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ǐng
年級字:嶺(P2)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從「山」,「領」聲。
山道。
山勢、山脈: 分水嶺。
中國著名山脈: 秦嶺、北嶺、南嶺、大興安嶺。
五嶺的簡稱: 嶺南、嶺北。
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無一同。」
《漢書.卷九五.南粵傳》:「士卒大疫,兵不能隃嶺。」
《晉書.卷九○.良吏傳.吳隱之傳》:「朝廷欲革嶺南之弊,隆安中,以隱之為龍驤將軍。」
lǐng nán
shān lǐng
年級字:山(P1) 嶺(P2)
詞性:名詞
山峰,
山脊山脊,
山谷連綿的高山。亦泛指山岳。
晉潘岳《河陽縣作》詩之二:“川氣冒山嶺,驚湍激巖阿。”《宋書·鮮卑吐谷渾傳》:“ 甘谷嶺北有雀鼠同穴,或在山嶺,或在平地。” 峻青《秋色賦》:“打下來的麥子,則像一座座的山嶺堆在鐵路兩旁的場地上。”
lǐng de
jùn lǐng
Xī lǐng
年級字:西(P1) 嶺(P2)
詞性:名詞
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境內最高的一座雪山,屬邛崍山系。
西嶺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境內的一座雪山,屬邛崍山系,主峰海拔5364米,是成都市境內最高峰。
年級字:重(P1) 山(P1) 復(P4) 嶺(P2)
明·何景明《進舟賦》序:“予使於滇,行將萬里,所越皆重山復嶺,以輿以馬,顛頓馳跋,而不任其勞。”
年級字:橫(P2) 側(P3) 嶺(P2)
宋·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年級字:重(P1) 山(P1) 峻(P4) 嶺(P2)
《宣和畫譜·趙令穰》:“使周覽江、浙、荊、湘重山峻嶺,江湘溪澗之勝麗,以爲筆端之助,則亦不減晉宋流輩。”
年級字:穿(P1) 山(P1) 越(P2) 嶺(P2)
年級字:登(P1) 山(P1) 越(P2) 嶺(P2)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一百回:“幸虧他登山越嶺,跋涉崎嶇,去時騎坐,來時馱經,亦甚賴其力也。”
年級字:翻(P2) 山(P1) 越(P2) 嶺(P2)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腳好,只要肚子裏填飽了瓤子,翻山越嶺,跟年輕人一樣。”
年級字:登(P1) 山(P1) 陟(P0) 嶺(P2)
年級字:橫(P2) 峰(P3) 側(P3) 嶺(P2)
宋·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年級字:崇(P3) 山(P1) 峻(P4) 嶺(P2)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年級字:高(P1) 山(P1) 峻(P4) 嶺(P2)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六回:“衆人打一看時,四面盡是高山,左右是懸崖峭壁,只見高山峻嶺,無路可登。”
年級字:巴(P1) 山(P1) 度(P2) 嶺(P2)
《水滸傳》第一一六回:“只見解珍、解寶便道:‘我兄弟兩個,原是獵戶出身,巴山度嶺得慣。’”
年級字:巴(P1) 山(P1) 越(P2) 嶺(P2)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嶺彪,馬跨翻江混海虯。”
年級字:叢(P3) 山(P1) 峻(P4) 嶺(P2)
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在礦井裏》:“煤礦的空中索道,越過了叢山峻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