩(P5) 望(P2) 宿(P3) 德(P4)
年級字:施(P2) 仁(P3) 佈(P2) 德(P4)
指實行仁義,佈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佈德”。
年級字:仁(P3) 義(P3) 道(P1) 德(P4)
唐·韓愈《原道》:“後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年級字:同(P1) 心(P1) 一(P1) 德(P4)
年級字:豐(P3) 功(P1) 懿(P0) 德(P4)
《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誘呼鮮卑,侵擾北方”裴松之注引晉·王沈《魏書》:“自先帝初興,愛暨陛下,榮淵累葉,豐功懿德,策名褒揚,辯著廊廟,勝衣舉履,誦詠明文,以爲口實。”
年級字:導(P2) 德(P4) 齊(P2) 禮(P2)
先秦·孔子《論語·爲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年級字:積(P3) 德(P4) 累(P3) 仁(P3)
《後漢書·李固傳》:“李氏滅矣·自太公已來,積德累仁,何以遇此?”
年級字:才(P1) 輕(P2) 德(P4) 薄(P4)
才識疏淺,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謙之詞。同“才疏德薄”。
元·無名氏《衣錦還鄉》第一折:“想小官生居寒門,長在白屋,才輕德薄,智窮量淺,有勞先生不棄相探也。”
年級字:德(P4) 言(P1) 工(P1) 貌(P2)
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封建禮教要求婦女具備的四種德。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非是咱自誇獎:他有德言工貌,小生有恭儉溫良。”
年級字:德(P4) 尊(P3) 望(P2) 重(P1)
《東周列國志》第七五回:“吾主以令尹德尊望重,故令某等獻上良馬,以備驅馳之用。”
年級字:潛(P4) 休(P1) 隱(P4) 德(P4)
年級字:遺(P3) 德(P4) 餘(P4) 烈(P2)
宋·王珪《天地太廟七室皇后廟奉慈廟奏告仁宗皇帝謚號祝文》:“伏以仁宗皇帝遺德餘烈,蒙被天下,施之無窮。”
年級字:以(P1) 德(P4) 追(P1) 禍(P4)
《韓非子·用人》:“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樂,上下之利莫長於此。不察私門之內,輕慮重事,厚誅薄罪,久怨細過,長侮偷快,數以德追禍,是斷手而續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年級字:德(P4) 重(P1) 恩(P2) 弘(P6)
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廣大。形容普施恩德。
唐·韓愈《袁州刺史謝上表》:“顯榮頻煩,稱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年級字:愛(P1) 人(P1) 以(P1) 德(P4)
《禮記·檀弓上》:“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年級字:同(P1) 德(P4) 同(P1) 心(P1)
《舊唐書·馬燧傳》“長城壓境,鉅艦濟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顛。”明·羅貫中《平山冷燕》第一回:“然君臣同德同心,於茲可見。”
年級字:以(P1) 怨(P3) 報(P2) 德(P4)
年級字:諷(P5) 德(P4) 誦(P4) 功(P1)
漢·焦贛《易林·節之革》:“諷德誦功,周美盛隆,奭旦輔成,光濟沖人。”
年級字:德(P4) 勝(P2) 頭(P1) 迴(P3)
德,通“得”。回,同“回”。宋明話本、通俗小說的引首。
年級字:以(P1) 德(P4) 報(P2) 德(P4)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年級字:積(P3) 德(P4) 裕(P6) 後(P1)
清·朱仕琇《又答李磻玉書》:“姊丈以一身榰柱百世之重,今繼嗣未立,誠可憂也。況姻母太夫人年亦高矣,尤不能不以此爲念也。積德裕後,古豈吾欺,今猶未驗,何也!”
年級字:德(P4) 言(P1) 工(P1) 容(P2)
年級字:遺(P3) 德(P4) 休(P1) 烈(P2)
宋·王珪《賜韓琦免恩命第二表不允斷來章批答》:“朕蒙遺德休烈,既已布澤四海之遐,矧定策禁中,以安社稷,褒功賦爵,庸敢後乎!”
年級字:厚(P2) 德(P4) 載(P3) 福(P1)
《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國語·晉語六》:“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德而服者衆,必自傷也。”
年級字:無(P2) 德(P4) 而(P1) 稱(P2)
年級字:知(P1) 恩(P2) 報(P2) 德(P4)
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報答人家的恩惠。同“知恩報恩”。
《羣英類選·〈紅蕖記·觸身諧配〉》:“可憐見咱魂銷盡,知恩報德情難混。”
年級字:度(P2) 德(P4) 量(P2) 力(P1)
度:估量;德:德行。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夠服人,估計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勝任。
《左傳·隱公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年級字:德(P4) 鋤(P4)
漢·賈誼《治安策》:“商君遺禮義,棄仁恩,並心於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借父耰鋤,慮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誶語。”
年級字:德(P4) 容(P2) 兼(P3) 備(P2)
德容:指女子的品德和容貌。兼備:都具備。品德和容貌都非常好。
年級字:感(P3) 恩(P2) 懷(P3) 德(P4)
《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勇過聶政,功逾介子,可謂殺身成仁,釋生取義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捨生取義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懷德,投命無悔,或利害有機,奮發以應會,詔所稱聶政、介子是也。”
年級字:潛(P4) 德(P4) 隱(P4) 行(P1)
年級字:才(P1) 德(P4) 兼(P3) 備(P2)
元·無名氏《娶小喬》第一折:“江東有一故友,乃魯子敬,此人才德兼備。”
年級字:德(P4) 隆(P3) 望(P2) 重(P1)
《晉書·會稽文孝王道子傳》:“元顯因諷禮官下議,稱己德隆望重,既錄百揆,內外羣僚皆應盡敬。”
年級字:歌(P1) 功(P1) 頌(P5) 德(P4)
年級字:積(P3) 德(P4) 累(P3) 功(P1)
三國·魏·高貴鄉公《改元大赦詔》:“宣力之佐,比積德累功,忠勤帝室。”
年級字:進(P1) 德(P4) 脩(P0) 業(P2)
年級字:負(P3) 德(P4) 背(P1) 義(P3)
《東周列國志》第二四回:“[申侯]今又以國媚楚,使子之君,負德背義,自召干戈,禍及民社。”
年級字:啓(P0) 德(P4) 機(P2) 場(P2)
詞性:名詞
地方名字 - 位於香港特區的九龍城區的香港啓德國際機場。是香港一座已停用的民用機場。建於1925年,並於1962年至關閉。
年級字:年(P1) 高(P1) 德(P4) 勳(P0)
年級字:德(P4) 配(P3) 天(P1) 地(P1)
《莊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猶假至言以修心。”
年級字:德(P4) 本(P2) 財(P3) 末(P3)
語出《禮記·大學》:“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孔穎達疏:“德能致財,財由德有,故德爲本財爲末也。”
年級字:好(P1) 生(P1) 之(P2) 德(P4)
《尚書·大禹謨》:“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於民心。”
年級字:一(P1) 飯(P1) 之(P2) 德(P4)
西漢·司馬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范雎於是散家財物,盡以報所嘗困厄者。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年級字:二(P1) 三(P1) 其(P2) 德(P4)
年級字:同(P1) 德(P4) 協(P3) 力(P1)
年級字:德(P4) 隆(P3) 望(P2) 尊(P3)
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年級字:樹(P1) 德(P4) 務(P3) 滋(P3)
樹:立;德:德惠;務:必須;滋:增益,加多。向百姓施行德惠,務須力求普遍。
年級字:澡(P1) 身(P1) 浴(P3) 德(P4)
年級字:較(P2) 德(P4) 焯(P0) 勤(P2)
唐·韓愈《劉統軍碑》:“自我公薨至葬,凡所以較德焯勤者,莫不粗完。”
年級字:德(P4) 薄(P4) 能(P1) 鮮(P2)
宋·歐陽修《瀧岡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年級字:進(P1) 德(P4) 修(P2) 業(P2)
修業:推廣、擴大功業。提高道德修養,擴大功業建樹。
年級字:果(P1) 行(P1) 育(P2) 德(P4)
年級字:德(P4) 言(P1) 容(P2) 功(P1)
德:婦德,品德。言:言辭。容:容貌。功:女紅(舊指女子所做的針線活)。封建禮教要求婦女應具備的品德。
《禮記·昏義》:“是以古者婦人先嫁三日……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年級字:頌(P5) 德(P4) 歌(P1) 功(P1)
年級字:明(P1) 德(P4) 惟(P0) 馨(P4)
明德:美德;惟:是;馨:散發的香氣。真正能夠發出香氣的是美德。
《尚書·君陳》:“至治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年級字:三(P1) 從(P1) 四(P1) 德(P4)
《儀禮·喪服·子夏傳》:“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周禮·天官》:“九嬪掌婦學之法,以九教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年級字:以(P1) 德(P4) 報(P2) 怨(P3)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年級字:稱(P2) 功(P1) 頌(P5) 德(P4)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三回:“何必借我們,你鼓脣搖舌的,自己開心作戲,卻說是稱功頌德呢。”
年級字:厚(P2) 德(P4) 載(P3) 物(P1)
年級字:德(P4) 如(P2) 羽(P1)
指施行仁德並不困難,而在於其志向有否。同“德輶如毛”。
晉·張華《勵志詩》之三:“仁道不遐,德輶如羽。求焉斯至,衆鮮克舉。”
年級字:功(P1) 頌(P5) 德(P4)
魯迅《二心集·“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但在我們所見的無產文學理論中,也並未見過有誰說或一階級的文學家,不該受皇室貴族的僱用,卻該受無產階級的威脅,去做謳功頌德的文章,不過說,文學有階級性。”
年級字:酒(P4) 後(P1) 無(P2) 德(P4)
年級字:德(P4) 如(P2) 毛(P1)
德輕得象羽毛一樣。指施行仁德並不困難,而在於其志向有否。
《詩·大雅·丞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年級字:道(P1) 高(P1) 德(P4) 重(P1)
艾蕪《回家》:“水元伯伯打發人來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講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爲水元伯伯是這村裏道高德重的人,沒法子違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頭皮去了。”
年級字:潛(P4) 光(P1) 隱(P4) 德(P4)
年級字:同(P1) 心(P1) 協(P3) 德(P4)
年級字:敗(P2) 德(P4) 辱(P5) 行(P1)
年級字:材(P2) 德(P4) 兼(P3) 備(P2)
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乾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質。
《禪真逸史》前言:“路上爲民除害,以武藝高強、材德兼備,[林時茂]被薦爲建康寶剎妙相寺副住持。”
年級字:德(P4) 厚(P2) 流(P1) 光(P1)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響;光:通“廣”。指道德高,影響便深遠。
《穀梁傳·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年級字:豐(P3) 功(P1) 茂(P4) 德(P4)
南朝·樑·裴子野《宋略總論》:“江東以來,有國有家,豐功茂德,未有如斯之盛者。”
年級字:離(P2) 心(P1) 離(P2) 德(P4)
《書·泰誓中》:“受(紂)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
年級字:德(P4) 薄(P4) 才(P1) 鮮(P2)
年級字:道(P1) 微(P2) 德(P4) 薄(P4)
《古今小說·月明和尚度柳翠》:“貧僧道微德薄,不堪爲師。”
年級字:德(P4) 藝(P5) 雙(P2) 馨(P4)
形容一個人的德行和藝術(技藝)都具有良好的聲譽。一般指從事藝術的人。
年級字:負(P3) 德(P4) 孤(P3) 恩(P2)
宋·李覯《閔雨詩》:“安知愚下鬼,負德孤恩難制指,弄天之權侮人命。”
年級字:量(P2) 力(P1) 度(P2) 德(P4)
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夠服人,估計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勝任。
《左傳·隱公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年級字:減(P3) 師(P1) 半(P1) 德(P4)
宋陳善《捫蝨新話·右軍書東坡字魯直詩》:“若乃學退之而不至者爲孫樵;學淵明而不至者爲白樂天,則以所謂減師半德也耶。”
年級字:高(P1) 才(P1) 大(P1) 德(P4)
高才:有傑出的才能。大德:有極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年級字:耆(P0) 德(P4) 碩(P5) 老(P1)
唐·李翱《卓異記·三拜左僕射》:“其後以南省事疏,乃帶平章之號,然非耆德碩老有嘉名者,莫得居之焉。”
年級字:道(P1) 德(P4) 文(P1) 化(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行為品德的風氣。
年級字:材(P2) 雄(P1) 德(P4) 茂(P4)
唐·韓愈《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其監統中貴,必材雄德茂,榮耀寵光,能俯達人情,仰喻天意者,然後爲之。”
年級字:才(P1) 疏(P3) 德(P4) 薄(P4)
元·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三折:“小生才疏學薄,敢勞大人下降,真乃蓬蓽生輝也。”
年級字:大(P1) 恩(P2) 大(P1) 德(P4)
恩:恩惠;德:恩德,好處。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澤深厚。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異鄉之鬼矣。大恩大德,將何補報!”
年級字:穢(P4) 德(P4) 垢(P5) 行(P1)
宋·葉適《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中材解體,銷聲滅影,穢德垢行,以避此名。”
年級字:小(P1) 德(P4) 出(P1) 入(P1)
小德:小節;出入:偏離標準。指不必嚴格要求的一些小節。
年級字:一(P1) 德(P4) 一(P1) 心(P1)
《尚書·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年級字:儉(P3) 以(P1) 養(P2) 德(P4)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年級字:論(P2) 德(P4) 使(P2) 能(P1)
年級字:祖(P1) 功(P1) 宗(P2) 德(P4)
指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開國之君爲祖。有開創之功,其後有德之君則尊爲宗。
《孔子家語·廟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謂之祖宗者,其廟皆不毀。”
年級字:豐(P3) 功(P1) 碩(P5) 德(P4)
元·王惲《淇州創建故周府君祠碑銘》:“其豐功碩德,具載墓碑,茲不復雲。”
年級字:積(P3) 善(P2) 成(P1) 德(P4)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
年級字:德(P4) 薄(P4) 才(P1) 疏(P3)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八回:“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當此位!若得居末,尚自過分。”
年級字:無(P2) 怨(P3) 無(P2) 德(P4)
年級字:同(P1) 心(P1) 同(P1) 德(P4)
年級字:德(P4) 洋(P1) 恩(P2) 普(P3)
漢·司馬相如《難蜀父老》:“蓋聞中國有至仁焉,德洋恩普,物靡不得其所。”
年級字:負(P3) 德(P4) 辜(P6) 恩(P2)
年級字:同(P1) 德(P4) 一(P1) 心(P1)
年級字:恩(P2) 德(P4) 如(P2) 山(P1)
明·周楫《西湖二集·壽禪師兩生符宿願》:“老夫垂死之命恩人救援,恩德如山,無可圖報。”
年級字:功(P1) 德(P4) 圓(P1) 滿(P2)
隋·隋煬帝《入朝遣使參書》:“奉五月二日誨,用慰馳結,仰承衡嶽,功德圓滿,便致荊巫。”
年級字:醉(P4) 酒(P4) 飽(P1) 德(P4)
《詩經·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年級字:一(P1) 心(P1) 一(P1) 德(P4)
詞性:形容詞
成語品德
《書·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年級字:塔(P2) 尖(P2) 上(P1) 功(P1) 德(P4)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七:“這是個權宜之術。賢弟須知,塔尖上功德,休得固辭。”
年級字:彼(P5) 得(P1) 德(P4) 魯(P4) 克(P4)
詞性:名詞
外來翻譯語,
人名德魯克彼得・德魯克 - 美國著名管理學教授和顧問,原名 Peter Drucker。他於1909年 11 月 19 日,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畢業於美國法蘭克福大學,他曾編寫大量有關管理學範疇的文章,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杜拉克的言論和政治立場一直屬於保守派。
他於2005 年 11 月 11 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克萊蒙特逝世,享年96歲。
年級字:不(P1) 以(P1) 一(P1) 掩(P4) 大(P1) 德(P4)
以:因;眚:過失,錯誤;掩:遮蔽,遮蓋;德:德行。不因爲一個人有個別的錯誤而抹殺他的大功績。
shùn dào zhě chāng nì dé zhě wáng
年級字:順(P2) 道(P1) 者(P1) 昌(P1) ,(P1) 逆(P6) 德(P4) 者(P1) 亡(P2)
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違逆道德的就遭到滅亡。同“順德者昌,逆德者亡”。
gōng xiū gōng dé pó xiū pó dé
年級字:公(P1) 修(P2) 公(P1) 德(P4) ,(P1) 婆(P1) 修(P2) 婆(P1) 德(P4)
《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這燒香可是神佛兒的事情,‘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咱‘各人兒洗面兒各人兒光’,你不要,可行不得。”
shùn dé zhě chāng nì dé zhě wáng
年級字:順(P2) 德(P4) 者(P1) 昌(P1) ,(P1) 逆(P6) 德(P4) 者(P1) 亡(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