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克(P4) 傳(P2) 弓(P1) 冶(P4)
年級字:鳥(P1) 盡(P3) 弓(P1) 藏(P2)
鳥沒有了,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年級字:鞋(P2) 弓(P1) 襪(P3) 淺(P3)
清·李漁《閒情偶寄·演習》附《琵琶記·尋夫》改本:“顧不的鞋弓襪淺;講不起拋頭露面。手撥琵琶,原非自遣,要訴出衷腸一片。”
年級字:烹(P4) 狗(P2) 藏(P2) 弓(P1)
語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文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年級字:弓(P1) 折(P2) 刀(P1) 盡(P3)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今日擬打羅山寨,弓折刀盡。”
年級字:弓(P1) 影(P2) 杯(P1) 蛇(P4)
見“弓影浮杯”。猶言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清·沈復《浮生六記·閨房記樂》:“一燈如豆,羅帳低垂,弓影杯蛇,驚神未定。”
年級字:杯(P1) 影(P2) 蛇(P4) 弓(P1)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五回:“杯影蛇弓魔人幻,帷燈匣劍鬼生疑。”
年級字:蛇(P4) 影(P2) 杯(P1) 弓(P1)
把酒杯中的弓影當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驚自怕。
漢·應劭《風俗通義·世間多有見怪》:“時北壁上有懸赤弩照於杯,形如蛇。宣畏惡之,然不敢不飲。”
年級字:烹(P4) 犬(P1) 藏(P2) 弓(P1)
猶烹狗藏弓。比喻事成之後把效勞出力的人拋棄以至殺害。
年級字:烏(P3) 焦(P2) 巴(P1) 弓(P1)
烏:黑色;焦:火力過猛,使東西燒成炭樣。原是《百家姓》中的四個姓氏。比喻燒得墨黑。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演義》五回:“良弼正要進門,猛聽得一聲怪響,不禁卻顧,可巧彈落腳旁,把左足轟得烏焦巴弓,呼痛未終,已是暈倒。”
年級字:杯(P1) 弓(P1) 蛇(P4) 影(P2)
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爲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晉書·樂廣傳》記載有人作客飲酒,見酒杯里有條蛇,喝後嚇得病了。後來知道這蛇原來是屋角上一張弓照在杯里的影子,他的病就好了。
年級字:楚(P2) 得(P1) 楚(P2) 弓(P1)
楚國人丟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國人。比喻雖有所失,而利未外溢。
年級字:躍(P3) 馬(P1) 彎(P2) 弓(P1)
馳馬盤旋,張弓要射。形容擺開架勢,準備作戰。後比喻故做驚人的姿態,實際上並不立即行動。
唐·韓愈《雉帶箭》詩:“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
年級字:驚(P2) 弓(P1) 之(P2) 鳥(P1)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戰國策·楚策四》;《晉書·王鑑傳》:“黷武之衆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年級字:弓(P1) 影(P2) 浮(P3) 杯(P1)
明·劉炳《鄱城歸舟》詩:“弓影浮杯疑老病,雞聲牽夢動離愁。”
年級字:楚(P2) 弓(P1) 楚(P2) 得(P1)
楚國人丟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國人。比喻自己的東西雖然丟了,拾到它的人並不是外人。
漢·劉向《說苑·至公》:“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年級字:鞋(P2) 弓(P1) 襪(P3) 小(P1)
明·周朝俊《紅梅記·夜走》:“鞋弓襪小行不便,卻如何跋涉顛連?”
年級字:彎(P2) 弓(P1) 飲(P2) 羽(P1)
《韓詩外傳》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寢石以爲伏虎,彎弓而射之,沒金飲羽,下視知其爲石,石爲之開,而況人乎!”
年級字:傷(P2) 弓(P1) 之(P2) 鳥(P1)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動靜就怕的人。
《戰國策·楚策四》;《晉書·苻生載記》:“傷弓之鳥,落於虛發。”
年級字:盤(P2) 馬(P1) 彎(P2) 弓(P1)
馳馬盤旋,張弓要射。形容擺開架勢,準備作戰。後比喻故做驚人的姿態,實際上並不立即行動。
唐·韓愈《雉帶箭》詩:“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
年級字:弓(P1) 臥(P3) 鼓(P2)
《後漢書·隗囂傳》:“弛使四夷,復其爵號。然後還師振旅,櫜弓臥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
年級字:楚(P2) 弓(P1) 復(P4) 得(P1)
清·俞樾《春在堂隨筆》卷六:“此圖久已失去,亂後,里人於灰燼中得之,復歸其家……楚弓復得,頗非偶然。”
年級字:鳥(P1) 得(P1) 弓(P1) 藏(P2)
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同“鳥盡弓藏”。
年級字:弓(P1) 調(P4) 馬(P1) 服(P1)
《荀子·哀公》:“弓調而後求勁焉,馬服而後求良焉。”
年級字:良(P1) 弓(P1) 無(P2) 改(P2)
年級字:杯(P1) 弓(P1) 市(P2) 虎(P1)
指捕風捉影,疑慮重重,自相驚擾。參見“杯弓蛇影”、“三人成虎”。
詧盦《學界風潮記·天津商學界之活動》:“同時傳來上海有罷市之說,以致杯弓市虎,危機伺伏,人心恐惶,險狀萬分。”
年級字:強(P2) 弓(P1) 勁(P3) 弩(P0)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回:“韓地方九百餘里,帶甲數十萬,然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
年級字:藏(P2) 弓(P1) 烹(P4) 狗(P2)
飛鳥射盡了就把良弓收起,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獵狗煮了吃肉。舊時比喻統治者得勢後,廢棄、殺害有功之臣。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年級字:左(P1) 右(P1) 開(P1) 弓(P1)
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兩隻手輪流做同一動作或同時做幾項工作。
元·白樸《梧桐雨》楔子:“臣左右開弓,一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會。”
年級字:楚(P2) 弓(P1) 遺(P3) 影(P2)
《晉書·樂廣傳》:“嘗有親客,久闊不復來,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於時河南聽事壁上有角,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年級字:開(P1) 弓(P1) 不(P1) 放(P1) 箭(P2)
gāo niǎo jìn liáng gōng cáng
年級字:高(P1) 鳥(P1) 盡(P3) 良(P1) 弓(P1) 藏(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文子·上德》:“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