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觀(P2) 鳥(P1) 屋(P1)
詞性:名詞
建設名欣賞雀鳥的地方。
觀: 觀察、觀賞。
鳥: 雀鳥、小鳥。
屋: 房屋。
特別為保護雀鳥而設計的房子,並提供公眾欣賞的設施。
香港濕地公園保育區有三間觀鳥屋 (Bird Hides):
1. 河畔觀鳥屋
2. 魚塘觀鳥屋
3. 泥灘觀鳥屋)
年級字:蝴(P1) 蝶(P1) 屋(P1)
詞性:名詞
建設名蝴蝶園欣賞蝴蝶的地方。
蝴: 蝴蝶。
蝶: 彩蝶、飛蝶。
屋: 房屋、房子。
特別為蝴蝶建設的房子,保護牠們的成長和提供公眾欣賞。
香港蝴蝶屋 (Butterfly Garden)位於香港濕地公園之內。
年級字:海(P1) 屋(P1) 籌(P5) 添(P3)
宋蘇軾《東坡志林·三老語》:“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邇)來吾籌已滿十間屋。’”
年級字:建(P2) 高(P1) 屋(P1)
建:倒水,潑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裏的水從高層頂上傾倒。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遏。同“高屋建瓴”。
年級字:聲(P1) 振(P2) 屋(P1) 瓦(P2)
聲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動了。形容呼喊的聲音很宏大猛烈。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軍軍武安西,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振。”
年級字:牽(P3) 蘿(P3) 補(P2) 屋(P1)
蘿:女蘿,植物名。拿藤蘿補房屋的漏洞。比喻生活貧困,挪東補西。後多比喻將就湊合。
年級字:屋(P1) 下(P1) 作(P2) 屋(P1)
年級字:望(P2) 屋(P1) 以(P1) 食(P1)
年級字:架(P2) 屋(P1) 迭(P0) 牀(P1)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學,猶屋下架屋,牀上施牀耳。”
年級字:燕(P2) 雀(P3) 處(P2) 屋(P1)
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禍臨頭而自己不知道。同“燕雀處堂”。
《孔叢子·論勢》:“燕雀處屋,子母安哺,煦煦焉其相樂也,自以爲安矣;竈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之將及也。”
年級字:重(P1) 牀(P1) 疊(P4) 屋(P1)
周恩來《“七七”四年》:“戰時的政治機關,貴簡單而不貴複雜,機關應集中而不應重牀疊屋。”
年級字:落(P2) 月(P1) 屋(P1) 樑(P5)
唐·杜甫《夢李白》詩:“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年級字:金(P1) 屋(P1) 嬌(P4)
金屋:華麗的房屋;嬌:阿嬌,漢武帝劉徹姑母的長女,借指美麗的女子。指娶妻或納妾。
東漢·班固《漢武故事》:“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
年級字:生(P1) 棟(P5) 覆(P5) 屋(P1)
造房子用新伐的木頭做屋樑,木頭容易變形,房屋容易倒塌。比喻禍由自取。
《管子·形勢》:“生棟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垂。”
年級字:屋(P1) 下(P1) 架(P2) 屋(P1)
北齊·顏之推《諺氏家訓·序致》:“理重事復,遞相模效,猶屋下架屋,牀上施牀耳。”
年級字:屋(P1) 如(P2) 七(P1) 星(P1)
唐·馮贊《雲仙雜記》:“鄭廣文,星屋破漏,從下望之,竅如七星。”
年級字:屋(P1) 烏(P3) 之(P2) 愛(P1)
因爲愛一個人而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關心與他有關係的人或物。
年級字:疊(P4) 牀(P1) 架(P2) 屋(P1)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學,猶屋下架屋,牀上施牀耳。”
年級字:仰(P4) 屋(P1) 着(P2) 書(P1)
《梁書·南平元襄王偉傳》:“下官曆觀世人,多有不好歡樂,乃仰眠牀上,看屋樑而着書。千秋萬歲,誰傳此者。”
年級字:阿(P2) 嬌(P4) 金(P1) 屋(P1)
阿嬌:指漢武帝劉徹的姑母(長公主劉嬌)的女兒。原指漢武帝劉徹要用金屋接納阿嬌爲婦。這裏泛指美麗高貴的女子。
語出舊題漢·班固《漢武故事》:漢武帝幼時曾對姑母長公主說:“若得阿嬌(姑母之女)作婦,當以金屋貯之。”
年級字:豐(P3) 屋(P1) 之(P2) 戒(P3)
《易·豐》:“《象》曰:‘豐其屋’,天際翔也。”高亨注:“‘豐其屋’,言貴族在位之時,如鳥得以飛翔於天空,故能大其屋也。”
年級字:屋(P1) 上(P1) 建(P2)
建:傾倒。瓴:容水器。從屋頂上往下倒瓶子裏的水。形容居高臨下的有利形勢。亦作“高屋建瓴”。
年級字:潤(P4) 屋(P1) 潤(P4) 身(P1)
年級字:迭(P0) 床(P1) 架(P2) 屋(P1)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复,遞相模學,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年級字:海(P1) 屋(P1) 添(P3) 籌(P5)
海屋:寓言中堆存記錄滄桑變化籌碼的房間;籌:籌碼。舊時用於祝人長壽。
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二:“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邇來吾籌已滿十間屋。”
年級字:仰(P4) 屋(P1) 著(P2) 書(P1)
-「著」字原本的寫法是「箸」, 戰國後出現「著」, 之後再有「着」。
- 國內和香港有用「著」和「着」,一般「着」字放在助詞之後。
- 台灣地區主要用「著」。
《梁書·南平元襄王偉傳》:「下官曆觀世人,多有不好歡樂,乃仰眠牀上,看屋樑而著書。千秋萬歲,誰傳此者。」
年級字:豐(P3) 屋(P1) 生(P1) 災(P3)
年級字:白(P1) 屋(P1) 寒(P2) 門(P1)
白屋:用白茅草蓋的屋;寒門:清貧人家。泛指貧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貧寒。
元·高文秀《誶範叔》第三折:“未亨通,遭窮困,身居在白屋寒門。”
年級字:迭(P0) 牀(P1) 架(P2) 屋(P1)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學,猶屋下架屋,牀上施牀耳。”
年級字:仰(P4) 屋(P1) 竊(P5) 嘆(P3)
竊:私自。仰望屋頂,私自嘆息。形容處於困境,無可奈何。
《資治通鑑·漢紀明帝永平十四年》:“及其歸舍,口雖不言而仰屋竊嘆,莫不知其多冤,無敢牾陛下言者。”
年級字:金(P1) 屋(P1) 藏(P2) 嬌(P4)
漢·班固《漢武故事》:“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
年級字:豐(P3) 屋(P1) 家(P1)
《易·豐》:“上六,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無人,三歲不覿,兇。”王弼注:“既豐其屋,又蔀其家,屋厚家覆,暗之甚也。雖窺其戶,闃其無人,棄其所處,而自深藏也。”
年級字:架(P2) 屋(P1) 迭(P0) 床(P1)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复,遞相模學,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年級字:茅(P3) 屋(P1) 採(P2) 椽(P0)
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茅屋採椽,是以貴儉。”
年級字:華(P2) 屋(P1) 丘(P3) 墟(P4)
三國·魏·曹植《箜篌引》:“生在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年級字:豐(P3) 屋(P1) 之(P2) 過(P1)
指高大其屋,將有覆家之禍,應引以爲戒。同“豐屋之戒”。
年級字:司(P1) 農(P2) 仰(P4) 屋(P1)
主管錢糧的官員一籌莫展,無計可施。形容國庫空虛,財政拮据。
年級字:土(P1) 階(P3) 茅(P3) 屋(P1)
年級字:銀(P2) 屏(P4) 金(P1) 屋(P1)
年級字:發(P1) 屋(P1) 求(P2) 狸(P3)
《淮南子·說山訓》:“壞塘以取龜,髮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脣而治齲,桀跖之徒,君子不與。”
年級字:累(P3) 屋(P1) 重(P1) 架(P2)
唐·劉知幾《史通·序例》:“濫觴肇跡,容或可觀,累屋重架,無乃太甚。”
年級字:束(P2) 之(P2) 高(P1) 屋(P1)
捆起來以後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同“束之高閣”。
年級字:落(P2) 月(P1) 屋(P1) 梁(P5)
唐·杜甫《夢李白》詩:“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年級字:豐(P3) 屋(P1) 之(P2) 禍(P4)
指高大其屋,將有覆家之禍,應引以爲戒。同“豐屋之戒”。
陳壽《三國志·辛毗楊阜高堂隆傳》:“《易》曰:‘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閴其無人’。王者以天下爲家,言豐屋之禍,至於家無人也。”
年級字:比(P1) 屋(P1) 可(P1) 封(P1)
意思是在唐、虞時代,賢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後比喻社會安定,民俗淳樸。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漢書·王莽傳上》:“明聖之世,國多賢人,故唐虞之時,可彼屋而封。”
年級字:家(P1) 肥(P2) 屋(P1) 潤(P4)
詞性:形容詞
年級字:支(P1) 牀(P1) 疊(P4) 屋(P1)
梁啓超《中國之舊史》:“其《通志·二十略》,以論斷爲主,以記述爲輔,實爲中國史界放一光明也。惜其爲太史公範圍所困,以紀傳十之七、八,填塞全書,支牀疊屋,爲大體玷。”
年級字:因(P1) 烏(P3) 及(P2) 屋(P1)
年級字:重(P1) 牀(P1) 迭(P0) 屋(P1)
年級字:金(P1) 屋(P1) 嬌(P4) 娘(P1)
年級字:不(P1) 欺(P6) 屋(P1) 漏(P3)
《好逑傳》第八回:“臺兄乃不欺屋漏之君子,不勝愧悔。”
年級字:高(P1) 門(P1) 大(P1) 屋(P1)
西漢·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皆命曰列大夫,爲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
年級字:窮(P3) 閻(P0) 漏(P3) 屋(P1)
窮閻:偏僻的里巷;漏屋:通“陋”,狹小的房屋。指僻陋狹小的住處。
《荀子·儒效》:“雖隱於窮閻漏屋,人莫不貴,貴道誠存也。”
年級字:支(P1) 牀(P1) 迭(P0) 屋(P1)
年級字:沒(P1) 屋(P1) 架(P2) 樑(P5)
年級字:望(P2) 屋(P1) 而(P1) 食(P1)
年級字:汗(P1) 牛(P1) 充(P2) 屋(P1)
清·方東樹《〈切問齋文抄〉書後》:“非要非玄,而冗長並錄,是《書》不止百篇,《詩》不止三百。非惟汗牛充屋,不能盡載,且適以罔道迷人。”
年級字:屋(P1) 烏(P3) 推(P2) 愛(P1)
猶言愛屋及烏。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與他有關的人或物。
年級字:高(P1) 屋(P1) 建(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建:倒水,潑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裏的水從高層頂上傾倒。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遏。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高祖本紀》:“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年級字:比(P1) 屋(P1) 而(P1) 封(P1)
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後泛稱風俗淳美。
《尚書大傳》卷五:“周人可比屋而封。”漢·陸賈《新語·無爲》:“堯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紂之民,可比屋而誅者,教化使然也。”
年級字:不(P1) 愧(P4) 屋(P1) 漏(P3)
愧:慚愧;屋漏:古代室內西北角安放小帳的地方。原意是雖在宗廟裏,但無愧畏之心。後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壞事,不起壞念頭。
年級字:隔(P3) 屋(P1) 椽(P0)
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一折:“有那等花木瓜長安少年,他每不斟量隔屋攛椽。”
年級字:架(P2) 屋(P1) 疊(P4) 牀(P1)
年級字:豐(P3) 屋(P1) 延(P4) 災(P3)
年級字:暗(P2) 室(P1) 屋(P1) 漏(P3)
宋·張世南《遊宦紀聞》卷四:“至於發人隱惡,雖虧雅道,亦使暗室屋漏之下有所警是亦小道之可觀者。”
年級字:白(P1) 屋(P1) 之(P2) 士(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
三國成語《三國志.魏志.曹真傳》:「內不恃親戚之寵,外不驕白屋之士。」
年級字:金(P1) 銀(P2) 滿(P2) 屋(P1)
詞性:形容詞
家肥屋潤常用祝福語: 中國廣東順氏德人在農新年製作一種賀歲食品,名為「煎堆」。
而加上一句「煎堆轆轆,金銀滿屋」,寓意吃過之後,財富便會來到家門。
年級字:螢(P3) 燈(P1) 雪(P1) 屋(P1)
宋·葉適《石洞書院記》:“遊之興廢,家之盛衰佔焉;學之興廢,人之盛衰佔焉。學不待地也,螢燈雪屋,苟取尺寸,而聖賢之業可成矣。”
年級字:華(P2) 屋(P1) 秋(P1) 墟(P4)
三國·魏·曹植《箜篌引》:“生在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年級字:愛(P1) 屋(P1) 及(P2) 烏(P3)
詞性:形容詞
因爲愛一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與他有關的人或物。
年級字:華(P2) 屋(P1) 山(P1) 丘(P3)
三國·魏·曹植《箜篌引》:“生在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年級字:金(P1) 屋(P1) 之(P2) 選(P3)
年級字:因(P1) 樹(P1) 爲(P2) 屋(P1)