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òu bā
guō bā
年級字:鍋(P3) 巴(P1)
詞性:名詞,名詞
1. 燜飯時緊貼著鍋的焦了的一層。
2. 食品名。用粟、米等加佐料烘制而成。
bā zǐ
Ba kè
年級字:巴(P1) 克(P4)
詞性:名詞
巴克(Barker),英國海軍軍官,“李氏”號(Lee)艦艦長。
xià bā
bā xī
年級字:巴(P1) 西(P1)
詞性:名詞
南美洲東部國家。臨大西洋。赤道橫貫北部。面積8512萬平方千米,人口151億(1993年),均居全洲首位
bā jīn
年級字:巴(P1) 金(P1)
詞性:名詞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有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裡,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鬥爭。 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巴金在文革後撰寫的《隨想錄》,內容樸實、感情真摯,充滿著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bā zhǎng
年級字:巴(P1) 掌(P3)
1.人手的手指基部與腕部之間稍凹的部分2.張開手掌迅速厲害的一擊
xiào bā
年級字:校(P1) 巴(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接載學生上學和放學的專用車輛。
bā shì
年級字:巴(P1) 士(P1)
詞性:名詞
常用俗語,
外來翻譯語公共汽車公共交通服務
1.[bus] 英語公共汽車的音譯。
2.巴士: 公共汽車的另一種稱呼。
xiāng bā
年級字:鄉(P2) 巴(P1)
詞性:形容詞
方言。鄉下;鄉間。
例:王西彥 《古屋》第一部四:“和別人談話,尤其是和他們鄉巴田夫們談話,我還是勸他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jī bā
gān bā
xiɑ̀bɑ
Bā sī
年級字:巴(P1) 斯(P2)
巴斯,英國城市,位於英格蘭埃文郡東部,是英國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距離倫敦約100英里的路程,距離布里斯托東南21千米,屬於英格蘭的埃文郡東部的科茲沃,巴斯就是一個被田園風光包圍著的古典優雅的小城,巴斯的人口不足9萬,巴斯,就是這樣一個被譽為英國最漂亮典雅的城市之一的小城,它的典雅來自喬治亞時期的房屋建築風格;它的美麗來自於風光綺麗的鄉村風光。
之所以叫巴斯為“小城”,是因為巴斯的人口不足9萬,也沒有高樓大廈,儘管巴斯城池不大,但是卻既有英國最高貴的街道和曲線最優美的建築。
巴斯位於英格蘭西南部,是英國著名的旅遊小鎮。巴斯在英文中的意思是“洗浴”。羅馬人最早在這裡發現了溫泉,興建了龐大的浴場,如今的古浴場遺址是英國古羅馬時代的遺跡。 18世紀著名的設計師約翰·伍德對巴斯進行了完整的設計,老城的格局就是當年留下的。皇家新月樓是巴斯最有氣勢的大型古建築群,建立於1767~1775年,由連體的30幢樓組成,共有114根圓柱。皇家新月樓的道路與房屋都排列成新月弧形,盡顯高雅貴族風範,被譽為英國最高貴的街道。新月樓1號為博物館,展出許多珍貴的文物、肖像。
Ba jiě
年級字:巴(P1) 解(P2)
詞性:名詞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簡稱巴解(PLO)。 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成立。 1974年10月在第7次阿拉伯首腦會議上被確認為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被邀請以觀察員身份參加聯合國會議。 1976年8月被接納為不結盟運動正式成員,同年9月,被接納為阿拉伯國家聯盟正式成員。巴解曾以黎巴嫩、約旦為基地在被佔領土開展武裝鬥爭。
Dùn ba
年級字:頓(P2) 巴(P1)
詞性:名詞
頓巴是動漫全職獵人的角色,名稱在漫畫版被翻譯成都巴,年齡是45歲。
wěi bā
年級字:尾(P1) 巴(P1)
詞性:名詞
1.鳥、獸、蟲、魚等動物身體末端的突出部分。
2.某種事物殘留的部分。
3.跟踪或監視某人的警察或其他暗探。
4.某些事物的最後部分。
5.指缺乏主見、凡事隨聲附和的人。
Bā jī
年級字:巴(P1) 基(P3)
冬日戰士(Winter Soldier)是美國漫威漫畫旗下超級英雄,初次登場於《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第1期(1941年3月),作為冬日戰士首次出現在《美國隊長》第五卷第1話(2005年1月)。本名詹姆斯·布坎南·“巴基”·巴恩斯(James Buchanan "Bucky" Barnes),是美國隊長在二戰中最親密的戰友,以及最堅實的後盾,後來在二戰尾聲的一次行動中,與隊長一同掉入大海之中被冰封,但是不同的是,海德拉的人發現並解凍了他,還在他的斷臂處安裝上了機械手臂,並將其洗腦訓練成了效忠海德拉的特工… 查看百科
Ba huā
年級字:巴(P1) 花(P1)
詞性:名詞
巴花是一種木材名稱,又叫做巴西花梨,紋理交錯明顯,帶有淺棕色條紋。主要分佈於熱帶非洲,具光澤;無特殊氣味。結構細而均勻,質量硬,強度高,是一種名貴硬木,可與緬花相媲美。可以用於製作豪華家具、地板、生活器具等。 “巴西花梨”的氣乾密度約為0.80-0.86g/cm3,濕材甚至有達到1.2g/cm3,木材具光澤,無特殊氣味和滋味,紋理斜至交錯,結構細而均勻。木材重,強度高。很少有白蟻危害。木材為散孔材。心邊材區別明顯,心材黃褐至紅褐色,邊材白色至淺黃白色。生長輪略明顯。管孔在放大鏡下明晰,略小至中,單獨及少數短徑列复管孔(2—4個),管孔內常含深色沉積物,散生。軸向薄壁組織在放大鏡下明晰…
ní bā
jǐn bā
bā jì
zhǎ ba
bā lí
年級字:巴(P1) 黎(P4)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巴黎(英語:Paris),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法國最大城市,歐洲第二大城市,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商業中心。巴黎是世界四大國際化都市之一,其餘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巴黎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橫跨塞納河兩岸。在自中世紀以來的發展中,一直保留過去的印記,某些街道的佈局歷史悠久,也保留了統一的風格。今天的巴黎,不僅是西歐的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且是一座旅遊勝地,每天吸引無數來自各大洲的賓客與遊人。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巴黎香水有“夢幻工業”之稱。法國還是美食之國。巴黎是歷史之城、美食之都和創作重鎮。形形色色不同背景的巴黎居民
bā lǐ
bā bā
年級字:巴(P1) 巴(P1)
詞性:名詞
1.爸爸。
2.指巴掌。
3.方言。食物名,即餑餑。
4.方言,糞便。
5.急切;切盼。
6.特地;偏偏。
7.黏滯;黏結成塊的。
xiǎo bā
年級字:小(P1) 巴(P1)
詞性:名詞
公共小型巴士香港小型巴士(簡稱'小巴')主要分為公共小型巴士及私家小型巴士,前者作為巴士和鐵路的輔助及接駁交通工具。根據小巴牌照類別,公共小型巴士可以分為紅色公共小巴及綠色專線小巴兩種,載客量最多為19人。至於私家小巴為私人公司或機構使用,學校小巴亦為私家小巴的一種。
yǎ bā
bā lè
yìn bā
年級字:印(P3) 巴(P1)
印巴地區,是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錫金的簡稱。
bā wàng
jiē bā
zuǐ bā
年級字:嘴(P2) 巴(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1.嘴,口,人的器官,是人身體的一部分,可以用來講話和進食也包括呼吸。2.亦稱嘴巴子。
Xuě ba
年級字:雪(P1) 巴(P1)
詞性:名詞
雪巴又稱作夏爾巴珠,英語為:Sherpa glass bead,是亞洲喜馬拉雅山腰之雪巴族人(Sherpa)自十七世紀起仿紅色、粉紅色珊瑚所製造的一種珠子。
Gǔbā
年級字:古(P1) 巴(P1)
北美洲西印度群島中最大的島國。臨加勒比海,在墨西哥灣出口處。面積1109萬平方千米。人口10963萬(1994年)。首都哈瓦那。地形以平原為主,中部和東部有山區。終年暖熱,幹、濕季分明。蔗糖業為經濟支柱。世界最大的蔗糖出口國
年級字:巴(P1) 頭(P1) 探(P3) 腦(P2)
乘客紛紛一字排,~費疑猜,東南西北車多少,不靠咱們這站臺。 ★啓功《鷓鴣天·乘公共交通車》八首
年級字:巴(P1) 山(P1) 蜀(P1) 水(P1)
蕭白《晚禱》:“多少思懷在這圓圓月中,一次偶然的月下促膝,常成一生追念,於是巴山蜀水近來,洞庭湘河近來,揚子江鐘山也近來……”
年級字:旅(P2) 遊(P2) 巴(P1) 士(P1)
詞性:名詞
遊覽車,
觀光巴士是一種集體的運輸工具。遊覽車可分為出售車票給散客的固定行車線號,以及出租給旅行團包車之用。承載旅客出行旅遊的機動車輛。
年級字:乾(P1) 巴(P1) 利(P2) 脆(P3)
年級字:巴(P1) 巴(P1) 急(P1) 急(P1)
《古今小說·沈小官一鳥害七命》:“父子三人,正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巴巴急急,食不敷。”
年級字:乾(P1) 巴(P1) 利(P2) 落(P2)
年級字:巴(P1) 高(P1) 望(P2) 上(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六回:“別說是鴛鴦,憑他是誰,那一個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頭的?”
年級字:巴(P1) 前(P1) 算(P2) 後(P1)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勞生憂憂,巴前算後,每懷不足之心,空白了頭,沒用處,不如隨便度日的好。”
年級字:巴(P1) 高(P1) 枝(P1) 兒(P1)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二回:“我也不怕人笑話我奴才親戚混巴高枝兒,我今日可算認定了乾孃咧!”。
年級字:紙(P2) 紮(P6) 下(P1) 巴(P1)
年級字:巴(P1) 人(P1) 下(P1) 里(P1)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國流行的民間歌曲。用以稱流俗的音樂。巴,古國名,在今四川東部一帶,古爲楚地。下里,鄉里。②泛指粗俗的。
南朝·梁簡文帝《與湘東王書》:“故玉微金銑,反爲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聽。”
年級字:繃(P4) 巴(P1) 吊(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四回:“好女婿呀!這早晚還不起來謝親,又不到師父處報喜,還在這裏賣解兒耍子哩!咄!你娘呢?你老婆呢?好個繃巴吊拷的女婿呀!”
年級字:老(P1) 實(P1) 巴(P1) 交(P1)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二:“這時他躺在炕上,光顧抽大煙,把一個老實巴交的老田頭晾在一邊。”
年級字:烏(P3) 焦(P2) 巴(P1) 弓(P1)
烏:黑色;焦:火力過猛,使東西燒成炭樣。原是《百家姓》中的四個姓氏。比喻燒得墨黑。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演義》五回:“良弼正要進門,猛聽得一聲怪響,不禁卻顧,可巧彈落腳旁,把左足轟得烏焦巴弓,呼痛未終,已是暈倒。”
年級字:東(P1) 野(P2) 巴(P1) 人(P1)
漢·陳琳《答東阿王箋》:“夫聽《白雪》之音,觀《綠水》之節,然後《東野巴人》,蚩鄙益著。”呂延濟注:“東野,下里之音。”宋玉以問曰:“客有歌於郢中都中,其始曰《下里巴人》也。”
年級字:鍋(P3) 巴(P1) 土(P1) 豆(P1)
詞性:名詞
年級字:狐(P3) 狸(P3) 尾(P1) 巴(P1)
古時傳說狐狸能夠變成人形來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卻始終變不了,成爲妖的標誌。比喻壞人的本來面目或迷惑人的罪證。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法雲寺》:“孫巖娶妻三年,不脫衣而臥。巖私怪之,伺其睡,陰解其衣,有尾長三尺似狐尾。巖懼而出之。”
年級字:結(P1) 結(P1) 巴(P1) 巴(P1)
老舍《駱駝祥子》十三:“結結巴巴的,他把昨夜晚的事說了一遍,雖然費力,可是說的不算不完全。”
年級字:巴(P1) 山(P1) 越(P2) 嶺(P2)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嶺彪,馬跨翻江混海虯。”
年級字:巴(P1) 三(P1) 攬(P6) 四(P1)
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四折:“我說的丁一確二,你說的巴三攬四。”
年級字:正(P1) 兒(P1) 巴(P1) 經(P1)
①正經的;嚴肅認真的。②真正的;確實的。亦作“正兒八經”。亦作“正二八擺”。
年級字:巴(P1) 三(P1) 覽(P4) 四(P1)
元·蕭德祥《殺狗勸夫》:“我說的丁一確二,你說的巴三覽四。”
年級字:巴(P1) 巴(P1) 結(P1) 結(P1)
①《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光陰迅速,大娘子在家巴巴結結將近一年。”②《古今小說任·孝子烈性爲神》:“任珪天明起來,辭了父親入城去了。每日巴巴結結,早出晚回。”
年級字:巴(P1) 山(P1) 度(P2) 嶺(P2)
《水滸傳》第一一六回:“只見解珍、解寶便道:‘我兄弟兩個,原是獵戶出身,巴山度嶺得慣。’”
年級字:一(P1) 眨(P3) 巴(P1) 眼(P1)
老舍《小坡的生日》四:“可惜新年也和別的日子一樣,一眨巴眼兒就過去了。”
年級字:巴(P1) 山(P1) 夜(P2) 雨(P1)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說巴山夜雨時。”
年級字:下(P1) 里(P1) 巴(P1) 人(P1)
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
年級字:吃(P1) 啞(P4) 巴(P1) 虧(P4)
自己遭受暗算或受損吃虧,不敢聲張或無法申訴,只好自認吃虧。
清·石昆玉《三俠五義》第十四回:“且說苗家父子丟了銀子,因是闇昧之事,也不敢聲張,竟吃了啞巴虧了。”
年級字:巴(P1) 巴(P1) 劫(P5) 劫(P5)
元·狄君厚《介子推》第四折:“道他巴巴劫劫揹着主公,破破碌碌踐紅塵。”
年級字:妄(P4) 口(P1) 巴(P1) 舌(P2)
年級字:雞(P1) 爛(P3) 嘴(P2) 巴(P1) 硬(P2)
年級字:一(P1) 眨(P3) 巴(P1) 眼(P1) 兒(P1)
年級字:甩(P0) 柄(P4) 士(P1) 巴(P1) 拿(P2)
yī gè bā zhǎng pāi bù xiǎng
年級字:一(P1) 個(P1) 巴(P1) 掌(P3) 拍(P1) 不(P1) 響(P2)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八回:“襲人道:‘一個巴掌拍不響’,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惡些。”
qián bù bā cūn hòu bù bā diàn
年級字:前(P1) 不(P1) 巴(P1) 村(P1) ,(P1) 後(P1) 不(P1) 巴(P1) 店(P3)
指走遠道處在無處落腳的境地。也比喻處境尷尬或生活無依靠。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回:“小人子母二人貪行了些路程,錯過了宿店。來到這裏,前不巴村,後不巴店,欲投貴莊借宿一宵,明日早行。”
qián bù bā cūn hòu bù zháo diàn
年級字:前(P1) 不(P1) 巴(P1) 村(P1) ,(P1) 後(P1) 不(P1) 着(P2) 店(P3)
巴:靠近。着:挨着。前面沒有村子,後面沒有旅店。形容走遠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腳住宿的地方。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七回:“三個商量道:‘沒來由看使槍棒,惡了這廝!如今閃得前不巴村,後不着店,卻是投那裏去宿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