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鮮(P2) 廉(P4) 寡(P4) 恥(P5)
年級字:儉(P3) 可(P1) 養(P2) 廉(P4)
《宋史·範純仁傳》:“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年級字:廉(P4) 頑(P2) 立(P1)
語出《孟子·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年級字:小(P1) 廉(P4) 大(P1) 法(P1)
《禮記·禮運》:“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
年級字:清(P1) 廉(P4) 正(P1) 直(P1)
《韓非子·奸劫弒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猶上高陵之顛,墮峻溪之下以求生,兇不幾矣。”
年級字:頑(P2) 廉(P4) 立(P1)
使貪婪的人能夠廉潔,使怯弱的人能夠自立。舊時形容感化力量之大。
《孟子·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年級字:寡(P4) 廉(P4) 鮮(P2) 恥(P5)
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
年級字:砥(P0) 厲(P3) 廉(P4) 隅(P6+)
《禮記·儒行》:“近文章,砥厲廉隅。”孔穎達疏:“文儒者習近文章,以自磨厲,使成己廉隅也。”
年級字:明(P1) 廉(P4) 暗(P2) 察(P2)
年級字:公(P1) 正(P1) 廉(P4) 明(P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七回:“二則象大帥這樣公正廉明,做屬員的人,只要自己謹慎小心……還愁將來不得差缺嗎?”
年級字:廉(P4) 明(P1) 公(P1) 正(P1)
明·餘繼登《典故紀聞》第十一卷:“以爾廉平公正,命長郡治。”
年級字:儉(P3) 以(P1) 養(P2) 廉(P4)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養身,儉以養德。”
年級字:禮(P2) 義(P3) 廉(P4) 恥(P5)
古人認爲禮定貴賤尊卑,義爲行動準繩,廉爲廉潔方正,恥爲有知恥之心。指封建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行爲規範。
《管子·牧民》:“何謂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年級字:知(P1) 羞(P3) 識(P2) 廉(P4)
羞:羞愧。廉:廉恥。指人知道羞愧、廉恥。形容有修養。
年級字:廉(P4) 可(P1) 寄(P3) 財(P3)
《孔叢子·陳士義》:“仁可與託孤,廉可以寄財者。”
年級字:廉(P4) 遠(P1) 堂(P2) 高(P1)
指天子居於百官之上,其尊嚴不可企及。舊比喻帝王尊嚴。
《漢書·賈誼傳》:“人主之尊譬如堂,羣臣如陛,衆庶如了。故陛九級上,廉遠地,則堂高;陛亡級,廉近地,則堂卑。高者難攀,卑者易陵,理勢然也。”
年級字:廉(P4) 泉(P1) 讓(P2) 水(P1)
《南史·胡諧之傳》:“帝言次及廣州貪泉,因問柏年:‘卿州復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鄉、廉泉、讓水。’”
年級字:公(P1) 正(P1) 廉(P4) 潔(P2)
清·昭槤《嘯亭雜錄·金元史》:“劾其貪酷諸款,而後又言其公正廉潔、惜名器、重士節諸語。”
年級字:大(P1) 法(P1) 小(P1) 廉(P4)
《禮記·禮運》:“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
年級字:小(P1) 廉(P4) 曲(P2) 謹(P5)
宋·朱熹《答或人》:“鄉原是一種小廉曲謹、阿世徇俗之人。”
年級字:砥(P0) 廉(P4) 峻(P4) 隅(P6+)
明·唐順之《方硯銘》:“汝之守,足以砥廉峻隅,而不刓於頑也。”
年級字:價(P5) 廉(P4) 物(P1) 美(P1)
清·吳趼人《近十年之怪現狀》第十回:“蘇州有個朋友寫信來,要印一部書。久仰貴局的價廉物美,所以特來求教。”
年級字:廉(P4) 潔(P2) 奉(P3) 公(P1)
年級字:物(P1) 美(P1) 價(P5) 廉(P4)
清·吳趼人《近十年之怪現狀》第十回:“蘇州有個朋友寫信來,要印一部書。久仰貴局的價廉物美,所以特來求教。”
年級字:廉(P4) 而(P1) 不(P1)
廉:廉潔;劌:割傷,刺傷。有棱邊而不至於割傷別人。比喻爲人廉正寬厚。
年級字:俊(P4) 傑(P3) 廉(P4) 悍(P6)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俊傑廉悍,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
年級字:一(P1) 廉(P4) 如(P2) 水(P1)
年級字:砥(P0) 礪(P0) 廉(P4) 隅(P6+)
宋·蘇軾《劉有方可昭宣使依舊嘉州刺史內侍押班制》:“砥礪廉隅,有搢紳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