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ng
年級字:張(P2)
詞性:動詞,量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開、展縮從「弓」,從「長」。
把弦。
拉開: 張弓。
打開:張開、張大、張口。
開始: 開張、開張大吉。
拓展: 擴張。
向較遠的角度尋覓: 東張西望。
展示: 張貼、張揚。
推擴正義的行為: 伸張正義。
誇大、恐嚇: 誇張、張牙舞爪、虛張聲勢、明目張膽、慌張、張皇失措。
主觀想法的表示: 主張。
【姓氏】 戰國時魏國: 張儀。 漢代:張良。
【量詞】可以張開、放大的物件數量單位: 一張弓、一張紙、一張口、一張檯、一張凳。
《說文》:「張,施弓弦也。从弓長聲。」
《禮記·雜記》「一張一弛。」
《漢書.卷七六.王尊傳》:「使騎吏五人張弓射殺之。」
《三國演義.第三四回》:「當日殺牛宰馬,大張筵席。」
jǐn zhāng
zhāng yá
年級字:張(P2) 牙(P1)
詞性:動詞
張口露牙,形容兇惡之相。
例:漢 焦贛 《易林·大有之乾》:“白虎張牙,征伐東來。”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之四:“哮闞之獸,張牙奮鬣。”
bā zhāng
Zhāng shùn
年級字:張(P2) 順(P2)
詞性:名詞
張順,《水滸傳》中的人物,在梁山排第三十位,水寨八員頭領第三位,因為水性極好所以外號“浪里白條”,金聖嘆本改作“浪里白跳” ,星號為天損星。在對抗朝廷的幾次圍剿裡,張順活捉高俅,威名大振。最後隨宋江征討方臘,在湧金門被亂箭射死,之後被追封為金華將軍。
zhāng huáng
年級字:張(P2) 惶(P6)
詞性:形容詞
慌張驚慌
例:清李漁《風箏誤·逼婚》:“賢侄,你為何這等張惶?這頭親事,也聘得不差。”《西湖佳話·葛嶺仙跡》:“ 錢塘大旱,萬姓張惶。”魯迅《吶喊·白光》:“他不知怎的有些怕了,張惶的點了燈,看鋤頭無非倚著。” 巴金《家》二十:“雖然這三個女人的臉上有著不同的表情,但是她們都帶了一點張惶的樣子,好像遭遇了非常的變故一樣。”
zhěng zhāng
zhāng wàng
Zhāng shù
年級字:張(P2) 樹(P1)
詞性:名詞
張樹,女,漢族,影視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代表作《一起走過的日子》,《感恩的心》。
zhāng hé
Zhāng yí
年級字:張(P2) 儀(P4)
詞性:名詞
張儀,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秦惠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
zhǔ zhāng
zhāng piào
pū zhāng
zhāng kāi
guāizhāng
zhāng yáng
Zhāng biǎo
年級字:張(P2) 表(P2)
詞性:名詞
張表,字伯達,益州蜀郡成都縣(今四川省成都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少知名,後任尚書,拜庲降都督,官至後將軍。景耀初年(公元258~261年)卒。張表是蜀漢第五任庲降都督,深有清高的名望。
yī zhāng
zhāng zì
zhāng tiē
Zhāng guó
年級字:張(P2) 國(P1)
張國,男,1970年生,甘肅張掖人,文學學士,主任記者,著名影視策劃人、編劇
shēng zhāng
Zhāng fāng
年級字:張(P2) 方(P1)
詞性:名詞
張方,遼寧電視台高級記者。中國 瀋陽 21歲進入電視台從事新聞記者、文藝編導、電視劇攝影及導演等工作。期間擔任製片人十餘年,並長期從事紀錄片創作,有作品一百餘部,其中已有20多部作品獲得國家級和省級一等獎。發表過20餘篇影視美學和傳播學論文。
zhāng qí
年級字:張(P2) 旗(P3)
詞性:名詞
張旗,作家、導演、攝影家。 1986年獲獎學金赴加拿大尼爾森大學電影攝影系留學,遊歷世界40餘個國家。 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發表文學作品,曾出版各類文學作品多部。長篇小說《龍馬神燈》入選2002年度全國優秀少兒暢銷書。根據自己長篇小說《別哭,走出中國的男人女人》改編並導演的電影《落鳥》,獲1996年第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世界電影藝術節、珠海國際電影節……他的電影作品在各國際電影節曾多次獲獎。 1980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兩次在中國美術館舉力個人攝影展。 1985年、1993年先後出版攝影畫冊《中國青年攝影家——張旗》《遊蕩的眼睛》。中西比較的跨文化背景和綜合的文學藝術素養使他取得多項成就…
zhāng dān
年級字:張(P2) 單(P2)
詞性:名詞,代詞
1.張毅 、 單豹 二人的並稱。
例:《莊子·達生》:“ 魯有單豹者,嚴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不幸遇餓虎,虎殺而食之;有張毅者,高門懸薄,無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內熱之病以死。 豹養其內而虎食其外, 毅養其外而病攻其內。”《南史·王彧傳》:“貴高有危殆之懼,卑賤有溝壑之憂。 張單雙災,木雁兩失。”
2.灶神名。
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諾皋記上》:“灶神名隗,狀如美女。又姓張名單,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洽。常以月晦日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三百日;小者奪筭,筭一百日。”
Mù zhāng
zhāng luo
年級字:張(P2) 羅(P3)
詞性:動詞
安排,
籌措1.照料處理。
2.籌劃;安頓。
3.照應;接待。
4.張網,也比喻搜捕。
zhāng kuáng
zhǐ zhāng
年級字:紙(P2) 張(P2)
詞性:名詞
紙的總稱。
紙,是用植物纖維製成的薄片,作為寫畫、印刷書報、包裝等。紙張:紙的總稱。紙以張計,故稱。紙張一般為分:凸版印刷紙、新聞紙、膠版印刷紙、銅版紙、書皮紙、字典紙、拷貝紙、板紙等。
zhāng pái
zhāng fù
年級字:張(P2) 副(P4)
詞性:形容詞
副:
第二位的,輔助的,區別於“正”、“主”:副職,副手,副官。姓張的副手,副官。
Zhāng guì
年級字:張(P2) 桂(P1)
詞性:名詞
張桂,新屯(今撫順縣地界)人,是辛亥革命時期在東北從事同盟會革命活動的著名女傑。
jǐ zhāng
Zhāng xiāng
年級字:張(P2) 相(P1)
詞性:名詞
1.張相(1877~1945),原名廷相,字獻之,浙江杭州人。中國語言文字學家。他是晚清著名詞人譚復堂的學生,天份很高,駢文詩詞都好,有“錢塘才子”之稱,是個學者型人物。張相的《詩詞曲語辭匯釋》,匯輯唐宋以來詩詞劇曲中的特殊語辭,詳引例證,考釋辭文與用法,兼談流變與演化,該書從1953年由中華書局出版以來,至2008年11月第四版,第二十次印刷,一直暢銷不衰,已累計印刷了近十九萬部。 2009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印了橫排合訂精裝本,並增附四角號碼索引。
2.張丞相的簡稱
huāng zhāng
Biān zhāng
年級字:邊(P1) 張(P2)
詞性:名詞
邊張是麻將術語。單和123的3及789的7或1233和3、7789和7都為邊張。
Zhāng yì
年級字:張(P2) 藝(P5)
詞性:名詞
張藝,TVB著名國語配音師、配音導演。 1994年進入配音界,1997年加入香港TVB,現為TVB首席配音師。參與多部電影、電視後期配音工作,並擔任配音導演,曾經先後在影視作品中為古天樂、梁朝偉、郭富城、張家輝、謝霆鋒等香港天王影帝巨星獻聲。作品頗多。
zhāng shū
年級字:張(P2) 書(P1)
詞性:名詞
張書畢,男,1965年8月生。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測量與空間信息系副主任。參與編著了《測量數據分析理論與應用》、《工礦區環境動態監測與分析研究》、《測量平差》和《測量學》等4部著作,提出了"最小一乘法與最小二乘法聯合抗差估理論"、"GPS數據轉換九參數模型"等,完成科研項目10餘項。
zhāng dǎn
Zhangwei
年級字:張(P2) 尉(P0)
詞性:名詞
張尉,男,中國上海人,中國羽毛球雙打運動員,1998年獲瑞士公開賽男雙冠軍。張尉主要技術特點是右手握拍,快速靈活,發球、接發球技術好。在比賽中司職網前,負責組織、分配球路及網前封堵。
zhāng xiàng
zhāng zhǔ
kuò zhāng
shēn zhāng
zhǔzhɑ̄ng
年級字:主(P1) 張(P2)
to advocate; view; proposition
zhāng wǎng
年級字:張(P2) 網(P2)
詞性:名詞
是最主要的定置漁具之一,也是我國分佈最廣、種類最多、數量最大的傳統定置工具,是一種定置在水域中,利用水流迫使捕撈對象進入網囊的網具。
xìng zhāng
年級字:姓(P3) 張(P2)
詞性:名詞
指姓氏是張。
張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
kuā zhāng
年級字:誇(P3) 張(P2)
詞性:形容詞
誇大,
誇誕,
浮誇寫實,
真實1.誇大;言過其實。
2.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的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誇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
měi zhāng
年級字:每(P1) 張(P2)
詞性:名詞
每一張,每一頁。
例:我們賣的竹蓆,每張都有獨立包裝。
考卷的每張紙,都印有頁號。
zhāng zuǐ
Wēi zhāng
Shí zhāng
Sì zhāng
年級字:四(P1) 張(P2)
詞性:名詞
運行環境支持Android 2.2應用類型卡片棋牌類游戲應用介紹每個謎題包含四個圖片,有一些共同點——這是什麼?即使你卡和不能猜出單詞,你可以按跳過按鈕和玩另一個字!你能猜出所有單詞和解鎖所有的水平?無數的謎題從容易棘手正在等待你!
Zhāng xìng
年級字:張(P2) 姓(P3)
詞性:名詞
姓氏姓張、張氏姓張的人士。中華姓氏。
姓: 姓名、姓氏。家族的名稱。
張: 中華姓氏之一。
mǎi zhāng
xiāo zhāng
年級字:慌(P3) 慌(P3) 張(P2) 張(P2)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陳御史巧勘金釵鈿》:“身上穿得整整齊齊,腳兒走得慌慌張張,望着園門欲進不進的。”
年級字:張(P2) 袂(P0) 成(P1) 陰(P2)
《晏子春秋·雜下九》:“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爲無人?’”
年級字:張(P2) 徨(P0) 失(P2) 措(P5)
朱自清《白種人——上帝的驕子》:“這突然的襲擊使我張徨失措。”
年級字:狐(P3) 假(P1) 張(P2)
《舊唐書·僖宗紀》:“初則狐假鴟張,自謂驍雄莫敵;旋則鳥魚爛,無非破賬而終。”
年級字:張(P2) 冠(P5) 李(P2) 戴(P3)
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認錯了對象,弄錯了事實。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張公帽賦》:“諺雲:‘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雲:‘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年級字:張(P2) 鼠(P4) 伏(P4)
《明史·貴州土司傳序》:“蠻人鴟張鼠伏,自其常態。”
年級字:見(P1) 雀(P3) 張(P2) 羅(P3)
《紅梨記·踏月》:“則怕他指山賣磨,見雀張羅,滿口兒如蜜鉢,心如逝波。”
年級字:張(P2) 眉(P3) 張(P2) 眼(P1)
沙汀《在祠堂裏》:“堂屋裏的洋燈依舊燃着,正中擺着一口白木棺材,棺材附近站着兩三個兵士,顯出一種張眉張眼的驚惶神氣。”
年級字:鋪(P3) 張(P2) 揚(P2) 厲(P3)
原指竭力鋪陳渲染,力求發揚光大。後多形容過分講究排場。
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作爲歌詩,薦之郊廟,紀泰山之封,鏤白玉之牒,鋪張對天之閎休,揚厲無前之偉績。”
年級字:綱(P4) 舉(P2) 目(P1) 張(P2)
綱:魚網上的總繩;舉:提起。把大繩子一提起來,一個個網眼就都張開。比喻抓住事物的關鍵,帶動其他環節。也比喻文章條理分明。
漢·班固《白虎通·三綱六紀》:“若羅網之有紀綱而萬目張也。”漢·鄭玄《詩譜序》:“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衆篇明。”
年級字:虛(P4) 張(P2) 聲(P1) 勢(P3)
張:鋪張,誇大。假裝出強大的氣勢。指假造聲勢,藉以嚇人。
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淄青、恆冀兩道,與蔡州氣類略同,今聞討伐元濟,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闇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
年級字:東(P1) 張(P2) 西(P1)
《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只見前面一個人搖擺將來,見張貢生帶了一夥家人東張西覷,料他是個要嫖的勤兒沒個幫的人,所以遲疑。”
年級字:門(P1) 可(P1) 張(P2) 羅(P3)
《太平廣記》卷一八七引唐·韋述《兩京記》:“唐初,祕書省唯主寫書貯掌勘校而已,自是門可張羅。”宋·蘇軾《次韻楊褒早春》詩:“細雨郊園聊種菜,冷官門戶可張羅。”
年級字:鋪(P3) 張(P2) 浪(P1) 費(P3)
年級字:大(P1) 張(P2) 旗(P3) 鼓(P2)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張:陳設,展示;旗鼓:旗幟和戰鼓。形容進攻的聲勢和規模很大。也形容羣衆活動聲勢和規模很大。
清·張春帆《宦海》第九回:“李參戎帶著這些人陸續出了鎮南關,便大張旗鼓,排齊隊伍,浩浩蕩蕩的向前進發。”
年級字:失(P2) 張(P2) 冒(P1) 勢(P3)
《金瓶梅詞話》第三十回:“春梅道:‘怪因,失張冒勢,恁唬我一跳。有要沒緊,兩頭回來遊魂哩。’”
年級字:改(P2) 張(P2) 易(P2) 調(P4)
《晉書·琅邪悼王煥傳》:“正是匡矯末俗,改張易調之時,而猶當竭已罷之人,營無益之事,殫已困之財,修無用之費,此固臣之所不敢安也。”
年級字:張(P2) 燈(P1) 結(P1) 采(P1)
年級字:張(P2) 眉(P3) 努(P2) 目(P1)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芙蓉道楷禪師》:“山僧今日向諸人面前,說家門已是不著便,豈可更去胞堂入室,拈槌豎拂,東喝西棒,張眉努目,如癇病發相似。”
年級字:大(P1) 肆(P4) 鋪(P3) 張(P2)
年級字:東(P1) 張(P2) 西(P1) 望(P2)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三巧兒只爲信了賣卦先生之語,一心只想丈夫回來,從此時常走向前樓,在簾內東張西望。”
年級字:張(P2) 蟻(P3) 聚(P3)
唐·權德輿《唐故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右僕射兼右衛將軍南充郡王贈太子少保伊公神道碑銘》序:“晃之謀主蘇渙、騎將王明悅,鴟張蟻聚,皆據厄害。”
年級字:張(P2) 甲(P1) 李(P2) 乙(P1)
漢·張奐《誡兄弟書》:“不自克責,反雲張甲謗我,李乙怨我,我無是過,爾亦已矣。”三國·魏·曹操《與王修書》:“張甲李乙,尚猶先之,此主人意待之不優之效也。”
年級字:失(P2) 張(P2) 失(P2) 致(P3)
《品花寶鑑》第八回:“元茂便向腰間摸了兩摸,失張失致的道:‘奇怪!’”
年級字:張(P2) 惶(P6) 失(P2) 措(P5)
張惶:慌張;失措:舉止失去常態。驚慌得不知怎麼辦才好。
清·採蘅子《蟲鳴漫錄》:“遍索新郎不得,合家大噪,遠近尋覓,廩生與表妹亦張惶失措。”
年級字:髯(P0) 張(P2) 目(P1)
清·王韜《甕牖餘談·賊中悍酋記》:“曾賊知軍門自至,突出欲擒之,獰髯張目,勇氣百倍,直呼軍門名。”
年級字:講(P3) 文(P1) 張(P2) 字(P1)
年級字:改(P2) 弦(P4) 更(P1) 張(P2)
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改換、調整樂器上的弦,使聲音和諧。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計劃、方法。
《漢書·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年級字:氣(P1) 焰(P6) 囂(P6) 張(P2)
年級字:急(P1) 張(P2) 拘(P4) 諸(P4)
年級字:張(P2) 皇(P3) 失(P2) 措(P5)
張皇:慌張;失措:舉止失去常態。驚慌得不知怎麼辦纔好。
清·採蘅子《蟲鳴漫錄》:“遍索新郎不得,閤家大噪,遠近尋覓,廩生與表妹亦張皇失措。”
年級字:劍(P4) 拔(P4) 弩(P0) 張(P2)
劍拔出來了,弓張開了。形容氣勢逼人,或形勢緊張,一觸即發。
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韋誕書法如龍威虎振,劍拔駑張。”
年級字:張(P2) 門(P1) 戶(P1)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九:“餘雅不喜詩壇吟社之說,大概起於前明末年鴟張門戶之惡習。”
年級字:八(P1) 面(P1) 張(P2) 羅(P3)
茅盾《手的故事》:“黃二姐則已過中年,卻還是個八面張羅人人喜歡的角色。”
年級字:張(P2) 敞(P2) 畫(P1) 眉(P3)
張敞:漢時平陽人,宣帝時爲京兆尹。張敞替妻子畫眉毛。舊時比喻夫妻感情好。
《漢書·張敞傳》:“然敞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史驅,自以便面拊馬。又爲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撫。”
年級字:指(P2) 李(P2) 推(P2) 張(P2)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錢穀·比較》:“臨期聽比,無指李推張之弊。”
年級字:七(P1) 嘴(P2) 八(P1) 張(P2)
《東周列國志》第三二回:“衆官員一擁而前,七嘴八張的,都問道:‘世子何在?’”
年級字:張(P2) 三(P1) 李(P2) 四(P1)
宋·王安石《擬寒山拾得》詩:“張三褲口窄,李四帽檐長。”
年級字:綱(P4) 挈(P0) 目(P1) 張(P2)
指撒網時,舉起網上的大繩,所有網眼都張開。比喻抓住主要環節,以帶動其餘;或抓住要領,條理分明。同“綱舉目張”。
清·魏源《道光丙戌海運記》:“於是南北並舉,綱挈目張。”
年級字:張(P2) 大(P1) 其(P2) 辭(P5)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卿於席間,張大其辭,雖然存了齊國一時體面,只恐三傑之後,難乎其繼。如之奈何?”
年級字:煙(P2) 炎(P2) 張(P2) 天(P1)
年級字:張(P2) 牙(P1) 舞(P3) 爪(P1)
張:張開;舞:揮舞。形容猛獸兇惡可怕。也比喻猖狂兇惡。
《敦煌變文集·孔子項託相問書》附錄二《新編小兒難孔子》:“魚生三日遊於江湖,龍生三日張牙舞爪。”
年級字:張(P2) 眼(P1) 露(P2) 睛(P3)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八回:“這晁大哥可是聽着人張眼露睛的沒要緊!”
年級字:大(P1) 張(P2) 撻(P6+) 伐(P5)
年級字:助(P1) 我(P1) 張(P2) 目(P1)
張目:睜大眼睛,比喻張揚氣勢。比喻得到別人的贊助,聲勢更加壯大。
三國魏·曹植《與吳季重書》:“墨翟不好伎,何爲過朝歌而回車乎?足下好伎,值墨翟回車之縣,想足下助我張目也。”
年級字:張(P2) 口(P1) 結(P1) 舌(P2)
結舌:舌頭不能轉動。張着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或因緊張害怕而發愣。
曲波《林海雪原》二八:“兇手感到這聲音象是一個鐵棒擊打在他的頭上,他轉頭一看,大驚失措,張口結舌。”
年級字:張(P2) 慌(P3) 失(P2) 措(P5)
年級字:張(P2) 大(P1) 其(P2) 事(P1)
張:誇張。把原來的事情誇大。形容言過其實。亦作“張皇其事”、“張大其辭(詞)”、“張揚其事”。
唐·韓愈《送楊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爲傳繼二疏蹤跡否?”
年級字:失(P2) 張(P2) 失(P2) 智(P3)
年級字:自(P1) 作(P2) 主(P1) 張(P2)
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但那楊景是一個郡馬,怎好就是這等自做主張,將他只一刀哈喇了。”
年級字:開(P1) 張(P2) 聖(P4) 聽(P1)
詞性:動詞
文言文字詞集思廣益以豁達、開明的胸襟,聽取賢臣的建議,集思廣益。
「開」從關閉的狀態變成相反:打開、張開、開門、開口。
「張」拉開或擴大細小的事物,或放大本來細微的事情: 張開、張大、張揚。
「聖」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 聖人、神聖、聖賢、古聖先賢。
「聽」用耳朵接受聲音和眼睛看不到的知識:聽力、聽寫、聽覺、聆聽、洗耳恭聽。
諸葛亮《出師表》:「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年級字:火(P1) 傘(P2) 高(P1) 張(P2)
火傘:比喻夏天太陽酪烈;張:展開。形容夏天烈日當空,十分炎熱。
唐·韓愈《遊青龍寺贈崔太補闕》詩:“光華閃壁見神鬼,赫赫炎官張火傘。”
年級字:解(P2) 弦(P4) 更(P1) 張(P2)
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改換、調整樂器上的弦,使聲音和諧。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計劃、方法。
《漢書·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年級字:張(P2) 脣(P3) 植(P1)
嚴復《論中國分黨》:“其一則極守舊之人,夙負盛名,爲天下所歸往,及見西法,不欲有一事爲彼所不知不能也,乃舉聲光化電之粗跡,兵商工藝之末流,毛舉糠秕,附會經訓,張脣植髭,不自愧汗。”
年級字:張(P2) 王(P1) 趙(P0) 李(P2)
《梁書·範縝傳》:“亦可張甲之情寄王乙之軀,李丙之性託趙丁之體。”
年級字:張(P2) 王(P1) 李(P2) 趙(P0)
《梁書·儒林傳·範縝》:“亦可張甲之情,寄王乙之軀,李丙之性,託趙丁之體。”
年級字:張(P2) 嘴(P2) 舌(P2)
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一回:“重慶道一見了他,也不暇多敘寒暄,便把領事的一番話述了出來。某觀察聽了,不覺張嘴撟舌。”
年級字:明(P1) 目(P1) 張(P2) 膽(P3)
明目:睜亮眼睛;張膽:放開膽量。原指有膽識,敢做敢爲。後形容公開放肆地幹壞事。
《晉書·王敦傳》:“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爲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
年級字:狼(P2) 突(P3) 張(P2)
像狼一樣奔突,像鷂鷹一樣張開翅膀。形容壞人猖狂囂張到了極點。
年級字:舞(P3) 爪(P1) 張(P2) 牙(P1)
年級字:神(P1) 色(P1) 張(P2) 皇(P3)
張皇:驚慌,慌張。指在緊急的情況下,神氣和面色緊張驚慌,失去常態。同“神色倉皇”。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七十六回:“正在無可奈何,只聽得樓梯上一陣腳步聲音,當差的已經回來,和那先去的李升一同走了進來,神色張皇,滿頭流汗。”
年級字:揚(P2) 厲(P3) 鋪(P3) 張(P2)
年級字:改(P2) 弦(P4) 易(P2) 張(P2)
《三國志·吳志·孫休傳論》:“休以舊愛宿恩,任用興布,不能拔進良才,改弦易張,雖志善好學,何益救知己乎?”
年級字:改(P2) 而(P1) 更(P1) 張(P2)
《北史·崔鴻傳》:“琴瑟不調,改而更張,雖明旨已行,猶宜消息。”
年級字:做(P1) 張(P2) 做(P1) 勢(P3)
年級字:弩(P0) 張(P2) 劍(P4) 拔(P4)
明豐道生《真賞齋賦》:“昔者周穆巡狩,至乎壇山,吉日癸巳,親題材石間,弩張劍拔,虎跳龍盤。”
年級字:張(P2) 袂(P0) 成(P1) 帷(P6+)
漢·劉向《說苑·奉使》:“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帷,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爲無人?”
年級字:熟(P2) 魏(P0) 生(P1) 張(P2)
張、魏:都是姓,這裏泛指人。泛指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人。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六:“北都有妓女,美色而舉止生梗,士人謂之‘生張八’。……野贈之詩曰:‘君爲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諳。’”
年級字:七(P1) 張(P2) 八(P1) 嘴(P2)
年級字:張(P2) 燈(P1) 結(P1) 彩(P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告諭城內居民,盡張燈結彩,慶賞佳節。”
年級字:張(P2) 燈(P1) 結(P1) 綵(P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告諭城內居民,盡張燈結綵,慶賞佳節。”
年級字:一(P1) 弛(P4) 一(P1) 張(P2)
弛:放鬆弓弦。張:拉緊弓弦。古時常以比喻施政寬嚴相濟;現多比喻生活、工作要合理安排,有鬆有緊,勞逸結合。同“一張一弛”。
漢·王充《論衡·儒增》:“故張而不弛,文王不爲。弛而不張,文王不行。一弛一張,文王以爲當。”
年級字:範(P3) 張(P2) 雞(P1) 黍(P6+)
範:範式;張:張劭;雞:禽類;黍:草本植物,指黍子。範式、張劭一起喝酒食雞。比喻朋友之間含義與深情。
《後漢書·範式傳》載:“範式字巨卿……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符伯。二人並告歸鄉里。……乃共剋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
年級字:張(P2) 脈(P3) 興(P2)
血管膨脹,青脈突起。張,通“脹”。後以指因衝動而舉措失宜。
《左傳·僖公十五年》:“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彊中乾。”杜預注:“氣狡憤於外,則血脈必周身而作,隨氣張動。”
年級字:張(P2) 本(P2) 繼(P3) 末(P3)
《宋書·禮志一》:“[《左傳》]其書善禮,多膏腴美辭,張本繼末,以發明經意,信多奇偉,學者好之。”
年級字:張(P2) 口(P1) 掉(P2) 舌(P2)
唐·羅隱《讒書·敘二狂生》:“張口掉舌,則謂之訕謗;俯首避事,則謂之詭隨,是時難事也。”
年級字:范(P3) 張(P2) 雞(P1) 黍(P6+)
範:範式;張:張劭;雞:禽類;黍:草本植物,指黍子。範式、張劭一起喝酒食雞。比喻朋友之間含義與深情。
《後漢書·範式傳》載:“範式字巨卿……與汝南張劭爲友。劭字元伯。二人並告歸鄉里。……乃共剋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
年級字:大(P1) 事(P1) 鋪(P3) 張(P2)
指對場面特別安排,過於講究,以顯示自己的闊綽。多用於婚喪大事。
年級字:飯(P1) 來(P1) 張(P2) 口(P1)
《金瓶梅詞話》第七六回:“那婆子道:‘我的奶奶,你飯來張口,水來溼手,這等插金帶銀,呼奴使婢,又惹什麼氣?’”
年級字:東(P1) 張(P2) 西(P1) 張(P2)
方誌敏《可愛的中國》:“三人擠在一個艙角里,看他們的眼睛,偷偷地東張西張的神氣。”
年級字:囂(P6) 張(P2) 一(P1) 時(P1)
這幫土匪在這窮山溝也只能~,一待大軍到來,他們就會做鳥獸散了。
年級字:箭(P2) 拔(P4) 弩(P0) 張(P2)
洪深《電影戲劇表演術》第六章:“大部分的時候是含精養銳的,必要時才一用力,正不必面紅耳赤,箭拔弩張的。”
年級字:失(P2) 張(P2) 失(P2) 志(P2)
《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那婆子聽得叫,失張失志,出去迎接來叫的官人。”
年級字:狼(P2) 顧(P3) 張(P2)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平等寺》:“故推立長樂王子攸以續絕業……然羣飛未寧,橫流且及,皆狼顧鴟張,嶽立基趾。”
年級字:大(P1) 張(P2) 其(P2) 詞(P1)
年級字:張(P2) 皇(P3) 其(P2) 事(P1)
《宋史·張莊傳》:“祖道及莊擅興師旅,啓釁邀功,妄言諸蠻效順,納款得地。當時柄臣攬爲綏撫四夷之功。奏賀行賞,張皇其事。自昔欺君,無大於此。”
年級字:目(P1) 瞪(P4) 口(P1) 張(P2)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江泰登時甩開手,曾文彩目瞪口張地望着他。”
年級字:一(P1) 張(P2) 一(P1) 弛(P4)
意思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現用來比喻生活的鬆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
《禮記·雜記下》:“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爲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年級字:張(P2) 眉(P3) 努(P2) 眼(P1)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四四:“而今人所以知於人者,都是兩邊作得來,張眉努眼,大驚小怪。”
年級字:生(P1) 張(P2) 熟(P2) 魏(P0)
張、魏:都是姓,這裏泛指人。泛指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人。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六:“北都有妓女,美色而舉止生梗,士人謂之‘生張八’。……野贈之詩曰:‘君爲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諳。’”
年級字:張(P2) 大(P1) 其(P2) 詞(P1)
唐·韓愈《送楊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爲傳繼二疏蹤跡否?”
年級字:大(P1) 張(P2) 聲(P1) 勢(P3)
《宋史·李師中傳》:“今修築必廣發兵,大張聲勢。”
年級字:改(P2) 柱(P2) 張(P2) 弦(P4)
明·陳汝元《金蓮記·射策》:“玉陛舒奇抱,看瑣尾啼飢衆紛擾,惟改柱張弦,掄才訪道。”
年級字:張(P2) 魚(P1) 爛(P3)
《舊唐書·僖宗紀》:“初則狐假鴟張,自謂驍雄莫敵;旋則鳥焚魚爛,無非破敗而終。”
年級字:假(P1) 虎(P1) 張(P2) 威(P3)
年級字:張(P2) 良(P1) 借(P1) 箸(P0)
張良:西漢時劉邦的謀臣。箸:筷子。張良借(劉邦的)筷子爲他籌畫指點。比喻出謀劃策。
年級字:五(P1) 角(P2) 六(P1) 張(P2)
唐·鄭啓《開天傳言記》:“今日是千年一遇,叩頭莫五角六張。”
年級字:順(P2) 風(P1) 張(P2) 帆(P3)
年級字:有(P1) 一(P1) 張(P2) 瓜(P1) 子(P1) 臉(P2)
詞性:形容詞
有一張瓜子口臉
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diān
年級字:張(P2) 公(P1) 吃(P1) 酒(P4) 李(P2) 公(P1) 顛(P4)
宋·李棨《北里志·張住住》:“曲中唱曰:張公吃酒李公顛,盛六生兒鄭九憐。”
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zuì
年級字:張(P2) 公(P1) 吃(P1) 酒(P4) 李(P2) 公(P1) 醉(P4)
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一:“天后時,謠言曰:‘張公吃酒李公醉。’張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
yī lái shēn shǒu fàn lái zhāng kǒu
年級字:衣(P1) 來(P1) 伸(P2) 手(P1) ,(P1) 飯(P1) 來(P1) 張(P2) 口(P1)
安公子是自幼嬌養,“~”的人,何曾理會過怎生叫做生計艱難。(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
wén wǔ zhī dào yī zhāng yī chí
年級字:文(P1) 武(P2) 之(P2) 道(P1) ,(P1) 一(P1) 張(P2) 一(P1) 弛(P4)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現用來比喻生活的鬆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
《禮記·雜記下》:“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爲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shuǐ lái shēn shǒu fàn lái zhāng kǒu
年級字:水(P1) 來(P1) 伸(P2) 手(P1) ,(P1) 飯(P1) 來(P1) 張(P2) 口(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