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óng
年級字:從(P1)
詞性:副詞
文言文字詞甲金文從「彳」從「从」,金文或從「辵」,「从」是「從」的初文。「从」的本義是跟隨,而「從」則強調相隨於路途之上,故從「辵」。
跟隨: 跟從、願從其後。
依順: 順從、從容、盲從、言聽計從、從善如流、至死不從、從容不迫、從容就義。
採取,按照: 從優、從輕發落、從寬處理、從我做起、從頭來過。
跟隨的僕人: 侍從、僕從、隨從。
跟隨的行為和人物: 主從、從犯、從吏、從不。
跟隨參與: 從業、從政、從軍、投筆從戎。
源於、源頭: 從天而降、從此。
時間、向來: 從速、自從、古至今、從今以後、從此、從來、從未、從小、從頭、從不。
古同「縱」,豎,直。
古同「縱」,放任。
宗族中次於至親的親屬:從父、從伯叔(伯父、叔父的通稱)從子、從兄弟。
中國魏以後,古代官品(有「正品」和「從品」之分,宋代龍圖閣大學士為從二品)。
《說文》:「從,隨行也。从辵、从,从亦聲。」
《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聶政傳》:「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絕從。」
《魏書.卷一一三.官氏志》:「前世職次皆無從品,魏氏始置之。」
《禮記.樂記》:「樂者敦和率神而從天。」
《孟子.離婁下》:「施施從外來。」
《漢書.卷五九.張湯傳》:「上問:『變事從跡安起?』湯陽驚曰:『此殆文故人怨之。』」
唐.杜甫〈月夜憶舍弟〉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Cóng sān
Cóng shāng
Cóng jiāng
年級字:從(P1) 江(P2)
詞性:名詞
從江縣,隸屬位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於貴州省東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接壤,東接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南鄰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和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西連荔波、榕江兩縣,北靠黎平縣,居都柳江中游,距省會貴陽450千米,距州府凱里252千米,距廣西柳州280千米,桂林286千米,北海港600公里。主要民族以苗族、侗族、壯族、瑤族、水族等少數民族為主。 2012年,從江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99億元,其中:一、二、三產增加值分別完成8.41億元、8.61億元、10.97億元。從江縣有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高增鄉小黃村,有被稱為“世外桃源”的高增鄉佔里村…
Cóng kuān
qū cóng
cóng yī
cóng zhōng
cóng sǐ
zhū cóng
年級字:珠(P1) 從(P1)
詞性:介詞
珠:
1.珍珠。
2.像珠子的東西:汗珠,淚珠,露珠。珍珠,淚珠由...
Cóng guì
年級字:從(P1) 櫃(P4)
詞性:介詞
從:由。
櫃:一種收藏東西用的家具,通常作長方形,有蓋或有門:櫃子。櫃櫥。由櫃子,櫃櫥。
Cóng yòu
cóng nǎo
cóng zhōu
cóng hóu
Cóng tā
cóng fén
fǎ cóng
年級字:法(P1) 從(P1)
詞性:名詞
1.跟隨皇帝車駕;追隨皇帝左右2.指皈依佛法的弟子
cóng liù
cóng yuán
年級字:從(P1) 原(P1)
詞性:名詞
從原,原名徐士貴,曾用名徐謙。外匯、黃金等保證金交易資深操盤人士。
shū cóng
Cóng zhèn
Cóng bā
cóng zhè
cóng yín
cóng mìng
年級字:從(P1) 命(P3)
詞性:動詞
聽命,
服從,
遵從,
遵命,
遵循,
遵照猶遵命。
《禮記·坊記》:“從命不忿,微諫不倦,勞而不怨,可謂孝矣。”《後漢書·隗囂傳》:“必能用囂言者,乃敢從命。”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昔晉文受冊,三辭從命,是以漢末讓表,以三為斷。”《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多感過愛,實不相瞞,只為身邊窘迫,不敢從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二回:“既然老伯母分付,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清陳天華《警世鐘》:“女子若是想救國,只要日夜聳動男子去做,男子沒有不從命的。”
cóng qián
cóng guǎng
shùn cóng
zì cóng
cóng cǐ
年級字:從(P1) 此(P2)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今後,
以後,
往後,
此後從這裡開始或從這個時間開始。
從: 自從、從小、從頭。
此: 這裡、這兒。此時此刻。
cóng lái
Cóng lù
cóng bàng
cóng xīn
年級字:從(P1) 新(P1)
詞性:副詞
從頭向新的方面發展。
《管子·侈靡》:“天地不可留,故動,化故從新。” 尹知章註:“化其故,以就其新。” 宋蘇轍《景靈宮奏告雅飾聖祖罷散道場朱表》:“雖道存不變而體有從新。”重新。表示從頭另行開始。
宋文天祥《與贛州屬縣宰》:“郡家禀使者之命,欲於十縣從新整刷一番。” 明唐順之《牌》:“其一冊開具各兵年貌、籍貫、每年工食銀若干,其一冊須要從新簡閲。” 魯迅《且介亭雜文·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我想,人們是的確由事實而從新省悟,而事情又由此發生變化的。”
重新。再一次。
《醒世恆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既是太師府中事體,我只道官官相護,就了其事。卻如何從新又要這個人來,卻不道是生菜舖中沒買他處!” 清李漁《慎鸞交·贈妓》:“[小生]我們的盟誓久矣就發下了。[生]那是月下私盟,當不得人前公誓。今日在我面前從新發誓,以後若有變局,待我好興問罪之師。” 魯迅《南腔北調集·又論“第三種人”》:“對於'第三種人'的討論,這極有從新提起和展開的必要。”
ā cóng
年級字:阿(P2) 從(P1)
詞性:名詞
阿附曲從-《漢書·循吏傳·黃霸》:“守丞相長史,坐公卿大議廷中知長信少府夏侯勝非議詔書大不敬, 霸阿從不舉劾,皆下廷尉,繫獄當死。”《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事不當時固爭,防禍於未然,各隨指阿從,以求容媚。”《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四年》:“﹝上﹞因敕百司:'自今詔敕行下有未便者,皆應執奏,毋得阿從,不盡己意。'”
cóng wèi
cóng yáo
cóng jiǔ
年級字:從(P1) 酒(P4)
詞性:動詞
縱酒,恣意飲酒。
例:《晏子春秋·雜下十三》:“ 田桓子 曰:‘何謂從酒?’ 晏子 曰:‘無客而飲,謂之從酒。今若子者,晝夜守尊,謂之從酒也。’”
dì cóng
cóng jūn
dǎ cóng
cóng chū
cóng fù
Cóng yún
cóng shì
年級字:從(P1) 事(P1)
詞性:動詞
從事,指處置;將某類事情當作職業般去做;辦事、處理事務
hé cóng
年級字:何(P1) 從(P1)
詞性:名詞
1.猶怎麼辦。多用於對問題的抉擇2.從何處,從哪兒
3.猶何嘗,何曾
Cóng pí
cóng jiào
年級字:從(P1) 教(P1)
詞性:名詞,動詞
【名詞】
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夏燮 《中西紀事·江楚黜教》:「 羅至撫州中途,憩息於從教陳姓之宅。」指脅從、受教唆的人。
清魏源《陝西按察使贈布政使嚴公神道碑銘》:「以其間縛悍回於華渭,禽餘匪於寧羌城固,皆治渠魁,寬脅從,曰:『吾但治從逆,不治從教。』」
【動詞】
從此使得;從而使。
唐韓偓《偶見》詩:「千金莫惜旱蓮生,一笑從教下蔡傾。」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二:「余愛其晚年佳句,如:『廢書祇覺心無著,少飲從教睡亦清。』」
聽任;任憑。
宋韋驤《菩薩蠻》詞:「白髮不須量,從教千丈長。」 明高啟《夜雨》詩:「醉來獨滅青燈臥,風雨從教滴夜長。」 清錢謙益《團扇篇》詩:「從教妾扇經秋掩,但願君心並月圓。」
cóng zhèng
年級字:從(P1) 政(P3)
詞性:動詞
參與國家或地方政制和和治事務,一般泛指當政府官員、或議會議員。
cóng róng
yī cóng
cóng niú
cóng zuǒ
wú cóng
Tā cóng
zhǔcóng
fú cóng
cóng jīn
shì cóng
cóng mǔ
cóng wèi
zūn cóng
suí cóng
cóngzhōng
cóng yān
cóng ér
年級字:從(P1) 而(P1)
然後;因而表示結果或進一步的行動。用於後一小句開頭,沿用前一小句的主語。用於書面
cóng zhǐ
年級字:從(P1) 指(P2)
詞性:介詞
1.聽從指導: 聽命,服從,遵從指示教導。
2.從指引: 由指示,引導...
年級字:執(P4) 意(P1) 不(P1) 從(P1)
執:堅持;意:意見;從:依從。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依從別人的意見。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賣油郎獨佔花魁》:“你若執意不從,惹他性起,一時翻過臉來,罵一頓,打一頓,你待走上天去。”
年級字:言(P1) 從(P1) 計(P2) 行(P1)
《新唐書·李德裕傳》:“武宗知而能任之,言從計行。”
年級字:名(P2) 從(P1) 主(P1) 人(P1)
年級字:便(P2) 宜(P3) 從(P1) 事(P1)
《漢書·循吏傳·龔遂》:“臣願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
年級字:輕(P2) 騎(P2) 簡(P2) 從(P1)
指出門時行裝簡單,跟隨的人不多(多指有地位的人)。
徐興業《金甌缺》第二章一:“當他輕騎簡從,驟馬馳入渭州城時,這種歡樂的情緒達到最高峰。”
年級字:行(P1) 不(P1) 從(P1) 徑(P4)
年級字:善(P2) 善(P2) 從(P1) 長(P1)
善善:褒揚美德;從長:源遠流長的意思。原指褒揚美德,源遠流長。後用來比喻吸取別人的長處。
《公羊傳·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長,惡惡也短;惡惡止其身,善善及子孫。”
年級字:計(P2) 合(P1) 謀(P4) 從(P1)
年級字:青(P1) 州(P3) 從(P1) 事(P1)
青州:古代州名,在今山東東部;從事:古代官名。好酒的代稱。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恆公有主簿善別酒,有酒則令先嚐,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
年級字:配(P3) 享(P2) 從(P1)
舊時以孔子門徒及某些所謂“名儒”附屬於孔子者一併受祭,稱配享從汜。
《宋史·禮志八》:“國子司業蔣靜言:‘先聖與門人通被冕服無別,配享從汜之人當從所封之爵服。’”
年級字:從(P1) 容(P2) 自(P1) 如(P2)
吳伯簫《記一輛紡車》:“熟練的紡手趁著一線燈光或者朦朧的月色也能搖車,抽線,上線,一切做得從容自如。”
年級字:降(P2) 心(P1) 相(P1) 從(P1)
《左傳·隱公十一年》:“唯我鄭國之有謁焉,如舊婚媾,其能降以相從也。”
年級字:從(P1) 天(P1) 而(P1) 下(P1)
《漢書·周亞夫傳》:“直入武庫,擊鳴鼓。諸侯聞之,以爲將軍從天而下也。”
年級字:改(P2) 過(P1) 從(P1) 善(P2)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二七卷:“不知大舅怎生樣勸喻,便能改過從善。如此可見好人原容易做的,只在一轉念耳。”
年級字:言(P1) 行(P1) 計(P2) 從(P1)
《宋史·司馬光傳》:“光自見言行計從,欲以身徇社稷。”
年級字:言(P1) 出(P1) 禍(P4) 從(P1)
《後漢書·宦者傳論》:“雖忠良懷憤,時或憤發,而言出禍從,旋見拏戮。”
年級字:輕(P2) 裝(P1) 簡(P2) 從(P1)
年級字:輕(P2) 車(P1) 簡(P2) 從(P1)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八回:“他就向縣裏要了車,輕車簡從的向平陰進發。”
年級字:棄(P4) 邪(P4) 從(P1) 正(P1)
年級字:棄(P4) 筆(P1) 從(P1) 戎(P6+)
年級字:從(P1) 長(P1) 計(P2) 較(P2)
《水滸傳》第四五回:“嬸子且住,休要急速行,我從長計較,慢慢地商量。”
年級字:從(P1) 頭(P1) 徹(P4) 尾(P1)
宋·朱熹《答呂伯恭》:“不免索性說了,從頭徹尾只是此一個病根也。”
年級字:從(P1) 惡(P3) 如(P2) 崩(P2)
年級字:省(P2) 煩(P4) 從(P1) 簡(P2)
年級字:雲(P1) 合(P1) 景(P2) 從(P1)
漢·賈誼《過秦論》: “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年級字:急(P1) 處(P2) 從(P1) 寬(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五回:“沙僧聽說,厲聲道:‘好!好!好!正是粗中有細,果然急處從寬。’”
年級字:靡(P0) 所(P2) 適(P3) 從(P1)
年級字:改(P2) 惡(P3) 從(P1) 善(P2)
《飛龍全傳》二十一回:“應該隱姓埋名,改惡從善,纔是正理。”
年級字:從(P1) 心(P1) 所(P2) 欲(P5)
《論語·爲政》:“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年級字:從(P1) 善(P2) 如(P2) 流(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從諌如流固執己見、拒諫飾非、剛愎自用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
「從」聽從,樂於接受,跟從。
「善」善意、友善。
「如」有如。
「流」流水,急流而下的迅速。快速的意思。
《晉書.卷六二.祖逖傳》:「且好學不倦,從善如流。」
《左傳.昭公十三年》:「從善如流,下善齊肅,不藏賄,不從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厭。」(源)
《晉書.卷一○九.慕容皝載記》:「臣之所言當也,願時速施行;非也,登加罪戮,使天下知朝廷從善如流,罰惡不淹。」
《北史.卷三.魏高祖孝文帝本紀》:「聽覽政事,從善如流。哀矜百姓,恆思所以濟益。」
《舊唐書.卷三.太宗本紀下》:「跡其聽斷不惑,從善如流,千載可稱,一人而已!」
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改過不吝,從善如流,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強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二.齊紀八.東昏侯永元元年》:「親任賢能,從善如流,精勤庶務,朝夕不倦。」
年級字:礙(P5) 難(P2) 從(P1) 命(P3)
礙:妨礙;從:聽從。由於有所妨礙,難以遵從吩咐,是委婉拒絕對方要求的話。
《三打祝家莊》第一幕第一場:“你回去復李大官人,本當將時遷放回,怎奈他是梁山賊黨,礙難從命。”
年級字:雞(P1) 尸(P4) 牛(P1) 從(P1)
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戰國策·韓策》:“臣聞鄙語曰:‘寧爲雞口,無爲牛後。’”
年級字:從(P1) 俗(P2) 浮(P3) 沉(P2)
順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夠隨着世俗或時勢的變化而變化。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感。”
年級字:各(P1) 從(P1) 其(P2) 志(P2)
《史記·伯夷列傳》:“道不同,不相爲謀,亦各從其志也。”
年級字:從(P1) 井(P2) 救(P3) 人(P1)
跳到井裏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行爲。現多比喻冒險救人。
《論語·雍也》:“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爲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年級字:從(P1) 惡(P3) 是(P1) 崩(P2)
《國語·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是崩。’”
年級字:從(P1) 頭(P1) 至(P1) 尾(P1)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二十:“今來所問,皆是不會仔細看書,又不曾從頭到尾看,只是中間接起一句一字來備禮發問。”
年級字:惟(P0) 命(P3) 是(P1) 從(P1)
年級字:從(P1) 善(P2) 若(P3) 流(P1)
《新唐書·張玄素傳》:“從善若流,尚恐不逮,飾非拒諫,禍可既乎?”
年級字:言(P1) 從(P1) 計(P2) 納(P4)
漢·蔡邕《司空臨晉侯楊公碑》:“及其所以匡輔本朝,忠言嘉謀,造膝危辭,當事而行,言從計納。”
年級字:家(P1) 道(P1) 從(P1) 容(P2)
常說有箇舊僕金榮,乃是信義的人,現居鎮江呂城,以耕種爲業,~。(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三)
年級字:從(P1) 容(P2) 應(P2) 對(P1)
明·李贄《焚書·雜述·豫約》:“有問乃答,不問即默,安閒自在,從容應答,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年級字:草(P1) 偃(P0) 風(P1) 從(P1)
年級字:三(P1) 從(P1) 四(P1) 德(P4)
《儀禮·喪服·子夏傳》:“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周禮·天官》:“九嬪掌婦學之法,以九教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年級字:靡(P0) 然(P2) 從(P1) 風(P1)
明·李贄《答馬歷山書》:“然非龍溪先生五六十年守其師說,不少改變,亦未必靡然從風,一至此也。”
年級字:響(P2) 和(P1) 景(P2) 從(P1)
年級字:言(P1) 從(P1) 計(P2) 聽(P1)
清·洪昇《長生殿·賄權》:“便道我言從計聽微有權,這就裏機關不易言。”
年級字:三(P1) 佔(P3) 從(P1) 二(P1)
三個人一同算卦,聽從其中兩個人的意見。比喻聽從多數人的意見。
年級字:橫(P2) 從(P1) 穿(P1) 貫(P1)
指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年級字:從(P1) 小(P1) 到(P1) 大(P1)
詞性:形容詞
形狀、面積、年齡的變化或過程。
從: 自從。
小: 細小、小童。
到: 到達。
大: 巨大、大人。
年級字:棄(P4) 惡(P3) 從(P1) 善(P2)
年級字:退(P2) 食(P1) 從(P1) 容(P2)
語出《詩·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鄭玄箋:“退食,謂減膳也。自,從也。從於公,謂正直順於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節儉而順心志定,故可自得也。”朱熹集傳:“南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儉正直,故詩人美其衣服有常,而從容自
年級字:擇(P5) 善(P2) 而(P1) 從(P1)
《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年級字:從(P1) 風(P1) 而(P1) 服(P1)
年級字:從(P1) 寬(P2) 發(P1) 落(P2)
明·李贄《與周友山書》:“想仲尼不爲已甚,諸公遵守孔門家法,決知從寬發落、許其改過自新無疑。”
年級字:革(P2) 舊(P2) 從(P1) 新(P1)
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去舊的,建立新的。同“革故鼎新”。
《魏書·食貨志》:“今革舊從新,爲里黨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煩即簡之要。”
年級字:應(P2) 天(P1) 從(P1) 人(P1)
應:順,順應。上順天命,下適應民意。舊常用作頌揚建立新的朝代。亦作“應天從民”、“應天從物”。
年級字:文(P1) 從(P1) 字(P1) 順(P2)
唐·韓愈《南陽樊紹述墓誌銘》:“文從字順各識職,有欲求之此其躅。”
年級字:喜(P1) 從(P1) 天(P1) 降(P2)
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貴腳踏踐地,使下官喜從天降。”
年級字:杖(P2) 履(P6) 相(P1) 從(P1)
宋蘇軾《和<貧士>》之七:“門生與兒子,杖履聊相從。”
年級字:唯(P4) 命(P3) 是(P1) 從(P1)
《左傳·昭公十二年》:“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將唯命是從,豈其愛鼎?”
年級字:從(P1) 令(P2) 如(P2) 流(P1)
從令:服從命令;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絕對服從命令。
《商君書·畫策》:“是以三軍之衆,從令如流,死而不旋鍾。”
年級字:禍(P4) 從(P1) 天(P1) 降(P2)
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三折:“則爲那窈窕娘,不招你個俊俏郎,弄出這一番禍從天降。”
年級字:從(P1) 惡(P3) 若(P3) 崩(P2)
崩:倒塌。學壞像高山崩塌一樣迅速。比喻學壞很容易。
《國語·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年級字:從(P1) 輕(P2) 發(P1) 落(P2)
明·李贄《與周友山書》:“想仲尼不爲已甚,諸公遵守孔門家法,決知從寬發落、許其改過自新無疑。”
年級字:過(P1) 從(P1) 甚(P4) 密(P2)
年級字:同(P1) 類(P3) 相(P1) 從(P1)
年級字:從(P1) 長(P1) 計(P2) 議(P5)
《左傳·僖公四年》:“筮短龜長,不如從長。”元·李行道《灰闌記》楔子:“且待女孩兒到來,慢慢的與他從長計議,有何不可。”
年級字:何(P1) 去(P1) 何(P1) 從(P1)
去:離開;從:跟隨。離開哪兒,走向哪兒。多指在重大問題上選擇什麼方向。
戰國·楚·屈原《卜居》:“此孰吉孰兇?何去何從?”
年級字:惡(P3) 惡(P3) 從(P1) 短(P2)
《公羊傳·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長,惡惡也短,惡惡止其身,善善及子孫。”
年級字:雲(P1) 集(P3) 景(P2) 從(P1)
語出漢·賈誼《過秦論》:“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年級字:從(P1) 風(P1) 而(P1) 靡(P0)
指如風之吹草,草隨風傾倒。①比喻強弱懸殊,弱者不堪一擊,即告瓦解。②比喻仿效、風行之迅速。
《漢書·韓信傳》:“於是用廣武君策,發使燕,燕從風而靡。”
年級字:從(P1) 諫(P0) 如(P2) 流(P1)
諫:直言規勸。聽從規勸像流水一樣自然。形容樂於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
年級字:識(P2) 變(P2) 從(P1) 宜(P3)
年級字:從(P1) 壁(P2) 上(P1) 觀(P2)
壁:壁壘。原指雙方交戰,自己站在壁壘上旁觀。後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動手幫助。
《史記·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年級字:偷(P2) 合(P1) 苟(P0) 從(P1)
年級字:從(P1) 容(P2) 自(P1) 若(P3)
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樣。不慌不忙,沉著鎮定。
《舊唐書·劉世龍傳》“而思禮以為得計,從容自若,嘗與相忤者,必引令枉誅。”
年級字:潔(P2) 己(P1) 從(P1) 公(P1)
年級字:從(P1) 一(P1) 而(P1) 終(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
年級字:從(P1) 流(P1) 忘(P2) 反(P1)
《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一記得了,久而久之,不論尊卑長幼,遠近親疏,一股腦子,把稱謂擱起來,都叫別號,尤其怪。照這樣從流忘反,流到我大清二百年後,只怕就會有‘甲齋父親’‘乙亭兒子’的通稱了。”
年級字:面(P1) 從(P1) 腹(P4) 誹(P0)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三回:“世兄果爲嫌家伯語重,何難回頭是岸,萬不可面從腹誹。”
年級字:從(P1) 長(P1) 商(P2) 議(P5)
《水滸傳》第六八回:“[蘇定]也道:‘梁山泊吳用那廝,詭計多謀,不可輕敵,只宜退守;待救兵到來,從長商議。’”
年級字:枝(P1) 附(P2) 影(P2) 從(P1)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自桓麟《七說》以下,左思《七諷》以上,枝附影從,十有餘家。”
年級字:順(P2) 天(P1) 從(P1) 人(P1)
順應天命,合乎人心。舊時常用於頌揚建立新的朝代。同“順天應人”。
年級字:天(P1) 從(P1) 人(P1) 願(P3)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誰知天從人願,到得我家,不上三日,添了一個滿抱兒小廝。”
年級字:從(P1) 天(P1) 而(P1) 降(P2)
《漢書·周亞夫傳》:“直入武庫,擊鳴鼓。諸侯聞之,以爲將軍從天而下也。”
年級字:言(P1) 聽(P1) 計(P2) 從(P1)
聽:聽從。什麼話都聽從,什麼主意都採納。形容對某人十分信任。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年級字:投(P3) 筆(P1) 從(P1) 戎(P6+)
《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年級字:天(P1) 從(P1) 人(P1) 原(P1)
年級字:風(P1) 行(P1) 草(P1) 從(P1)
《後漢書·郎顗傳》:“故《周南》之德,《關雎》政本。本立道生,風行草從,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濁。”
年級字:從(P1) 中(P1) 漁(P2) 利(P2)
漁:勞取。漁利:乘機謀取不正當的權益。人當中撈取好處。
穆欣《南線巡迴·廣州——南中國的門戶》:“廣州解放後,地下莊就展開了人民幣的投機‘炒賣’。他們製造黑市……乘機從中漁利。”
年級字:肩(P3) 從(P1) 齒(P3) 序(P2)
年級字:堅(P3) 執(P4) 不(P1) 從(P1)
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一折:“小官勸他且待兵戈稍定,再做商量,爭奈元帥堅執不從。”
年級字:從(P1) 善(P2) 如(P2) 登(P1)
《國語·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韋昭注:“如登,喻難;如崩,喻易。”
年級字:無(P2) 所(P2) 適(P3) 從(P1)
適:歸向;從:跟從。不知聽從哪一個好。指不知怎麼辦纔好。
《左傳·僖公五年》:“一國三公,吾誰適從。”宋·姚寬《西溪從語》捲上:“源殊派異,無所適從。”
年級字:言(P1) 聽(P1) 行(P1) 從(P1)
《鶡冠子·道端》:“聖人之功,定制於冥冥,求至欲得,言聽行從,近親遠附,明達四通。”
年級字:輕(P2) 車(P1) 減(P3) 從(P1)
行裝簡單,跟隨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同“輕車簡從”。
年級字:軍(P2) 法(P1) 從(P1) 事(P1)
《漢書·王莽傳》:“敢有趁灌犯法,輒以軍法從事。”
年級字:枝(P1) 附(P2) 葉(P1) 從(P1)
《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丞相(指曹操)銜奉國威,爲民除害,元惡大憝,必當梟夷,至於枝附葉從,皆非詔書所特禽疾。”
年級字:字(P1) 順(P2) 文(P1) 從(P1)
清·陳田《〈明詩紀事戊籤〉序》:“其間獨照之匠,若荊川、遵巖、震川,變秦漢爲歐曾,易詰屈謷牙爲字順文從。”
年級字:從(P1) 俗(P2) 就(P1) 簡(P2)
宋·周輝《清波別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簡帖,必旋檢本,模仿筆畫,從俗就簡。”
年級字:禍(P4) 從(P1) 口(P1) 出(P1)
年級字:腹(P4) 從(P1) 公(P1)
枵腹:空腹,肚飢。指餓着肚子辦公家的事。形容一心爲公。
清·李寶嘉《洗在獄》楔子:“到了這個分上,要想他們毀家紓難,枵腹從公,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一個。”
年級字:從(P1) 容(P2) 就(P1) 義(P3)
宋·朱熹《近思錄》:“感慨殺身者易,從容就義者難。”
年級字:鶴(P2) 從(P1) 方(P1)
《宋書·孔覬傳》:“伏願天明照其心請,乞改今局,授以閒曹,則鳧鶴從方,所憂去矣。”
年級字:悲(P3) 從(P1) 中(P1) 來(P1)
三國·魏·曹操《短歌行》:“悲從中來,不可斷絕。”
年級字:禍(P4) 從(P1) 口(P1) 生(P1)
常言道:“病從口入,~”,因此不論在什麼場合,都應謹慎自己的言行。
年級字:比(P1) 類(P3) 從(P1) 事(P1)
《漢書·文帝紀》:“它不在令者中,皆以此令比類從事。”
年級字:從(P1) 中(P1) 作(P2)
清·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是以糧道必應酬將軍者,畏其從中作梗也。”
年級字:合(P1) 從(P1) 連(P1) 衡(P4)
年級字:百(P1) 依(P2) 百(P1) 從(P1)
百:比喻很多;依:順從;從:跟從。什麼都依從。形容一味順從。
楊纖如《傘》:“討厭他過於粗暴魯莽,常辦錯事,喜愛他忠實聽話,百依百從。”
年級字:輕(P2) 騎(P2) 減(P3) 從(P1)
行裝簡單,跟隨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同“輕車簡從”。
年級字:病(P2) 從(P1) 口(P1) 入(P1)
年級字:從(P1) 頭(P1) 到(P1) 尾(P1)
《朱子全書·孟子三》:“是金聲底,從頭到尾只是金聲;是玉聲底,從頭到尾只是玉聲;是絲竹之聲,從頭到尾只是絲竹之聲。”
年級字:改(P2) 行(P1) 從(P1) 善(P2)
《京本通欲小說·錯斬崔寧》:“不若改行從善,做個小小經紀,也得過養身活命。”
年級字:從(P1) 容(P2) 不(P1) 迫(P4)
詞性:形容詞
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鎮定。
《舊唐書·劉世龍傳》“而思禮以爲得計,從容自若,嘗與相忤者,必引令枉誅。”
年級字:草(P1) 率(P3) 從(P1) 事(P1)
草率:粗枝大葉,敷衍了事。馬馬虎虎就處理了。形容辦事不認真。
清·趙翼《廿二史札記·新唐書本紀書法》:“歐公本紀,則不免草率從事,不能爲之諱也。明初修史時,即據其成文編入,不復彼此互訂,以歸畫一,亦可見其草率從事也。”
年級字:以(P1) 類(P3) 相(P1) 從(P1)
《荀子·正論》:“故象刑殆非生於治古,並起於亂今也。治古不然,凡爵列、官職、賞慶、刑罰皆報也,以類相從者也。”
年級字:捨(P3) 己(P1) 從(P1) 人(P1)
《書·大禹謨》:“稽於衆,捨己從人。”《孟子·公孫丑上》:“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爲善。”
fēng cóng hǔ yún cóng lóng
年級字:風(P1) 從(P1) 虎(P1) 雲(P1) 從(P1) 龍(P2)
《周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gōng jìng bù rú cóng mìng
年級字:恭(P2) 敬(P2) 不(P1) 如(P2) 從(P1) 命(P3)
客套話。多用在對方對自己客氣,雖不敢當,但不好違命。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姑奶奶,既老爺這等吩咐,恭敬不如從命,畢竟侍候坐下好說話。”
cóng shàn rú dēng cóng è rú bēng
年級字:從(P1) 善(P2) 如(P2) 登(P1) ,(P1) 從(P1) 惡(P3) 如(P2) 崩(P2)
huò cóng kǒu chū huàn cóng kǒu rù
年級字:禍(P4) 從(P1) 口(P1) 出(P1) ,(P1) 患(P3) 從(P1) 口(P1) 入(P1)
指說錯了話要惹禍,吃錯了東西要生病。後多以強調言語必須謹慎。
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 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年級字:怒(P2) 從(P1) 心(P1) 上(P1) 起(P1) ,(P1) 惡(P3) 向(P1) 膽(P3) 邊(P1) 生(P1)
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也泛指惱怒到極點。
《五代史平話》:“朱溫未聽得萬事俱休,才聽得後,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nù cóng xīn tóu qǐ 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年級字:怒(P2) 從(P1) 心(P1) 頭(P1) 起(P1) ,(P1) 惡(P3) 向(P1) 膽(P3) 邊(P1) 生(P1)
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也泛指惱怒到極點。
《五代史平話》:“朱溫未聽得萬事俱休,才聽得後,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rèn cóng fēng làng qǐ wěn zuò diào yú chuán
年級字:任(P3) 從(P1) 風(P1) 浪(P1) 起(P1) ,(P1) 穩(P4) 坐(P1) 釣(P3) 魚(P1) 船(P2)
比喻隨便遇到什麼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同“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年級字:小(P1) 六(P1) 文(P1) 章(P3) :(P1) 愛(P1) 護(P2) 地(P1) 球(P2) (P1) 從(P1) 我(P1) 做(P1) 起(P1)
當你看到報道說, 香港現有的三個堆填區將於2014 、 2016 和2018 年逐一飽和, 你能處之泰然嗎? 當看完一齣又一齣描述世界末日慘況的電影, 你能無動環於衷嗎? 是的, 地球媽媽正在向我們大聲抗議, 日益惡劣的環境污染, 已經讓她不堪重負。
我們為了自己生活得「 更好」 , 工廠亂排污水, 煙囪冒著濃濃的黑煙; 胡亂砍伐森林, 使大片的土地變成荒漠; 出門以車代步, 汽車廢氣充斥著整個城市;濫殺動物, 使很多生物從地球上消失。地球媽媽那麼愛我們讓我們在藍天白雲下無憂無慮地生活, 可我們就是這樣回報她的嗎?
與其恐懼地球末日的到來, 不如從現在做起, 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愛護地球! 我們要保護周圍的環境, 不亂扔廢棄物, 不亂倒垃圾, 愛護花草樹木; 我們要節約用水、 用電、 用紙, 保護我們現有的資源; 我們要多參加植樹造林活動, 擴大周圍的綠地面積; 我們能走路的時候不開車, 如果路遠, 可以選擇地鐵這些較環保的公共交通工具。
從今天起, 我們這些地球小衛士都要好好愛護地球媽媽, 我們愛她, 她才會更愛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