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齦(P6+) 齒(P3) 彈(P4) 舌(P2)
明·沈德符《野獲編·婦女·燕姬》:“所餉不滿所望,必齦齒彈舌,獰兇萬狀。”
年級字:糖(P2) 衣(P1) 炮(P2) 彈(P4)
糖衣:包在藥物外面的一層甜味的薄膜。用糖衣裹着的炮彈。比喻經過巧妙僞裝使人樂於接受的進攻性手段。
陳登科《風雷》第一部第49章:“不要中了敵人的糖衣炮彈,被人家拉過去。”
年級字:彈(P4) 斤(P1) 估(P4) 兩(P1)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言真道假、彈斤估兩的在日光中烜耀。惹得一市人都來觀看,不住聲的有人喝采。”
年級字:槍(P2) 林(P1) 彈(P4) 雨(P1)
馮德英《迎春花》第二章:“槍林彈雨戰火紛飛的日子,江水山覺得還是纔開始,卻一晃就過去了四年多。”
年級字:彈(P4) 冠(P5) 結(P1)
《漢書·蕭育傳》:“[育]少與陳鹹、朱博爲友,著聞當世。往者有王陽、貢公,故長安語曰:‘蕭朱結綬,王貢彈冠’,言其相薦達也。”
年級字:以(P1) 珠(P1) 彈(P4) 雀(P3)
《莊子·讓王》:“今且有人於此,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
年級字:彈(P4) 丸(P3) 脫(P2) 手(P1)
宋·蘇軾《次韻王定國謝韓子華飲》:“新詩如彈丸,脫手不移晷。”
年級字:見(P1) 彈(P4) 求(P2)
《莊子·齊物論》:“且女亦大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鴞炙。”
年級字:彈(P4) 空(P1) 說(P1) 嘴(P2)
《警世通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莫要彈空說嘴。假如不幸我莊周死後,你這般如花似玉的年紀,難道捱得過三年五載?”
年級字:跌(P2) 彈(P4) 斑(P3) 鳩(P0)
年級字:千(P1) 載(P3) 一(P1) 彈(P4)
典出《漢書·王吉傳》:“吉與財禹爲友,世稱‘王陽在位,財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吉,字子陽。
年級字:彈(P4) 丸(P3) 黑(P1) 志(P2)
語出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地惟黑子,城猶彈丸。”
年級字:彈(P4) 盡(P3) 援(P5) 絕(P4)
作戰中彈藥用完了,援兵斷絕了。也比喻處境非常困難。
宋·楊萬里《鈐轄趙公墓誌銘》:“公挺身與兵,屢捷。七年,糧盡援絕,勢不能復支,遂率所部數千人南歸。”
年級字:馮(P0) 彈(P4)
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人馮諼(《史記·孟嘗君列傳》引作“馮驩”)爲孟嘗君門客,不受重視。馮三彈其鋏而歌,一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三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爲家!”孟嘗君一一滿足……。
年級字:彈(P4) 冠(P5) 振(P2) 衣(P1)
語出《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年級字:彈(P4) 雨(P1) 槍(P2) 林(P1)
清·孫雨林《皖江血·拒敵》:“且劃策,彈雨槍林,木壞山隤,江城付動灰。”
年級字:吹(P1) 彈(P4) 歌(P1) 舞(P3)
元·無名氏《來生債》第二折:“居士,如今那高樓上吹彈歌舞,飲酒歡娛,敢管待那士大夫哩。”
年級字:對(P1) 牛(P1) 彈(P4) 琴(P2)
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麼。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漢·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爲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年級字:隨(P3) 珠(P1) 彈(P4) 雀(P3)
用夜明珠去彈鳥雀。比喻做事不知道衡量輕重,因而得到的補償不了失去的。
《莊子·讓王》:“今且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
年級字:彈(P4) 無(P2) 虛(P4) 發(P1)
彈:彈子或子彈。彈子或子彈顆顆中靶,沒有一顆打出靶外。形容百發百中。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六回:“弓弦響處,那彈子如雨點一般打將出去,真是‘彈無虛發’,每發一彈,岸上即倒一人。”
年級字:荷(P1) 槍(P2) 實(P1) 彈(P4)
荷:扛。扛着槍,上了子彈。形容全副武裝,準備投入戰鬥。
峻青《李家埠在戰鬥》:“一到村頭,就看見圍子牆上崗哨嚴密,青年民兵們荷槍實彈的來往巡邏着。”
年級字:吹(P1) 竹(P1) 彈(P4) 絲(P2)
年級字:彈(P4) 丸(P3) 黑(P1) 子(P1)
語出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地惟黑子,城猶彈丸。”
年級字:牛(P1) 聽(P1) 彈(P4) 琴(P2)
瞿秋白《亂彈》:“現在,‘治於人的小人’,要想在無線電的播音裏去聽清楚崑曲的平上去入,自然是牛聽彈琴,一竅不通了。”
年級字:彈(P4) 冠(P5) 振(P2)
語出《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年級字:古(P1) 調(P4) 不(P1) 彈(P4)
唐·劉長卿《聽彈琴》詩:“泠泠七弦上,靜吹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年級字:舊(P2) 調(P4) 重(P1) 彈(P4)
朱自清《回來雜記》:“北平早就被稱爲‘大學城’和‘文化城’,這原是舊調重彈,不過似乎彈得更響了。”
年級字:彈(P4) 冠(P5) 相(P1) 慶(P2)
彈冠:撣去帽子上的灰塵,準備做官。指官場中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同夥就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
《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爲友,世稱‘王陽在位,貢禹彈冠。’”宋·蘇洵《管仲論》:“一日無促,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
年級字:古(P1) 調(P4) 單(P2) 彈(P4)
唐·劉長卿《聽彈琴》詩:“泠泠七弦上,靜吹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年級字:脫(P2) 手(P1) 彈(P4) 丸(P3)
南朝梁沈約曾用謝朓“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的話,來評王筠的詩,見《南史·王筠傳》。
年級字:見(P1) 彈(P4) 求(P2)
看到彈丸,就想得到鳥的炙肉。比喻過早估計實效。同“見彈求鴞”。
年級字:隋(P0) 珠(P1) 彈(P4) 雀(P3)
隋珠:古代傳說中的夜明珠,即隋侯的明月珠。用夜明珠去彈鳥雀。比喻得不償失。
《莊子·讓王》:“今且有人於此,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
年級字:真(P1) 槍(P2) 實(P1) 彈(P4)
柯靈《〈阿英散文選〉序》:“儘管有真槍實彈與紙上硝煙的不同,卻同樣要以活鮮鮮的生命相搏擊的。”
年級字:明(P1) 珠(P1) 彈(P4) 雀(P3)
漢·揚雄《太玄經·唐》:“明珠彈于飛肉,其得不復。測曰:明珠彈肉,費不當也。”
年級字:彈(P4) 指(P2) 之(P2) 間(P1)
詞性:形容詞
唐·司空圖《偶書之四》:「平生多少事,彈指一時休。」
年級字:弄(P2) 竹(P1) 彈(P4) 絲(P2)
年級字:貢(P3) 彈(P4) 冠(P5)
指貢禹與王吉(字子陽)友善,見其在位,亦願爲官。比喻樂意輔佐志向相同的人。
《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爲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
年級字:擊(P3) 石(P1) 彈(P4) 絲(P2)
宋·秦觀《代賀興龍節表》:“加籩折俎,初償露酎之醇;擊石彈絲,始奏《鈞天》之妙。”
年級字:一(P1) 彈(P4) 指(P2) 頃(P0)
唐·白居易《禽蟲十二章》詩:“何異浮生臨老日,一彈指頃報恩仇。”
年級字:彈(P4) 丸(P3) 之(P2) 地(P1)
彈丸:彈弓所用的鐵丸或泥丸。彈丸那麼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狹小。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此彈丸之地弗予,令秦來年復攻王,王得無割其內而媾乎?”
年級字:品(P1) 竹(P1) 彈(P4) 絲(P2)
品:吹弄樂器;竹:指簫笛之類管樂器;絲:指琵琶、二胡之類絃樂器。指吹彈樂器。
元·無名氏《貨郎擔》第四折:“又不會賣風流,弄粉調脂;又不會按宮商,品竹彈絲。”
年級字:彈(P4) 盡(P3) 糧(P2) 絕(P4)
作戰中彈藥用完了,糧食也斷絕了。指無法繼續作戰的危險處境。
宋·楊萬里《鈐轄趙公墓誌銘》:“公挺身與兵,屢捷。七年,糧盡援絕,勢不能復支,遂率所部數千人南歸。”
年級字:彈(P4) 劍(P4) 作(P2) 歌(P1)
唐·李白《行路難·其二》:“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年級字:老(P1) 調(P4) 重(P1) 彈(P4)
比喻把說過多次的理論、主張重新搬出來。也比喻把擱置很久的技藝重新做起來。亦作“舊調重彈”、“重彈老調”。
年級字:吹(P1) 彈(P4) 得(P1) 破(P2)
好象吹一吹、彈一彈就會弄破似的。形容面部的皮膚非常細嫩。
果然白雪團兒臉,泛出桃花瓣顏色,真乃~。(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七回)
年級字:糖(P2) 衣(P1) 彈(P4)
糖衣:包在藥物外面的一層甜味的薄膜。用糖衣裹著的砲彈。比喻經過巧妙偽裝使人樂於接受的進攻性手段。
年級字:彈(P4) 絲(P2) 品(P1) 竹(P1)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開場:“但咱們,雖宦裔,總皆通。彈絲品竹,那堪詠月與嘲風。”明·楊柔勝《玉環記·皋謁延賞》:“盡稱我彈絲品竹,沉李浮瓜,此處當追賞。”
年級字:王(P1) 貢(P3) 彈(P4) 冠(P5)
王:漢代王吉字子陽。貢:即貢禹。彈冠:拂去冠上的塵埃,喻將出來作官。比喻好朋友進退相隨,取捨一致。也指一人得官,同類相慶。亦作“王陽在位,貢公彈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