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íng
年級字:形(P2)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刑」本從「井」。古時「形」也寫作「刑」。
古「形」通「型」。
可以靠視覺而看見的實體模樣:形態、形諸於色、喜形於色、相形之下、相形失色、繪形繪色、繪聲繪影。
可以靠視覺及觸覺而接觸到的實體模樣: 形狀、圓形、方形、圖形、模型、外形、地形、形影不離、形單影隻、形成、顯形、相形見絀。
可以靠個人感覺或文字描述的樣式: 形象、形勢、情形、形容、隱形。
「彡」形體。《說文》:「形,象形也。」
《周易.繫辭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呂氏春秋.先識覽.去宥》:「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孫子.虛實》:「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duì xíng
xíng huì
chéng xíng
Xíng yú
huán xíng
xíng tǐ
Xíng tóng
xíng tài
xíng zhuàng
年級字:形(P2) 狀(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式樣,
形態,
樣子面積、體積、容量、規模的外觀和形式。
約 29 種形狀:
大、小、長、短、高、矮、方、圓、肥、瘦、
粗、幼、尖、鈍、厚、薄、巨、細、挺、扁、
彎、直、曲、條、角、凹、凸、平、洞。
《荀子.非相》:「今之世,梁有唐舉,相人之形狀顏色,而知其吉凶妖祥 。」
xíng shì
xíng jì
年級字:形(P2) 蹟(P3)
詞性:名詞
行蹤,
蹤跡人的舉動和神色流露的迹象;指儀容禮貌;事蹟、行為。
xíng xiàng
年級字:形(P2) 象(P1)
詞性:名詞
指由一個人的外在風格、氣質或代表性,反映出本身的內涵、教養。
xiāng xíng
jī xíng
年級字:形(P2)
詞性:名詞
合理,
正常生物體某部分在發育中形成的不正常的形狀
矮子的駝背畸形某一部分發展過快而造成的整體不平衡狀態
畸形現象
xíng yǐng
xiàng xíng
wú xíng
miàn xíng
wài xíng
qíng xíng
biàn xíng
年級字:變(P2) 形(P2)
詞性:形容詞
1.改變原來的形態。
2.成為畸形。
3.因受外力作用,物體形狀改變。
zì xíng
shēn xíng
年級字:身(P1) 形(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身體的外形。
xíng róng
年級字:形(P2) 容(P2)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描寫以説話、文字、圖像描述或繪畫的方式,傳達一種視覺、味覺、嗅覺、聽覺,或觸覺的感受或思想,讓讀者、聽眾、或觀眾建立一種印象或觀念,可以了解所傳達的事物的外形、顏色、動態、情況和多方面的資料。
《管子.內業》:「全心在中,不可蔽匿,和於形容,見於膚色。」
《詩經.大序》:「頌者,美盛德之形容。」
《晉書.卷七七.蔡謨傳》:「而此堂塊然獨存,斯誠神靈保祚之徵,然未是大晉盛德之形容,歌頌之所先也。」
元.耶律楚材〈和南質張學士敏之見贈〉詩七首之七:「文章氣象難形容,騰龍翥鳳遊秋空。」
唐.白居易〈畫彌勒上生幀記〉:「以丹素金碧形容之,以香火花果供養之。」
zhěng xíng
年級字:整(P2) 形(P2)
詞性:動詞
1. 整枝。2. 粉末冶金中燒結壓塊的最終壓制。
3. 用外科手術矯正人體畸形。
tú xíng
年級字:圖(P2) 形(P2)
詞性:名詞
畫像,圖繪形象指描畫出物體的輪廓、形狀或外部的界限。
xíng sè
年級字:形(P2) 色(P1)
詞性:名詞
形貌指形體和容貌。體表氣色。
形態、顏色。
樣式、色澤。
指神態表情。
形之於色。謂在臉色、表情上顯示
tǐ xíng
xíng chéng
wàng xíng
hú xíng
xiàn xíng
yuán xíng
年級字:圓(P1) 形(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名詞】圓形是軸對稱、中心對稱圖形。
【形容詞】形容一種物品或體形是圓的。
dì xíng
年級字:地(P1) 形(P2)
詞性:形容詞
1.包括地勢與天然地物和人工地物的位置在內的地表形態。
2.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統稱。
yǐn xíng
tiáo xíng
yuán xíng
xíng xiàng
年級字:形(P2) 像(P1)
詞性:名詞
指外在的形狀或貌相。
- 可以描寫肖像、塑像、偶像、象徵。
- 指文學藝術區別於科學的一種反咉現實的特殊方式。即作家從審美理想的立場出發,根據現實生活各種現象加以藝術概括所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思想內容和藝術感染力的生活圖畫。通常亦特指文藝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fāng xíng
xíng shì
年級字:形(P2) 容(P2) 詞(P1)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詞性中的成語、詞組或單字,含有描寫和傳達一種視覺、味覺、嗅覺、聽覺,或觸覺的感受或思想,讓讀者、聽眾、或觀眾建立一種印象或觀念,可以了解所傳達的事物的外形、顏色、動態、特徵、情況和多方面的資料。
形: 外形、形象、形態。
容: 容貌。
詞: 字詞、詞語、詞性。
年級字:長(P1) 方(P1) 形(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正方形圓形幾何數學中的一種形狀:四邊的方形。
【形容詞】形容一種物體或外形是長方的。
【名詞】幾何數學中的一種形狀:
1. 四邊的方形。
2. 所有內角均為直角。
3. 其中對邊長度分別相等。
4. 鄰邊長度卻不相等。
年級字:錨(P0) 形(P2) 石(P1)
詞性:名詞
錨: 用作停止船隻在水上流動的金屬製成器具,一端用鐵鍊相連在船上,錨是在另一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鉤爪,從船拋到水底的泥土,讓船身不動,只能在水面的附近位置漂動。。
形: 形狀。
石: 石塊。
一種外形看似錨的石塊。
年級字:忘(P2) 形(P2) 交(P1)
《新唐書·孟郊傳》:“孟郊者,字東野,湖州武康人。少隱嵩山,性介,少諧合。愈一見,爲忘形交。”
年級字:骨(P2) 瘦(P3) 形(P2) 銷(P3)
清·沈復《浮生六記·坎坷記愁》:“而芸終以受愚爲恨,血疾大發,牀蓆支離,刀圭無效,時發時止,骨瘦形銷。”
年級字:像(P1) 形(P2) 奪(P3) 名(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七回:“又有叫作甚麼綠荑的,還有甚麼丹椒、蘼蕪、風連,見於《蜀都賦》。如今年深歲改,人不能識,故皆象形奪名,漸漸的喚差了,也是有的。”
年級字:鳩(P0) 形(P2) 鵠(P0) 面(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過度飢餓而面容憔悴。
《資治通鑑·樑紀·簡文帝大寶元年》:「死者蔽野,富室無食,皆鳥面鵠形。」
年級字:形(P2) 滅(P3) 影(P2)
北齊·劉晝《新論·韜光》:“物之寓世,未嘗不韜形滅影、隱質遐外,以全性棲命者也。”
年級字:潛(P4) 形(P2) 匿(P5) 跡(P2)
年級字:匿(P5) 跡(P2) 隱(P4) 形(P2)
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那廝口內頑涎望着我面上零,再不和他親折徵,我只是吞聲忍氣,匿跡潛形。”
年級字:影(P2) 只(P1) 形(P2) 孤(P3)
猶形單影隻。只有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獨,沒有同伴。
明·陳汝元《金蓮記捷報》:“膝下紅顏,須代冬溫夏清;眼前白髮,況兼影只形孤。”
年級字:影(P2) 形(P2) 不(P1) 離(P2)
老舍《趙子曰》:“他的面貌、服裝比趙子曰的好看的不止十倍,可是他們兩個是影形不離的好朋友。”
年級字:顧(P3) 景(P2) 慚(P4) 形(P2)
看着身影,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指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稱號等而感到慚愧。景,同“影”
三國·魏·曹植《封二子爲公謝恩章》:“天時運幸,得生貴門。遇以親戚,少荷光寵。竊位列侯,榮曜當世。顧景慚形,流汗反側。”
年級字:形(P2) 單(P2) 影(P2) 雙(P2)
年級字:馬(P1) 鹿(P2) 易(P2) 形(P2)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文苑傳上·崔琦》:“不能結納貞良,以救禍敗,反覆欲鉗塞士口,杜蔽主聽,將欲使玄黃改色,馬鹿易形乎?”
年級字:形(P2) 單(P2) 影(P2) 只(P1)
形:身體;只:單獨。只有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獨,沒有同伴。
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
年級字:駭(P0) 狀(P2) 殊(P3) 形(P2)
清·祝德麟《海嘯》詩:“陽侯拜,天吳舞,駭狀殊形不可數。”
年級字:形(P2) 具(P1) 神(P1) 生(P1)
《荀子·天論》:“天職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惡喜怒哀樂臧(藏)焉,夫是之謂天情。”
年級字:忘(P2) 形(P2) 之(P2) 交(P1)
明·楊循吉《吳中語·魏守改郡治》:“然蒲圻愛彼殷勤,竟遂棄寐告,爲。忘形之交”
年級字:遁(P0) 跡(P2) 潛(P4) 形(P2)
遁、潛:隱藏。跡、形:蹤跡,形跡。指隱藏蹤跡和身形。
明·張景《飛丸記·園中落穽》:“若要行刺呵,要隱。當遁跡潛形,翦蔓除根才事穩。”
年級字:妖(P3) 形(P2) 怪(P1) 狀(P2)
年級字:形(P2) 枉(P6) 影(P2) 曲(P2)
東西的形狀歪斜了,它的影子也就彎曲了。比喻有什麼原因就會有什麼結果。
年級字:無(P2) 形(P2) 之(P2) 罪(P4)
年級字:不(P1) 露(P2) 形(P2) 色(P1)
劉德桂《宣統皇帝》第一章二:“阿瑪一向城府深藏,不露形色,怎麼犯了這麼大的錯誤。”
年級字:分(P2) 形(P2) 連(P1) 氣(P1)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兄弟》:“兄弟者,分形連氣之人也。”
年級字:無(P2) 形(P2) 無(P2) 影(P2)
年級字:形(P2) 禁(P4) 勢(P3) 格(P2)
指受形勢的阻礙或限制,事情難於進行。同“形格勢禁”。
年級字:形(P2) 色(P1) 倉(P2) 皇(P3)
年級字:形(P2) 影(P2) 相(P1) 吊(P2)
吊:慰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竊感《相鼠》之篇,無禮遄死之義,形影相吊,五情愧郝。”晉·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年級字:忘(P2) 乎(P2) 其(P2) 形(P2)
年級字:無(P2) 影(P2) 無(P2) 形(P2)
不同形跡;完全消失。也形容虛構的事物。見“無形無影”。
年級字:案(P2) 牘(P0) 勞(P2) 形(P2)
年級字:影(P2) 隻(P1) 形(P2) 單(P2)
猶形單影隻。只有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獨,沒有同伴。
元·高明《琵琶記》第五齣:“[生]非是我要埋冤,只愁他影隻形單,我出去有誰看管。”
年級字:形(P2) 形(P2) 色(P1) 色(P1)
形形:原指生出這種形體;色色:原指生出這種顏色。指各式各樣,種類很多。
《列子·天瑞》:“有形者,有形形者,有色者,有色色者。”
年級字:遺(P3) 物(P1) 忘(P2) 形(P2)
宋·秦觀《心說》:“目無外視,耳無外聽,遺物忘形,在我而已。”
年級字:鵠(P0) 形(P2) 鳥(P1) 面(P1)
明歸有光《送宋知縣序》:“歲復荐饑,侯加意撫卹,向之逃亡者,鵠形鳥面,爭出供役。”
年級字:形(P2) 輸(P4) 色(P1) 授(P4)
年級字:釋(P4) 知(P1) 遺(P3) 形(P2)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釋知遺形兮,超然自喪;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
年級字:相(P1) 忘(P2) 形(P2) 骸(P0)
年級字:形(P2) 孤(P3) 影(P2) 寡(P4)
年級字:窮(P3) 形(P2) 盡(P3) 相(P1)
晉·陸機《文賦》:“雖離方而遁員,期窮形而盡相。”
年級字:相(P1) 形(P2) 見(P1) 拙(P5)
年級字:神(P1) 超(P4) 形(P2) 越(P2)
年級字:遺(P3) 形(P2) 藏(P2) 志(P2)
漢·嚴遵《道德指歸論·上德不德》:“遺形藏志,與道相得。”
年級字:形(P2) 槁(P0) 心(P1) 灰(P2)
槁:枯乾。形容身體消瘦不堪,心境極爲冷漠,毫無生氣。
清·錢泳《履園叢話·舊聞·席氏多賢》:“今生已被虜,人被殺,兒孤婦寡,飢寒交迫,形槁心灰,雖生亦猶死也。”
年級字:形(P2) 銷(P3) 骨(P2) 立(P1)
《南史·樑本紀》:“帝形容本壯,及至都,銷燬骨立。”
年級字:移(P2) 步(P1) 換(P2) 形(P2)
移動腳步,情景也隨之變換。形容景色變化多端。亦比喻逐步起着變化。
清·戴名世《雁蕩記》:“大抵雁蕩諸峯,巧通造化,移步換形。”
年級字:形(P2) 狀(P2)
明·宋濂《龍馬贊》:“獨角之犀來自九真,食火之雞貢於三佛齊之境,其他佹形僪狀,藉藉紛紛。”
年級字:土(P1) 木(P1) 形(P2) 骸(P0)
形骸:指人的形體。形體象土木一樣。比喻人的本來面目,不加修飾。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劉伶身長六尺,貌甚醜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年級字:活(P1) 形(P2) 活(P1) 現(P1)
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親眼看到一般。同“活龍活現”。
年級字:形(P2) 影(P2) 相(P1) 弔(P0)
吊:慰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竊感《相鼠》之篇,無禮遄死之義,形影相弔,五情愧郝。”晉·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年級字:形(P2) 格(P2) 勢(P3) 禁(P4)
格:阻礙;禁:制止。指受形勢的阻礙或限制,事情難於進行。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救鬥者不搏戟,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爲解耳。”
年級字:枯(P2) 形(P2) 灰(P2) 心(P1)
《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加死灰也。”
年級字:形(P2) 影(P2) 自(P1) 守(P2)
年級字:槁(P0) 形(P2) 灰(P2) 心(P1)
明·唐順之《答茅鹿門知縣》:“鹿門所見於吾者,殆故吾也,而未嘗見夫槁形灰心之吾乎!”
年級字:遺(P3) 形(P2) 忘(P2) 性(P3)
超脫形骸,捨棄心性,進入忘我的精神境界。同“遺形藏志”。
前蜀·杜光庭逸句:“返樸還淳皆至理,遺形忘性盡真銓。”
年級字:勢(P3) 合(P1) 形(P2) 離(P2)
三國魏·何晏《景福殿賦》:“桁梧復迭,勢合形離。”
年級字:心(P1) 凝(P4) 形(P2) 釋(P4)
精神凝聚,形體散釋。指思想極爲專注,簡直忘記了自己身體的存在。
年級字:潛(P4) 形(P2) 匿(P5) 影(P2)
《文獻通考·職役二》:“爲民者以寇戎視其吏,潛形匿影,日虞懷壁之爲殃。”
年級字:放(P1) 浪(P1) 形(P2) 骸(P0)
放浪:放蕩;形骸:人的形體。指行動不受世俗禮節的束縛。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年級字:原(P1) 形(P2) 敗(P2) 露(P2)
唐浩明《曾國藩》第一部第九章四:“高疤臉先想以一個老實膽小的小商販的面目混過釐卡,現在見原形敗露,知道哀求無用,只有狠心出一筆大錢來買通。”
年級字:匿(P5) 影(P2) 藏(P2) 形(P2)
《鄧析子·無厚篇》:“爲君者,藏形匿影,羣下無私,掩目塞耳,萬民恐震。”
年級字:觀(P2) 形(P2) 察(P2) 色(P1)
《水滸傳》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說……觀形察色,見貌之情。”
年級字:形(P2) 影(P2) 不(P1) 離(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象形體和它的影子那樣分不開。形容彼此關係親密,經常在一起。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青縣農家少婦,性輕佻,隨其夫操作,形影不離。」
年級字:骨(P2) 化(P1) 形(P2) 銷(P3)
唐·元稹《鶯鶯傳》:“則當骨化形銷,丹誠不泯,因風委露,猶託清塵。”
年級字:怪(P1) 形(P2) 怪(P1) 狀(P2)
年級字:形(P2) 諸(P4) 筆(P1) 墨(P2)
但若~,昭示讀者,自以爲得了這作品的魂靈,,卻未免象后街阿狗的媽媽。 ★魯迅《〈出關〉的“關”》
年級字:形(P2) 影(P2) 相(P1) 隨(P3)
象形體和它的影子那樣分不開。形容彼此關係親密,經常在一起。
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竊感《相鼠》之篇,無禮遄死之義,形影相弔,五情愧郝。”唐·崔峒《江上書懷》:“胡越書難到,存亡夢豈知。登高回首罷,形影自相隨。”
年級字:勞(P2) 形(P2) 苦(P1) 心(P1)
魯迅《故事新編·非攻》:“勞形苦心,扶危濟急,是賤人的東西,大人們不取的。”
年級字:分(P2) 形(P2) 共(P1) 氣(P1)
年級字:奇(P2) 形(P2) 怪(P1) 狀(P2)
《晉書·溫嶠傳》:“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雲其下多怪物,嶠遂燃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
年級字:匿(P5) 跡(P2) 潛(P4) 形(P2)
匿:隱藏起來,不讓人知道;潛:隱藏。躲藏起來,不露形跡。
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我只是吞聲忍氣,匿跡潛形。”
年級字:形(P2) 影(P2) 相(P1) 對(P1)
年級字:憂(P3) 形(P2) 於(P2) 色(P1)
形:表現。憂慮的心情在臉上表現出來。形容抑制不住內心的憂慮。
《舊唐書·五行志》:“四年六月,天下旱,蝗食田,禱祈無效,上憂形於色。”
年級字:詭(P5) 形(P2) 奇(P2) 制(P2)
康有爲《廣藝舟雙楫·原書》:“若鐘鼎所採,自是春秋、戰國時各國書體,故詭形奇制,與《蒼頡篇》不同也。”
年級字:自(P1) 覺(P2) 形(P2) 穢(P4)
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別人。後也泛指與人相比,自愧不如。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驃騎王武子,是衛玠之舅,俊爽有風姿。見玠輒嘆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年級字:如(P2) 影(P2) 隨(P3) 形(P2)
好象影子總是跟着身體一樣。比喻兩個人關係親密,常在一起。
《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響之應聲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從形也。”漢·劉向《說苑·君道》:“故天之應人,如影之隨形,響之效聲者也。”
年級字:形(P2) 孤(P3) 影(P2) 隻(P1)
年級字:喜(P1) 形(P2) 於(P2) 色(P1)
形:表現;色:臉色。內心的喜悅表現在臉上。形容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唐·吳兢《貞觀政要·納諫》:“太宗聞其言,喜形於色,謂羣臣曰:‘……及見魏徵所論,始覺大非道理。’”
年級字:藏(P2) 形(P2) 匿(P5) 影(P2)
《鄧析子·無厚篇》:“爲君者,藏形匿影,羣下無私,掩目塞耳,萬民恐震。”
年級字:兵(P3) 無(P2) 常(P1) 形(P2)
用兵無一成不變的形勢。指辦事要因時、因地制宜,具體問題要用具體辦法去解決。
《孫子·計》“兵者,詭道也”三國·魏·曹操注:“兵無常形,以詭詐爲道。”
年級字:鑑(P0) 影(P2) 度(P2) 形(P2)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一○二回:“這三人將籃子內物件,一齊擺出仔細瞧看,或者寸紙,或者隻字,鑑影度形,一概俱無,又仍一件一件裝入籃內。”
年級字:吠(P5) 形(P2) 吠(P5) 聲(P1)
漢·王符《潛夫論·賢難》:“諺雲:‘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年級字:鶴(P2) 勢(P3) 螂(P4) 形(P2)
《紅樓夢》第四九回:“[湘雲]腰裏緊緊束着一條蝴蝶結子長穗五色宮絛,腳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顯得蜂腰猿背,鶴勢螂形。”
年級字:毀(P3) 形(P2) 滅(P3) 性(P3)
年級字:避(P4) 影(P2) 匿(P5) 形(P2)
清·侯方域《南省試策二》:“昔人所謂非親非故,何由習知之也。此二者已當不同觀,而況於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一舉,爲身累者乎?”
年級字:吊(P2) 形(P2) 弔(P0) 影(P2)
明·袁宏道《別恨篇爲方子公賦》詩:“獨自吊形弔影,誰人知暖知寒。”
年級字:形(P2) 容(P2) 枯(P2) 槁(P0)
年級字:枉(P6) 直(P1) 隨(P3) 形(P2)
年級字:形(P2) 影(P2) 相(P1) 附(P2)
年級字:形(P2) 單(P2) 影(P2) 隻(P1)
形:身體;只:單獨。只有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獨,沒有同伴。
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隻。”
年級字:隨(P3) 物(P1) 賦(P6) 形(P2)
年級字:形(P2) 大(P1) 漢(P4)
彪:小老虎,比喻軀幹壯大;漢:男子。身材高大、結實的男子。
清·吳趼人《痛史》第十一回:“金奎也選了二十名彪形大漢,教他們十八般武藝。”
年級字:灰(P2) 心(P1) 槁(P0) 形(P2)
《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年級字:怒(P2) 形(P2) 於(P2) 色(P1)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曹沫右手按劍,左手攬桓公之袖,怒形於色。”
年級字:殊(P3) 形(P2) 妙(P2) 狀(P2)
年級字:馬(P1) 鹿(P2) 異(P3) 形(P2)
《後漢書·崔琦傳》:“反覆欲鉗塞士口,杜蔽主聽。將使玄黃改色,馬鹿易形乎?”
年級字:形(P2) 影(P2) 自(P1) 吊(P2)
年級字:形(P2) 隻(P1) 影(P2) 單(P2)
明·高明《琵琶記·丹陛陳情》:“但臣親老鬢發白,筋力皆癯瘁。形隻影單,無兄弟,誰奉侍?”
年級字:相(P1) 形(P2) 見(P1)
形:對照;絀:不夠,不足。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出不足。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回:“他一個部曹,戴了個水晶頂子去當會辦,比着那紅藍色的頂子,未免相形見絀。”
年級字:遁(P0) 形(P2) 遠(P1) 世(P1)
《後漢書·逸民傳·法真》:“真曰:‘吾既不能遁形遠世,豈飲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隱絕,終不降屈。”
年級字:形(P2) 影(P2) 相(P1) 依(P2)
①指在孤寂的處境中相依相伴。②形容孤單無依。③互相依靠,緊密相連。
年級字:放(P1) 蕩(P3) 形(P2) 骸(P0)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折:“盡着他放蕩形骸,我可也萬千事,不折證。”
年級字:自(P1) 慚(P4) 形(P2) 穢(P4)
形穢:形態醜陋,引伸爲缺點。因爲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漸愧。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年級字:義(P3) 形(P2) 於(P2) 色(P1)
年級字:原(P1) 形(P2) 畢(P3) 露(P2)
原形:原來的形狀;畢:完全。本來面目完全暴露。指僞裝被徹底揭開。
何其芳《理性與歷史》:“白紙黑字,雖說印的是魑魅魍魎的話,也未始不可發生另外一種作用:原形畢露,看它往哪裏逃遁呵!”
年級字:鬆(P4) 形(P2) 鶴(P2) 骨(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玄德視其人,鬆形鶴骨,器宇不凡。”
年級字:形(P2) 劫(P5) 勢(P3) 禁(P4)
指受形勢的阻礙或限制,事情難於進行。同“形格勢禁”。
年級字:得(P1) 意(P1) 忘(P2) 形(P2)
《晉書·阮籍傳》:“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
年級字:鬼(P2) 形(P2) 怪(P1) 狀(P2)
《禪真逸史》第二十回:“看看走近城邊,驀然城門開處,突出四個夜叉,生得鬼形怪狀,面目猙獰,種種奇異之像。”
年級字:未(P1) 形(P2) 之(P2) 患(P3)
年級字:鵠(P0) 面(P1) 鳩(P0) 形(P2)
①面容枯樵,形體瘦削。形容飢疲的樣子。②指枯樵瘦削的人。
《明史·忠義傳七·耿廷籙》:“小怨必報,何不大用於斷頭飲血之元兇;私恩必酬,何不廣用於鵠面鳩形之赤子。”
年級字:移(P2) 形(P2) 換(P2) 步(P1)
清·錢謙益《與方爾止書》:“八旬之內,勢變多端,盡寸之間,移形換步。正所謂波瀾獨老成也。”
年級字:磨(P3) 形(P2) 煉(P4) 性(P3)
年級字:躡(P0) 影(P2) 藏(P2) 形(P2)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晝即途中尋鬼路,躡影藏形恆夜遊。”
年級字:忘(P2) 形(P2) 之(P2) 契(P5)
舊題宋·尤袤《全唐詩話·韋丹》:“丹與東林靈澈上人爲忘形之契,丹嘗爲《思歸》絕句以寄澈。”
年級字:斂(P0) 影(P2) 逃(P2) 形(P2)
年級字:借(P1) 鏡(P2) 觀(P2) 形(P2)
《劉子新論·貴言》:“人目短於自見,故借鏡以觀形。”
年級字:澄(P4) 神(P1) 離(P2) 形(P2)
康有爲《大同書》緒言:“吾朝夕擁書於是,俯讀仰思,澄神離形,歸對妻兒,慹然若非人。”
年級字:貌(P2) 合(P1) 形(P2) 離(P2)
貌:表面上。表面上很合得來,而行動上卻又差異很大。
晉·葛洪《抱朴子·勤求》:“口親心離,貌合形離。”
年級字:孤(P3) 形(P2) 吊(P2) 影(P2)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權翰林身居客邸,孤形吊影;想着‘牛女銀河’之事,好生無聊。”
年級字:形(P2) 跡(P2) 可(P1) 疑(P3)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房文淑》:“鄧以形跡可疑,故亦不敢告人,託之歸寧而已。”
年級字:神(P1) 滅(P3) 形(P2) 消(P1)
年級字:奇(P2) 形(P2) 異(P3) 狀(P2)
年級字:烏(P3) 面(P1) 鵠(P0) 形(P2)
年級字:以(P1) 利(P2) 累(P3) 形(P2)
年級字:千(P1) 形(P2) 萬(P2) 狀(P2)
年級字:分(P2) 形(P2) 同(P1) 氣(P1)
《呂氏春秋·精通》:“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
年級字:露(P2) 影(P2) 藏(P2) 形(P2)
年級字:鵠(P0) 形(P2) 菜(P1) 色(P1)
明盧象昇《經理崇禎十一年屯政疏》:“塞上孑遺,鵠形菜色,相從溝壑者亦比比也。”
年級字:殊(P3) 形(P2) 詭(P5) 狀(P2)
年級字:潛(P4) 形(P2) 譎(P0) 跡(P2)
年級字:遺(P3) 形(P2) 去(P1) 貌(P2)
明·袁宏道《與陶孝若書》:“然一相識,而遂遺形去貌,又非淺淺者可同年輪也。”
年級字:顧(P3) 影(P2) 慚(P4) 形(P2)
看着身影,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指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稱號等而感到慚愧。
晉·傅鹹《申懷賦》:“芬芳併發,我穢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聲;豈伊不愧,顧影慚形。”
年級字:相(P1) 形(P2) 失(P2) 色(P1)
失色:失去光彩。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得大大不如。
秦牧《在仙人掌叢生的地方》:“仙人掌終於鍛鍊出現在這樣一種使普通植物爲之相形失色的倔強性格和卓特風貌。”
年級字:形(P2) 勢(P3) 逼(P4) 人(P1)
可以逼得喜冷的人也熱起來,~,不熱不可。(謝覺哉《冷和熱》)
年級字:不(P1) 拘(P4) 形(P2) 跡(P2)
茅盾《子夜》四:“曾滄海回頭一看,認得是土販李四;在某一點上,他這李四是不拘形跡的密友。”
年級字:鳥(P1) 面(P1) 鵠(P0) 形(P2)
《資治通鑑·樑紀·簡文帝大寶元年》:“死者蔽野,富室無食,皆鳥面鵠形。”
年級字:隱(P4) 介(P2) 藏(P2) 形(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
年級字:喜(P1) 怒(P2) 不(P1) 形(P2) 於(P2) 色(P1)
高興和惱怒都不表現在臉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養,感情不外露。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qíng dòng yú zhōng ér xíng yú yán
年級字:情(P2) 動(P1) 於(P2) 衷(P6) 而(P1) 形(P2) 於(P2) 言(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指內心對一些事情產生由衷的感受並轉變成言語。
qióng qióng jié lì xíng yǐng xiāng diào
年級字:立(P1) ,(P1) 形(P2) 影(P2) 相(P1) 弔(P0)
煢煢:孤獨的樣子;孑:孤單;形:指身體;吊:慰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漢·張衡《思玄賦》:“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羣而介立。”晉·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yī quǎn fèi xíng bǎi quǎn fèi shēng
年級字:一(P1) 犬(P1) 吠(P5) 形(P2) ,(P1) 百(P1) 犬(P1) 吠(P5) 聲(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比喻沒有主見,只是跟隨或附和他人。
一犬吠形: 一隻狗遠看到移動的影子或形體便吠起來。
百犬吠聲: 多隻狗吠起來。
指一隻狗遠看到移動的影子或形體便吠起來,多隻狗因為聽到吠聲之後便一起吠起來。
比喻沒有主見,只是跟隨或附和他人。
吠:狗叫;形:影子。一隻狗看到影子叫起來,很多狗也跟着亂叫。比喻不瞭解事情真相,隨聲附和。
漢.王符《潛夫論.賢難》:「諺曰:『一犬吠形,百犬吠聲。』世之疾此,固久矣哉。吾傷世之不察真偽之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