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巧(P2) 言(P1) 令(P2) 色(P1)
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語,虛僞討好。
年級字:巧(P2) 立(P1) 名(P2) 目(P1)
清·昭槤《嘯亭雜錄·卷三·朱白泉獄中上百朱二公書》:“乃星使臨工,以爲巧立名目,不容申辯。”
年級字:百(P1) 巧(P2) 千(P1) 窮(P3)
宋·陳師道《早起》詩:“有家無食違高枕,百巧千窮只短檠。”
年級字:慧(P3) 心(P1) 巧(P2) 思(P2)
聰明的心地,精巧的構思。多用以形容女子某種技藝精巧,別出心裁。
年級字:能(P1) 工(P1) 巧(P2) 匠(P3)
宋·李格非《洛陽名園記·李氏仁豐園》:“今洛陽良工巧匠,批紅判白,接以它木,與造化爭妙。”
年級字:舞(P3) 文(P1) 巧(P2) 詆(P0)
年級字:雕(P3) 蟲(P4) 小(P1) 巧(P2)
舊題宋·尤袤《全唐詩話·張祜》:“祜雕蟲小巧,壯夫不爲。”
年級字:巧(P2) 取(P2) 豪(P5) 奪(P3)
巧取:軟騙;豪奪:強搶。舊時形容達官富豪謀取他人財物的手段。現指用各種方法謀取財物。
宋·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
年級字:取(P2) 巧(P2) 圖(P2) 便(P2)
年級字:熟(P2) 能(P1) 生(P1) 巧(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工多藝熟勤力練習能夠培養出高深的造詣。
熟: 熟練。
能: 能夠。
生: 生長、生成。
巧: 精巧、巧妙。
年級字:良(P1) 工(P1) 巧(P2) 匠(P3)
良工:手藝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藝精巧的匠人。指技藝高超的工匠。
《呂氏春秋·慎大覽·不廣》:“齊之東鄙人有常致苦者……不知致苦,卒爲齊國良工,澤及子孫。”
年級字:辭(P5) 巧(P2) 理(P2) 拙(P5)
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諸子》:“公孫之白馬孤犢,辭巧理拙,魏牟比之鴞鳥,非妄貶也。”
年級字:巧(P2) 趨(P4) 利(P2)
巧:奸詐。僞:虛僞。趨:追求,靠近、趨向。奸詐虛僞,唯利是圖,唯勢是從。
年級字:巧(P2) 不(P1) 可(P1) 接(P2)
年級字:弄(P2) 巧(P2) 反(P1) 拙(P5)
詞性:副詞
常見詞組,
成語
年級字:神(P1) 聖(P4) 工(P1) 巧(P2)
《難經·神聖工巧》:“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
年級字:巧(P2) 立(P1) 名(P2) 色(P1)
變着法定出一些名目來達到某種不正當的目的。同“巧立名目”。
年級字:逞(P4) 工(P1) 炫(P6) 巧(P2)
唐·柳宗元《逐畢方文》:“汝雖赤其文,只其趾,逞工炫巧,莫救汝死。”
年級字:外(P1) 巧(P2) 內(P1) 嫉(P4)
年級字:便(P2) 辭(P5) 巧(P2) 說(P1)
《漢書·藝文志》:“便辭巧說,破壞形體,說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
年級字:心(P1) 靈(P4) 手(P1) 巧(P2)
清·孔尚任《桃花扇·棲真》:“香姐心靈手巧,一捻針線,就是不同的。”
年級字:奇(P2) 技(P2) 淫(P5) 巧(P2)
年級字:巧(P2) 偷(P2) 豪(P5) 奪(P3)
年級字:巧(P2) 舌(P2) 如(P2)
舌頭靈巧,象簧片一樣能發出動聽的樂音。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
年級字:巧(P2) 捷(P5) 萬(P2) 端(P2)
巧捷:機靈敏捷。萬端:變化極多。機靈敏捷,變化多端。形容動作或思維機敏,變化極多。
年級字:巧(P2) 言(P1) 偏(P4) 辭(P5)
《莊子·人間世》:“言者,風波也;行者,實喪也。夫風波易以動,實喪易以危。故忿設無由,巧言偏辭。”
年級字:浮(P3) 文(P1) 巧(P2) 語(P1)
年級字:修(P2) 辭(P5) 技(P2) 巧(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修辭手法修辭修飾文句和結構的方式。
比擬
- 擬人: 把一件事物寫成一個人物一樣,模擬人類的性格、情感和行為的寫作技巧,增加文章內容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 擬物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借代
對比(兩體對比、一體兩面對比)
排比
設問
反問
反語
雙關
複疊(複辭、疊字)
反復(連續反復、間隔反復)
層遞
襯托(正襯、反襯)
引用(明引、暗引、轉引)
頂真
誇張
摹色
對偶
雙聲
疊韻
通感
呼告
示現
互文
婉曲
「修」修飾、修正、修改。
「辭」言辭、措辭。
「手法」方式、方法。
指運用不同的語文表達的方法,修飾文句和結構,使文章內容更豐富、更生動、更有趣,並且精準地把作者的創作意念和主旨傳達,讓讀者正確地欣賞和產生共鳴的一種藝術。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凡群言發華,而降神務實,修辭立誠,在於無愧。」
年級字:炫(P6) 巧(P2) 鬥(P2) 妍(P0)
年級字:百(P1) 巧(P2) 成(P1) 窮(P3)
宋·陳師道《寄單州張朝請》詩:“一言悟主心猶壯,百巧成窮發自新。”
年級字:巧(P2) 作(P2) 名(P2) 目(P1)
指巧立名目。變着法定出一些名目來達到某種不正當的目的。
年級字:遊(P2) 辭(P5) 巧(P2) 飾(P3)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
年級字:使(P2) 乖(P3) 弄(P2) 巧(P2)
年級字:巧(P2) 同(P1) 造(P1) 化(P1)
巧:技巧,技藝;同:一樣;造化:指宇宙的造物能力。形容人的能力很大,可與宇宙的造物能力相比。
年級字:伶(P4) 俐(P4) 乖(P3) 巧(P2)
伶俐:機靈;乖巧:合人心意。形容人機警,讓人滿意。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蔣興歌重會珍珠衫》:“卻說蔣興歌跟隨父親做客,走了幾遍,學得伶俐乖巧,生意行中,百般都會。”
年級字:機(P2) 緣(P4) 巧(P2) 合(P1)
詞性:形容詞
「機緣」- 機會,因緣。源自佛教的信念,指萬物的相遇具有緣份,在適當的時候,相遇的機會便會出現。
「巧合」- 湊巧、意外的相合。
形容在一個意想不到的場合,碰上了一些曾經想過的事情或人物。
年級字:巧(P2) 語(P1) 花(P1) 言(P1)
指一味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今多指虛僞而動聽的話。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張生是兄妹之禮,焉敢如此!’對人前巧語花言。”
年級字:小(P1) 巧(P2) 玲(P6) 瓏(P6)
小巧:小而靈巧;玲瓏:精巧細緻。形容東西小而精緻。
宋·辛棄疾《臨江仙·戲爲山園壁解嘲》詞:“莫笑吾家巷壁小,稜層勢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瓏。”
年級字:巧(P2) 偽(P4) 趨(P4) 利(P2)
巧:奸詐。偽:虛偽。趨:追求,靠近、趨向。奸詐虛偽,唯利是圖,唯勢是從。
年級字:神(P1) 工(P1) 天(P1) 巧(P2)
年級字:巧(P2) 奪(P3) 天(P1) 工(P1)
詞性:形容詞
元·趙孟頫《贈放煙火者》詩:“人間巧藝奪天工,煉藥燃燈清晝同。。”
年級字:因(P1) 難(P2) 見(P1) 巧(P2)
因:由於某種緣故;巧:巧妙。由於難而更顯出技藝的巧妙。
宋·歐陽修《六一詩話》:“得韻窄,則不復旁出,而因難見巧,愈險愈奇。”
年級字:大(P1) 巧(P2) 若(P3) 拙(P5)
拙:笨。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象笨拙。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
年級字:投(P3) 機(P2) 取(P2) 巧(P2)
學習要勤奮刻苦,踏踏實實,不能靠投機取巧取得成功。
年級字:心(P1) 巧(P2) 嘴(P2) 乖(P3)
年級字:藏(P2) 巧(P2) 於(P2) 拙(P5)
明·洪應明《菜根譚》上:“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爲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
年級字:巧(P2) 發(P1) 奇(P2) 中(P1)
發:射箭,比喻發言。形容善於乘機發表意見,後能爲事實所證實。
年級字:心(P1) 靈(P4) 性(P3) 巧(P2)
年級字:能(P1) 言(P1) 巧(P2) 辯(P3)
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一折:“恰纔靈壁之戰,項王遣使徵佈會,布與龍且有隙,稱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辯之士,說他歸降,縱項王馳還……破項王必矣。”
年級字:豪(P5) 奪(P3) 巧(P2) 取(P2)
豪奪:強搶;巧取:軟騙。舊時形容達官富豪謀取他人財物的手段。現指用各種方法謀取財物。
宋·蘇軾《次韻米芾二王書跋尾》:“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
年級字:花(P1) 言(P1) 巧(P2) 語(P1)
原指鋪張修飾、內容空泛的言語或文辭。後多指用來騙人的虛僞動聽的話。
《朱子語類》:“‘巧言’即今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年級字:弄(P2) 巧(P2) 成(P1) 拙(P5)
年級字:深(P2) 文(P1) 巧(P2) 詆(P0)
《史記·汲鄭列傳》:“而刀筆吏專深文巧詆,陷人於罪。”
年級字:巧(P2) 言(P1) 利(P2) 口(P1)
年級字:巧(P2) 不(P1) 可(P1) 階(P3)
南朝梁·簡文帝《與湘東王書》:“謝故巧不可階,裴亦質不宜慕。”
年級字:無(P2) 巧(P2) 不(P1) 成(P1) 書(P1)
年級字:無(P2) 巧(P2) 不(P1) 成(P1) 話(P1)
qiǎo fù nánwéi wúmǐzhīchuī
年級字:巧(P2) 婦(P2) 難(P2) 為(P2) 無(P2) 米(P1) 之(P2) 炊(P0)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比喻做事一定要準備好必須的資源,否則能幹的人也無法成功。
也暗喻負責執行工作的人也因此感到無奈或無辜地承受失敗的後果。
巧婦: 靈巧、聰明、能幹的媳婦。
無米炊: 沒有米煮不成白飯。
形容如果沒有米,誰也無法煮出白飯。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晏景初尚書,請僧住院,僧辭以窮陋不可爲。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婦安能作無麪湯餅乎?』」
qiǎo fù nán wéi wú mǐ zhī chuī
年級字:巧(P2) 婦(P2) 難(P2) 爲(P2) ,(P1) 無(P2) 米(P1) 之(P2) 炊(P0)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比喻做事一定要準備好必須的資源,否則能幹的人也無法成功。
也暗喻負責執行工作的人也因此感到無奈或無辜地承受失敗的後果。
巧婦: 靈巧、聰明、能幹的媳婦。
無米炊: 沒有米煮不成白飯。
形容如果沒有米,誰也無法煮出白飯。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晏景初尚書,請僧住院,僧辭以窮陋不可爲。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婦安能作無麪湯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