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峯 」
年級字:造(P1) 極(P2) 登(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五回:“只看世上那班分明造極登峯的,也會變生不測;任是爭強好勝的,偏逢用違所長。”
年級字:造(P1) 極(P2)
明·胡應麟《詩藪外編·六朝》:“登龜、蒙、鳧、繹峯者,即躋峯造極,龜、蒙、鳧、繹已耳。”
年級字:登(P1) 造(P1) 極(P2)
登:上;峯:山頂;造:到達;極:最高點。比喻學問、技能等達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不知便可登峯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年級字:望(P2) 息(P1) 心(P1)
遙望山巒巍峨而塵念隨之平息。多指遁世隱居。亦喻知難而止息。
南朝·樑·吳均《與朱元思書》:“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年級字:迴(P3) 路(P1) 轉(P2)
峯巒重疊環繞,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勝路徑曲折複雜。
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記》:“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讓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年級字:橫(P2) 側(P3) 嶺(P2)
宋·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