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 」
刷新
繁體:廈
國語:shà
粵語:haa6
簡體:厦
筆畫:13
部首:广
字形結構:左上包圍結構
倉頡:IMUE
年級:3
  異體字:  夏、厦

校正
xià mén

年級字:廈(P3) 門(P1)

釋義:
    廈門市(英文:Amoy),別稱鷺島,簡稱鷺,副省級城市,國家社會與經濟發展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廈門位於福建省東南端,西接漳州台商投資區,北鄰南安,東南與大小金門和大擔島隔海相望,通行閩南語,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之一,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
    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成為日後收復台灣本島的重要基地。晚清時期因《望廈條約》的執行,迫使廈門地區成為半封建半殖民的公共租界,1949年10月解放軍解放廈門,直至1979年01月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表了《停止砲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歷時21年的金門砲擊,劃上了句號。歷經百年滄桑之後,1980年鄧小平設立廈門經濟特區,使廈門經濟、民生不斷上升。新世紀以來,廈門先後獲批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即“新特區”),“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現今廈門已成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
    廈門由本島廈門島、離島鼓浪嶼、西岸海滄半島、北岸集美半島、東岸翔安半島、大小嶝島、內陸同安、九龍江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90多平方公里。 21世紀廈門逐漸成為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擁有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鼓浪嶼。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讚美廈門為“東方夏威夷”。截至2015年,廈門市市區建成區317平方公里,主城區人口386萬。
校正
shà mén

年級字:厦(P3) 門(P1)

詞性:名詞

釋義:
    在中國福建省東南沿海、鷹廈鐵路終點。明代在廈門島上築城,1933年設市。廈門港港闊水深,是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港口之一。1980年辟設經濟特區。名勝古跡有鼓浪嶼、南普陀、萬石山、等。有廈門大學等高等學校。
校正
dà shà

年級字:大(P1) 廈(P3)

詞性:名詞

釋義:
    高大的房子。
校正
shà wū

年級字:廈(P3) 屋(P1)

詞性:名詞

釋義:
    大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