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ī
年級字:師(P1)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
姓氏從「帀」。指軍旅在多個小阜駐紮據守。
金文為軍事長官,兼掌行政及教育。
軍隊、軍隊的編制單位: 會師、出師、師團、師長、師座、誓師北伐、班師回朝。
教導的人:老師、教師、導師、師傅、師德、良師益友、好為人師,為人師表。
教導的人與學習的人的關係: 師生、師徒。
榜樣、表率: 萬世師表、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指由師徒或師生關係產生的:師母。師兄。師弟。師妹。
擅長某種專門技術的人:工程師、醫師、技師、律師、理髮師、鋼琴師、會計師、㕑師、樂師。
與宗教有關人士的尊稱:法師、禪師、牧師。
效法:師法古人。
榜樣:師範。
國家的首都的別稱:京師。
【中華姓氏】漢代: 師丹。
【量詞】古代兵制人數單位以二千五百人為一師。現代軍以下,旅以上的軍隊編制單位。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 坎(☵)下坤(☷)上。指君子以容民畜眾。
《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詩經.秦風.無衣》:「王于興師,脩我戈矛,與子同仇。」
《書經.洛誥》:「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師。」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
唐.韓愈〈答劉正夫書〉:「師其意,不師其辭。」
shī zhǎng
年級字:師(P1) 長(P1)
先生,
老師學生1.對教師的尊稱。
2.軍隊師級編制的軍事指揮首長。
3.老師與長輩。
míng shī
jiǎng shī
年級字:講(P3) 師(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有專業資格的教授和教師。
「講」講解、演講。
「師」教師、教授、有專業資格的人仕。
jīng shī
jiào shī
lǜ shī
年級字:律(P5) 師(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訟師在案件中為委託人辯護,代理訴訟及處理平常法律業務的人員。
shī niáng
shī xiōng
年級字:師(P1) 兄(P1)
詞性:名詞
師哥,
學長用來稱呼同從一師而拜師時間比自己早的人,又稱師父的兒子或父親生徒中之比自己年長者。並不僅僅限於男性之間被稱為師兄,女性之間也可以如此稱呼。
mù shī
年級字:牧(P2) 師(P1)
詞性:名詞
教士成員之一;正式被批准為宣講福音和執行教規的人;有聖職的人
cháng shī
年級字:常(P1) 師(P1)
詞性:名詞
固定的老師。
《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晉袁宏《後漢紀·靈帝紀》:“ 蟠學無常師,博覽無不通。” 唐韓愈《師說》:“聖人無常師。
shī yé
年級字:師(P1) 爺(P2)
詞性:名詞
1.州、縣官聘請的幕友的俗稱。
2.舊時稱為地主、商人管帳的人。
xīng shī
wáng shī
年級字:王(P1) 師(P1)
詞性:名詞
義師天子的軍隊;國家的軍隊。
例:《詩·周頌·酌》:“於鑠王師,遵養時晦。”《三國志·吳志·陸遜傳》:“蠻夷猾夏……拒逆王師。” 唐杜甫《新安吏》詩:“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宣和遺事》前集:“王師問罪固能道,天子蒙塵爭忍言?” 鬱達夫《聞楊雲史先生之訃》詩:“最憐家祭傳遺訓,猶盼王師滅賀蘭。”
lǎo shī
年級字:老(P1) 師(P1)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先生,
師長,
教員,
教師,
教練學生傳授學術的人。
1. 今為教師的尊稱。
2. 古為年老輩尊的傳授學術的人;泛稱傳授文化、技藝的人。
3. 明清兩代,生員、舉子稱座主和學官為老師。
4. 對僧侶的尊稱。
wū shī
shī jiě
年級字:師(P1) 姐(P1)
詞性:名詞,代詞
1.師傅的徒弟中拜師時間在前的女徒弟
2.指父親的女徒弟中或師傅的女兒中較自己年齡大的人
3.香港也稱女警為師姐
shī què
zhōng-shī
Li shī
年級字:李(P2) 師(P1)
詞性:名詞
人物簡介簡歷:李師,男,1962年6月出生,籍貫海南瓊山,黨校研究生學歷,學士學位,1986年7月參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8年1月任廣東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成員、執法監察總隊總隊長;2010年1月任廣東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成員、執法監察局局長。分管工作分管執法監察局、信訪辦,並負責基層國土資源管理所建設工作。
jiàng shī
shī zhuān
shī mèi
年級字:師(P1) 妹(P2)
詞性:名詞
1.稱同從一個師傅學習而拜師的時間在後的女子
2.稱師傅的女兒或父親的女弟子中年齡比自己小的人
tài shī
年級字:太(P1) 師(P1)
詞性:名詞
官名,西周置,為輔弼國君之臣,歷代相因,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多為大官的加銜,無實際的職權。後又指太子太師,即輔導太子之官。
shī xué
年級字:師(P1) 學(P1)
詞性:名詞,動詞
1.學校。
例:《荀子·正論》:“聚人徒,立師學,成文典。”《漢書·禮樂志》:“師學百四十二人,其七十二人給大官挏馬酒,其七十人可罷。”
2.從師學習。
例:唐 元稹 《唐故建州蒲城縣尉元君墓誌銘》:“予與君伯季之間,十歲相得,師學然諾,出入宴遊,無不同也。”
Zhào shī
shī mén
年級字:師(P1) 門(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教學的學院、門派。
師: 老師、師院。
門: 門戶、門派。
教授學生的學院,並具有自己的學術綱要、主張和教授方法。
漢.王充《論衡.量知》:「不入師門,無經傳之教。」
《後漢書.卷三七.桓榮傳》:「下則去家慕鄉,求謝師門。」
shī jiào
ēn shī
yī shī
年級字:醫(P2) 師(P1)
醫生,
大夫1.古代執掌醫務的官。
2.受過高等醫學教育或長期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的、經國家衛生部門審查合格的高級醫務衛生人員。
Zǔ shī
bài shī
shī dì
年級字:師(P1) 弟(P1)
詞性:名詞
1.稱後於自己從同一個師父學習的人
例:成龍是洪金寶的師弟
2.師父的兒子中年齡比自己小的人
3.父親的徒弟中年齡比自己小的人
4.老師和弟子
shì shī
年級字:誓(P4) 師(P1)
詞性:動詞
1.出征前統帥向戰士宣布作戰意義,表示決心
例:(武王)躬擐甲胄,以伐無道而討不義,誓師 牧野,以踐天子之位。 --《淮南子.要略》
2.泛指群眾集會莊嚴地表示決心
例:誓師大會
dà shī
年級字:大(P1) 師(P1)
專家,
巨匠,
行家1.指造詣深、享有盛譽的學者、專家、藝術家、棋手等
2.佛的十尊號之一。即天人師。佛教徒稱佛,也用作對和尚的尊稱
jì shī
shī biǎo
年級字:師(P1) 表(P2)
詞性:名詞
學問品德方面的表率。
例:為人師表
國有賢相良將,民之師表也。 --《史記.太史公自序》
shī mǔ
chú shī
shī fàn
年級字:師(P1) 範(P3)
詞性:名詞
1. 學習的模範,榜樣。2. 效法。
3. 師範學校的簡稱。
shī fū
dǎo shī
年級字:導(P2) 師(P1)
詞性:名詞
1.負責引導學生的老師
2.佛教語。導引眾生入於佛道者的通稱;又指引路人和在政治、思想、學術或某種知識上的指導者;為一種事業指示方向、掌握重大決策的偉大人物
quán shī
年級字:全(P2) 師(P1)
詞性:名詞
謂保全軍隊,使無損傷。
《後漢書·董卓傳》:“時眾軍敗退,唯 卓 全師而還。”
shī bù
shī tú
shī zhòng
年級字:師(P1) 重(P1)
詞性:形容詞
尊師重道:
道:指教師指引的應該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師傳授的知識。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導。
shī shī
shī fu
年級字:師(P1) 父(P1)
詞性:名詞
1.師傅
2.對和尚、尼姑、道士的尊稱
3.對有技藝者的尊稱
例:請師父多加指教
shī shēng
shī tài
年級字:師(P1) 太(P1)
詞性:名詞
方言。對年長尼姑的尊稱。
例:《玉佛緣》第一回:“ 周氏 夫人道:‘師太是一庵之主,如何去得?’”
jūn shī
年級字:軍(P2) 師(P1)
詞性:名詞
智囊1.古軍官名2.舊時小說戲曲中所說在軍中擔任謀劃的人
3.為主帥出主意的人,現泛指替人出主意的人
年級字:宗(P2) 師(P1) 案(P2) 臨(P3)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賤姓嚴,舍下就在咫尺。去歲,宗師案臨,幸叨歲薦,與我這湯父母是極好的相與。二位老先生,想都是年家故舊?”
年級字:師(P1) 心(P1) 自(P1) 用(P1)
師心:以心爲師,這裏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觀意圖行事。形容自以爲是,不肯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座,謬誤差失者多矣。”
年級字:問(P1) 罪(P4) 之(P2) 師(P1)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葛巾》:“日已向辰,喜無問罪之師。”
年級字:喪(P5) 師(P1) 辱(P5) 國(P1)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七回:“前日正被蔡京、童貫、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鋒覆軍殺將,喪師辱國,大肆誹謗,欲皇上加罪。”
年級字:亦(P2) 師(P1) 亦(P2) 友(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指一位人物既是老師又是親密的好友。
亦 : 相同、對稱的含義。
師 : 老師、教師。
友 : 朋友、良友。
指一位人物既是老師又是親密的好友。
年級字:師(P1) 心(P1) 自(P1) 是(P1)
師心:以心爲師,這裏指只相信自己;自是:按自己的主觀意圖行事。形容自以爲是,不肯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座,謬誤差失者多矣。”
年級字:班(P2) 師(P1) 回(P1) 俯(P5)
年級字:一(P1) 字(P1) 之(P2) 師(P1)
詞性:名詞
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爲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爲「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爲一字師。”
年級字:抗(P3) 顏(P2) 爲(P2) 師(P1)
抗顏:不看別人臉色,態度嚴正不屈。爲師:爲人師表。不爲他人所制約,不爲潮流所左右,這種意志堅定的人可以作爲學習的榜樣。
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梅,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爲師。”
年級字:拜(P2) 賜(P5) 之(P2) 師(P1)
《左傳·文公二年》:“春秋時,秦晉殽之戰,秦將孟明視被俘。獲釋時,孟謂晉君曰:‘三年將拜君賜。’後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晉復仇。又敗,晉人譏之爲“拜賜之師”。
年級字:能(P1) 者(P1) 為(P2) 師(P1)
年級字:萬(P2) 世(P1) 師(P1) 表(P2)
萬世:很多世代,非常久遠;師表:表率。值得永遠學習的榜樣。
《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昔仲尼大聖之才,懷帝王之器,……可謂命世之大聖,億載之師表者也。”
年級字:良(P1) 師(P1) 諍(P0) 友(P1)
良:好;諍:敢於直言。很好的老師,能夠直言相勸的朋友。
年級字:枕(P5) 蓆(P4) 過(P1) 師(P1)
師:軍隊。軍隊從橋上渡河,如在枕蓆上通過那樣安穩而容易。
《漢書·趙充國傳》:“治湟陿中道橋,令可至鮮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從枕蓆上過師,十一也。”
年級字:出(P1) 師(P1) 不(P1) 利(P2)
師:軍隊。利:順利。出戰不順利。形容事情剛開始,就遭受敗績。
王朔《頑主》續篇二:“‘出師不利出師不利。’馬青探頭探腦往前後衚衕口張望,見確實沒有作家追殺而來,這才放下心,對於觀說,‘誰想到今兒作家全出街了。’ ”
年級字:興(P2) 師(P1) 動(P1) 眾(P3)
興:發動;眾:大隊人馬。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吳子·勵士》:“夫發號布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
年級字:良(P1) 師(P1) 益(P2) 友(P1)
漢·劉向《說苑·說叢》:“賢師良友在其側,詩書禮樂陳於前,棄而爲不善者,鮮矣。”
年級字:學(P1) 無(P2) 常(P1) 師(P1)
求學沒有固定的老師。指凡有點學問、長處的人都是老師。
年級字:好(P1) 為(P2) 人(P1) 師(P1)
喜歡當別人的教師。形容不謙虛,自以為是,愛擺老資格。
年級字:勞(P2) 師(P1) 襲(P5) 遠(P1)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
年級字:精(P2) 銳(P4) 之(P2) 師(P1)
精銳:指軍隊裝備優良,戰鬥力強;師:軍隊。指戰鬥能力很強的部隊。
《後漢書·銚期傳》:“明公據山河之固,擁精銳之師,以順萬人思汗之心,則天下誰人不從?”
年級字:能(P1) 者(P1) 爲(P2) 師(P1)
年級字:勞(P2) 師(P1) 動(P1) 眾(P3)
勞:疲勞,辛苦;師、眾:軍隊;動:出動,動員。原指出動大批軍隊,現指動用很多人力。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一回:“長兄,不必勞師動眾,他自然盡絕,也使旁人知我等妙法無邊。——不動聲色,令周兵六十萬餘人自然滅絕。”
年級字:百(P1) 萬(P2) 雄(P1) 師(P1)
宋·張載《慶州大順城記》:“百萬雄師,莫可以前。”
年級字:減(P3) 師(P1) 半(P1) 德(P4)
宋陳善《捫蝨新話·右軍書東坡字魯直詩》:“若乃學退之而不至者爲孫樵;學淵明而不至者爲白樂天,則以所謂減師半德也耶。”
年級字:至(P1) 聖(P4) 先(P2) 師(P1)
《禮記·中庸》:“唯天下至聖,爲能聯盟睿知,足以有臨也。”《禮記·文王世子》:“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
年級字:多(P1) 口(P1) 阿(P2) 師(P1)
宋·圓悟《碧巖錄》卷五:“鉢裏飯桶裏水,多口阿師難下嘴。”
年級字:辱(P5) 國(P1) 喪(P5) 師(P1)
《明史·彭澤傳》:“瓊遂劾澤妄增金幣,遺書議和,失信啓釁,辱國喪師。”
年級字:尊(P3) 師(P1) 重(P1) 道(P1)
道:指教師指引的應該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師傳授的知識。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導。
《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
年級字:師(P1) 老(P1) 兵(P3) 疲(P3)
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時間太長,兵士勞累,士氣低落。
《左傳·襄公九年》:“晉師可擊也,師老而勞,且有歸志,必大克也。”《魏書·許謙傳》:“慕容無道,侵我疆場,師老兵疲,天亡期至。”
年級字:師(P1) 直(P1) 爲(P2) 壯(P1)
師:軍隊;直:理由正當;壯:壯盛,有力量。出兵有正當理由,軍隊就氣壯,有戰鬥力。現指爲正義而戰的軍隊鬥志旺盛,所向無敵。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師直爲壯,曲爲老,豈在久乎?”
年級字:師(P1) 道(P1) 尊(P3) 嚴(P4)
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爲師之道尊貴、莊嚴。
《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爲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年級字:事(P1) 不(P1) 師(P1) 古(P1)
年級字:班(P2) 師(P1) 回(P1) 朝(P3)
班:調回。調動出征的軍隊返回首都,指出征的軍隊勝利返回朝廷。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回:“後主(劉禪)下詔,宣孔明班師回朝,”
年級字:枕(P5) 蓆(P4) 還(P1) 師(P1)
唐·李德裕《贈王茂元司徒制》:“必當樽俎制勝,枕蓆還師,勢如風霆,功在刻漏。”
年級字:出(P1) 師(P1) 無(P2) 名(P2)
《新唐書·東夷傳·高麗》:“莫離支殺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師無名哉?”
年級字:行(P1) 師(P1) 動(P1) 衆(P3)
《三國志·魏書·明帝紀》“癸丑,葬高平陵”裴松之注引晉·王沈《魏書》:“即位之後,褒禮大臣,料簡功能,真僞不得相貿,務絕浮華譖毀之端,行師動衆,論決大事,謀臣將相,鹹服帝之大略。”
年級字:開(P1) 山(P1) 祖(P1) 師(P1)
年級字:班(P2) 師(P1) 得(P1) 勝(P2)
明·無名氏《破天陣》三折:“將顏洞賓活捉拿,把韓延壽首級剽,班師得勝人歡樂,三軍踊躍。”
年級字:出(P1) 師(P1) 有(P1) 名(P2)
京劇《將相和》第一場:“趙若獻璧,乃懼怕我邦,不難臣服;若是不獻,再去征討,方算出師有名。”
年級字:師(P1) 嚴(P4) 道(P1) 尊(P3)
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爲師之道尊貴、莊嚴。
《荀子·致士》:“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爲師。”《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爲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年級字:先(P2) 聖(P4) 先(P2) 師(P1)
《禮記·文王世子》:“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
年級字:師(P1) 出(P1) 無(P2) 名(P2)
師:軍隊;名:名義,引伸爲理由。出兵沒有正當理由。也引申爲做某事沒有正當理由。
《禮記·檀弓下》:“君王計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師與有無名乎?”《漢書·高帝紀》:“兵出無名,事故不成。”
年級字:師(P1) 直(P1) 為(P2) 壯(P1)
師:軍隊;直:理由正當;壯:壯盛,有力量。出兵有正當理由,軍隊就氣壯,有戰鬥力。現指為正義而戰的軍隊鬥志旺盛,所向無敵。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乎?”
年級字:師(P1) 出(P1) 有(P1) 名(P2)
師:軍隊;名:名義,引伸爲理由。出兵必有正當的理由。後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
年級字:勞(P2) 師(P1) 動(P1) 衆(P3)
勞:疲勞,辛苦;師、衆:軍隊;動:出動,動員。原指出動大批軍隊,現指動用很多人力。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一回:“長兄,不必勞師動衆,他自然盡絕,也使旁人知我等妙法無邊。——不動聲色,令周兵六十萬餘人自然滅絕。”
年級字:無(P2) 師(P1) 自(P1) 通(P3)
唐·賈島《送賀蘭上人》詩:“無師禪自解,有格句堪誇。”
年級字:好(P1) 爲(P2) 人(P1) 師(P1)
喜歡當別人的教師。形容不謙虛,自以爲是,愛擺老資格。
年級字:陳(P2) 師(P1) 鞠(P3) 旅(P2)
陳:陳列;鞠:告;師旅:軍隊。出征之前,集合軍隊發佈動員令。
《詩經·小雅·采芑》:“鉦人伐鼓,陳師鞠旅。”《南史·宋本紀上》:“鞠旅陳師,赫然大號。”
年級字:仁(P3) 義(P3) 之(P2) 師(P1)
師:軍隊。伸張仁愛正義討伐邪惡的軍隊。亦作“仁義之兵”。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吾欲興仁義之師,伐無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義之師,弔民伐罪,四海引領而望,孰不歸心?”
年級字:興(P2) 師(P1) 問(P1) 罪(P4)
發動軍隊,聲討對方罪過。也指大鬧意見,集合一夥人去上門責問。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五:“元昊乃改元,製衣冠禮樂,下令國中,悉用蕃書、胡禮,自稱大夏。朝廷興師問罪。”
年級字:狗(P2) 頭(P1) 軍(P2) 師(P1)
比喻愛給人出主意而主意又不高明的人。也比喻專門出壞主意的人。
清·張南莊《何典》第十回:“次日,又宣衆鬼入朝,論功行賞;便封活死人爲蓬頭大將,地裏鬼爲狗頭軍師。”
年級字:師(P1) 老(P1) 兵(P3) 破(P2)
年級字:抗(P3) 顏(P2) 為(P2) 師(P1)
抗顏:不看別人臉色,態度嚴正不屈。為師:為人師表。不為他人所製約,不為潮流所左右,這種意志堅定的人可以作為學習的榜樣。
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梅,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
年級字:為(P2) 人(P1) 師(P1) 表(P2)
師表:榜樣,表率。在人品學問方面作別人學習的榜樣。
《北齊書·王昕書》:“楊愔重其德業,以為人之師表。”
年級字:教(P1) 無(P2) 常(P1) 師(P1)
年級字:枕(P5) 席(P4) 過(P1) 師(P1)
師:軍隊。軍隊從橋上渡河,如在枕席上通過那樣安穩而容易。
《漢書·趙充國傳》:“治湟陿中道橋,令可至鮮水,以製西域,信威千里,從枕席上過師,十一也。”
年級字:無(P2) 名(P2) 之(P2) 師(P1)
年級字:事(P1) 無(P2) 常(P1) 師(P1)
春秋·王詡《鬼谷子·忤合》:“世無常貴,事無常師。”陶弘景注:“主善爲師,故無常師。”
年級字:來(P1) 好(P1) 息(P1) 師(P1)
年級字:驚(P2) 師(P1) 動(P1) 眾(P3)
年級字:興(P2) 師(P1) 動(P1) 衆(P3)
興:發動;衆:大隊人馬。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吳子·勵士》:“夫發號佈令,而人樂聞;興師動衆,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
年級字:老(P1) 師(P1) 宿(P3) 儒(P6)
宿儒:原指長期鑽研儒家經典的人,泛指長期從事某種學問研究,並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輩最尊的老師和知識淵博的學者。亦作“老手宿儒”。
年級字:爲(P2) 人(P1) 師(P1) 表(P2)
師表:榜樣,表率。在人品學問方面作別人學習的榜樣。
《北齊書·王昕書》:“楊愔重其德業,以爲人之師表。”
年級字:驚(P2) 師(P1) 動(P1) 衆(P3)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只怕燕窩我們家裏還有,與你送幾兩。每日叫丫頭們就熬了,又便宜,又不驚師動衆的。”
年級字:百(P1) 世(P1) 之(P2) 師(P1)
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年級字:名(P2) 師(P1) 出(P1) 高(P1) 徒(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比喻學識豐富的人對於培養人才的重要。
名: 著名、名氣。
師: 老師,師傅。
出: 產出、生出。
高: 高度、高級。
徒: 門徒、學徒。
有能力和名氣的老師多數能夠教導出技藝高的徒弟。
稱頌或恭賀成功教導出好門徒的老師。
年級字:嚴(P4) 師(P1) 出(P1) 高(P1) 徒(P3)
詞性:形容詞
諺語名師出高徒比喻辦事嚴謹的人能培養人才的重要。
嚴: 嚴格、嚴謹。
師: 老師,師傅。
出: 產出、生出。
高: 高度、高級。
徒: 門徒、學徒。
辦事有經驗,對紀律和細節嚴謹的老師多數能夠教導出技藝高的徒弟。
稱頌或恭賀成功教導出好門徒的老師。
年級字:羅(P3) 富(P3) 國(P1) 師(P1) 範(P3) 學(P1) 院(P1)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香港第一間專門培訓教師的院校,1939年創立,以當時的香港總督羅富國命名,於1994年被合併為香港教育學院(現在香港教育大學)。
sān rén xíng bì yǒu wǒ shī
年級字:三(P1) 人(P1) 行(P1) 必(P2) 有(P1) 我(P1) 師(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暗喻各人都有一些長處和優點,鼓勵為人應該懂得欣賞別人的才能,並且保持謙虛和追求新知識的態度,不恥下問,常常向身旁的人學習,獲得進步的機會。
三人行: 三個人在一起的時候。
必有我師: 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
《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sān rénxíng, bì yǒu wǒ shī
年級字:三(P1) 人(P1) 行(P1) ,(P1) 必(P2) 有(P1) 我(P1) 師(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暗喻各人都有一些長處和優點,鼓勵為人應該懂得欣賞別人的才能,並且保持謙虛,不恥下問,常常向身旁的人學習,獲得進步的機會。
三人行: 三個人在一起的時候。
必有我師: 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
《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qián shì bù wàng hòu shì zhī shī
年級字:前(P1) 事(P1) 不(P1) 忘(P2) ,(P1) 後(P1) 事(P1) 之(P2) 師(P1)
師:借鑑。記取從前的經驗教訓,作爲以後工作的借鑑。
guī shī wù yǎn qóng kòu wù zhuī
年級字:歸(P3) 師(P1) 勿(P1) 掩(P4) ,(P1) 窮(P3) 寇(P0) 勿(P1) 追(P1)
掩:乘人不備進行襲擊。不能襲擊撤退的軍隊,也不能追殺走投無路的敵人。指特定情況下要防止敵人拼死反擊,以免不測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