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畏(P4) 影(P2) 而(P1) 走(P1)
年級字:日(P1) 不(P1) 移(P2) 影(P2)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三折:“自到都下,攛過卷子。小官日不移影,應對萬言,聖人大喜。”
年級字:形(P2) 影(P2) 相(P1) 依(P2)
①指在孤寂的處境中相依相伴。②形容孤單無依。③互相依靠,緊密相連。
年級字:渺(P5) 無(P2) 蹤(P5) 影(P2)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霍筠》:“宜春、蕊兒,渺無蹤影。”
年級字:夢(P3) 幻(P5) 泡(P2) 影(P2)
佛教用語。認爲世界上的事物都象夢境、幻術、水泡和影子一樣空虛。後比喻空虛而容易破滅的幻想。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應化非真分》:“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年級字:枝(P1) 附(P2) 影(P2) 從(P1)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自桓麟《七說》以下,左思《七諷》以上,枝附影從,十有餘家。”
年級字:形(P2) 影(P2) 相(P1) 附(P2)
年級字:埋(P2) 頭(P1) 顧(P3) 影(P2)
年級字:不(P1) 見(P1) 蹤(P5) 影(P2)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沒有出現。
年級字:形(P2) 隻(P1) 影(P2) 單(P2)
明·高明《琵琶記·丹陛陳情》:“但臣親老鬢發白,筋力皆癯瘁。形隻影單,無兄弟,誰奉侍?”
年級字:驚(P2) 鴻(P6+) 豔(P3) 影(P2)
驚鴻:輕捷飛起的鴻雁。形容女子輕盈豔麗的身影。多就遠望而言。
清·王韜《鵑紅女史》:“遙見樓頭有一女子憑欄臨波凝睇,素妝淡服,丰神絕世,驚鴻豔影,湖水皆香。”
年級字:如(P2) 影(P2) 隨(P3) 形(P2)
好象影子總是跟着身體一樣。比喻兩個人關係親密,常在一起。
《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響之應聲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從形也。”漢·劉向《說苑·君道》:“故天之應人,如影之隨形,響之效聲者也。”
年級字:捉(P2) 影(P2) 捕(P2) 風(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五回:“這潑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摶沙弄汞,捉影捕風。”
年級字:射(P2) 影(P2) 含(P4) 沙(P2)
相傳江南水中有毒蟲名蜮,人在岸上,影見水中,即以氣爲矢,或含沙以射人。及着皮肌,其瘡如疥,中影者亦病。後因稱陰謀中傷他人爲“射影含沙”。
年級字:孤(P3) 身(P1) 隻(P1) 影(P2)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可憐我孤身隻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
年級字:逐(P4) 影(P2) 尋(P3) 聲(P1)
《明史·外戚傳序》:“在廷諸臣好爲危言激論,汰如壽寧兄弟,庸駑如鄭國泰,已逐影尋聲,抨擊不遺餘力。”
年級字:捕(P2) 風(P1) 捉(P2) 影(P2)
風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漢書·郊祀志》:“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如繫風捕景,終不可得。”《朱子全書》:“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
年級字:瓦(P2) 影(P2) 之(P2) 魚(P1)
年級字:孤(P3) 身(P1) 只(P1) 影(P2)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可憐我孤身只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
年級字:形(P2) 影(P2) 相(P1) 吊(P2)
吊:慰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竊感《相鼠》之篇,無禮遄死之義,形影相吊,五情愧郝。”晉·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年級字:繪(P4) 影(P2) 繪(P4) 聲(P1)
年級字:躡(P0) 影(P2) 藏(P2) 形(P2)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晝即途中尋鬼路,躡影藏形恆夜遊。”
年級字:望(P2) 影(P2) 揣(P4) 情(P2)
年級字:顧(P3) 影(P2) 自(P1) 憐(P2)
顧:看;憐:憐惜。回頭看看自己的影子,憐惜起自己來。形容孤獨失意的樣子,也指自我欣賞。
晉·陸機《赴洛道中作》:“佇立望故鄉,顧影悽自憐。”
年級字:無(P2) 愧(P4) 衾(P6+) 影(P2)
年級字:認(P2) 影(P2) 爲(P2) 頭(P1)
《景德傳燈錄·月輪禪師》:“所以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認影爲頭豈非大錯?”
年級字:暗(P2) 香(P1) 疏(P3) 影(P2)
宋·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山園小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年級字:追(P1) 風(P1) 逐(P4) 影(P2)
明·陳子龍《獻馬行》:“追風逐影古來有,大宛渥窪君知否?”
年級字:衣(P1) 香(P1) 鬢(P0) 影(P2)
形容婦女的衣着穿戴十分華麗(多指人多的場合)。借指婦女。
北周·庾信《春賦》:“屋裏衣香不如花。”唐·李賀《詠懷》詩:“彈琴看文君,春風吹鬢影。”
年級字:形(P2) 單(P2) 影(P2) 雙(P2)
年級字:立(P1) 竿(P2) 見(P1) 影(P2)
在陽光下把竿子豎起來,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見到功效。
漢·魏伯陽《參同契》卷下:“立竿見影,呼谷傳響。”
年級字:斂(P0) 影(P2) 逃(P2) 形(P2)
年級字:潛(P4) 形(P2) 匿(P5) 影(P2)
《文獻通考·職役二》:“爲民者以寇戎視其吏,潛形匿影,日虞懷壁之爲殃。”
年級字:化(P1) 爲(P2) 泡(P2) 影(P2)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一》:“由於六月十一日的黃河決堤,使豫東成爲澤國,也就化爲了泡影。”
年級字:探(P3) 竿(P2) 影(P2) 草(P1)
探竿、影草、都是漁民使魚聚集後下網捕撈之法。佛教禪宗藉以喻啓發性的隨宜施教。
年級字:衾(P6+) 影(P2) 無(P2) 慚(P4)
南朝齊·劉晝《新論·慎獨》:“故身恆居善,則內無憂慮,外無畏懼,獨立不愧影,獨寢不愧衾。”《宋史·蔡元定傳》:“貽書訓諸子曰:‘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勿以吾得罪故遂懈。’”
年級字:形(P2) 孤(P3) 影(P2) 寡(P4)
年級字:吹(P1) 影(P2) 鏤(P0) 塵(P2)
鏤:雕刻。吹影子,刻塵土。比喻工藝精細到不見形跡。
《關尹子·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聖智造迷,鬼神不識。”
年級字:影(P2) 只(P1) 形(P2) 孤(P3)
猶形單影隻。只有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獨,沒有同伴。
明·陳汝元《金蓮記捷報》:“膝下紅顏,須代冬溫夏清;眼前白髮,況兼影只形孤。”
年級字:潛(P4) 蹤(P5) 匿(P5) 影(P2)
年級字:弓(P1) 影(P2) 浮(P3) 杯(P1)
明·劉炳《鄱城歸舟》詩:“弓影浮杯疑老病,雞聲牽夢動離愁。”
年級字:響(P2) 答(P2) 影(P2) 隨(P3)
年級字:迷(P2) 頭(P1) 認(P2) 影(P2)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言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年級字:望(P2) 空(P1) 捉(P2) 影(P2)
猶言捕風捉影。比喻言論行動以似是而非的跡象爲依據。
年級字:握(P3) 風(P1) 捕(P2) 影(P2)
年級字:藏(P2) 形(P2) 匿(P5) 影(P2)
《鄧析子·無厚篇》:“爲君者,藏形匿影,羣下無私,掩目塞耳,萬民恐震。”
年級字:隻(P1) 身(P1) 孤(P3) 影(P2)
只:單獨的。指孤單一人。亦作“隻影孤形”、“隻影單形”。
年級字:躡(P0) 影(P2) 追(P1) 風(P1)
《梁書·王僧孺傳》:“入班九棘,出專千里,據操撮之雄官,參人倫之顯職,雖古之爵人不次,取士無名,未有躡影追風,奔驟之若此者也。”
年級字:刀(P1) 光(P1) 劍(P4) 影(P2)
隱約顯現出刀劍的閃光和影子。形容環境充滿了兇險的氣氛。
南朝·樑·吳筠《戰城南四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夜泥。”
年級字:杯(P1) 中(P1) 蛇(P4) 影(P2)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鳥獸》:“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馬,難分禍福。龍駒鳳雛,晉閔鴻誇吳中陸士龍之異;伏龍鳳雛,司馬徽稱孔明龐士元之奇。”
年級字:鑑(P0) 影(P2) 度(P2) 形(P2)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一○二回:“這三人將籃子內物件,一齊擺出仔細瞧看,或者寸紙,或者隻字,鑑影度形,一概俱無,又仍一件一件裝入籃內。”
年級字:形(P2) 枉(P6) 影(P2) 曲(P2)
東西的形狀歪斜了,它的影子也就彎曲了。比喻有什麼原因就會有什麼結果。
年級字:驚(P2) 鴻(P6+) 艷(P1) 影(P2)
驚鴻:輕捷飛起的鴻雁。形容女子輕盈艷麗的身影。多就遠望而言。
年級字:形(P2) 影(P2) 相(P1) 對(P1)
年級字:弄(P2) 影(P2) 團(P3) 風(P1)
年級字:遁(P0) 跡(P2) 匿(P5) 影(P2)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七》:“但諸公皆不知用兵,聞賊至則盛怒而出,一有敗衄則退然沮喪,遁跡匿影唯恐不密。”
年級字:蛇(P4) 影(P2) 杯(P1) 弓(P1)
把酒杯中的弓影當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驚自怕。
漢·應劭《風俗通義·世間多有見怪》:“時北壁上有懸赤弩照於杯,形如蛇。宣畏惡之,然不敢不飲。”
年級字:匿(P5) 影(P2) 藏(P2) 形(P2)
《鄧析子·無厚篇》:“爲君者,藏形匿影,羣下無私,掩目塞耳,萬民恐震。”
年級字:影(P2) 隻(P1) 形(P2) 單(P2)
猶形單影隻。只有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獨,沒有同伴。
元·高明《琵琶記》第五齣:“[生]非是我要埋冤,只愁他影隻形單,我出去有誰看管。”
年級字:汲(P6+) 汲(P6+) 顧(P3) 影(P2)
惶惶然自顧其影,孤苦失望的樣子。也指頻頻地自顧其影,洋洋得意的樣子。
清·梁啓超《中國外債史》:“自茲以往,我民歲增二千餘萬之負擔,汲汲顧影。”
年級字:望(P2) 風(P1) 捕(P2) 影(P2)
《朱子全書》:“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
年級字:系(P2) 風(P1) 捕(P2) 影(P2)
拴住風,捉住影子。比喻無法辦到的事。也比喻說話做事以不可靠的傳聞或表面現像作根據。
《漢書·郊祀志下》:“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如係風捕影,終不可得。”
年級字:掠(P5) 影(P2) 浮(P3) 光(P1)
《新華日報》1943.8.28:“一個正視現實的人,不會只是去強調這掠影浮光,但亦決不故意去抹煞它。”
年級字:無(P2) 影(P2) 無(P2) 踪(P5)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三折:“你那裡挨挨桚桚,閃閃藏藏,無影無踪。”
年級字:風(P1) 影(P2) 敷(P4) 衍(P5)
清·孔尚任《桃花扇·朗丁》:“飛霜冤,不比黑盆冤,一件件風影敷衍”。
年級字:形(P2) 影(P2) 相(P1) 隨(P3)
象形體和它的影子那樣分不開。形容彼此關係親密,經常在一起。
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竊感《相鼠》之篇,無禮遄死之義,形影相弔,五情愧郝。”唐·崔峒《江上書懷》:“胡越書難到,存亡夢豈知。登高回首罷,形影自相隨。”
年級字:無(P2) 形(P2) 無(P2) 影(P2)
年級字:隨(P3) 聲(P1) 吠(P5) 影(P2)
漢·王符《潛夫論·賢難》:“諺曰: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年級字:形(P2) 影(P2) 自(P1) 守(P2)
年級字:繪(P4) 聲(P1) 繪(P4) 影(P2)
清·蕭山湘靈子《軒亭冤》:“繪聲繪影樣翻新,描寫秋娘事事真。”
年級字:無(P2) 蹤(P5) 無(P2) 影(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六回:“說畢,一陣香風,無蹤無影去了。”
年級字:附(P2) 聲(P1) 吠(P5) 影(P2)
清·王韜《洋務上》:“而附聲吠影者流,從而噓其焰,自惜不能置身在洋務中,而得躬逢其盛也。”
年級字:避(P4) 影(P2) 斂(P0) 跡(P2)
宋·葉適《劉建翁墓誌銘》:“已而敷暢折衷,隱情遁節,如鐿見象,奸民未嘗不避影斂跡也。”
年級字:尋(P3) 風(P1) 捉(P2) 影(P2)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女辯繼母誣陷疏》:“又不曾經獲某人,乃以數句之詩,尋風捉影,陷臣死罪。”
年級字:質(P4) 影(P2) 曲(P2)
《太平廣記》卷第三百八十八引唐·李玫《纂異記·齊君房》:“質傴影曲,報應宜然。”
年級字:玻(P3) 光(P1) 水(P1) 影(P2)
年級字:逐(P4) 影(P2) 隨(P3) 波(P1)
明·沈德符《野獲編·內監·馮保之敗》:“思爲報復仇,且結張誠歡,故出全力攻之,言官不過逐影隨波而已。”
年級字:渺(P5) 無(P2) 影(P2) 蹤(P5)
茅盾《腐蝕·十一月十三日》:“努力追憶昨夜的顛倒迷夢,然而——已經渺無影蹤。”
年級字:前(P1) 塵(P2) 影(P2) 事(P1)
年級字:捕(P2) 影(P2) 繫(P3) 風(P1)
風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梁書·劉孝綽傳》:“但雕朽污糞,徒成延獎;捕影繫風,終無效答。”
年級字:形(P2) 孤(P3) 影(P2) 隻(P1)
年級字:足(P1) 不(P1) 履(P6) 影(P2)
《孔子家語·弟子行》:“自見孔子,出入於戶,未嘗越禮,往來過之,足不履影。”
年級字:形(P2) 單(P2) 影(P2) 隻(P1)
形:身體;只:單獨。只有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獨,沒有同伴。
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隻。”
年級字:逐(P4) 影(P2) 吠(P5) 聲(P1)
宋·陳善《捫蝨新話·唐宋文章皆三變末流不免有弊》:“至今學文之家,又皆逐影吠聲,未嘗有公論,實不見古人用心處,予每爲之太息。”
年級字:認(P2) 影(P2) 迷(P2) 頭(P1)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言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年級字:刀(P1) 光(P1) 血(P3) 影(P2)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一:“武漢三鎮,自北伐以來,在刀光血影之下已經窒息了整整十年。”
年級字:避(P4) 影(P2) 匿(P5) 形(P2)
清·侯方域《南省試策二》:“昔人所謂非親非故,何由習知之也。此二者已當不同觀,而況於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一舉,爲身累者乎?”
年級字:顧(P3) 影(P2) 弄(P2) 姿(P3)
顧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種姿態。對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種姿態。形容賣弄身形,自我欣賞。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江城》:“二姊葛氏,爲人狡黠善辨,顧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與埒。姊妹相逢無他語,惟各以閫威自鳴得意。”
年級字:吊(P2) 形(P2) 弔(P0) 影(P2)
明·袁宏道《別恨篇爲方子公賦》詩:“獨自吊形弔影,誰人知暖知寒。”
年級字:槍(P2) 聲(P1) 刀(P1) 影(P2)
年級字:無(P2) 影(P2) 無(P2) 蹤(P5)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三折:“你那裏挨挨桚桚,閃閃藏藏,無影無蹤。”
年級字:杳(P0) 無(P2) 影(P2) 響(P2)
年級字:追(P1) 風(P1) 躡(P0) 影(P2)
明·梅鼎祚《玉合記·贈處》:“是好馬,那竹批雙耳,鏡夾方瞳,滅沒權奇,追風躡影,小生雖乏鴻章,敢揚駿騎。”
年級字:浮(P3) 光(P1) 略(P3) 影(P2)
比喻觀察不細緻,學習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同“浮光掠影”。
清·馮班《鈍吟雜錄·嚴氏糾謬》:“滄浪論詩,止是浮光略影,如有所見,其實腳跟未曾點地。”
年級字:壁(P2) 間(P1) 蛇(P4) 影(P2)
據漢應劭《風俗通·怪神》所記:杜宣飲酒,見杯中似有蛇,酒後胸腹作痛,多方醫治不愈;後知爲壁上所懸赤弩照於杯,形如蛇,病即愈。《晉書·樂廣傳》也有類似記述。
年級字:附(P2) 影(P2) 附(P2) 聲(P1)
清·鈕琇《觚剩·惠士陳言》:“何意三春出作之時……始覺說癡說夢,無非附影附聲。”
年級字:含(P4) 沙(P2) 射(P2) 影(P2)
傳說一種叫蜮的動物,在水中含沙噴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擊或陷害人。
晉·幹寶《搜神記》卷十二:“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則身體筋急,頭痛、發熱,劇者至死。”南朝宋·鮑照《苦熱行》:“含沙射流影,吹蠱痛行暉。”
年級字:靜(P2) 影(P2) 沉(P2) 璧(P6)
年級字:銷(P3) 聲(P1) 避(P4) 影(P2)
年級字:鞭(P2) 絲(P2) 帽(P1) 影(P2)
宋陸游《齊天樂·左綿道中》詞:“塞月征塵,鞭絲帽影,常把流年虛佔。”
年級字:杯(P1) 弓(P1) 蛇(P4) 影(P2)
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爲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晉書·樂廣傳》記載有人作客飲酒,見酒杯里有條蛇,喝後嚇得病了。後來知道這蛇原來是屋角上一張弓照在杯里的影子,他的病就好了。
年級字:孤(P3) 形(P2) 吊(P2) 影(P2)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權翰林身居客邸,孤形吊影;想着‘牛女銀河’之事,好生無聊。”
年級字:畏(P4) 影(P2) 惡(P3) 跡(P2)
《莊子·漁父》:“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
年級字:影(P2) 影(P2) 綽(P5) 綽(P5)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六十二回:“我不知怎的,但沒人在房裏,心裏只害怕,恰似影影綽綽,有人在眼前一般。”
年級字:躡(P0) 影(P2) 潛(P4) 蹤(P5)
清·李漁《比目魚·奏捷》:“躡影潛蹤,追來不放鬆,斂銳鋒藏,還愁遇夾攻。謀臣計也空,武臣力也窮。”
年級字:雁(P3) 影(P2) 分(P2) 飛(P1)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馬介甫》:“甚而雁影紛飛,涕空沾於荊樹,鸞膠再覓,變遂起於蘆花。”
年級字:形(P2) 影(P2) 不(P1) 離(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象形體和它的影子那樣分不開。形容彼此關係親密,經常在一起。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青縣農家少婦,性輕佻,隨其夫操作,形影不離。」
年級字:杳(P0) 無(P2) 蹤(P5) 影(P2)
年級字:消(P1) 聲(P1) 匿(P5) 影(P2)
語出《藝文類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負薪畫贊》:“禽巢欲遠,魚穴惟深,消聲滅跡,何必山林!”
年級字:露(P2) 影(P2) 藏(P2) 形(P2)
年級字:無(P2) 影(P2) 無(P2) 形(P2)
不同形跡;完全消失。也形容虛構的事物。見“無形無影”。
年級字:望(P2) 風(P1) 撲(P2) 影(P2)
比喻做事沒有把握,沒有目標。也比喻毫無根據地盲目尋求。
年級字:終(P2) 成(P1) 泡(P2) 影(P2)
希特勒妄想稱霸全世界,他逆歷史潮流而動,一切詭計~,落得個自取滅亡的下場。
年級字:杯(P1) 蛇(P4) 幻(P5) 影(P2)
《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縈愁緒以迴腸,蔓牽瓜落;拭淚珠而洗面,藕斷絲長。”
年級字:弓(P1) 影(P2) 杯(P1) 蛇(P4)
見“弓影浮杯”。猶言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清·沈復《浮生六記·閨房記樂》:“一燈如豆,羅帳低垂,弓影杯蛇,驚神未定。”
年級字:形(P2) 滅(P3) 影(P2)
北齊·劉晝《新論·韜光》:“物之寓世,未嘗不韜形滅影、隱質遐外,以全性棲命者也。”
年級字:顧(P3) 影(P2) 慚(P4) 形(P2)
看着身影,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指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稱號等而感到慚愧。
晉·傅鹹《申懷賦》:“芬芳併發,我穢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聲;豈伊不愧,顧影慚形。”
年級字:畏(P4) 影(P2) 避(P4) 跡(P2)
先秦·莊周《莊子·漁父》:“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
年級字:柳(P3) 影(P2) 花(P1) 陰(P2)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折:“心不存學海文林,夢不離柳影花陰,則去那竊玉偷香上用心。”
年級字:影(P2) 響(P2) 深(P2) 遠(P1)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吠(P5) 影(P2) 吠(P5) 聲(P1)
漢·王符《潛夫論·賢難》:“諺雲:‘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年級字:形(P2) 影(P2) 自(P1) 吊(P2)
年級字:楚(P2) 弓(P1) 遺(P3) 影(P2)
《晉書·樂廣傳》:“嘗有親客,久闊不復來,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於時河南聽事壁上有角,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年級字:形(P2) 單(P2) 影(P2) 只(P1)
形:身體;只:單獨。只有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獨,沒有同伴。
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
年級字:鏤(P0) 塵(P2) 吹(P1) 影(P2)
《關尹子·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聖智造迷,鬼神不識。”
年級字:浮(P3) 光(P1) 掠(P5) 影(P2)
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觀察不細緻,學習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唐·禇亮《臨高臺》詩:“浮光隨日度,漾影逐波深。”
年級字:銷(P3) 聲(P1) 匿(P5) 影(P2)
年級字:捉(P2) 風(P1) 捕(P2) 影(P2)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是事如捉風捕影,杳無實證,又不可刑求。斷離斷合,皆難保不誤。”
年級字:繫(P3) 風(P1) 捕(P2) 影(P2)
拴住風,捉住影子。比喻無法辦到的事。也比喻說話做事以不可靠的傳聞或表面現象作根據。
《漢書·郊祀志下》:“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如繫風捕影,終不可得。”
年級字:影(P2) 形(P2) 不(P1) 離(P2)
老舍《趙子曰》:“他的面貌、服裝比趙子曰的好看的不止十倍,可是他們兩個是影形不離的好朋友。”
年級字:風(P1) 言(P1) 影(P2) 語(P1)
清·樑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致趙秋舲書》:“猥以春來王粲之不歸,論傳海外東坡之憶死,風言影語,莫識來因,一介鯫生,何忌何惜!”
年級字:形(P2) 影(P2) 相(P1) 弔(P0)
吊:慰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竊感《相鼠》之篇,無禮遄死之義,形影相弔,五情愧郝。”晉·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年級字:杯(P1) 影(P2) 蛇(P4) 弓(P1)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五回:“杯影蛇弓魔人幻,帷燈匣劍鬼生疑。”
年級字:剪(P3) 影(P2) 話(P1) 文(P1) 壇(P5)
詞性:名詞
林海音作品。
qióng qióng jié lì xíng yǐng xiāng diào
年級字:立(P1) ,(P1) 形(P2) 影(P2) 相(P1) 弔(P0)
煢煢:孤獨的樣子;孑:孤單;形:指身體;吊:慰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漢·張衡《思玄賦》:“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羣而介立。”晉·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